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对话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寻求教育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5:18:02
中国教育报对话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寻求教育精神的合理建构
教育竞争不应成为儿童生活的全部主题
记者:您近年来一直执著于教育人文理念的探讨,意在谋求当下教育实践精神的内在建构。请问您的新著《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是否是这种探寻的延续?
刘铁芳: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当下教育实践的问题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观念层面的问题。怎样从深处着眼,启迪、培育教育实践的内在精神,探寻教育实践的灵魂所在,乃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的目标。
今天,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对教育唯分数论的反思空间,更重要的是,在一种近乎恶性的循环中丧失了自我反思的可能性。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像洗衣机里飞速旋转的滚筒,把每个人卷入其中,也把我们对教育的各种看似不切实际的人文想象统统甩掉,使今天的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干净整齐、千篇一律地适应竞争和讲求效率的工厂。
在这种背景下,儿童的发展被局限在这种教育工厂所设定的模式中,儿童所有的生活都被缩减为这种教育模式的过渡与辅助。教育竞争成为他们童年生活的根本主题,甚至是唯一的主题,单一教育模式的挤压使得他们失去了在生活中广泛陶冶的可能性。这样的结果是生命活力的抑制、人生丰富性的衰减、个性的萎缩与社会整体创造力的衰弱。
值得注意的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首当其冲是应试教育体制,但不仅仅是应试教育本身,实际上还涉及当下整个社会浮躁的心态以及由此孕育的功利主义的教育期待。这意味着当下教育精神的重建不仅仅有赖于教育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提升整个民族的教育观念。
当下教育需要注入久违的人文精神
记者:在您看来,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精神?您为何提出回归古典传统的问题?
刘铁芳:我认为,当下教育精神的重建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如何在当下繁杂的教育现实中正本清源,厘清教育的出发点;二是站在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来重新理解当下教育的根本目标。前者主要是否定性的,意在澄明教育的起点;后者侧重建构性,意在提升教育的高度。
本书提出重温古典教育精神,正在于一方面以自然理念校正当下教育之目标,以初始的生命精神激活当下个体的生命个性。另一方面以经典的浸润开启良善的心智,以历史时间作为我们存在扩展的空间,引领教育中的个体,身处文明之中而不为文明所累,追求现代价值而不陷入平庸的漩涡,以健全的心智对抗物质主义与技术化的不良影响,由此而恢复我们对教育特别是对教养性教育的信心。显然,重温古典教育精神,并不是让我们回到古代,而是汲取古典教育的内核,来校正当下教育的人文精神。
与此同时,当下教育精神的具体内涵也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从夸美纽斯到杜威以来所发展出来的、现代教育精神的踏实的学习与借鉴,其核心内容就是科学和民主。二是以超越时代为取向,以重温古典传统为基本内容而表现出来的对教养性教育的诉求。如果说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两大基本主题,构成了个体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与核心,那么,人的完整性诉求则构成现代教育或者说教育本身的核心与灵魂。
重温古典教育传统意在提升当前教育的品质
记者:您认为当下教育精神重建的具体路径在哪里?
刘铁芳:这里有一点是很重要的,我们寻求当下教育精神的重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简单地设计出当下教育实践的精神图谱,然后就可以让实践遵而从之。
最重要的是激发教育实践的内在可能性,避免教育实践的单一化。这意味着教育实践精神的培育不是规定性的,而是合理培育当下教育实践的哲学气质,启迪教育实践者作为教育人的独立意识和教育哲学意识,激发内心对美好教育的自觉追求。
正因为如此,本书的另一个目标意在阐明教育哲学的本意,即教育哲学在于促成教育实践主体的哲学思考,从而促进教育实践本身的哲学品性。重温古典教育传统的用意,也就是试图以古老的爱智慧传统来激活当下教育实践之哲学品性的可能性,以超越当下教育的平庸,提升当下教育的教养性,全面滋养教育实践的内在精神。
当然,重拾古典传统并非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古典思想的迷信无益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我们绝不可能简单地从古人那里寻找应对当下问题的万能药方,而只能是以古典思想激活当下的精神空间,从而在真实面对当下问题的基础上,寻求当下教育精神的合理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