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与客观新闻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46:37
一、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介绍
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了解这些概念、历史及其变化,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许不无裨益。
1.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
美国建国以来,大众媒介逐步赢得了新闻自由——“报业自由”(也称“出版自由”)、言论批评自由(也称“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也称“人民的获知权”或“知情权”)。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美国社会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表达自由的基础上,早期争取新闻自由者对“新闻自由”的理解是——我行我素。
然而,报业的出版自由并非人民的表达自由。自19世纪以来,思想家们已经发现,人民之间的权利并不平等。在美国商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那里,私人利益正在侵蚀公共生活。
美国报业从一开始就不是理想的公共精神载体。最初,它们格调低下,为政治偏见所左右。后来,它们变得越来越关注广告,越来越注重经济利益。媒介的经济独立和市场运作,产生了另一个权力中心。公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媒介被赋予极大的特权;然而它却不承诺,或者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履行对社会的义务,这是说不通的。于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RobertM.Hutchins)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在其经典性的《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文件中正式号召新闻媒介专业化。
新闻工作者发展出来的追求信息的新闻专业模式,是世纪之交出现的现象。早在1896年,美国人奥克斯(AdolfOchs)购买《纽约时报》之后,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资料”三大目标,与刺激性的黄色新闻相对抗。从此新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03年,普立策向哥伦比亚大学捐助250万美元,建立新闻系并设置新闻奖金,以培养和鼓励专业人才。1908年,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诞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专业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美国新闻工作者开始寻找适当的专业规范。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制订《报业信条》,美国记者公会于1934年制订《记者道德律》。美国的广播(1937年)和电视(1952年)也各自拟定了对行业的规范和准则。在出版自由委员会报告后的50年间,委员会的多数建议成为新闻界自律的基础。
与自由化的美国报纸不同,美国的广播电视从一开始就受到法律的规范,被要求作公共信息的运载渠道,服务于“公众的利益、便利与必需”。广播电视顺利地投入专业主义的主流。
2.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
新闻的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传统上,新闻不是专业(profession),新闻工作者不被认为“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专业人士是指有专门知识并组成特定行业的人,他们受过专门的教育,有体面的职业,例如医生、律师、建筑师或教授,受人尊敬,社会地位较高。最初的新闻工作者来自印刷行业的发行人或工人、学徒,是一些东奔西走道听途说的“包打听”,社会形象不好,经济政治地位也不高。当然,目前的新闻专业与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仍然是有区别的:医学、法律、建筑都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专业人士多数来自学术的高层。在就业于传统的专业前,需要专门的训练,通过考试后持证上岗;同行学术评议委员会对其能力进行鉴定,也是专业生涯中必备的程序。这些与新闻专业有所不同。不过,一旦冠以“专业人士”的名称,美国新闻工作者社会地位陡增,职业形象焕然一新,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穿着体面、出入高层,进行社会信息鉴别的把关人、对社会舆论具有判断作用的仲裁者。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哲学,即最高的信念。理想的法律专业的信念是“公正”;医学专业的信念是“救死扶伤”,新闻专业呢?新闻专业主义者说——新闻专业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truth)。(Patterson&Wilkins,第17页)
但是,这个信念是有问题的,在人类历史上,真理的标准一直在变化着。对谎言和真实的判别也是困难的。在“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中,人们容易区分“谎言”和“真相”的界限。但是,在媒介化了的现代世界,真实的概念非常难于把握。
既然真理如此地众说纷纭,既然真相如此地难于识别,新闻工作者便退而求其次,追寻简单的事实(facts)——由此产生新闻的客观性。客观性是一种使新闻工作者将事实隔离于观点、从而避免个人偏见的规定,或机制,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neutral)立场上,以客观性的方法报道新闻、反映观点。
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的体系,它必须对政府、对政党、对政客采取一种独立的和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可能保持它在公众中树立的“保护者”形象,便不可能拥有公众的信任。而良好形象和高度信任,是媒介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本之一。
作为消息的发布者和事实、观点的反映者,归根结底,新闻事业是以它的公信度立足的。
对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也有许多需要破除的“神话”。
客观性被认作“负责的新闻业”的标志。客观性是资产阶级新闻学最重要的价值观,是新闻活动方式的巨大进步。但是,西方学者根据大量证据指出,某些客观报道本身便是有偏见的,尽管这种偏见往往是隐含着的,不易察觉的。而且,新闻事实也不可能是完全中立的、无价值判断的对真实世界的纯客观的反映。新闻不是直接从现实事实中产生出来的自然现象,而是新闻行业的产品,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高度选择后的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对政府可见的独立性是西方媒介社会地位的基石。然而,这种独立性并不像媒介人竭力表现的那样真实。美国新闻媒介对政府的监视是为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服务的,是“小骂大帮忙”。而且,大众传播媒介还忽略了自身权力的膨胀。对于这种未经民选而膨胀的“第四权力”,似乎无人能够监督或制约。因此,人民的权利始终是一个问题。
3.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
关于大众传播媒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使命,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指出了明显的三项功能:巡视环境、组合社会和传承文化。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则使用了更简洁的表述方式——监视者(watcher)、论坛(forum)和教师(teacher)。自由主义者分配给媒介的“看门狗”(watchdog)任务,是大众传播媒介最重要的新闻舆论功能。
在实施媒介这些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
“把关人”模式强调必须发现和散布重要消息。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把关人在作必不可少的抉择时,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取舍。同时,新闻工作者用“客观性”表明其报道的可信性,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地位。
中立的立场、客观的报道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新闻事业内在的矛盾。不过,它的确为所有与新闻有关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判断标准,因此成为通行的基本新闻价值观。
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工作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美国新闻工作者将专业的规定内化为对自己的约束,在具有商业和政治双重性质的机构中,他们强调自己是公共利益的保卫者。新闻专业主义者相信进步、理性、普遍的真理或标准,同时,相信跻身于统治集团的可能性,即,他们既有财富和参与权,同时却又是独立的。新闻工作者与其老板讨价还价,赢得了专业的自治。媒介承担着警戒和守望社会的监视职责,把人民的关切、人民的意志传播到各个角落。专业主义者不仅是自己权利的捍卫者,而且是人民权利的捍卫者。媒介经济的繁荣与新闻专业的神圣也很合拍。新闻部与广告经营部相互分离。在“专业主义”的旗号下,美国媒介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客观性从整体上为新闻媒介提供了合法的途径。随着媒介经济来源的改变,新闻的定义和外观也改变了。狂热的观点和表述失去了市场;公平和平衡的编辑方针伴随着客观性的写作方法开始大行其盛。在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中,客观性起先是职业精神的关键信条,后来则成为新闻实践的“策略性程式”——它保护新闻工作者免受各方面的攻击。
二、对客观新闻学的分析
自20世纪以来,客观性的实践准则逐渐在世界新闻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它是新闻事业的自我规定,是新闻工作者取信于人的重要途径。客观性成为新闻界内外公认的标准。
“客观性”是西方新闻工作者自我保护的有效屏障。因此,它有时被西方新闻工作者看作护身符。客观性在西方虽然已经趋于没落,但在中国,却还是一个有待实现的目标。
1.客观新闻学的基本思想
“客观性”的视觉象征,是一个360度旋转的人眼——它意味着脱离了任何个人偏见、情感和观点的观察。(Patterson&Wilkins,1991,第19页)现在,这一图像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的典型符号(《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眼见为实”。
客观新闻学要求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同时,它禁止在报道中公开地采取立场。客观新闻学将“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区别开来。它的主要假定是,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对每个人都同样有效;个人的意见则是主观的,对他人而言缺乏合法性。新闻工作者对客观性的信念就是对“事实”的信任和对“价值观”的不信任,以及在新闻中对二者必须分离的承诺。
西方新闻工作者说,他们的专业职责是向公众提供“客观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观点、舆论也是事实,是社会中发生的现象。对此,客观性的要求是,全面地、中立地、平衡地报道争议的问题,让人民了解各方面的意见,以便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也就是说,新闻媒介是观点的报道者,而不是意见的鼓吹者。
客观性是一种特殊的民主和多元的表述,它可以同时面对企业家、公共官员、劳工大众以及媒介的广告客户。新闻事业的客观性是通向“合法”和“可信”的途径。
客观新闻学的思想也经历了发展和变化。现在,根据公认的原则,客观性仅仅意味着,新闻业者必须避免偏见,避免歪曲,尽可能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进行报道。
2.客观新闻学的发展变化
客观报道的来源已不可考。有人说,它来自电报和通讯社,因为要向各种不同观点的用户提供信息,所以媒介必须保持中立的立场;也有人说,它来自商品化的大众报纸,立足市场、依赖市场的特点使这种报纸既可能、又必须成为大众的公共服务者和代言人。客观性是商业媒介的职业需要,新闻业提供的产品就是——“事实”。
在许多与传播有关的技术发明中,照相术的发明给予人们特别的启示,成为“准确”和“真实”标准的最高境界。早期的照相术似乎是对真实世界的真实描绘。电视的出现对客观性的影响更大,电视新闻反映“真实”的效果一目了然。通过电视技术的透明幻觉,它使观众似乎直接看到了未经人为操纵的外在世界。70年代出现的电子新闻采访设备(ENG)和80年代出现的卫星新闻采集设备(SNG)又使客观报道的可能性大大前进。全球实时直播使事件与报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了。虽然有机器性能和选材角度的局限,它仍然使人民直接看到了事件发生的许多情景。
然而,事实是可以操纵的,绝对的客观公正是不可能达到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无人相信“纯客观”的新闻了。到了20世纪20年代,许多西方新闻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客观性是值得追求但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的目标。学术界也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没有纯粹的事实;只有人对事实的构造和解释。
但新闻工作者又普遍认为,这种解释应该而且也可以采取一种客观的形式,这种构造应该而且也可以采取一种专业所允许的规则,从而使主观意志对客观事实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于是,客观性从一种信念变为一种程式,变为一种对新闻事实的处理常规。
3.客观报道的实践方法
19世纪30年代,美国便士报《纽约信使报》的出版人兼编辑本内特(JamesG.Bennett)提出了“记录事实、免除夸夸其谈和添油加醋”的要求,在层层把关的编辑部,竭力排斥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和选择性成为严格的新闻信条。久而久之,客观报道的技巧变成一种信念、一种标准、一种价值观,也成为一种程式。
客观性方法成为一种“文化形式”,有技术的符号和实践的准则。这种方法表现在:对所有不为人所熟知的引语均使用引号;确切指出新闻的来源;以适当的(符合事实的)逻辑结构和组织信息;对公共议题表达所有相关方面的观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电视的“客观”报道给予观众更大的新闻“可信性”。传统的争议“平衡”,在电视屏幕上也有人格化和视觉化的体现——演播室中被采访者一左一右的布局、议会里政府官员与反对派政客的对阵、大街上警察与示威者队伍的冲突,等等。
西方新闻媒介创造了一种不同等级结构的新闻流派,以不动感情的“硬新闻”为基础和标志。但媒介也让少量新闻工作者去做表达价值观、提供解释、发出号召甚至提起辩论的工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媒介仍然自称是客观的——它以平衡的各个方面、高高在上的裁判立场和公共利益的口号,提供辩论的场所,报道各种观点。
传统的客观性方法主要应用于“硬新闻”,即“直接新闻”(straightnews)中,这是对新闻事实的简单处理。对于一般新闻报道所不能解决的深度,在涉及背景的深度报道,特别是反映观点的评论中,新闻工作者发明了其他表示客观性的方式。
20世纪20年代,美国报业发明了特稿社政治专栏作家的形式,这是解释性报道(interpretivereporting)的起源。解释性报道仍是属于客观性的一种报道方法。在信奉解释性报道的新闻工作者看来,直接报道是陈旧的,简单化的、浅薄的客观形式;而解释性报道则具有全面的、深入的客观性。解释性报道设计出一些特殊的显示客观性的新闻种类:背景材料、专栏分析、电视的杂志节目等等,将解释性内容小心地插入双方的观点和新闻报道之间。在报道争议问题时,客观性鼓励记者采用新闻来源的观点而不用自己的话,通过专家和有关方面的参与,以传统的平衡方式达到解释的目的,而不采取任何一方的立场,更不赤膊上阵,自作主张。因此,媒介仍是客观的引述者、报道者,而不是真正的解释者。
如果说,解释性报道主要是在事实的报道中加入分析和观点的话,调查性新闻(investigativejournalism)则更多地是对报道事实的增强。调查性新闻告诉公众的,不是简单的、表面的事实,而是新闻工作者积极参与、深入发掘的结果,是以思想和观点为导向、以隐藏的内幕为内容的对重大事实的揭露。调查性报道,特别是搜寻丑闻的调查性新闻,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的“扒粪”新闻(muckrakingjournalism,亦即揭露丑闻的新闻)。但是,揭丑报道遵循客观性的常规,采取的方式也是“客观报道”的。
此外,一种被称为“新新闻主义”(newjournalism)的报道方法也出现了。新新闻主义关注的是在公开的新闻事件背后的内幕和幕后的情况,并以独特的主观方式观察,以文学化的笔法报道。这种评论式的报道方法很有感染力,但也带来对“新闻”本质的争议,它还带来“小报式的”煽情主义倾向和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弊端。报纸由于电视新闻的活跃,开始转向时尚性、休闲性的非事件性报道(所谓“生活方式”报道),这种“软性”新闻已经不是原本意义的“直接新闻”了。商业电视节目也受到“小报化”的影响。美国各大电视网的杂志型新闻节目越来越重视娱乐包装了。但是,美国电视网的新闻主管说,每晚新闻报道节目——直接的硬新闻——仍然是全部新闻节目的核心和灵魂。
同时,一种特别注重技术及其客观性的社会调查性新闻却发展起来,这就是精确新闻主义(precisionjournalism)。精确新闻主义采用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途径,使用民意测验、内容分析等数量化方法,专门以“硬数据”作为新闻报道的内容,以体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精确新闻强化了新闻的“客观性”特征。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客观性始终是西方新闻报道方法的主流。
4.新闻客观性的实用价值
到了20世纪末期,作为理想的新闻客观性在西方已经动摇了。但是,美国新闻工作者仍然将其视为专业的一个基础信条;同时,新闻报道的实践方法虽然发展了,但是,新的报道方式并未改变新闻学总体的客观性格局。
西方公众对客观性有许多批评。保守的右翼批评家指责新闻工作者具有自由主义的偏颇,过分热衷于“扒粪”。左翼批评家说新闻媒介以“客观公正”的面目服务于政府和大企业的利益。个人和团体则纷纷指控这个或那个报道不公平,有偏见。但所有这些批评共同的假定是,客观性至少是可能的。显然,新闻的客观性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许多社会科学学者说,新闻不是客观的;新闻不可能是客观的;新闻也不应该是客观的。新闻客观性是危险的理想,是一种控制策略,是社会中一部分人用以掌握其他人的方法。同时,他们又认为,客观性是有效的传播手段,是“一个不会死的上帝”。(HackettandZhao,1998,第8页)
客观性已经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新闻语汇和报道模式。它代表了现代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常识、期望,是人们构思、定义、安排、评价新闻文体、新闻实践和新闻机构的标准。在全球化的今天,“客观公正”已成为国际新闻业的共同标准,是当今统治性的新闻信条,是记者必须遵守的常规做法。
学者说,客观性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能发现真相,而且仅仅发现真相,特别是在迅速和混乱的新闻环境中;客观性的可能和价值在于——它是理解世界的途径。客观性是判断信息可信性的多元标准和可行方法。(Lichtenberg,1996,第235~240页)
同时,客观性能较好地解决媒介与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媒介与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只有在“客观性”的准则下,媒介才可能既获得可靠的来源又不牺牲它们“独立”和“中立”的自我形象。它也才可能向社会的方方面面推销它的新闻产品——事实与观点。
客观性是新闻从业人员抵御攻击性批评的一种策略程式。因为人们分不清判断是理性的还是怀有偏见的,因此记者最好表现得中立,似乎没有判断。客观性“强调的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为即使是事实也不可能被信任的世界设计的。”(HackettandZhao,1998,第41页)它是一种新闻工作者自我保护的方法,可以免遭上级斥责和诽谤诉讼,可以避开新闻报道所隐含的价值观及其带来的其他后果。
当然,新闻客观性的思想和方法也是需要改革的。作为新闻道德,客观性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让自己的先入之见蒙蔽自己的眼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什么也不看,或者他们不应该发现意义或揭示争议。同时,公众可以相信新闻业的客观性理想,并不一定要相信,任何新闻媒介及其个人都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相对合理的境界,而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绝对标准。
舆论监督是当今重大的社会课题,应该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和客观新闻学经过理论的批判和实践的修正,是比较丰富、可资借鉴的职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