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号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53:59

甘肃、青海、吉林等地日前再次曝出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

 

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7月8日、9日的报道,甘肃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接受委托人、青海省民和县东垣乳品厂副厂长刘西平送检的三份奶粉样品中,检验出三聚氰胺超出限量值标准。三份样品三聚氰胺含量分别超出限量值标准86%、559%、130%。甘肃质检部门立即通知陕西省、青海省质监局,请求协助调查。

 

警方初查,青海省民和县东垣乳品厂于近期分别从河北等地购进奶粉原材料58吨,其中从河北购进原材料38吨,从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500余倍。报道称: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很有可能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过去尚未完全销毁的“三鹿问题奶粉”进行加工、销售,不在本省而在外省检测三聚氰胺含量,目的是为了根据三聚氰胺的含量进行调兑。

 

甘肃省质检部门要求本省各地加大对奶粉的抽查力度,严防问题奶粉进入市场。据青海省民和县东垣乳品厂副厂长刘西平交代,他所在的东垣乳制品厂生产东垣牌奶粉,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少量在青海本地销售。

 

在甘肃和青海发现问题奶粉前几天,吉林省也查出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奶粉。

 

吉林市工商局丰满分局在检查中,检测到辖区内一家市场零售点销售的黑龙江省大庆市一家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袋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复检结果与第一次检测结果相同。

 

早在今年2月14日,我就发表过文章《谁在说谎?毒奶粉真的绝大多数销毁了吗?》,网址是:

 

http://user.qzone.qq.com/35362110/blog/1266157700

 

现在看来,再次被我不幸而言中!

 

2月14日是大年初一,我当天看到报道,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指出,由于发现早、查处及时,目前,我国涉案问题乳制品绝大多数被召回并销毁,没有进入消费市场,也没有出口。

 

我实在止不住气愤,在大年初一写了这篇博文。当时的背景是,2010年初,媒体曝光毒奶粉作为食品加工中的添加剂或调味剂,做成了糖果、雪糕、冰激凌、面包、糕点等等,让人防不胜防。据媒体报道,陕西有食品加工企业专门收毒奶粉作为原料,因为价格便宜。

 

现在是2010年7月,距离食安办所说的毒奶粉品绝大多数被销毁也已过去大半年了,怎么突然又有大批毒奶粉出现?真正的内幕很简单,就是我今年春节写的文章里说的,那就是——绝大多数的毒奶粉都没有被销毁,因为根本没有办法销毁。“用作燃料对锅炉损伤太大,最后清理锅炉的费用还不如烧煤,作为水泥配料又发现生产的水泥不合标准,大批量填埋担心被别有用心的人挖出。”这就是令人恐惧的真相!

 

我在春节写的文章说的很清楚了,我贴在下面,有兴趣的读者自己看。我想起今年5月20日《南方周末》的评论版“一周高论”转载了我的评论《如何杜绝赵作海式的冤案》,知名媒体人王爱军点评说,“对媒体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几年前发的评论几年后换个姓名、时间,就可以继续发表,并引起轰动。很遗憾,赵作海案即是如此。”(网址是: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100520/ArticelF32002FM.htm

 

我想,三聚氰胺毒奶粉也是如此。我只要把我写于今年春节的这篇文章略改一下时间、地点,就是现在的写照!这就是作为媒体人最悲哀的事。即使付出了血的代价,造成至少30万“结石宝宝”,但为什么中国就没有一点点进步呢?

 

2010年7月12日凌晨

 

[荐] 谁在说谎?毒奶粉真的大多数销毁了吗?

周筱赟    发表于2010年02月14日 22:28 阅读(13517) 评论(105)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周筱赟专栏】文学即垃圾,文人即流氓。粪青则是更低级的流氓。我写的不是文学,我只陈述事实。我要听慧慧的话,永远做一个正直、善良、简单的人。­

­

­

谁在说谎?毒奶粉真的绝大多数销毁了吗?­

­

文/周筱赟­

­

核心提示:­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称,目前,毒奶粉绝大多数被销毁,没有进入消费市场。­

    但新华社的另外一篇报道,泄漏了毒奶粉处理的真相——即很大的可能是,绝对多数并没有销毁,因为从技术上而言,目前根本没法销毁。因为“用作燃料对锅炉损伤太大,最后清理锅炉的费用还不如烧煤,作为水泥配料又发现生产的水泥不合标准,大批量填埋担心被别有用心的人挖出”。­

    食安办应该将目前所掌握的毒奶粉封存、销毁的品牌、数量、封存地点、销毁地点、销毁方式等信息予以公开。否则,光凭你说一句没有任何佐证的话,怎么取信于民?你说绝大多数销毁了,就是销毁了吗?­

­

­

为了销毁毒奶粉,河北省曾把毒奶粉作为水泥配料,但发现生产出来的水泥根本不合标准

今天2月14日是大年初一,我在11日飞到上海,一下飞机,就感觉寒气逼人,外面下着雨夹雪。而当天广州的气温是28度,我都热坏了。
­现在却冻坏了。

­

2010年年初,三聚氰胺毒奶粉卷土重来。从最早发现的5家企业,随后的发展愈演愈烈,到现在也不知道有几家企业,生产的乳制品都是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

­

公众是很容易遗忘的,2008年毒奶粉造成30万“结石宝宝”后,有关部门本来就已经把坏事变好事,把食品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变成了政府关心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的政绩了。­

­

毒奶粉这次的卷土重来,属于借尸还魂。毒奶粉作为食品加工中的添加剂或调味剂,做成了糖果、雪糕、冰激凌、面包、糕点等等,让人防不胜防。据媒体报道,陕西有食品加工企业专门收毒奶粉作为原料,因为价格便宜。有感于此,我写过一篇《中国是一个相互投毒的国度》(在多个博客和论坛被和谐,网址是:http://user.qzone.qq.com/35362110/blog/1265146470),说:“中国,就是一个相互投毒的国度。猪肉有毒(瘦肉精),养猪的不吃自家的猪肉,但是他得去买大米吃,而大米有毒(土壤重金属污染),种大米的又不吃自家的大米,但他得去买猪肉吃。以此类推,相互投毒。”­

­

商家为了追逐利润丧失公德,而监管部门不作为,乃至反作为,为无良商家提供便利和庇护,这早就无需我多说。而司法早就丧失了基本的公信力,受害者完全无力与之抗衡。30万“结石宝宝”的零赔偿就说明了问题。(参见我的文章《三鹿“有钱造孽,无钱赔偿”背后的秘密》,在多个博客和论坛被和谐)­

­

在过年前,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要求各地从2月1日开始进行为期10天的乳品和乳制品专项整治,全国整顿办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16个省份查处。今天是2月14日正月初一,专项整治已经结束4天了,成效如何呢?­

­

我今天上网,看到两则新华社的报道,却是如此的大相径庭。­

­

其一《食品安全办:涉案问题乳制品绝大多数被销毁》称:“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12日指出,由于发现早、查处及时,目前,我国涉案问题乳制品绝大多数被召回并销毁,没有进入消费市场,也没有出口。”听,这话说的多斩钉截铁,“查处及时”、“绝大多数被召回并销毁”。­

­

报道又说:“目前的几起案件是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监测、执法过程中发现、查处的。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个别生产加工企业……在高压态势下仍然我行我素、顶风作案……。目前,各地清查、销毁工作正在有序、有效进行。”听,这话说的多有水平,都是不法奸商不好,监管部门永远正确。­

­

然而,新华社今天另有一篇报道《陈竺:限期清查彻底销毁2008年未销毁问题乳粉》,称:“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主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强调:要限期系统清查2008年未销毁的问题乳粉,摸清底数并彻底销毁,确保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存放、不使用、不藏匿问题乳粉。卫生部12日提供的信息称,陈竺认为,中国当前正处于食品安全事件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必须充分认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要继续加大案件和事故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顶风作案、屡教不改的违法生产经营者。”­

­

由于卫生部部长陈竺同时担任“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主任,且这个报道都称12日,应该是来自同一信息来源,但其一称“绝大多数被销毁”,另外一则,则说是“限期清查彻底销毁”。既然是“限期清查彻底销毁”,那怎么可能说绝大多数被销毁了呢?­

­

我再指出一点,过年前新华社的另外一篇报道,泄漏了毒奶粉处理的真相——即很大的可能是,绝对多数并没有销毁,因为从技术上而言,目前根本没法销毁。­

­

据新华社2月10日的报道《中国重拳整治三聚氰胺奶粉再现市场凸显监管决心》:“从2008年9月底开始,石家庄市就组织市内发电、热电和水泥生产企业进行环保销毁实验。但据知情人透露,对问题奶粉的处理尝试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用作燃料对锅炉损伤太大,最后清理锅炉的费用还不如烧煤,作为水泥配料又发现生产的水泥不合标准,大批量填埋担心被别有用心的人挖出……总之,问题奶粉的销毁竟在技术层面搁浅。”­

­

据该报道,由此造成的现状是——“大量问题奶粉仅仅是封存在库房里,并未销毁。”­

­

我再补充一点,大批量填埋不仅容易被人挖出再投入食品生产,而且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普通垃圾的渗滤液,就是垃圾填埋场难以处理的严重问题,更何况是极易溶于水的奶粉?那会造成大规模的污染的。­

­

难道短短5个月之后,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就找到了销毁毒奶粉的更好办法了?那就应该公布该技术,以利国利民。如果食安办说这属于技术机密,不能透露,那就请告知我专利号码。难道,这么先进的技术竟然没申请专利?­

­

同样都是新华社的报道,这三篇报道的说法完全不同,毒奶粉真的绝大多数销毁了吗?到底是谁在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