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经济学》简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15:24

                      爱情是易碎品,有着脆弱性和暂时性

  爱情是一种具有互补效用的非耐用消费品。所谓互补效用,即是说爱情须“你情我愿”才能实现。至于非耐用消费品,意指爱情具有脆弱性、暂时性。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仅16岁的元好问,在赴并州(今山西太原)应试途中,被一只大雁殉情的故事深深感动。当时,一位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他所遇到的一件奇事:他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另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便买下死雁,葬于汾水旁,并写下这首绝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确是千古之问。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不菲的代价后得出自己的答案。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爱情差不多是最难以捉摸的。

  爱情很奇怪。当你陷入其中,它可以“直教生死相许”;一旦爱情的面纱被揭开,它转瞬即逝。海外比较典型的案例是莫泊桑的小说《漂亮朋友》:杜洛瓦初见玛德莱娜,惊为天人,并形容她是“一个聪明非凡、美若天仙的女人”。在玛德莱娜面前,杜洛瓦“既不敢过于腼腆,又不敢过于鲁莽,既不敢显得反应迟钝,又不敢操之过急,生怕她觉得自己是个十足的蠢货”。可是,当他得手后不久,就将玛德莱娜抛弃了。中国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讲述的故事——《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有一天,庄子出游,在山下看见一座新坟,封土未干。一位少妇,浑身缟素,坐在坟旁,手执扇子,向坟连扇不已。为何扇坟?少妇要使新土尽快变干,她可以快些改嫁!

  在经济学家的眼中,爱情是一种具有互补效用(Inter-dependence of utility functions)的非耐用消费品,是实现人们幸福感的众多消费品之一。

  所谓互补效用,是说某一产品单独存在,价值不会太高,甚至无价值。当另一产品出现时,彼此的价值会同时提升。以笔为例,如果只有笔而没有纸,没有人会用笔。有了纸后,笔和纸的价值都提升了。那么,就爱情而言,男女双方从中获得的效用,是互相依存的。也就是说,爱情是一种稀缺的经济品,每个人都想得到,但又不见得能得到,况且,这是要“你情我愿”才能实现的事,不是单方面想得到就能得到的。

  什么是非耐用消费品?不妨举例说明。大家都知道,新鲜的草莓,它的消费具有极强的时间性,如果短期内不吃掉,很可能腐烂变质。又如,圣诞树、鲜花等,都是不能经久的。这些必须在短期内消费掉或者容易损耗的消费品,就是非耐用品。相反,耐用品保存的时间较长,不容易磨损,使用三五年甚至数十年,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或损耗,例如书籍。

爱情这种“消费品”的供应曲线是垂直的,因为它具有脆弱性、暂时性,边际效用递减的速度更快。

(图1.1略)

  从图1.1中可见,爱情的供给量并不随外在条件而变化。寻求爱情的人越多或者说一个人对于爱情的渴望越强烈,需求曲线将从D向上移动到D1,则获得爱情的代价越高。从经济学角度看,获取一种消费品所费的代价越高,一般情况下,人们从此种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也越大。由此,坠入爱河的男女,从爱情中获得的效用(或者说美好的感觉)是趋向极大化的。

  当然,爱情的供给曲线垂直于Q轴,意思是说爱情是短暂的,否则就是自右向左下方倾斜。

  所以,实证资料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方面多数人对爱情充满期待。例如,人民网2010年4月25日载文称,调查发现,981% 受访者希望伴侣会爱自己一世,756%则相信有一生一世的爱情,虽然有17.4%青年会选择不结婚、“拍一世拖”或同居,但约82%人仍视结婚为与伴侣维持长远关系的最终目标,唯有7%的受访者会同一时间与多名男女朋友交往,或以“骑驴找马”的心态对待爱情。

  另一方面,调查数据也表明,爱情是短暂的。美国的调查显示,男女之间的爱情最长只能维持18个月(千龙网2009年7月29日)。而意大利科学家认为,浪漫的爱情最多只会维持一年时间(英国BBC2005年11月29日)。虽然各方调研出来的爱情生存的时间有差异,但都认为爱情只能存续一段时间。

  也许,很多人会说,经过社会风气浸染过的爱情大多带着功利色彩,从而无法牢固。这一观点不符合实际。在大学中,爱情应该是相对纯洁而神圣的。但是,即便是爱得死去活来,当毕业“大限”来临时,无非是执手相看泪眼,而后各奔东西,寻找新的生活!统计数字表明,大学生的毕业分手率高达80%(《广州日报》2008年12月22日)。难怪,香港的一位女作家这样说:“我们是不是已处在一个鸡肋世纪?生活上有着太多食而无味、弃之可惜的人情与事物。上至婚姻、事业,下至中午时分匆匆吃下肚的盒饭,都可能是鸡肋。”

  当然,经济学家揭示出爱情“短命”的特性,是为了更好的维护爱情。如果我们不知道爱情的“非耐用品”的特性,从而顺其自然,那么,当爱情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也就只剩下风干了的俗生活,它就不能持久了;相反,当我们明白了爱情是“非耐用品”、会“短命”的这一特点,对症下药,爱情是可以从非耐用品转化为耐用品的。

这一点,张爱玲在《半生缘》一书中表述得很清楚了:“所谓真正的爱,不是真正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年深岁久之后,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张爱玲所说的“真正的爱”,其实是“转型”了的“爱情”。这一点,也有科学依据。美国医学家发现,能够持久的爱情是因为大脑组织分泌了另外的荷尔蒙维持关系,大部分是亲情和友谊荷尔蒙。

(图1.2略)

  图1.2中,S曲线表示转型了的爱情;D曲线却变成了一个点,如果与S曲线相交,则为点E。用文字解释,图1.2说的是:当爱情转型之后,其供求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转型了的爱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供给量同样不受外界因素而变化,但是其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几乎是恒定的,没有任何替代品。

  全国妇联于2010年5月15日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认为日久爱情变亲情的、婚姻关系很稳定的占了26.5%。看来,一方面,爱情的确是可以转换为亲情的;另一方面,这一比例还不够高。

  那么,爱情如何才能由非耐用品转为耐用品?我将另文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