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经济学》简介(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05:57

                        初恋的效用

  要找清纯的爱情,只能去校园。社会上的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的爱情,即使会产生一些浪漫的波澜,也不过是平静湖水上泛起的微波。

  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

  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

  那个永恒的夜晚十七岁仲夏你吻我的那个夜晚

  让我往后的时光每当有感叹总想起当天的星光

  ……

  这首歌,名叫《后来》,演唱者刘若英。在这首歌中,刘若英用她感性的嗓音缓缓地诉说了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

  据说,这首歌对刘若英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她曾公开表示:“有时候会唱到我觉得好像把心唱到我的嘴边,快吐出来的感觉,我不能说声嘶力竭,但是我的确觉得在唱的时候,有着唱其他歌很少有的心痛。”

  或许这首歌唱出很多人共同的感受,因而被广为传唱。

  不过,如此美妙或者说清纯的爱情,似乎只能存在于校园之中。学校里,情人们出双入对,爱得死去活来;社会上,很少有人将爱情作为生活的第一要件(琼瑶小说中描绘的绝美爱恋,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的解释是,学生没有生产活动,时间成本相对低,所以他们的爱情相对为时间密集型;社会上的人们,由于工作的繁忙及时间直接跟金钱挂钩,他们的爱情显示为精细化活动。贝克尔的解释,似乎是说,社会中人的时间紧张,因而其投入爱情中的时间较少;学生的时间充裕,从而投入到爱情中的时间较多。但这种观点并不能解释二者爱情观的差异。如果以投入爱情的时间计,恐怕没有几位学生能比得上情场老手或者一些纨绔子弟。学生虽然没有生产活动,但他们有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活动,他们可投入到爱情中的时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充裕。

  我认为,关键在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极少,其从爱情中获得的边际效用趋向极大化。大多数学生此前没有体验过爱情,只是从书本、电影或电视剧中了解过。而书本、电影、电视剧,为了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眼球”,难免制造出一种境界,将爱情描绘得至纯至美。如,2009年下半年上映的电影《时间旅行者的妻子》(The Time Traveler's Wife),是根据同名畅销书改编的。此书于2007年被英国《卫报》评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之一。它讲述了一段无奈的爱情故事:亨瑞是一个患有慢性时间错位症的图书馆管理员,会不由自主地穿梭在各个时间之间。克莱尔是一个在时间的正常序列中存在的艺术家,6岁时就已经遇见了自己未来的丈夫。亨瑞一次又一次把爱人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克莱尔却用一生的时间等待爱人回到身边……

  这些情节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但是,它创造的至纯至美的爱情故事,却可催人泪下,纯真的学生心中产生了对爱情的无限美好期望,即预期的效用趋向无限大。当他们开始实践爱情的时候,第一次与异性接触,即便是握握姑娘温软的小手,也会产生如同电击的感觉,心中激荡不已。用经济学的语言描述,初恋的边际效用是最大的。所以,初恋带给人们的感觉,就像一个从未玩过玩具的小孩子,突然闯进一间堆满各种玩具的仓库。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那么的诱人。就好像你从来都没有被人如此重视过,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里介绍一下心理学的解释是有益的,它会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心理学与经济学的某些方面已然打通。君不见,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也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心理学家看来,不成功的初恋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是因为存在“契可尼效应”。例如,你在数学考试中要答100题,其中99题都完成得很好,就是剩下的那一道题把你难住了,没完成,未得出答案。下课铃响了,你交卷后走出考场,与同学们对答案,那99题都有正确的结果,而那未完成的一题,同学告诉了你答案。从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题被你深刻而长久地记住了,而那99题却被你抛到九霄云外。未获成果的初恋是一种“未能完成的”事件。因而未果性是我们对初恋念念不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契可尼效应”相当于经济学中的需求定律或者边际效用递减律的一个应用。前文已经指出,初恋的边际效用是趋向最大的。进一步的分析可见,如果初恋有了结果,二人成了眷属,那么,初恋的边际效用也仅仅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如果初恋只是开花,没有结果,那么,由于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其边际效用就趋向无穷大了。更何况,对于校园恋情而言,男女双方并没有对结婚乃至婚后生活的合理预期,也不知道毕业之后的艰难——就业的艰难、提职加薪的困难、买房的困难等等。校园中的恋爱,男孩与自己心仪的女孩,或者花前月下,或者漫步河边。他们的恋情,没有社会上的那种功利色彩。他们不愁吃穿,除了考试,没有其他的忧虑。这种条件下的爱情,怎么能够不清纯?

  相比较而言,社会上的人大不相同,多数经历过校园爱情的“洗礼”。经历过的东西,边际效用自然就减少了。就如同你在饥饿的时候,吃第一口东西,感觉好极了;吃第二口,感觉就没有那么美妙了。再次产生的爱情,不可能如初恋那样的轰轰烈烈。这是其一。

  其二,社会上的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譬如工作中的竞争压力、生活中的购房压力,等等。这时候的爱情,在生活消费项目中所占的比重,远较上学时低,因而人们从其中获得的边际效用,也相对减少。所以,社会上的爱情,即使偶尔产生一些浪漫的波澜,也只是如同平静的湖水上投下的一颗小小的石子,泛起的是微微的波纹,很难产生巨浪。如果事业得意,一帆风顺,不为“五斗米”发愁,也许能在爱情上潇洒一些。但无论如何,也很难找到最初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