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会之历史回顾与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40:00
基督教(新教)是在16世纪,由一位德国神父马丁·路得所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取得胜利后,脱离罗马公教(天主教)成立起来的,故又名更正教会。在中国则常称基督教或耶稣教。
基督教于1807年,由英国伦敦传道会传教士罗勃·马礼逊牧师传到广州,是为基督教进入中国之始,至今已有194年的历史了。
广州解放前夕,共有西差会(欧美各传道会简称)20个。它们是:伦敦会(英)、公理会(美,亦名美部会)、浸信会(美)、长老会(美)、礼贤会(德,原译巴勉会)、崇真会(瑞士,原译巴色会)、圣公会(英,又名安立甘教会)、循道会(英,原译卫斯礼会)、信义会(德,原译巴陵会,亦名路得会)、播道会(原名美瑞丹会)、同寅会(美,亦名群兄弟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美)、约老会(美)、神召会与五旬节会(美,后两会合并)、金巴巷长老会(美)、远东宣教会(美,与圣洁会合并)、救世军(美,无传道牧师,传教人员借用军队衔称,如将、校、尉等)、华南水上教会(美)、基督会(美国传教士私人办)等。此外还有一个不属于差会机构华南圣书公会(由英美圣书会合办)。
上述各个西差会按宗派可分为:信义宗、圣公宗、长老宗、监理宗、公理宗、浸礼宗六大宗派。
信义宗为更正教最早的教会。其政制为议会制,各个礼拜堂有自治之权。
圣公宗设主教,或称会督。仪式近乎天主教。
长老宗介于监理宗与公理宗之间,它不承认监督主治之权,如监理宗,又与权在教友的公理宗有别,采共和制。
监理宗在广东有循道会与美以美会。组织为监督制,最高立法权在大议会,亦名年议会。
公理宗为全体治理,不受制于一人。
浸礼宗取绝对的民主制度,信徒一律平等,会中执事只是一种职称而没有权力。
各个宗派,又派生出各自的公会,设立国外传道部差派教士往国外传教。以广州而言,在解放前最多有大小教堂及聚会所约60余间。至1949年底,共有58间堂所。如中华基督教会有惠爱堂、万善堂、逢源堂、仁济堂等16所。
在广州的公会教派,只是许多公会教派中的一部分。它们五花八门,各树一帜,均以十字架为旗号,宣传基督的福音为名,各自争取成员入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教会喜获新生。1950年夏,中国基督教先进人士吴耀宗先生等40位教牧人员,在北京发表了《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并得周恩来总理赞同,同年9月成立了中国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50年冬,成立了“广州市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广州教会(与全国一致)从此割断了与帝国主义一切的关系,摆脱欧美差会的控制和影响,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三自”(自立、自养、自传)道路,1954年革新委员会改名为“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贯彻落实宗教政策,“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的教会得以复兴。1979年9月,广州教会恢复了正常宗教活动。
1980年,广州教会又随全国一样,成立专门办理宗教事务的“广州市基督教协会”,与“三自爱国会”一道协同先后恢复了七间礼拜堂。到1990年2月,广州市及市属各县共有礼堂点共15间。计有东山区:东山堂,救主堂;荔湾区:锡安堂,十甫堂;海珠区:河南堂;芳村区:芳村堂;天河区:沙河堂;花县有赤坭堂,白坭堂;从化县有街口堂及大塘尾点;在番禺有市桥堂及石楼堂点;增城县有增城县堂。共有教徒约1.2万名。
今日的中国教会,包括广州的在内,经已进入“非宗派化时期”,各公会之名称行将自然消失。这是中国——广州教会的大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