多彩非洲·神秘埃及(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04:33
',1)">
神秘莫测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静静伫立在尼罗河畔,印证着“尼罗河即埃及”这句谚语;
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终年积雪,“赤道边上的白雪公主”由此声名远播;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奔腾着无数鲜活的生命,神秘的马赛族人在这里与他们共享一片蓝天和绿草;
在这块人类的发祥之地,热情的舞蹈,欢快的鼓点,承载着远古的辉煌,明日的希望。
—多彩非洲。
(标题)耐人寻味--陶罐人生
解说:旋转着的陶罐,让人们情不自禁想起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然而,这并不是电影,而是埃及古老的手工艺陶罐制作。对于以制陶为生的人们而言,制陶生涯也远没有电影中演绎的那么美好和浪漫。
手工艺人哈桑从5岁开始从事制陶工作,至今已经50个年头了。和着不变的诵经声,哈桑每天都会坐在这个他做了几十年的工位上,制作他已经制作了几十年的陶罐。从早上7点到晚上5点,哈桑身体好的时候可以制作50-70个陶罐。即便是身体不舒服,哈桑也会来工厂做上几个陶罐,他说,他热爱他的工作,热爱他的生活。
孩子是这个行当的希望,很多生活拮据的家庭把孩子送到这里从小学习手艺,经过严格的训练,他们能够成为掌握这项手艺的陶艺工人。年复一年,他们逐渐成为老工人,再将自己的手艺传给来学艺的孩子。埃及的制陶手工艺就这样从古埃及流传到现在。
一个陶罐的制作需要经过从尼罗河取土塑形、晾干、雕琢、烧制等多道工序,需要多人的配合。在现代的埃及,这项手工艺已经日渐式微。哈桑说,在生活的现实面前,不是每个人都耐得住寂寞。他所在的工厂20年前有500多个工人,如今只有25人。哈桑的儿子从前跟随父亲学习制陶罐的手艺,如今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做起了建材生意。
恶劣的工作环境、低水平的收入、漫长的学习时间使这项工作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只有少数真正喜爱这项工作的人仍然从事这样的工作,并坚信他们所从事的是创造性的艺术工作。机器的使用也加速了这个行业的萎缩,手工制的相对粗糙的陶艺制品越来越难摆进装修考究的厅堂。埃及制陶手工艺人和陶手工艺的未来将会怎样?耐人寻味。
(标题)男人的妩媚--神秘苏菲舞
解说:流淌了几千年的尼罗河给开罗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诗意和神秘。华灯初上,形形色色的游船布满尼罗河沿岸。车马的喧嚣在尼罗河的波涛中渐渐远去,几千年不变的波纹里映着今日开罗缤纷的倒影。登上停靠在尼罗河边的游船,月色下的开罗别有风情。当古老的阿拉伯手鼓响起的时候,神秘的苏菲舞者开始舞动。
苏菲舞的阿拉伯语名字叫“坦诺拉”,起源于13世纪土耳其的伊斯兰神秘教派苏菲教派,这个讲求苦行和冥想的神秘主义教派相信,通过不停地旋转可以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从而达到亲近神的目的,所以,旋转是苏菲舞最主要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这种起源于宗教中的祭祀舞蹈,也被人们称作“旋转的裙子”。
苏菲舞表演者都是男性,他们身穿三层以上的圆蓬长裙,平均每秒钟旋转一圈,伴随着手鼓和竹笛的节奏变化,旋转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手中还要舞动着四、五面阿拉伯手鼓。舞者在舞台上的走步和旋转,都有固定的章法和讲究,一个动作代表一个意义。表演过程中伴随许多赞词,曲调古老优雅,震撼人心。舞者用舞蹈的词汇讲述着神秘的故事和对人生的理解。
据说苏菲舞演员不都是苏菲信徒,但他们的表演是苏菲艺术长老的精心设计,艺术学徒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声音和动作都必须十分精确。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苏菲舞已经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元素,灯光熄灭的时候,苏菲舞者的舞裙转成了眩目的陀螺,给人以无尽的美的享受。
(标题)别样生活 --阿拉伯水烟
解说:夜幕下的开罗还有另外一番景象,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与三五好友一起,坐在街边的水烟馆里,一边吸食水烟,一边聊家常。这已是埃及人数百年不变的生活习惯。
阿拉伯水烟是阿拉伯国家及伊斯兰教文化、生活传统的一部份,流行至今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水烟最初起源于800年前的印度,由椰子壳与空竹管构成,主要用来吸食老式黑烟草。后来在波斯开始流行,在中东特别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和伊朗,水烟曾一度被看作是“舞蹈的公主和蛇”;后来逐渐流传到阿拉伯世界,被阿拉伯人发扬光大,成了一种民间吸食烟草的通用方式。
水烟烟具包括烟瓶、烟管、空气阀、壶身、烟盘、烟湾等部分。在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水烟的影子。一位阿拉伯小说家描写抽水烟的情景时说:“腾云驾雾间,水迷烟醉中,经典的时光恍若倒流,回到了遥远的过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文豪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灵感,据说就来自他经常光顾的咖啡馆和水烟馆。西方媒体评论说,阿拉伯知识分子的思想,就装在他们的烟壶里。可见水烟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和流行程度。
然而,数据表明,吸食水烟的危害远远大于吸食普通的烟草,而且在公共场合共用水烟壶也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很多埃及人仍然选择吸食水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