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复活路径再拷问:勾兑奶粉还是勾兑暴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56:03

毒奶粉复活路径再拷问:勾兑奶粉还是勾兑暴利

2010年11月27日01:49中国经营报黄杰我要评论(0) 字号:T|T

暴露于公众视野的“远山乳品”事件让人们发现三聚氰胺其实一直未曾走远

三聚氰胺的阴影从来没有消散过。

11月中旬,湘潭市远山乳业有限公司(下称远山乳业)再次出现含三聚氰胺的产品,其玉米奶中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这批问题玉米奶是“勾兑”了2010年7月刚刚东窗事发的青海“东垣牌”奶粉。

此前,乳业专家王丁棉于2009年冬天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预言说:“三聚氰胺的问题远未走到终点,复发只是时间问题。”2010年7月,青海省民和县东垣乳品厂旋即爆出毒奶粉事件。

更大的悬疑在于:记者获知,“东垣牌”毒奶粉案发之后,2010年8月,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局责成民和县组织力量,已经将查获的38吨毒奶粉悉数销毁,那么,湖南远山乳业勾兑的“东垣牌”毒奶粉,又是来自何处?它的复活路径,更是充满悬疑。

勾兑奶粉还是勾兑暴利

11月24日,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外通报称,经检测,远山乳业所产“乳酸玉米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为4.8mg/kg,超过国家规定的2.5mg/kg限量值,约超标一倍。

通报称,这一事件最早于2010年11月1日,被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发现。其时,远山乳业生产批次为20100615的玉米奶明显存在问题。获此情况后,湖南省立即对远山公司采取全面清查,并对各批次玉米奶来源去向进行紧急排查,掌握了主要流向。

“远山乳业生产的绝大多数问题玉米奶,都已经完成销售。因此,我们现阶段主要职责是追缴尚未回收的所有问题奶。”湖南省质监局食品安全处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湖南省正在动用各种手段,尽最大可能,完成收缴工作。

据介绍,远山乳业共生产问题玉米奶861件,已销售824件,其中江西省570件、湖北省50件、湘潭市93件、长沙市90件、郴州市11件、邵阳市10件。目前,已召回345.4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24日的通报会上,官方渠道第一次证实了远山乳业用于生产问题玉米奶的问题乳粉,正是来自于青海东垣乳制品厂。该批奶粉是该公司于5月28日在长沙高桥大市场宇翔食品添加剂商行购进,共计27公斤,已使用6公斤,剩余的21公斤11月7日被湖南省质监局执法人员在公司配电间查获。

据介绍,高桥大市场宇翔食品添加剂商行和东垣乳制品厂分别在6月下旬和7月被查处。

“从已知情况看,远山乳业肯定知道这批奶粉存在问题,尤其是‘东垣牌’毒奶粉事件爆发之后,正是因为他们暴利熏心才导致现在的问题出现。”前述官员指出,“东垣牌”毒奶粉被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高达500余倍,而远山乳业仅为1倍多,这也显示出,远山乳业试图透过充分稀释,将2010年5月购进的该批次乳粉“变废为宝”,另一方面,尽管进行了高倍数的勾兑,但三聚氰胺含量仍然居高不下。

查获毒奶粉去往何处

而远山乳业于2010年5月购进的27公斤“东垣牌”毒奶粉,在7月东垣被查封前购进,不在青海省、海东地区及民和县三级政府查缴的38吨毒奶粉之列。

7月,“东垣牌”毒奶粉事发后,青海省成立了清查问题乳粉工作协调小组,全部封存了东垣乳品厂库存涉案乳粉,并称已发现该厂销往外地的乳粉产品被及时追缴查扣,尚未发现流入消费市场。同时,全国整顿办向青海省派出联合督导组,督促相关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案件查处工作。

2010年9月,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对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标奶粉的4名嫌疑人做出一审宣判,民和县东垣乳品厂厂长刘战峰、车间主任王海峰、职工刘西平和原料供应商周忠林分别被判处一年半至三年的有期徒刑,并处以35万至38万元的罚金。

但查获的38吨毒奶粉何去何从,一直未有官方披露。

就此问题,记者致电民和县常务副县长汪源来、副县长安永辉、县质监局局长保昌业,获知准确消息,该批奶粉早在2010年8月,被人工土法掩埋,掩埋地点为民和县川垣新区头道沟。

民和县有关官员向记者证实,“因为按照就地销毁原则,此前由东垣乳品厂生产的其他毒奶粉,在哪个地方发现,就由那一级地方政府组织进行销毁。”他透露,这些产品主要销往江西、江苏、浙江三省。

“我不知道上述各级地方政府查获之后,是否进行了销毁。”他表示,此类信息政府之间并没有有效沟通。

民和县湟乳乳品厂厂长马雄武坦言,“东垣牌”毒奶粉“这颗老鼠屎已经坏了一锅汤”。据了解,东垣乳品厂所在地一度为青海省最大的乳品生产加工基地,毒奶粉事件爆发迄今,当地奶牛业、乳品业遭遇沉重打击,产品销售、企业货款回笼均陷于瘫痪境地。

利益作怪还是监管错位

2010年7月,在对“东垣牌”毒奶粉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时,记者获知,毒奶粉屡屡复活的根源在于,一方面是产能庞大而原料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是营销成本畸高而原料收购价格过低,以上两点直接导致了乳业的畸形生态。业界专家亦表示,中国乳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三聚氰胺超标奶粉的出现,而是断绝超标奶粉出现的根源——除了道德约束之外,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和完善利益分配是当务之急。

显然,远山乳业为了让27公斤乳品“变废为宝”,进行了一次以身试法。

记者从多个乳品厂及大型经销商渠道处获知,目前国内乳粉价格售价高达3万元/吨,而暴利熏心者无论如何操作,只要将此前未能销毁的毒奶粉予以充分稀释,都可以获得暴利。

“从三鹿事件爆发以来,不断有莫名其妙的电话打进来,问我是否需要廉价的动物食品添加剂。”广东某知名品牌的猫粮品牌生产商表示,在动物食品中,不乏添加乳清、乳粉者,因此,他怀疑有人在向动物食品企业或饲料企业兜售此类毒奶粉。

他认为,成倍的暴利空间,是有人敢于铤而走险的根本。“三鹿事件伊始,毒奶粉纷纷被查获封存,当时全国有上万吨的规模,不可能全面销毁,没有销毁的去了哪里?一部分变成了‘东垣牌’毒奶粉乃至远山乳品的玉米奶,但更多的毒奶粉,很可能变身添加剂,再度流入市场。”他说。

中投、海通、中金公司等多家券商乳业研究员接受记者询问时,则一直认为监管错位是未能将毒奶粉彻底消灭的最大症结。

“三鹿被国家破产,但参与三鹿奶粉经销的经销商用真金白银换来了毒奶粉,肯定不愿自担损失,自觉销毁。”有研究员称,远山乳业对27公斤奶粉尚且“珍爱有加”,更多的毒奶粉,对此类自担损失者而言,肯定也是一种可以择机变卖的资源。

三聚氰胺不断爆发事件

2008年9月,三聚氰胺毒奶粉的幽灵第一次出现在甘肃,进而引发全国性的奶业震荡。其时,最早于9月11日,甘肃省卫生厅宣布:认定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该省数十名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病情危急。这是三聚氰胺这个名字第一次被社会公众知道。

2008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等权利机构公布了全国涉及三聚氰胺超标奶粉的名录,三鹿以5539.76 mg/kg的巨幅含量成为毒奶粉含量最高的企业。后三鹿破产,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

2008年,上海熊猫牌奶粉以619mg/kg的三聚氰胺含量被查,含量仅次于三鹿。2009年12月底,熊猫再次销售三聚氰胺奶粉被查获。2010年4月,熊猫奶粉董事长王岳超获刑5年。

2010年7月,青海民和县东垣乳品厂违禁采购三鹿当年遗留下来的毒奶粉,再次引发三聚氰胺事件。9月,东垣负责人刘战峰等人同样获刑数年。

2010年11月,湖北远山乳业有限公司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玉米奶的事件爆发。(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