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案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0:34
作者:金红卫    2008-12-3
走入现在的课堂,你常常会发现,学生人人手持一份学案,忙得不亦乐乎。学案的主要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课前预习”“课堂研讨”“练习检测”“课堂小结”“延伸拓展(作业)”等。
近两年来,学案的撰写和使用成为许多学校的教学热点之一。这一段时间,我听了一些课,确实看到了运用学案的许多优点,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许多学校的学案设计通常采用一人主备、集体讨论,但由于工作量较大,集体讨论常常流于形式:有的学校为了确保学案的质量,剥夺了一些青年教师备课的机会;有的教师往往只拿着一份学案就进教室了,教案已经完全被学案替代;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而有些学生不仅完成了第二天的“课堂研讨”,甚至连作业也做好了;教师每天不仅批改作业,还要抓紧时间在课前检查“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每份学案要收发两次;许多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他们常常感到为难——复习课的学案比较容易设计,而概念课的学案实在很不好搞……
前一段时间,自己写了一些学案,也用了一些别人撰写的学案,结合所听的一些使用学案的教学研讨课,便有了关于学案的几点思考。
学案应该在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我个人以为,教师设计教案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设计学案自然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思考。
学案的产生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类似于以前的“讲义”。现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学案不仅加入了“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与难点”,还配备了“课前预习”。但是,很遗憾的是,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简单地用学案代替教案。
学案和教案毕竟不一样,教师的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学科的思想方法,遇到难点时进行点拨、引导。教师不仅要思考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更要研究如何来传授知识。所以,光有学案是远远不够的。
不同类型课的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我以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都应该单独设计学案。
新授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备知识的落实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
习题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总结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
复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
试卷讲评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能力在哪道试题上得到了体现,自己的缺陷又在哪里;应该在对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
同一节课的学案可以不一样
因为每位教师对每一节课的理解会不一样,所设计的教案会不一样,加上每个班级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求一节课有统一的学案显然不合实际。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前提下,同一节课的学案不仅可以进行分层设计、自主选择,也可以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
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宁可暂时不用
实践告诉我们: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显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有效的帮助,但是,一份低质量的学案有时反而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何况有些新授课的学案与教材相比确实也显得多此一举,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高质量的学案显然比较困难。所以,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没有高质量的学案不如暂时不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08年11月26日《课堂》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