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启蒙读本》前言及第1课 人具有能够超越现实的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13:42
前言

 
成年人,即已经生理发育成熟的人。
然而,生理上发育成熟了,并不意味着精神上也发育成熟。
倘若生活在一个很不正常的环境中,身体健康而精神发育不成熟、甚至发生严重病变的可能性就会很高。
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甚至还被聘为“教授”、称为“专家”,在做人的基本道理方面却是懵懵懂懂、甚至奉恶为善。这样的人绝非少数。

 
而在一个很不正常的环境中,由于精神发育不成熟、甚至发生严重病变的人很多,就会出现很简单的道理变得很复杂、真理与谬论普遍被混淆甚至被颠倒的情况。
这又形成了一个畸形的认知环境,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发生严重的精神病变。
 
精神的成熟和健康,依赖于自身的修养以及他人的启发。
因此,对于成年人,特别是精神不成熟、不健康的成年人,学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追本溯源,就从一些最简单的、最根本的道理开始。因此,本读本谓之常识,定为小学级。
 
说是“读本”,其实就是笔者对一些最简单的、最根本的道理的理解而已。
感兴趣就读下去,不感兴趣就离开。不存在“谁有资格教育谁”的问题。
 
 
 
基本部分共有7课,分别讲述人的超越现实的精神、逻辑思维的能力、社会、道德与法律、文化、哲学和艺术。
以后看情况或许再续写其它课题。‏
    第1课 我是人(上)
人具有能够超越现实的精神

 
“我”是“人”。
人与其他动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有逻辑思维,有能够超越现实的精神。

  
人具有能够超越现实的精神

人具有反对束缚的自由意志,超越利欲的自尊心,超越自私的同情心、爱心,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表现欲,具有了解事实真相的好奇心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欲望  ......
这些都是人天然具有的精神倾向、精神品质。
正是这些能够超越现实生活的精神,使得人类普遍具有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正是这些能够超越现实生活的精神,使得人具有了所谓“人格”;
正是这些能够超越现实生活的精神,使得人类创造出同现实生活空间相对的、自在的文化艺术空间。
 
 
 
精神快感

“快感”(或“不快感”)是生命体的神经中枢所呈现的一种特殊的兴奋状态。作为神经中枢的一种基本功能表现的快感现象,最为普遍地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生命行为的发生过程中,并且对行为的发生具有一种特别的重要意义,——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精神行为是在神经中枢的高级功能部位发生的一种高级的生命行为。 由精神行为引发的快感是“精神快感”。
 
比较鲜明、比较持久的精神快感或具有精神性的感觉生理快感,被称为“欢乐”。而对于人生有重要意义的长期稳定的精神快感则被称为“幸福”。
 
无论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所拥有的生活条件是良好的还是恶劣的,无论人们的生活能力是较强的还是较弱的,无论人们的现有的生活状态是富裕闲适的还是贫困劳苦的,他们都希望经常地获得快感,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欢乐;无论人们的精神品质是高尚文明的还是卑下粗俗的,他们都憧憬着和追求着人生的幸福。
 
正是精神快感对于人的重要性,人才不但能够具有超越现实的精神,而且能够普遍地把精神生活置于物质生活之上(在能够生存或温饱的前提下)。
 

自由意志
 
一般高级动物也具有自由意志,那是生命体的精神本能。——被压抑的生活状态反应为精神痛苦状态;压抑愈是严重,精神就愈是痛苦。
人具有比一般动物强烈得多的自由意志。这是因为人比它们具有高级得多的意识。
人的自由意志不再只是一种本能,它更成为了一种意识。
“不自由毋宁死”!这绝不是一句空话,人类历史上已经有无数的慷慨之士实践了这个意念。
 
相反的表现是逆来顺受,甚至仰人鼻息。
不是因为这些人天生不具有自由意志,而是因为他们牺牲了自由意志去换取物质利益。
然而,物质利益的获得并不能够消除自由意志的压抑所造成的痛苦。
有些人试图用自我麻醉来忘却这种痛苦,反而更堕入虚伪和空虚。
 
 
 
自尊心

人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就没有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就会很不愉快;被他人鄙视、侮辱、奴役,更会烦恼、愤怒。这就是人的自尊心。
倘若一个人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而不肯反思,他就不会有进取心;受到他人的鄙视、侮辱、奴役而不恼怒,他就有可能因为下贱而去做丑恶的事。
因此,自尊心是人格的最基本的保证之一。
 
有些人不是通过进取、通过提高自身的价值来获得他人的尊重,而是企图通过浮华的炫耀、通过假象来骗取他人的看重。
以社会的习惯意识来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向、生活方式,压抑和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意志;陶醉于他人对自己的浮华的艳羡,压抑和牺牲了踏实的、深刻的快感。
从庸庸碌碌的小市民,到无才无德的文人、暴富的商人、贪官污吏,这种人极为普遍地存在着。
这不是自尊心,而是与之截然不同的虚荣心。
虚荣心轻则是一种自我麻醉剂,重则是催生罪恶的一种激素。
(愈是对自身的价值高度自信的人,也就愈是没有虚荣心,甚至不再在意他人是否敬重自己。)
 
具有强烈自尊心的人,必定自重。最简单地说,就是行事自我约束、不教他人讨厌。
相反的情况是凡事都要自己得益、方便,不顾及他人,不在乎他人讨厌。
对于个人来说,这或许是日常生活中的“小节” ;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却是“文明”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情心

当你看到他人遭受伤害的时候,你会想象到自己遭受这种伤害时的痛苦。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同情。这种同情也为其他高级动物所普遍具有,它是有利于逃离被伤害的危险的一种感知-反应本能。
 
人具有非常丰富的同情心,——面对他人的喜怒哀乐,人会自然地“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出情感的共鸣。
在此基础上,人还会产生帮助他人获得快乐、消除痛苦的愿望。这就是更进一步的、具有了道德意义的同情心了。
《圣经·旧约》:“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马太福音]7:12)
这句话被奉为黄金法则。

高等动物同人一样地能够将痛苦和欢乐表情出来,所以人对动物同样有深切的同情心。
所面对的动物愈是可爱,同它们的关系愈是密切,就会有愈是深切的同情心。
那些虐待和残忍杀害动物的人,杀害像猫狗这样可爱的小动物、以猫狗这样可爱的小动物为食的人,必然没有基本的同情心。
这样的人,倘若“人”不受法律的保护,他们就会去杀人!
 


爱心

爱是在同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达到了更高境界的一种情感。
彼此深切同情的双方,都以对方的欢乐为欢乐、痛苦为痛苦。双方的情感不断地密切交流,愈来愈趋于融合。于是彼此在对方中感觉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他人。
这种彻底超越了自私本能的高尚情感,就是爱。
 
除了这种有具体发生背景和发生过程的彼此对待的爱,还有一种普遍对待的爱,即“博爱”。
同情心原本就是一种具有普遍对待性的情感,所以那些同情心特别强烈的人,就会普遍地关爱他人,从而将普通的同情心上升为博爱。
当然,由于博爱不像彼此对待的爱那样具有促使其发展的动因,所以这种高尚的情感往往是经由启发而产生或得到强化的。博爱因此具有比较明显的意识性。
耶稣:“要爱人如己。”
 
情感是看不到的,能够看到的是行为。因为这样,就出现了虚假的情感表现。而虚假的爱心表现则最易于迷惑他人。
在彼此对待的爱中,两性之间的恋爱事实上很普遍地主要是性爱,而要死要活的表现、“海誓山盟”的表态则多半是信马由缰的自欺欺人的虚假表现而已。这个无须多说了。
至于博爱,更不是庸俗、卑贱的人所能够具有的。——爱基于同情,而真正的同情是绝不会伤感于他人的苦难却对造成这苦难的罪恶漠然视之的。更有甚者,助纣为虐,却假惺惺地对被虐者洒上几滴眼泪!这不止不是爱,反而正是恶+丑!
 
 
 
表现欲
 
面对他人的喜怒哀乐,人会自然地“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出情感的共鸣。这是人的同情心。
 
情感共鸣的精神功能,还使得人有向他人倾诉、同他人交流的精神意愿。
这就是精神表现欲。
 
不同他人做交流,精神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人就会抑郁寡欢。
 
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发明了可以用来自由创造的一些媒介形式。利用这些媒介形式进行创造,就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
这就是“艺术”。
 
高尚的精神产生出高尚的艺术;
而庸劣的精神产生出庸劣的艺术。
个人是这样,群体、民族也是这样。

 
 
求真精神

好奇心也是高等动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精神本能。好奇心促使动物主动地去了解环境、事物的性质,这为动物采取有利的行为、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人类的好奇心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人不止对同生活直接相关的事物好奇,而且对同生活非直接相关的事物同样充满好奇。
这样,人类的好奇心就发展成为一种自在的精神行为,一种旨在了解真相、真理本身的纯粹思维行为。
这种意义自在、过程自在的求真行为,逐步发展成为复杂、严密的逻辑推理,发展成为自由的哲学思辨。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普通人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然而,人不能没有寻求真理的精神,不能对于生活于其中的生活环境的是非美丑漠不关心、缺乏正确判断的能力。
当然,更不应当自甘卑贱,由于愚昧而堕落为罪恶势力的奴才和帮凶!
 
 
 
信仰
除了上述的本能性的超越现实的精神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超越现实的精神,即信仰。
信仰不是一种明确的、直接表现出来的精神本能。(因为这样,它本身也就不是一种人格。)作为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它的产生须要有一个被启发的过程。
 
信仰的产生主要根源于对人生意义的思索、探求。
人生活着,总要有生活着的意义吧?
然而,在无始无终、浩渺无垠的宇宙中,短暂的、渺小的人生又能够具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问题困恼着所有的人,而其中有些人就在信仰中获得了答案。
 
 
信仰可以区分为思想信仰与宗教信仰这两个主要类型。
 
思想信仰,主要是社会思想信仰。
坚信某种社会思想是正确的,是真理,就形成了对这种思想的信仰。(当然,一般说来,这是一种已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
在生活中致力于实践这种思想,就获得了人生的意义。
 

宗教信仰,则主要不是通过逻辑思维、而是通过一种感悟而产生的。
由于坚信存在着某种超越自然的伟大力量,人、人生也就不再渺小。
 
须要特别注意的是:
某种已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并不意味着就是正确的思想。不仅如此,它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还有可能是通过权力、通过洗脑强加给人们的。对于这种荒谬思想的信仰,只能是一种伪信仰。其中对独裁者的信仰又是最为荒谬、虚伪的。
而那些原始迷信,那些就其本质而言其实是一种原始迷信的宗教,并不是真正的宗教。对于这些原始迷信或原始迷信性质的宗教的信仰,也只能是一种伪信仰。
 
显而易见,社会成员的普遍信仰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生活意识、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正确的、积极的信仰维护着正常的社会秩序,促使着社会的正常发展;
而荒谬的、消极的信仰则维护着荒谬的社会秩序,将社会引入歧途。
 
 
除了对荒谬思想的伪信仰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信仰缺失同样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信仰普遍地缺失,人们的生活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约束。这样的社会,必然地走向混乱、堕入丑恶。



 
  
以上所说的品质,就其根本而言,都不属于“道德”的范畴(道德是一种社会约束)。——它们只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是缺失了就不成其为“人”的一些品质。
不成其为“人”,无须他人谴责,自己就会鄙视自己。这样的人生,绝不可能是快乐的,当然更谈不上有什么意义!
 


 
 

名言: 
《圣经·新约》:
“因为全律法都包在 爱人如己 这一句话之内了。”(加拉太书5:14)
“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 爱人如己 这一句话之内了。”(罗马书13:9)
 
帕特里克·亨利(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政治家和演说家):
“不自由,毋宁死!”
 
《诗经》: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鄘风·相鼠)
 
亚里士多德:“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爱尔维修(法国启蒙思想家):“任何一位民众灾难史的研究者都能证实,人类的大部分灾难是无知所致。” 
 
 
 
参考资料:
 

快感学的建立

http://www.frchina.net/data/personArticle.php?id=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