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案与学案设计要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01:57
作者:李鑫  发布时间:2010-1-19 9:49:00  阅读 1943 次打印本页

关于学案与学案设计要求
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二度消化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并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简言之,就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
真正有效的学习应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活动之中进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惑和困难,若能及时得到教师或他人的当面指点和帮助,则能大大提高自主学习、探究的质量和效率,而这在实际中又不可能完全实现。学案,就是教师把对学生在学习中将会遇到的困难进行分解,并将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的指导写入其中,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可以根据学案的提示、建议和要求进行学习,从而获得对学习内容的初步理解和消化。
学案又是帮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所使用的主动学习、探究的工具与方案;是教师启发、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与方案。所以,学案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是教师讲授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最近发展区”,促进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它又提供和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与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的习惯,提高学习、探究的能力。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工具与媒介,是教师主导取向接受学习和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式学习的中和与平衡,是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具有“导读、导思、导听、导做”的作用。
学案与教案有何区别?
从设计的理念、角度和针对性等方面,学案与教案都有一定的区别。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过程。教案则是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方案。教案中主要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的环节,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师的“教”。
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 目标性原则
学案设计应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从教材的理解到练习题的设计和学生的反思小结都应以目标的达成为宗旨。学案,作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启动、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同时,学生在依学案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个评判学习进程与学习质量的指标或标准。因此目标的设立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习意向,产生一种对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的期盼,又要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提供一个明确而有效的自我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依据或标准。
2 启发性原则
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学案设计时应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问题,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案是学生学习、探究某课时知识的线路或流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是在学生自我意识的控制下完成的。从相关知识的复习与组织、概念的形成与理解、结论的发现与证明、方法的探究与概括、知识的反思与评价等,其中许多内容的学习是由学生独自完成的。整体来看,学生依学案进行的学习是一种自主阅读、探究的学习过程。因此,学案要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角度或恰当的平台,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旧知识,开展丰富的联想,构建较为明晰的个人意义(对新知识的一种个人理解或解释);要有利于学生开展对知识的探究,经历抽象概括、归纳猜想、实验验证、演绎证明等思维过程,积累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从而“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
3 渐进性原则
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以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深入。首先,学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完成了一个学案中的内容,就完成了一个学习循环周期:课前——课中——课后。在课前的学习主要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对一般学生而言,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中有诸多的感性经验成分,所达到的是“最近发展区”的前端水平;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主要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中以理性成分居多,所达到的是“最近发展区”的后端水平;在课后的学习中,通过反思、应用、拓展等学习活动,使所学知识更加明晰、准确和稳定,并且具有一定的思辩性和延展性,使学习进入到“后发展区”的水平。从思维的角度讲,在学案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感性思维——理性思维——辨证思维的过程。其次,“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数学学案应该体现“问题驱动”的教学原理,以问题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导向与学习、探究进程的标志,并注意学生知识和思维的层次性,并且,所提出的问题应既具有铺垫性又具有发展性,使得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4 挑战性原则
学案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引导学生去深入地研读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发现能力。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致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首先,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起探究的欲望。在问题的叙述形式上要简明、生动、新颖;在内容上要有价值,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能够较好地体现数学的科学、应用、文化、美学等方面的价值。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思维能力上,能够使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和谐发展。再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相对于学生而言要具有潜在的心理意义,使多数学生在通过一定的思考与探究后能够获得答案或发现结论。
5 指导性原则
由于学案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是连接“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因此,学案在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案中对学生学习、探究的指导上。一个好的学案应该能够给学生以动机上的诱导、知识上的疏导、思想上的引导、探究上的辅导以及学法上的指导。在学案设计时,要把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融入到每节课具体的学习内容之中。如,阅读教材时如何手脑并用,如何查阅资料,到哪里去查阅资料,如何归类整理,如何总结提炼等都应在学案中明确指出。而且有关学习的前期准备也应做出交代,如,学习该部分知识应先复习那些知识,应准备那些工具等。
6 评价性原则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其效果如何需要及时的予以评价,而且对有些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是在相互评价中完成的。同时,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激发、调动与保持也需要评价予以保障。
评价是保证和提高认知活动有效性的心理过程,这种有效性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评价使得学生所建立的关于知识的个人意义经受了某种检验而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合理;其二,学生在对他人的讲解进行分析评判时,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个人的看法和观点,就需要对知识的个人意义进行加工、改组、归纳、概括,从而促进和丰富了学生对知识的心理表象,提高了知识内化的效率;其三,通过评价,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在应用中的有效性,感受和欣赏到数学那特有的内在美,从而使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向往的感觉经验。第四,通过自我评价, 不断反思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不断的丰富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案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1 内容分析(包括学习要点/目标、重、难点分析等)
2 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准备、学习思路、学法指导、阅读探究、质疑提问、等)
3 达标测评(含同步练习、练习巩固、自我测评等)
4 资源链接(课外拓展、小结等)
5 练习答案和提示
附:学案设计简表
学科
设计人
审核人
课题
课时
学   习    项   目
学法指导与说明
学习
内容
分析
本课学习目标
本课学习重点
本课学习难点
学习
过程
学习准备
(需预习的内容及要求等)
学习步骤
(如何开展学习)
学习疑惑
(学生发现问题)
自我
检测
(自测题)
课外
拓展
(相关阅读材料或练习等)
下载本文附件:什么是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