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课课练 04知其不可而为之(部分答案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1:25
《<论语>选读》课课练              04知其不可而为之(部分答案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⑴趋而辟之
⑸使子路反见之
⑵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⑹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⑶植其杖而芸
⑺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⑷见其二子焉
⑻今之从政者殆而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句子
活用类型
句子
活用类型
⑴孔子沐浴而朝
⑷杀鸡为黍而食之
⑵子路从而后
⑸见其二子焉
⑶止子路宿
⑹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句子
句中义
今义
句子
句中义
今义
⑴来者犹可追
⑶子路从而后
⑵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⑷遇丈人
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
类型
句子
类型
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⑸子路宿于石门
⑵子路行以告
⑹而谁以易之
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⑺莫己知也
⑷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⑻末之难矣
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
A.公曰:“告夫三子。”   夫执舆者为谁  B.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而谁以易之
C.孔子沐浴而朝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D.何德之衰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B
A.往者不可谏(规劝)            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
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耰而不辍(停止)
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  植(种植)其杖而芸
D.果哉!末之难(辩驳)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道义)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B
①君曰“告夫三子”者   ②往者不可谏   ③是鲁孔丘与   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D
①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②如之何其废之  ③明日,子路行,以告  ④子路行以告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D
①子见夫子乎  ②有心哉,击磬乎  ③见其二子焉  ④使子路问津焉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C
①至,则行矣  ②深则厉,浅则揭  ③夫执舆者为谁  ④何以伐为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C
A.陈恒弑其君                          B.植其杖而芸
C.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8.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D
例句:子路从而后
A.植其杖而芸  长沮、桀溺耦而耕  B.子路拱而立   杀鸡为黍而食之
C.趋而辟之    而谁以易之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
A.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告发(他)。】
B.今之从政者殆而!【当今从政的人岌岌可危了!】
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他们)一起来从事改革了。】
D.吾已矣夫!【我这一生怕是不行了吧!】
10.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C
A.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B.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没有人了解自己,那就自己停止了吧。】
C.果哉!末之难矣。【好坚决啊,没有办法诘难他了。】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道路走不通,早就知道了。】
六、重点段落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4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
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危险       B.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
C.而谁以易之       易:交换        D.耰而不辍         赋:停止
11.C【易:改变,改革】
12.选出下列加黑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①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②趋而辟之
B.①是鲁孔丘与                 ②丘不与易也
C.①何德之衰                   ②不得与之言
D.①而谁以易之                 ②子路行以告
12.A【A均表表修饰,可译为“着”;B①通“欤”,吗,②跟,同;C①这样,②他;D①跟,同,②把,“行以告”是“行以之告子”的省略。】
13.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13.B【应是把孔子比作凤凰】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答:                                                                           。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答:                                                                           。
③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答:                                                                           。
14.①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②像滚滚滔滔四处泛滥的洪水一样,天下到处都是这样地动荡不安,那么(你)能跟谁一起来改革这种状况呢?③飞禽走兽是不能跟它们同群共处的,(我)如果不跟世上的人群相处又能跟谁呢?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18题。
子路从(夫子)而后,遇丈人①,以杖②荷蓧③。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④。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5.你能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吗?
(1)植其杖而芸(       )      (2)使子路反见之(       )
16.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1)植其杖而芸(     )(2)止子路宿(     )(3)欲洁其身(     )
17.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答:                                                                           。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答:                                                                           。
(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答:                                                                           。
18.文中的“丈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
答:                                                                           。
15.(1)芸—耘(2)反—返
16.(1)插(2)留(3)使……高洁
17.(1)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
(2)君臣之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
(3)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做他应该做的事。
18.隐居不仕的高人。对孔子等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表示不满和讽刺。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洁其身,而乱大伦”的处世态度,给予严厉的批评。
七、名句背诵检测
⑴往者不可谏,                。
⑵四体不勤,                 。
⑶君子之仕也,               。
⑷欲洁其身,           。
⑸长幼之节,                ;君臣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