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发现经济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49:49
 崔长林原创

在《管理者如何做事先诸葛亮(1)》一文中,笔者谈到了未来有以下特征:(1)未来是物质的。就是说我们对未来的认识不能离开物质基础上——就像没有宇宙飞船人类就到不了太空一样,需要宇宙飞船这种物质载体。(2)未来一定是一个十分缺乏能量的地方,因为能量这种东西有从低能向高能辐射的特性。(3)未来一定是规律所指向的,因为凡是规律都有循环往复的性质。(4)未来都是在价值的驱动下,因为价值有“往高处走”的性质。(5)未来一定是在经济场、价值场的作用与制约下——场是机制产生的地方。(6)未来一定是符合原理的——原理可以穿越相对的物质时空。

很显然,上述讲的有点抽象,不易被人理解,更不易操作。下面,笔者给大家再介绍几种发现未来的方法:

01·规律指向未来

笔者经研究发现,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规律都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与意义。大家知道,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就是通过刻普勒的“行星运行三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求证某一天体或小行星之运动未来的。以上说明,研究对象的运行规律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与意义。那么,我们将如何预测经济事物和物质的未来?诚然,能够把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揭示出来是一个前提,否则就谈不到预测未来。

何谓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难道就这么容易被发现?诚然,并不是所有事物或物质的运动规律都能够揭示出来,尤其是一些具有综合性经济事物的运动规律,由于人类本身就是经济事物的一部分,这也就增加了揭示其难度。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不能把经济事物的运动规律揭示出来。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由经济事物是物质的,经济事物是运动的,经济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经济事物的物质性。大家知道,所谓资本主要是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其次,大家知道,在经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自然资源、能源的利用,而自然资源和能源是有物质性的;至于说人类和人类的劳动,当然就更具有物质属性了。第一,人体是物质。第二劳动是物质——劳动是能量释放的过程。如果上述事实否认不了,那么经济事物的物质性就被确定下来。

把经济事物的物质性确定下来也就等于回答了经济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问题,因为包括经济事物在内的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比如,资本物质的运动就是有规律的(投入与产出规律),比如剩余价值的产生与运动同样是有规律的(剩余价值规律)。当然,还有“供求价值规律”等也都属于经济规律的范畴。或许有人会说,上述是人人都知道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利用上述规律预测经济未来。

笔者当然知道只掌握了上述规律的还不能达到或实现预测经济未来的目的,因为上述均是些不完整的和有缺陷的规律。比如有“投入产出规律”就应该有“投入不能产出规律”;有“剩余价值规律”就应该有“反剩余价值规律”。而事实上是,到目前为止,无论马克思主义和是资本主义均未把它们给揭示出来。

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规律都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与意义是不能否认的,否则也就谈不到规律指向未来的问题。如此,笔者是否在说,只要能够揭示出一个完整的规律就能够预测经济未来?是的,就是这个意思。于是,又有人会说了,你给我们揭示出来一个所谓“完整的规律”出来?其实,这个“完整的规律”笔者已经在上述文章中指出,它就是“资源与资本互化定律”。

02·数理求证未来

何谓数理求证未来?简单地说就是用数学方法来求证未来。或许有人会问: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数学家都无法将一个真实的未来求证出来,难道作者就能够给大家求证出来吗?是的,因为笔者已经掌握了用数学原理求证未来的方法。当然,要想能求证到一个真实的未来需要建筑在上述六大特征或六个前提的基础上,而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模式,而只能把传统数学模式当作一种手段、一种思维模式对待。

这是因为,世界的未来、经济的未来、管理的未来首先是一种事物,而后才是一组数据,虽然数据是对事物的表达,但数据永远也不能完全代替事物本身——也就不说没有一组数据能够科学、准确地表达未来。换言之也就是说,笔者这里所讲的“数理求证未来”是指用数学方法去求证未来,而不是去用一组简单的数学意义上的数据去说明或证明未来。有什么说头吗?当然,就因为所谓经济数据均不真实也。

比如,在货币不断贬值、波动、调整的前提下,我们就不能说用一组数学数据把未来求证出来,这也正是笔者反对给一些数学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由。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不能借用数学的方法来为我们求证未来服务。那么,笔者是怎么借助数学方法求证未来的?简单地说是“通过已知求未知”。

笔者经研究发现,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要想求出一个真实或相对真实的未来第一需要掌握事物的运动规律,因为规律这东西具有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的性质,而且一定指向未来。第二就是采用“通过已知求未知”的数学方法。也就是说,所谓“通过已知求未知”是建立在已经掌握了研究对象之运行规律、运动原理的基础上。大家知道,未来是“未知项”,要想求出“未知项”至少还需两个“已知项”。

很遗憾,作为管理者一般只拥有“现在”这个“已知项”,因而也就无法求证未来。或许有读者会说,管理者不仅知道“现在”,也知道“过去”,这样不就又多了一个“已知项”?否,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现在时”而只存在“过去时”和“未来时”。为什么?因为“现在时”就等于“过去时”。什么意思?就是说在“过去时”中包含了“现在时”,因为“现在时”是稍纵既逝的东西。

怎么办?难道我们就不能求证未来了吗?当然能了。那么,笔者又是如何再得到另一些“已知项”的?

03·质能驱向未来

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从总的大趋势上来看主要是由物理学意义上的质量物质驾御或者说来驱动的,表现在大质量物质驱动小质量的物质,小质量的物质驱动更小质量的物质。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宇宙发生了大爆炸之后,我们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都遵循、接受大物质驱动小物质的事实。上述可以说是任何人和任何理论都无法否认的一个客观事实!

即使上述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笔者想说明的是,经济事物、物质的运动也是由物质质量、能量驱动的。诚然,问题说到这里,笔者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物质质量的问题了。

大家知道,在传统或经典物理学那里,质量是举起或拖动物体时所消耗的能量,而“相对论力学”的质量观则是“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度量”——爱因斯坦语。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想得到一个物体的质量,需要通过它究竟能释放出多少能量来考核”。毋庸置疑,“相对论力学”的质量观比“经典力学”的质量观的层次要高许多,因为它不仅解释清楚了物质质量的含义,也解释清楚了物质质量与物质能量的转化关系。更重要的是,后者把如何“检验”或如何“考量”物质质量的根据也一并给大家讲了出来。

诚然,这是非常伟大的发现,它指出我们对物质质量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的大小与多少上,而应该通过“它究竟能释放出多少能量”来检验;换言之,如果它能够释放出巨大的物质能量,即使它是一个体积非常小的物体,那我们也应该正视其“有巨大质量”。而核能的发现和核物理学,因此而产生。

为何讨论这些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读者,对于一个企业、经济体来说,究竟、到底有多少能量不能仅停留在究竟、到底有多少资本,而应该从其资本究竟、到底能产生或能释放出多少经济能量上来看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资本物质都能够转化成为经济能量;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对它们的经济质量、能量是否具有经济性的问题有事先检验一下的必要,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经济质能都能产生经济价值。

这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有些经济事物、物质都能产生经济能量、经济价值,而有些经济物质不能产生经济质量、能量,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出“反经济能量”或“反经济价值”。何谓“反经济能量”?简单地说就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反作用的那部分能量;何谓“反经济价值”?简单地说就是没有给企业、经济体创造出剩余价值而是创造出“反剩余价值”的能量。这样一来,如果区分经济能量与反经济能量,经济价值与反经济价值就变得十分地有价值了。再换言之,只有我们能够把上述提前区别开来的时候,才能预测出真实的经济未来。这也是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为什么经常会演变成为一个“算命先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04·性能规范未来

 

笔者以为,国学与西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注重对“性能关系”的研究而不仅仅注重对“质能关系”的研究。大家知道,对“阴阳五行”变化的研究一直是《周易》这本书的研究对象,而我中华传统文化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周易》这部书的诠释,有“神农尝百草,文王演周易”之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解读《周易》的版本,无论是孔子的“中庸之道”还是老子的“道法自然”,均与《周易》不无联系。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我的回答是,《周易》是一本关于“性能关系”而非仅仅是“质能关系”的书也。 为何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读者,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性能”是一种具有“规范未来”性质与意义的东西。诚然,笔者从我传统文化中是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的,当然,我的管理学思想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了,因为在我的管理学思想里面,已嫁接并纳入了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的元素。

但是,其原理或者说其源头还是我们伟大的易学。是否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对“性能关系”的认识就不可能使古老的易学获得、演进、发展成为现代科学学、预测学、信息学。换言之也就是说,笔者在这里将要、正在阐述的管理学已经不再采用传统易学“阴阳八卦”的预测方法,而是融和、借鉴了具有现代预测学、信息学、计量学的方法。 当然,肯定不会把易学完全抛弃,也就不要说抛弃不了的问题。

这样一来,不但使这些年轻的学科能够从易学中获得灵气,也使中华国粹、易学这门远古之“天书”能从现代科学中获得科学价值! 大家知道,在西方曾经产生过一门叫“物性学”的学科,但由于他们认为其牵涉得学科过于多,更由于西方人注重“实体”或“实在”,所以至今也未能把这们科学大厦最终建立起来。那么,笔者又是怎样把这门科学建立起来的?它与求证未来这件事情又有什么、那些联系呢?

笔者经研究发现,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质运动规律之所以能够形成,统统是在“性能关系”的作用与制约下,而“质能关系”仅仅是“性能关系”的物质承担者而已。什么意思?就是说物质质量与能量有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而真正有必然联系的是物质的“性能关系”;如果没有“性能关系”,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物体都运动不起来,也就更谈不到“质能守恒与转化规律”的发现。也就是说,如果抛开了“性能关系”不谈,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传统物理学定律均不存在,包括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在内。

没能把“性能关系”纳入物理学是包括相对论在内的一切传统物理学的最大悲哀。也正是由于此,传统物理学只为我们揭示出一个“万有引力定律”而没能为我们揭示出一个“万有斥力定律”。当然,也就不要说为我们解释出“远引近斥定律”了。难道月球、地球、太阳上的电场、磁场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否。可以肯定,正是由于有电磁场的存在,才使得月球、地球、太阳的存在与运动具有了规律可言。

 

当然,经济事物的产生与存在,发展与转化亦与“性能关系”有本质、内在、必然的联系了。何谓市场?难道仅凭质量的大小而无性量的关系?相同的产品、企业、经济体之间为何会产生排斥现象?不同的产品、企业、经济体之间又为何会相互吸引、互为补充?诚然,认识性能对于预测未来有重要意义也!

转自价值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