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兰州:过客之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4:14
作者: 特约撰稿 陆南 发自兰州
2008-07-08 17:48:39
来源:南方周末网络专稿
相关新闻
【火炬传递】呼和浩特:不再面目模糊 【火炬传递】兰州:向左走,向右走 【火炬传递】嘉峪关:欢迎回到单位 【火炬传递】敦煌:民族飞天的希望
图片
标签
奥运 圣火 传递 已有评论1条
发表评论
收藏
推荐给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我坐在W简陋的办公室里问他:"兰州变化了吗?"外面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没什么变化。"突然间,他想起来了,单位的门口装了一个过街红绿灯。以前那里经常出现事故,现在好了。
这个办公室有点安静,W是一个从外地归乡的人,广州以及一些其他的城市,他突然发现自己每天坐在各个角落玩网络游戏,整个下午整个下午地泡在黄河边上打麻将。生活悠闲地要将人吞噬,而他正在思考,到底要不要离开。
我问每一个兰州人,你们的生活是什么,他们的回答都是休闲。入夜的兰州,张掖路步行街人满为 患,兰州市内一个个被称为"万人坑"的啤酒城沿街铺展。兰州人老胡说,城市的消费低,2块钱一瓶啤酒,喝一晚上也没多少钱。老胡的儿子小胡说,"人人都会 不断地炫耀喝酒时候的劣迹。"
在老胡工作的市场附近,是可以用11.5元人民币过完一天生活的。早上起来,2.5元的无名 小店牛肉面,中午4元的炒面片,晚上可以吃到带4个菜的5块钱盒饭。城市的打工者居住在各个城中村的"小炮楼"里,每个月低到60元的租金。那些临时搭建 的房屋一次次成为市政改造的拔除对象,但都没有成功。那里没有暖气,没有一切,但它提供了用低廉价格生活的可能性。
如果你见证了这样的生活,你就不难理解兰州人为什么支持政府对牛肉面价格的限制,虽然它几乎 受到了其他地方媒体的一致批评。每个清晨,全市人民吃牛肉面的场景是这个城市的狂欢。7月2日,我在一只船街道的一家牛肉面馆里看到的,这里富贵贫贱云集,区别只在于,官员模样的人是有秘书为他排队,为他端面的,还好,嘴是他自己擦的。W跟我谈起兰州时,至今还无法理解所有人在一个腊月二九的大雪纷飞 天,在一座破烂的牛肉面馆前喝面汤的场景。
在兰州消费的低廉背后,是整个城市迟滞的经济,这里的人均收入居于西部十个省会的倒数第二, 房价涨幅却是西部第一。兰州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从1998年起就开始低于全国水平,此后不断拉大。在曾经贵为共和国长子的辉煌后,这个城市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突围方式,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模糊的发展方式,阻碍了他的前进,也淹没了更多人的发展。
兰州从2005年开始,一夜之间完成了240家市属国有企业的改革,8万多人的庞大国有企业职工一夜间消失,加上之前的改革,形成了17万人左右的下岗工人群体,在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兰州是唯一将所有市属企业职工解除国有身份的城市。
我在一只船街道采访,王先生是兰州本地毛纺厂的下岗职工,我见到他时,他正在附近的牛肉面馆排队买面,他每天早上都会到这来吃早饭,一碗3块钱的价格,让他感叹物价上涨地太快。
本来,他每天吃完面是要到附近的证券交易所去的,儿子给他每个月从西安寄回来的生活费,他攒了一些,加上之前的存款,拿去炒股了。3万块钱的投入,变成了1万2,他大骂招商银行的股票不争气,说自己从来不听小道消息,买的都是龙头股,没想到落到这个下场。
然后,他把气又撒到了兰州的市政建设上,他去过银川,儿子带他去的,他说起了那条20多公里直通贺兰山的八车道大马路,"很多人都说那是形象工程,兰州连形象工程搞得都比别人差。"
兰州真是个奇怪的城市,在全国各地的政府只争朝夕、大干快拆地经营城市之际,这里竟然在西关十字这样的繁华之所,将一片拆迁过的空地长期闲置,用围墙围起来。他看起来就像兰州这座城市,四处是墙,向南看是山,向北看还是山。
这个城市最光鲜的人是政府公务员、兰州石化的职工,还有打南边来的浙江人。在兰州城内,举目望去都是以"国芳"打头的商场、超市,浙江人张国芳是这座城市的大佬,由于他的到来,许多浙江人人到此投资,控制了从房地产到零售业,甚至发廊等服务产业。他们是兰州城里的新贵。
一家浙江人所开发廊的门口挂着一块铜牌,上书:为了开发西部建设甘肃,您辛苦了,请进来休闲。似乎兰州本地人就只能休闲,除此之外,在这个亚寒带北纬36度,每年若干场沙尘暴的工业城市里,他们还能做点什么。
这个城市被黄色的土山包围着,从远处看像是一座奇迹。他的中川机场是中国离市区最远的机场, 从机场到市区的旅途,是一次神秘的体验。先是荒凉的山一直向后游走,呈现金黄色的苍凉,只有那些隐没在群山中浇灌树木的喷头,喷出的水,洒在绿色上,那几 乎不能称为树木,而是点缀黄土山的绿点。城市的到来是突然的,楼群,处于两座山之间的狭长城市,让人想起了绿洲等等可以形容奇迹的词语。
谈到本地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人都要抱怨这个城市的局限性,他似乎没有冲出去的可能。兰州的东边有座大青山,人们一直企图将他削平,让城市的空气自由流动,改善兰州被夸大其词的污染。房地产公司接手了这个生意,引入黄河水来冲刷,最后,公司陷入一 场诉讼,兰州的移山梦想也到此为止。
兰州的作家张海龙说:在兰州,很多人都随时准备上路,冲入外面的世界。为什么,从他们嘴里听到的,是如此地热爱这个城市,但他们却把这座城市称为过客的城市。这本就是一个移民城市,解放后的支持西北建设,让这座城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外地人群体。
小胡已经在广州工作了很多年,他的家庭也是典型的移民家庭,父亲是苏州人,母亲则是沈阳人。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跟着父亲去成都,出省之前根本不知道山上可以是绿色的,"过了秦岭,我说我的娘啊,山是绿的。"
他从兰州大学毕业,至今仍然习惯在广州操一口甘肃口音的普通话,以此标榜甘肃人的自豪。他怀念他的城市,想念那里的羊肉和黄河啤酒,我能从他的字里行间,读出健谈和热烈,因为他正在描述他的故土。
但是他说,兰州的生活过久了很腻。我更愿意理解为是那种生活缺乏激励的无所事事。他描述他的生活,在兰州大学上课时,他们也搞当时时髦的网络文学,还出书,可是一群人的消失后,兰州依然变成个节奏缓慢的地方。
我对我的同事说,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喜欢讲财富的故事,而在整个西北,更多听到的则是休闲的故事。每个城市都站起来说,我是休闲之都。真的,他是我这一个月来听到的千篇一律的介绍。关于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大多数人则语焉不详。
人们还在继续他们的酒宴,7月2日凌晨,我在中山铁桥上看到了一对恋人,男的已经喝醉,一直在对女的说,"你不要拉着我,我就是要找",我不知道他在找什么,但是像他这样的人,在我漫步兰州城的夜里,竟看见了很多。全中国的城市号称能喝酒的不少,但在这个城市,我看到了如此多的醉汉,他们有那种不醉不归的狂放,在这样一个干燥而遥远的城市里,酒或许是他们的安慰。张海龙曾经把俄罗斯的严寒和兰 州的荒凉相比,以此说明兰州人好饮的原因,他引用了伊沙的诗来说兰州:"夕光中有个人酒醉后在桥上弯着腰剧烈地呕吐,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感恩方式"。
兰州到底是不是一座过客的城市,我无法提供足够的社会学范本。有一种说法是,每5年从这里出 走的人才,相当于一个兰州大学。当我和小胡,以及其他的一些兰州人交谈后,我能清晰感觉到他们对这座城市是如此地热爱,有血有肉,但他们还是一个个地走 了。或许正如许巍的歌唱一样:"我思念的城市已是黄昏,为何我总对你一往情深,曾经给我快乐也给我创伤,曾经给我希望也给我绝望,我在遥远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感觉着你遥远的忧伤。"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1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