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主导型高职数字图书馆之体系构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17:25
服务主导型高职数字图书馆之体系构建2008-06-20 11:20:30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b8f5001009zsr.html[查看原文]
1、 结构体系的构建
高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紧紧围绕服务于高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并能为地方经济和职业技术服务。其结构体系构建,应以信息集成服务理念为核心,以信息资源作为大系统并采取技术手段,实行集成管理,实行一站到位式服务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一个由用户界面、调度系统、检索系统、图书馆服务器、对象库、资源加工系统等组成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强高性能服务器、规模化数字信息加工设备、高可靠性网络交换设备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形成高职数字图书馆布局结构体系。
2、运行体系的构建
构建虚拟而具有优化结构的运行体系,为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提供统一的资源访问,并能方便对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真正实现数字内容和服务功能的统一。它主要包括数字对象系统(按一定命名规则标示、定位和发送数字对象并提供有关访问协议)、仓储系统(存储大量的数字对象,维护元数据和数字对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为大规模数字资源快速有效存取提供支持)、名录系统(负责数字对象的创建、解析和管理,赋予全局唯一的名称进行识别)、索引系统(对查询请求进行响应,通过调度系统从对象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资源,并保证查全率、查准率、检索效率)等几个重要的构件。
3、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职数字图书馆由于服务对象、目标及馆藏情况的特殊性,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数字图书馆保障体系,将各种资源库共同组成一个知识体系。其框架应包括资源库、条目库、文献库等,其关键是将信息资源在知识单元的层次上组织起来,从而产生提供知识的资源库。这一体系必须按照学院教学和科研需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规划好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的资源内容,突出职业技术性特点,合理提出数据结构要求,采用标准元数据结构,并对其内容进行标引和分析,对筛选出来的高价值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编辑工具,并将资源归档。[1]
4、服务体系的构建
高职数字图书馆应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运转,允许用户充分表达个性化的需求。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和安排,要为读者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按读者需求组织信息资源,要切实从读者实际需求出发,确保个性化服务不流于形式。应建设多个分布式、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的数字图书馆群,向读者提供高效、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文献内容服务及其它配套的数字化应用服务。通过建立资源管理及调度服务体系,整合、调度、管理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未来电子商务开发及其它增值服务;通过建立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体系,达到馆藏资源最基本共享的目的;通过建立联合虚拟参考服务体系,建设文献传递服务的重点学科导航库,为公众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网上咨询服务体系,建立交互式服务系统以满足网上咨询,通过各种高新技术达到快速、准确地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1〕
5、技术体系的构建
数字图书馆技术涉及到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压缩与传送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安全保密技术、数据库挖掘与抽取技术、检索技术等,其体系是一个开放式信息技术软硬件集成平台。包括资源加工系统(对文本、图像、音频等各种介质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处理,主要用于资源库建设)、资源管理、存储、调度系统(通过数据库、光盘存储、压缩技术等手段将馆藏传统介质文献转化为二进制代码的数字资源加以存储,建立分布式管理、个性化服务平台,根据用户需求,适时调整和管理各类信息资源)、异构数据库整合、检索系统(将分布式、异构化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读者提供方便可行的统一检索界面,构建方便检索的统一信息访问平台)、联合编目和馆际互借系统(将各单位书目信息转为基于元数据的共建共享系统)等。
6、安全体系的构建
数字图书馆的开放性使其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首先要建立健全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体系,通过入网访问控制、权限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把图书馆的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真正融合为一个整体;其次要建立防火墙技术体系,根据一定的安全规定,检查、过滤网络之间传送的报文分组,以确定它们的合法性,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避免网络威胁和黑客攻击,根据有力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第三要重视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与信息安全保护体系,推行“数字水印技术”,将数字、序列号、文字、图像标志等版权信息嵌入到多媒体数据中,以起到版权保护、秘密通信、数据文件的真伪鉴别和产品隐含标志等作用;第四要完善数据的备份体系,实时备份数字图书馆的核心资源,以防止万一发生意外,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使服务不至于中断。[2]
7、评价体系的构建
是对数字图书馆的性能与社会效益一个总的评价,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方向,主要应包括规模评价(从数字构件揭示的层次和信息类型的完备性、涵盖的学科范围及主题领域的全面性、综合性来考虑)、内容评价(从内容是否具有特色性、权威性,分类著录是否标准,更新速度是否迅速,检索途径是否多样化、是否具有多语言检索、是否具有指引功能)、网络性能评价(服务器是否有保证,链接是否有效、信息传输速度是否较快、安全性是否保障、是否支持共享)、以及用户反馈评价(登陆人数、资源利用率、咨询交流、用户满意度)等方面来加以考虑。〔2〕
8、法律体系的构建
要通过立法为数字图书馆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从法律上予以保障,规范信息流通,保护图书馆和权利权人利益。要在立法中确认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公益性及收集、传承人类文明的法律地位,从而为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奠定法律依据;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技术保障体系。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信息确认技术等有效防止各种盗版与非法复制行为的发生,更好地保护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第三是要完善图书馆特权使用体系。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应合理使用国家在政策扶持会向数字图书馆倾斜的特权,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多与作者、出版社沟通,妥善处理与他们的关系,真正做到在法律允许、最大限度保障作者和出版者权利的前提下,更好的促进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9、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首先要以提高馆员开拓创新精神为核心,遵循成长规律,培养其图书馆职业精神,建立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馆员勇于竞争和艰苦创业的热情;其次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高层战略评价体系,建设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体系,努力促成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的完善和实施;第三必须保障馆员(尤其是核心馆员)人才流动的合理行、开放性、有序性,要使核心馆员找到真正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和场所;最后还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培养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有效机制,构建馆员终身教育体系,合理组织馆员学习,建立合理的分配体系和制度,真正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并根据馆员对图书馆做出的贡献大小,合理地进行分配,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