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浙江的宁波还是上海的宁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4:55
作者: 特约撰稿 陆南 发自宁波 2008-05-26 14:36:39 来源:南方周末网络专稿
标签
奥运
圣火
已有评论1条发表评论收藏推荐给打印 字体:大中小
老外滩被看成宁波的新名片,这个直视三江口的地方,面对浑浊的江水,造出了上海外滩和新天地的结合体。它的位置颇像外滩,但房子却与新天地类似,身着婚纱拍照的青年人穿梭于这里的每条小巷,在整个建筑群的外沿,矗立着一座天主教堂,新人们从里面走出,让人看到上海的影子。
做城市研究的杭州人杜克说:“宁波是浙江的上海。”在一个经济强大的省份,宁波对其他地市人的不屑和轻视仍然经常性地出现在关于宁波的讨论中。从1980年代成为副省级城市后,它和浙江其它城市的关系,其实和青岛之于山东、大连之于辽宁别无二致。
中国的副省级城市是一个让人产生特殊心理的地方,行政级别上的高一等级决定了市民自信心上的高人一等,而全国普遍存在的各类资源向行政中心集中的特点,又让宁波人产生了杭州是靠全省人民养大的,而宁波的发展则源于自身的心理,自豪感表现得更加强烈。
从经济上看,宁波走的是一条区别于浙江著名的“温州模式”的发展道路。早在1980年代初,宁波就学习“苏南模式”——即发展集体股份制的乡镇企业,这一产权结构的企业一度占到了宁波企业总数的80%。
1992年开始,宁波企业开始实行私有化,让乡镇企业的领导把厂子买下来,解决了后来制约“苏南模式”发展的产权问题。此后,国有企业步其后尘,纷纷私有化,再加上私营经济的发展,使得目前宁波经济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已经只剩下不足17%。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从苏南模式向私有化过渡的过程中,副省级的行政级别再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6年时,浙江省专门针对宁波的私有化进程发文件表示质疑,但宁波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成功顶住了压力。此后,宁波造就了一连串富有声誉的企 业——杉杉、雅戈尔、吉利、波导……
宁波的发展和浙江赖以成名的“小商品、大市场”模式颇为不同,在地理和血缘的亲近感上,它和上海的纠结显然更多。
二者之间的联系始于1793年,历史上著名的马戛尔尼来访,为乾隆皇帝带来了一张地图,上面 标明上海和宁波两个港口,英国人希望用通商码头的开放,来扭转常年的贸易逆差,并同时指定宁波舟山的一个小岛,供英国商人暂住和存放货物。要求理所当然地 被拒绝了,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宁波和上海才成为对外开放的港口。
当时的宁波在现在的北外滩划定一片区域,归外商居住和贸易,没想到160多年后,这里成了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拍照场所。在众多不明真相的爱国青年看来,无比屈辱的诸外滩却不幸地成为各个城市里的风景,而在北外滩的行走中,还可以看见宁波参与五口通商的宣传标语。
鸦片战争后,宁波的发展一直落后于上海,由于甬江的港口无法满足近代轮船的停靠和卸货,逐港 口而居的宁波人一批批迁往上海,以致于号称现在30%的上海人都是宁波人。此后宁波人利用和政治的联姻,开始在上海滩站住脚跟,创办了上海第一家银行、第 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五金店等等,至少创造了50个以上的第一。他们先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后又成功利用老乡蒋介石的政治影响力,成为中国近代最成功 的商帮。
人员的流动造成了宁波一直是上海人走亲戚和扫墓的重要目的地,“许多上海家庭都有宁波亲戚。 我们家原来就是宁波人。”上海人王咨在一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他去过宁波,给自己的爷爷扫墓,谈及对宁波的印象,他只知道经济很好,但没什么太多的印 象,城市景观,则和上海没有太大的区别。去过宁波的一些人告诉我,宁波不是一座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后来,王咨去了宁波的北仑港,给一家外贸公司做审计,再后来,上海建起了洋山港,与宁波北仑 港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宁波市的官员说,这个港口本身就是为上海而建的,因为“宁波本身没有那么多货物可供运输”。北仑港可以看成是宁波的象征,5月22 日的奥运火炬接力也以此为出发点。但是,上海兴建世界级港口的梦想还是促使他们上马了洋山港工程。
围绕两个港口的口水一直没有断过,但浙江人再次选择了多做少说,在奥运火炬到达之前,通畅了 从宁波到嘉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自己和苏南的距离拉成了直线,使得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到北仑和洋山两个港口的物流成本被拉平,宁波港和上海港的竞争正式 开始。采访中,宁波人更多谈到的是杭州湾大桥大大缩短的宁波和上海之间的距离,上海对宁波的经济辐射作用,并不轻言竞争。
对于浙江的宁波,他显然已经是无可争议的经济中心,他拥有更高的行政级别,并且继承了浙江令人羡慕的私营经济活力,但显然,他更愿意把自己和上海联系在一起,接受这一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并与其展开小心翼翼的竞争。
在宁波,当地人热衷于讲述宁波商人在上海的故事,在浙江,宁波是上海的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