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32:30
应试让中国学生创新思维先天不足

  据了解,1999年中国被邀请作为观察员国,2000年开始正式参加比赛,10多年来,中国参赛项目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这些项目大多数都经过两项国内中学生科技赛事,即“小小科学家”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拔出来,所以整体质量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较高,获奖面也较大。

  虽然获奖数量不少,但获得大奖的却不多。参赛10多年来,在获得的150多个奖项中,只有一项Intel ISEF顶级奖项,即“英特尔基金会青少年科学精英奖”。今年的最高奖也只是学科领域二等奖,而且参赛项目都是来自各省的重点中学。评委姜冬梅女士说,在面试和讲解的时候,除了语言的原因以外,与一些国家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缺少的是对项目的热情以及对项目后续研究的思考。同样是评委的周红章博士认为,中国学生无法取得大奖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平时的学科学习任务过重,无法抽出更多时间与精力参与创新活动,另外,中国学生的项目连续性不够,而美国学生因为学校重视,很多都是多次参赛,所以在许多方面自然胜于中国学生。

  人大附中参赛学生赵中伦在与外国学生交流后,也总结了四点差别:一是中国代表团参加此赛事的时间不长,国内学校不够重视;二是应试教育大大扼杀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强;三是国内实验条件有限;四是学生参赛次数太少。而多年从事生物教学,多次带学生参赛的北京一○一中学马丽霞老师更是一语破的:中国的教育太重视分数了,许多学校往往不重视科技教育,那些公认的好学生一般是不参加这样的科技活动的。而来自东北大学,现在加州伯克利分校访学的志愿评委郭哲更是感慨地说,看看当今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孩子被繁重的作业和辅导班折磨,仔细分析那些课程设置与安排,有多少会对孩子未来发展真正起作用呢?

  一位老师在谈到应试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时发出如此感叹:“应试教育是手持大棒的主妇,创新教育永远是挨打受气的妾。”因为评价教师要看学生的成绩,评价学校也要看学生的成绩,学生升学更需要成绩。你去创新了,可学生成绩不好,教师就得下岗,学校就得关门,谁敢拿自己的前途赌呢?

  学校科技教育基础薄弱,应试教育对学生好奇心的扼杀,在同台较量中,从学生的表现中即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