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腐,贪腐,逼出廉署-南方周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59:09
 贪腐,贪腐,逼出廉署 南方周末 2010-11-04  钱刚 ICAC是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的缩写,可直译为“反腐败独立委员会”。反腐,是逼出来的。独立,也是逼出来的。
尽人皆知,香港廉政公署,是被上世纪中叶香港严重的贪污腐败逼出来的。但当年香港到底有多腐败?当年香港的腐败,和当今世间腐败有何相似?仍值得一说。
许多港片描写过当年香港警员的贪腐。曾做过我助手的容小姐,外公开过餐馆。我请她询问外婆,那时警员是如何贪污的。“贪污?我记不得。”外婆是风趣的人,她说,“我只记得,有一天,有个警官还给外公送来一块牛肉。”原来,那警官是来告诉外公,他女儿考入了一间学费不菲的学校。外公立刻明白,随后就将一大笔钱送上。
许多史料都提到那时香港的“消防腐败”。杜叶锡恩女士在她所著的《我眼中的殖民时代的香港》一书中,记录了一位欧洲籍消防官员刚到香港时的亲历:一天,他和消防队员到一个木材场灭火。在拧开水龙头之前,他听到他的长官和木材场老板讨价还价,直到谈妥老板该塞多少钱,救火方才开始。香港人称此为“有水(钱)放水,没水(钱)无水”。岂止失火处的事主,邻近火场的工厂商铺,也要赶紧打点消防官,不然,他们会强行打开你门,任火蔓延。我也就此事询问过我的朋友、港大工友李先生,他说,还有更恐怖的事——消防员在救火时公开抢掠遭灾者的财物!
杜叶锡恩的书,有一章的标题是“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罪恶的天堂”。廉政公署的网页称:“六七十年代,香港经历了急剧的转变,当时人口快速增加,社会发展步伐迅速,制造业蓬勃发展,经济渐次腾飞……然而,因为人口不断地膨胀,社会的资源未能赶及实际需求,这种环境助长了贪污的歪风。”这是通俗浅显的宣传,香港腐败的产生原因远比此复杂,但它至少点到了一个关键,即,腐败与公共品提供者有关。以公权谋私者,首推警员。他们的使命是提供秩序和安全,但他们却把手中的检控权变成敛财利器。
执法者成为贪污领头羊,执法系统黑社会化,是当年香港腐败的一大特征。杜叶锡恩女士详细讲述了警员-黑钱-黑帮的错综关系:一名警员要想升职,须拿出大笔钱贿赂资深警官以获推荐,可是他没有这么多钱,只能向辖区内的黑社会帮派借贷。而辖区内的色情赌博场所越多,资深警官索要的贿金价码就越高。杜叶锡恩亲眼见过一份在旺角和湾仔执法的警员贿赂上司的贿金价目表。一名靠借贷、行贿换得升职的警员,日后就有义务保护黑社会帮派免受法律制裁。“当时职级比较高的警官是最坏的,”杜叶锡恩写道,“而诚实正直的警员往往升不了职,甚至还会被炒鱿鱼。”
1973年,总警司葛柏东窗事发。此人被发现有与收入不符的巨额财产,律政司要求其在一周内解释财产来源,但是葛柏竟逃离香港到了英国。葛柏事件,使民众对贪腐的怨愤如火山喷发。学生、市民高举“反贪污,捉葛柏”的横额上街抗议,要求政府将葛柏捉拿归案。当时的港督是麦理浩,他在葛柏潜逃后,委派高级副按察司百里渠组织调查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先后提交两份报告书,史称“百里渠报告”。它实为香港贪腐问题的总体研究报告,最重要之点,是指出原先警察系统内部的反贪机构形同虚设,必须设立独立机构来扑灭腐败。麦理浩迅速接纳这一建议,1974年2月,香港廉政公署成立。ICAC是廉署英文名称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的缩写,可直译为“反腐败独立委员会”。反腐,是逼出来的。独立,也是逼出来的。
廉政公署的历史功绩是有目共睹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上周公布2010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香港的得分由2009年的8.2分上升到8.4分,不过排名从12退到13,港媒便把“跌”作为新闻。说升话跌,出发点其实都是希望社会更清廉吧。
(作者为传媒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