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重庆:追赶繁华的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3:02
作者: 特约撰稿 陆南 发自重庆 2008-06-16 12:54:04 来源:南方周末网络专稿
相关新闻
【图集】重庆:追赶繁华的城市
【火炬传递】贵阳:晚安,不夜城
【火炬传递】凯里:旅游不是答案
【火炬传递】遵义:红色的酒城
【火炬传递】香格里拉:西北偏北 卡瓦格博
【火炬传递】丽江:精神收容站
【火炬传递】桂林:中国式旅游
【火炬传递】长沙:娱乐致死
【火炬传递】武汉:生活挤压出的小市民
【火炬传递】上海:我的未来在哪里?
【火炬传递】南京,你悲伤吗?
【火炬传递】南昌: 经营出来的活力之都
【火炬传递】瑞金:追逐火炬的人们
【火炬传递】广州:一个城市的伟大包容
【火炬传递】深圳:离共产主义社会最近的城市
【火炬传递】海口: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又起朱楼
图片

标签
奥运
圣火
传递
已有评论0条发表评论收藏推荐给打印 字体:大中小
这是关于一个城市追赶的故事。重庆,浓缩了整个中国的想象和问题。
朝天门是我到重庆前关于重庆的想象,我看到虹影对朝天门的描述,她说:“那时候的朝天门特自然,特山水,我从对岸的家里乘船过去,常常在雾中看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童话不再了,朝天门突然下起雨,雨滴急速落到水泥地上,迅速顺着水泥台阶往下流——这里没有青石板。
“你不觉得这些高楼就像你所说的童话?”王正杰是重庆人,学城市规划,对现代建筑的膜拜是他的习惯。
从朝天门往后看,背后是渝中半岛让人窒息的高楼,一座连着一座,从前边大楼的缝隙里你能看到 楼不停地延展生长。在任何一个角落看重庆,他都是一个高楼的世界。下雨时候的味道真像香港,我的同事曾经评价说:“重庆就像没有洗过澡的香港。”有了雨水的冲刷,高楼看起来干净了许多。
看重庆,就得看他彻底的现代崇拜。从江北机场出来,一路上有着众多代表城市心态的广告牌:“上海,上海”、“曼哈顿广场”、“国会山”、“到洋人街去”,以及看着像吉隆坡双塔的楼盘。这些广告代表了重庆的想象,也是现代化的一个标杆。
我知道,大部分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想象一定会顺着上海——香港——纽约——曼哈顿的主线进行下去,重庆也一样。他需要这些高楼大厦的支撑,来说明他的自信、成就,他需要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来追赶上海以及后面的城市。
王正杰的骄傲真不过分,从1997年直辖算起,GDP年均增长10.2%,2006年人均 GDP达到12437元,是1996年的3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4%,是1996年的9.6倍。“连重庆的出租车司机都开始跟我谈论自由民主了。”公务员邓用这个例子来说明直辖后的重庆心态更为开放,以前,谈论世界大事是北京司机的专利。
重庆人也曾贵为首都人,他们从1937年开始,接纳了无数逃难而来的上海人,称他们为“下江 人”,这是这个城市的第一次自豪。虽然现在官方更多的会提起白公馆、渣滓洞、重庆大轰炸,但是上清寺这个地名仍然在重庆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是国民政府的行政中枢。关于这段历史,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如此写到:“历史上的重庆,是一个风云际会之点,是一个具有夸张的地理意义的临时宿营地,像慕尼黑和凡尔赛一样。重庆是一个成千成万人分享过的插曲……”。
插曲很快嘎然而止,重庆在短暂当过中共中央西南局的驻地后,就成为四川省管辖下的一个市。重庆人一直愤愤不平于自己的收入被收归四川省,进而建设成都,而自己的建设因此而落后,这造成了成都和重庆之间没完没了的口水仗。
一直到1997年,为了解决大批三峡移民的问题,重庆得到了直辖的机会。从那时起,这个城市开始了看起来非常迅猛的发展。重庆直辖10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解放后至直辖前的7倍。
一个政策的变化,可以如此深刻地改变一个城市,所以使得所有的中国省份、城市都会没完没了地等待政策的眷顾。发达地区的人,感谢中央政策;不发达地区的人抱怨中央没有政策支持。每一个人都想成为某某实验区的幸运儿,每一个城市都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直辖市。
2007年,在重庆直辖市成立十周年时,他又成为了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德国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认为,“如果说中国是新社会模式的大型实验室,那么重庆就是其最重要的研究项目。”王正杰显然属于其中的一员,他建议我去南滨路的酒吧 街,让我见识一下重庆的发展。我对他说,我看见发展了,还有即将开始的发展。在嘉陵江的北岸,一个叫做江北嘴的CBD正在建设,不知道和陆家嘴是不是巧 合,反正重庆人喜欢说,明日的江北嘴就是今日的陆家嘴。规划上,这里要建10几座五星级酒店,以及各种天花乱坠的美好描述。在重庆,我不是看见高楼,就是看见在建的高楼。2007年,重庆房地产税费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0.8%。
而与此同时,重庆还有着100万三峡移民、300万贫困人口和100万下岗职工。与其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不如说他是中国最大的农村。
朝天门顺长江而上,到13号码头。去往长江索道的路上,我终于见到了我喜欢的石板路,伴着巷 子里的泡菜味道,混合着雨水,浸在空气里。这是渝中半岛的下半城,长在高楼大厦的边缘。方大路坐在出租房的外面看着天空落下雨点,慢慢地洗锅,锅已经显得 陈旧不堪,但仍然可以为他和他的妻子提供一顿还过得去的晚餐。
方大路是这个城市的搬运工,每年有大概50万人像他这样,从重庆的周边搭乘火车、汽车、轮船,来到这座繁华的都市。有的人留下来,和方大路一起工作,还有的人见识了重庆的繁华后,沿江而下,到武汉、上海,追赶自己的幸福。
“我们一家都和建筑有关。我弟弟在上海拆房子。”据称,重庆的工人承担了上海每年80%的拆房重任。
问到重庆直辖后,生活改善了多少,方大路点了点头,路修好了,回家的时间短了。去年,方大路和弟弟多赚了一些钱,“但还赶不上东西涨价。”虽然如此,他仍然在春节回万州时,给父亲买了双新鞋。他追赶的梦想是能和弟弟在万州开家小店,“这样可以照看在家念书的娃儿。”
重庆仍然需要面对3200万人口中超过一半的农村人口。1996年,重庆市民的人均年收入为 5323元,农民为1692元。2006年,这里市民的人均收入达到11570元,而农民依旧只有2873元。相对于中国683元的贫困线,这看起来还不 错,但是根据国际上一天一美元的标准,则刚刚及格。市民和农民收入比已经从3.15:1扩大到4.03:1。
朝天门前,青色的嘉陵江和黄色的长江融汇在一起,清是清,浊是浊。朝天门的方向是海的方向, “上海,上海”,上海就是用来追赶的。王正杰已经上了开往上海的船,他属于这个城市经常出现在电视镜头里的群体,游荡于繁华的解放碑前,作为追赶上海的城市背景。而在这个每天晚上八点亮起霓虹灯的城市里,你很少能感觉到方大路的存在。
在一个个追赶繁华的城市中,希望看到重庆不一样的故事,它可以这样书写:某年某月某日,方大路回到了万州,开起了他的小店……让居民的梦想成真,重庆的故事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