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去世百年祭:失去托翁的俄罗斯成了孤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43:20
托尔斯泰去世百年祭:失去托翁的俄罗斯成了孤儿 2010年11月26日 14:06 三联生活周刊 【 】 【打印共有评论1

核心提示:与更多的朝圣者不同,我们直奔托尔斯泰的墓地扎卡斯。这个有“世界上最美墓地”鼎鼎大名的地方,居然如此小,周围的林地也就五六平方米,在矮草形成的半圆里,一座和棺材差不多形状的又短又窄的坟丘,高度大约只到脚踝以上。俄罗斯人拿着一枝玫瑰,绕坟丘走一圈,绝不会踩到附近的青草,仔细看那青草居然是杉树的针叶铺成。坟丘面向峡谷的一面是要走一点下坡的,不过连小幼童都不用提醒。沿一条周围很荒芜的小土路走就能达到坟丘,没有“墓地”字样,唯一的俄文是“静地”。所处位置正在峡谷的上方,一条看起来像雨水流经的小沟从坟旁绕过。“如果水大冲坏坟墓怎么办?”工作人员安德烈回答:“那也得让水自然流过。不能为了坟墓去改变天然水流。”

坟丘在德军占领时被工作人员先平掉了,用泥土枯枝做伪装,“担心德国人破坏我们的圣地”。庄园里只有这一处墓,1921年去世的妻子索菲亚和托尔斯泰家族的墓地还在附近一个很偏僻的集体墓群里。托尔斯泰下葬时,没有神职人员主持,只有一英里长的送葬队伍,来唱歌的大学生,和众人自发齐齐下跪的场面,现在还能通过纪录片看到。“有一个军官很高傲地站着,但被大家训斥跪下!”安德烈说,俄罗斯人只有对信仰者才行跪拜之礼,托尔斯泰一死,“俄罗斯人感到自己成了孤儿”。

列夫·托尔斯泰(1905年)

托翁去世时留下的石膏面模和手模,现在静静放在小站的陈列室内,屋内是无声的参观者(关海彤 摄)

本文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47期,作者:葛维樱,原题:《托尔斯泰寻访之旅》

托尔斯泰寻访之旅

托尔斯泰的100年忌辰如此寂静,当地报纸的内版里偶见小小的黑白照片,旁边配的故事却是俄罗斯年轻人新的文学爱好,比如侦探小说。“文学在这二三十年里的边缘化,应该是整个俄罗斯社会的趋势。”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米哈耶尔·克鲁普科夫说。

狂风裹着白絮乱飞,俄罗斯开始降下今冬的第二场雪。大街上穿着整齐的乞讨者,挂着个吉他唱自编的《托尔斯泰歌谣》:“我是托家的孩子,我的妈妈在火车包厢和托老爷厮混……”但很快被围观的俄罗斯人骂走。

“世界上有这么多受苦的人,为什么你们只看到我一人?”这是托尔斯泰临终前最完整的一句话。

最后一站

桌上的小座钟永远停留在了这一刻:6点5分。100年前的11月20日,俄罗斯寒冬的早晨还是午夜般的漆黑,托尔斯泰辞世于当时还叫阿斯塔波沃的火车站站长室内。这个著名的悲哀场景至今保留:惨白的一束灯光笼罩在两个堆叠的白色方枕头上,上面有一个头印出的小窝。旁边是一块打补丁的看不出颜色的桌布、掉瓷的水缸,还有已经失去座位的木椅子。站长奥佐林的家是个普通的一层房屋,绿屋顶加红色木条建造,正面有5扇窗户,并列4个小房间。托尔斯泰临终前,妻子索菲亚不允许进屋探望,而她连续几小时站在那儿向里焦虑探望的窗子,正是中间那个。到达现场才发现照片里没能记录下的残忍:屋里的托尔斯泰头虽然靠窗,却被一架屏风严严挡住,索菲亚能看到的,其实只是丈夫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