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企业政治买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2:55
谁为企业政治买单?
发布时间:2006-12-4    来源:网络    点击: 114
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的管理模式来源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相互配合,企业的各个部门都体现出职能与权力。从外部环境来讲,例如一个老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管理区域、工厂、学校、医院、房产、公安保卫等一切地方政府拥有的职能与权力,又有相应较高级别,一般都高于所在区域的行政级别。
马克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斗争,就有矛盾。企业也不会例外,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企业中存在却不显化的,每个人都懂却不愿意提及的“高技术”程度的企业重要组成要素呢?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企业行为不是经典经济学所言的那样仅仅属于完全市场下的纯粹经济行为,企业行为是在一定制度场中发生,无论企业的决策、企业的市场交换行为,还是企业的劳动生产过程都会受到企业所处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企业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经济规模、企业文化伦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感等因素都会对社会整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一定的发生作用,这既包括经济物质作用力、也包括精神非物质作用力。
据此,我们可以说企业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社会人互动中形成,但它又相对独立于个体行为,在社会行为的过程,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组织)之间以及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了一种关系结构网络,而每个关系网络的联结点都嵌入了社会的资源和规则。这种蕴含能量的关系网络结构既在企业组织中存在,同时企业组织本身也作为新的组织个体存在于更广的关系网络结构之中,这些关系网络结构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等序的而是差序分层的,并构成企业行为制度场的核心内容。因此,企业行为的过程是复杂而多向性的,面面俱到的把握企业行为的影响因素既不现实也无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企业行为的意义,因而,在学理上对影响企业行为的制度因素进行简单的类型化,抽离出其中关键成分就尤为必要,企业政治则是理解企业行为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般而言,企业政治这个词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容易使人联想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场面,容易使人联想到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企业正常生产行为及其生产效率的阻滞。因此,理想的企业管理模式是绝对理性化的、非人格性的科层组织,纵然韦伯意识到这种绝对的完全的科层结构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实现,但是韦伯还是敏感地认识到科层组织对于人们情感生活的扼杀,成为人类给自己打造的一个“铁笼”。但是在韦伯看来,真是这种科层组织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理性化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推动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成长和扩展,企业组织的产生极大减少了市场主体的交换成本(Ronald Coase,1937)。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生产制度的设计也基本承袭了韦伯的理念,将企业员工机械地固定于生产的流水线上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这种流水线的生产管理方式在工业革命初期尤其是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汽车行业达到了高峰,但是将企业员工非人格化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方式不利于培养工人的企业认同感,甚至激化了工厂所有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对立矛盾,这种在工业革命初,自由资本主义卖方市场的环境下形成的管理方式,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慢慢发生了转变,随之,企业文化、员工认同感等词汇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生长点,企业政治研究则是其中之一。
在韦伯看来,现代性经济组织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将现代人置入社会体系的“铁笼”之中,但是韦伯的悲观主义无疑忽视了人的理性创造力,人被假设为“判断的傀儡”。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工人会利用各种方式在正式制度背后的非正式制度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克服正式规范制度的教条僵化性;另一方面也满足工人的身体、情感、交往以及无法从正式渠道获得的需要。其实,关于企业内部关系的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个论点,如著名的“霍桑实验”,华尔德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庇护政治”的研究(Andrew Walder 1986),杨美慧对中国工厂内的“法团性”的建构过程研究(Mayfair Yang 1989)等等,当然这些事实的产生一方面我们可以用韦伯式的回答假设是因为这些企业工厂的科层化不够彻底,可是韦伯的理想类型判断根本无法替代现实社会的丰富多彩性(这也是韦伯理想型方法遭受批评最多的点),而且连韦伯自己也承认纯粹的科层制是不现实的,人类所能做的只能是无限的接近这种理想类型。所以企业的劳动过程必然也是企业内部关系不断建构、重组的过程,亦即企业微观政治持续形成的过程
,企业微观政治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应当引起我们学术研究的重视。
在现实中,企业政治的微观层次是指企业内部的个人或者小集团围绕利益形成的权力关系,微观政治行为是个人或群体围绕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策略性行为选择,由此形成的规范和共识往往是隐藏在企业显性的正式制度背后的隐性规则。一是差序等级关系结构,即企业内部一般成员围绕企业组织中具有一定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享有或垄断一定资源的行动主体周围而构成的关系结构,这种关系结构的联系纽带主要的稀缺资源和利益,而情感性的成分较少;二是等序式的关系结构,即企业内部地位相同的成员之间联合而成一个共同行动的联盟,这种关系结构的联系纽带主要是情感性的成分,如师徒感情、工友情谊等,当然这种关系结构的形成可能是基于某种资源和利益的需求,但是在关系结构内部资源或利益需求不占主导。
总而言之,企业微观政治来源于行为主体的政治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职位、权威、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通过这些权力结构,控制和支配企业政治的对象客体,进而影响企业内部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以及相关政策的走向。
中国企业有企业政治的纷扰,跨国公司也不例外,正如HP亚洲区某高管所言,重新整合企业资源,有效提高营销团队的工作效率,避免企业政治后,使得他们的毛利提高5%。不可否认的是,不良的企业政治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沟通成本、外部的交易成本,还是腐败的源泉。文化之外的企业政治应该引起管理者足够重视的范畴,企业政治和企业经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企业活动是群体活动,那么最后到底是谁为企业政治买单呢?
这个问题需要你和你的企业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