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的媒体“做秀”之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30:38
新闻专业主义的媒体“做秀”之嫌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1]。对于不同的国家,对新闻专业主义定义和标准并不一定完全相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决定专业特征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或政治、经济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3.他们是资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本准则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任何需要向社会主流灌输的意识形态;4.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假,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利或经济势力;5.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利或权威的控制。[2]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从职业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价值观,但是当这种价值观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熔炉时,我们会发发现,如此理想主义的信念就没那么单纯了,它会与社会伦理道德相违背,它会与功利主义相联系。与社会伦理道德相违背的从那张秃鹫啄黑人小孩的照片就一目了然,在这里我主要谈谈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功利主义的关系。
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的是客观地展示事实的真相。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使新闻媒体在社会范围内能广泛地获得了公众的认可,取得了公众的信任,提高媒体了的社会地位和公信度,从而树立了自己的整体形象。而“媒体一旦拥有了或者说使提高了公信度,直接的结果便是公众依赖度的增加。因为公众认识到了传媒的价值,在信息的获得和价值观的确立上就滋生了依赖感。”[3]因此,媒体与公众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媒介依靠公众生存,只有当报纸的发行量上去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广告投放到报纸中来,电视、广播一样如此,有了广告才有经济收益,这样不依靠任何权威的媒体才能生存下去。而公众则依靠媒体获得所需的信息,离开了媒介这种大众传播的形式,也许剩下的就是人际传播了,这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宋建武对报业的经营是这样阐述的:“报业经济的基本规律或曰报业经营的基本模式是,报业以收集和传播新闻及其它各种公共信息手段吸引受众,获得声誉,形成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并以此为基础,生产出报业真正具有经济意义的主产品广告服务的使用价值,报业将广告服务有偿提供给广告主,最终实现报业活动中耗费资源的补偿和价值增殖。” “报业不是靠卖新闻‘活’着的,而是靠新闻采编、传播形成的声誉和影响力赚钱的。”而能形成声誉和影响力的新闻采编、传播便是对新闻事实真相的报道,对人们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的报道,这些有影响力的报道支撑了报纸的实力,只有当某一报纸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公信度,人们才会去阅读它,买它,这样报纸的发行量才能提高上去,有了发行量也才有企业的广告投入,报纸才有了自己的经济收益来维持它的生存。在这里,不讨论党报,党报背后的经济力量是国家,它不必为是否盈利操心,只要做好其宣传工作的职能就可以了。相对于党报,其他的报纸,像都市类、财经类等政治性不如党报那么强的报纸,它们的生存就是靠报纸的广告收入,为了获得广告收入,报业的经营者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达到这个目标。
调查“水门”事件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得到《华盛顿邮报》的支持后对该事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揭露了尼克松总统的政治丑闻,他们俩一时声名鹊起,成为众多新闻学院崇拜的对象,其中记者鲍勃伍德沃由于在水门报道中立功从原来的小记者被提拔到经理的岗位,而他们所在的《华盛顿邮报》获得了该年度的普利策奖公众服务奖,从此《华盛顿邮报》建立了该报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这件事上,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专业主义精神我想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赞扬他们的专业精神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问问,他们或者说《华盛顿邮报》也有做秀之嫌呢?他们在调查此事的时候,想必《华盛顿邮报》是能够预测到该事如果进行报道后的社会反响以及对该报的影响,我想他们这点新闻敏感是有的。当然他们的这个做秀不一定是不好的,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善意”的做秀。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在人们的预测中爆发了,各个国家的新闻记者云集中东地区,尽量深入现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报纸的读者报道更多更真实更准确的战争信息。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三次深入战场第一线,给观众们带来了最前线的报道。她的勇敢、她的敬业得到了人们的赞扬,也给了她“战地玫瑰”这一雅号。闾丘露薇作为一名记者,其深入战争前线的勇气和敬业精神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但是凤凰卫视,闾丘露薇所从是的媒体,从它战争前前后后对闾丘露薇的那些宣传,我不禁想说凤凰卫视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做秀呢?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曾说过,凤凰卫视要打造“三名”,名主持、名记者、名评论员,名主持如吴晓莉、陈鲁豫、窦文滔等,但在闾丘露薇之前名记者的打造被名记者风风火火的气势给压着。在闾丘露薇从伊拉克归来后,凤凰卫视并不是止于她的战争报道,而是把她推到了媒体的最前沿,对其进行宣传,如闾丘露薇全国巡回演讲,这样不但打造了名记者,也提高了凤凰卫视在大陆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对闾丘露薇敬业精神的赞扬是无可厚非的,但凤凰卫视的这种“矫枉过正”让人不禁怀疑它也在利用闾丘露薇为凤凰卫视做一场宣传秀。继闾丘露薇后,凤凰卫视又推出了一名名记者,就是在别兹兰事件现场的唯一一位华人记者——卢羽光,又一次让人们认识了凤凰卫视。
现在国内也兴起一股调查性报道的热潮,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专业精神,但作为他们所从属的媒体如果对他们报道之外的还大肆地进行宣传,我想难免有做秀之嫌。象上面提到的伍德沃德、伯恩斯坦,在1973年的普利策奖获奖名单中,并没有他们的名字,评选委员会把奖颁给了他们所在的报社——《华盛顿邮报》;闾丘露薇伊拉克战争回来,一时间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她的名字,但同时也知道了凤凰卫视,由于人们频频将闾丘露薇和央视水均益相比较,凤凰卫视在内地的知名度不亚于中央电视台。这一切,也许我们不能过得地去对记者的专业主义吹毛求疵,但对于他们所在的媒体,是否又做秀之嫌则是有待商榷的,当然这个做秀也许是善意的做秀,在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基础上的作息,不一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的做秀。
新闻专业主义发展到现在,有人批判也有人支持,但我想不管是批判还是支持,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看媒体如何利用这种精神。如果记者、媒体站在公众利益的立场上为公众谋福利,那么也许他们听到的将是一片赞扬,如果是披着专业主义的外衣拼命地为媒体做宣传,那么人们将批判它。媒体要生存,要独立于政府,这就决定了媒体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也就带上了或多或少的商业色彩,也就孕育了“做秀”的基础。
--------------------------------------------------------------------------------
[1] 郭镇之《舆论监督、客观性与新闻专业主义》,传媒学术网专家论坛 2004-04-25
[2] 陆晔、潘忠党 《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 《新闻学研究》 台湾 2002,(71):
[3] 王晓玉 《传媒的透明度与公信度》 《当代传播》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