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谈之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09:14

《论语》漫谈之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09-07-04 22:09:05) 标签:

《论语》

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论语》为政篇。

    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险。此语大意为: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学而不思,就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是凌乱的,就像石头和水,互不相溶,缺乏有机的联系,前后之间没有一贯性,逻辑上没有推导性;左右之间没有关联性,架构上没有互补性。所学的知识,只是一个个点,没有连成线、没有连成面、没有连成体。举一不能反三、触类不能旁通。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孩子中,总有一些刻苦的低分数学生;成年人中,总有一些辛勤而重复同一种错误的同事。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反思、梳理知识和经验,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不能构筑知识、经验之网。孔丘虽然“自行束脩(十条一束的干肉)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有教无类”,但也强调,“不贰过”(不犯同样的错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实际上就是孔丘对学而不思的排拒。

    思而不学,就会导致,所学知识上不补充、不更新,以空想和无根基的演绎,代替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以原有的知识和观念体系,去框范新形势、新变化,以不变应万变。思而不学者,往往拒绝更新知识体系,喜怀旧、欲复古,沉湎往事,排斥新生事物。现实中不难看到,教师陈旧不堪、早已过时的教案和讲义,理论家有气无力的断言和推论,学者缺乏数据和实证支持的假说,官员似是而非的套话和空话,均可视为思而不学所致。孔丘本人,一生力行“思而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提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将不爱好学习归结于“六弊”之因,认为不好学会导致愚、荡、贼、绞、乱、狂。并且深切地感受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对知识体系建设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把学习和思考二者对立、割裂开来的理性批判。重温孔丘的教诲,也许可以使苦读的孩子事半功倍,也许可以使忙乱的成年人少些空泛和虚矫,也许可以使我们的社会成熟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