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7:5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德育心得

题记:“培养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重在熏陶,浸润,净化。”

“柏拉图:最好的教育就是那种使得体魄和心灵尽可能得到美的熏陶,尽可能得到完善的教育”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灵魂影响灵魂的事业。为人师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首先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塑造好,把自己的心灵修炼好,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必先修心,心正则行正,心美则身美,教育行为源于教育心智。所以,我除了提高教育能力之外,还认真反思、学习,提升心灵的境界。感触很大的是,通过阅读《论语》,让我感悟了很多,可以说,《论语》是提升人的心灵境界的最好读本。如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我每次读到这些文字,总感到孔子的伟大和睿智,总觉得自己的灵魂在升华。

      从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从中国和人类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从中外伟人的言行中修炼自己的思想。何乐而不为!

教师之修心,尤其应该修养仁爱之心、宽容之心、真诚之心、平等之心。仁者,爱人;宽者,容人;真者,感人;平者,得人。教师的一切源于教师的心灵,教师的心灵会影响学生的心灵

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教师法》总则第八条对教师应当履行义务做了如下规定: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这里明确说明: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人格现成中的指引者,是“传道者”。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在成长中的思想、人格的现成。

三、“爱”铺路,“情”先行。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的本质就是爱人: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一切善良的人。仁,是孔子乃至中华民族极为纯粹、极为崇高的道德精神,它是那样的质朴实在,那样的富有人情味,孔子希望建立的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上善若水,虚怀若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我追求的最高理想。所以,教育教学中我始终坚持: “育人”必须舒展生命,培植德性。使生命舒展、道德提升、人生幸福的教育才是有道德的教育。作为教师,尤其是一个学校的领导,更应该以舒展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道德、塑造幸福人生作为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有人说,教育就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赋予生命的应该是健康,是幸福,是温暖,是向上的力量。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教育应该在人的心灵中播种爱心,播种善美,播种智慧,播种光明。教育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教育应该用文化的火种点亮心灵,点亮希望,点亮未来。

    一年来,我坚持“爱”的教育理念,做到爱校、爱师、爱生。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关爱每一个同学,倡导着“爱”的教育理念。希望“爱”注二中,“真情”永驻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