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一个坐落在黄河边上的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7:05

碛口:一个坐落在黄河边上的梦

    碛口,曾经的“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这样一座黄河岸边的小镇,有过历史上的风华绝代,车水马龙,今天却成了人们追寻故梦的最佳之地。早已不见了炎炎烈日下母亲河边那拉纤的奇景,有的只是一种与世隔绝的静然和艺术家们跃动的身影。

    今天的碛口,流淌着大中华千百年古老的文明,那份珍贵的纯朴、自然,如同保存完好的建筑一样,丝毫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反倒是在这明媚的秋日里,散发着诱人的生机。带上相机,驾驶我的JIMNY,往返1600公里,来到这处世外桃源,凝望母亲河,寻找消逝在黄河边上的梦想。



 

D1:北京-涿州-石家庄-太原-离石(吕梁)—碛口古镇

    早晨从北京出发,走京石高速公路,过涿州之后,走新开通的京昆高速,过石家庄,进入石太高速公路,过太原,进入大运高速公路,太汾高速公路,汾军高速公路,在离石西出口下高速,直奔碛口沟镇。下午2点半到达碛口客栈,距离730公里。
碛口一览:
    百年前,山西临县的碛口是万里黄河上一个重镇。它曾那样的辉煌,在山西乃至全国,形成了商界众所周知的一个重要黄金码头。
清初,黄河古道成为连接南北的主要通途。当400多米宽的河面流经碛口的“大同碛”处,骤然缩为不足80米的急流浅滩,从而造就出这座水旱码头。200多年间,古镇碛口成了晋商的桥头堡。





    鼎盛之际的碛口,是一派水上舟船穿梭,岸上商贾如云的景象。当年,380余家大小商铺货栈,拥挤在这3里多的狭长之地。黄河卵石铺就的路面上留下了多少骡马骆驼踏踩的痕迹,那是一番何等繁华热闹的景象。“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的民谚流传至今。古老的码头和无言的轳辘早已作为历史见证,记忆着当年日过百艘船舶的盛景。民谣:“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道出了历史的认可。然而,200多年的繁荣,自20世纪三十年代末始,经历了黄河水患的侵害,现代铁路运输的兴起,战争年代的毁灭,碛口,终于慢慢地翻过了它璀璨的一页。





    故梦-走进碛口,就如同走进一个编织了千百年的梦,那梦境中写满的旧时繁华与时代变迁,会让人恍如穿越时光隧道,将那凡尘俗世的喧嚣与烦躁,都留在了身后。这里的故事,是需要用手去感知的,这里的美景,是需要用心去品味的,沐浴在那一片暖阳之下,聆听风的歌唱,我找到了同她交流的语言。走在碛口铺满沧桑的长街小巷,触摸那斑斑锈迹的木门铁环,让我不由自主的融入了岁月的长河之中。

    抬头仰望一个个落满历史遗痕的高墙大院,在饱经岁月的冲刷之后,依然存在着。墙头的那株草,顽强的生长着,它在等待一场属于自己的甘霖,焕发勃勃生机。





    镇子里,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多半是老人,越发让人感到了古老的文明好像已经开始沉睡。时光在这里,也踱着四方小步,不时的驻足观看,悠然自得。孩子在高兴欢快的游戏,打闹,这种快乐,是城里的孩子所体会和感受不到的。而墙头这只慵懒的猫咪的神情,又是多少在都市奔波,打拼的所谓“白领”所羡慕的呢?

 



    坐落在碛口卧虎山的黑龙庙,创建于明代,整体建筑奇伟壮观,叠于石崖之险。乐楼巧夺天工、不用音响设施十里之遥可闻,拾级登顶,千岩万壑、百里黄河、尽奔眼底。





   泼墨山水李家山

   李家山,被吴冠中先生当作自己的三大发现之一——这里从外面看像是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而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李家山不通公路,村民出行大多途步。村里的水井位于沟底,村民则居住在山腰或山巅,挑一担水往返需要半个小时。李家山的四面山坡倾角都在六、七十度,站在坡顶尚不觉陡峭,但从沟底仰望,山坡笔直如削,村中的山间小路有如蛇行,曲折盘旋于坡壁,小路上的挑水人仿佛行走在悬崖边,不由得替他们紧张。





    当年,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李家山民居沿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下一层的窑洞就是上一层窑洞的前庭,有的窑洞甚至就直接建在下层窑洞的窑顶。一层层的窑洞就这样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层叠而上,直至坡顶,画面极为丰富。这多达七、八层的窑洞看似随意的布局,完美的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凝固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李家山的美,简单而纯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黄色和一望无际的层层叠叠,在那一片蔚蓝的天空的掩映之下,在那眼里门窗的点缀之中,却给了我泼墨山水画中黑与白的震撼和感动。

     

  
    碛口桥向东一公里的地方,就是西湾村。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座西北向东南。村落的主体部分建在两座石山中间,民居建筑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层层叠叠,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最高处可达六层。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给人以和谐秀美、浑然天成之感。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的确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不同气质。西湾民居正是以独特的气质征服了世人。历经三百年兴衰沉浮的西湾村早已习惯了宠辱不惊、安之若素,它将一种古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息,通过凝固的民居建筑,传承给后人,留住一段历史,留住从前黄河古渡碛口的繁荣和萧条。



 
  

   冯家会土林在碛口镇东北面6公里,游客可徒步由碛口沿湫水北岸经西湾村、侯台镇前往,也可以包车/乘摩托车前往,到冯家会再向当地人打听土林的位置。世界罕见的高原土柱林,土柱高低粗细不一,最高的有10余米,最低的仅有2米多,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顶部都戴有一个石板帽。当地流传着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做其解释,而真正的形成原因据地质专家讲,它们是十万年前地震中震垮的山上石头停积在山坡上,在雨水流水侵蚀下由于巨石保护作用残留的土柱。


    土林的壮美,难以用语言去描绘,那穿过缝隙投射下来的日光,为其披上了神灵的外衣,映衬在蓝色的幕布下,让人仿佛见到了只有在《魔戒》中才会出现的奇幻场景。







D3:碛口-黄河壁画-碛口-北京

    早餐后,顺着沿黄公路进发。在左侧的山体上,不时浮现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壮丽图画,那是几十万年前黄河水冲刷出来的各种图案,人物、景色俱全,美不胜收,这就是享誉世界的黄河百里画廊。从碛口溯黄河北上30余公里的开阳段,黄河东岸石壁陡立,壁上有黄河水千百年来冲刷、风浊形成的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天然画卷。这些天然石雕,鬼斧神工,建筑、图画、人物、山水、飞鸟、走兽,任人联想。天然画卷总面积约10000平米,十分壮观。

    需要注意的是,黄河壁画面向西边,最好下午的时候去看,光线更好,更富有立体感。我本次是上午去的,拍摄效果一般。



    黄土高原,形成了奇特的窑洞建筑,母亲河,孕育了浑厚的陕北文明。沿途湍流不息的黄河水,传递着这里古老而优美的故事,这一路的滚滚奔腾,给我不仅是壮怀激荡,更有长长思考。





    本次行程总计1607公里,绝大部分路况很好,从碛口去往黄河壁画的路上,有局部路段不好,需要注意,以防轿车托底。

    JIMNY的表现依然出色,京昆高速上,一般都在130-140之间,局部路段跑到了150。其他各种路况也是轻松应对,本次出行综合平均油耗7.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