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37:42
我们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市场经济?西方的市场经济制度给我们提供了参照系,所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对我们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但什么是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的特征就是公有制、计划分配。传统社会主义与西方市场经济制度是格格不入的。改革的市场化过程,就是公有制被削弱、计划分配被减少的过程,也就是背离传统社会主义的过程。因此,怎么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成了不能再迥避的重大理论问题。
国光同志说:“这些年来,我们强调市场经济是不是相对多了一点,强调社会主义是不是相对少了一点”,因而发生了“社会矛盾加深,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向两极分化迈进,腐败和权力资本化迅速滋生,蔓延扩大。这种趋势是与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方向不相符的,不能让它发展下去。因此,现在要多讲一点社会主义,这符合我国的改革方向和老百姓的心理。”问题是“多讲一点社会主义”,就能行吗?多讲一点社会主义,是不是多一些公有制、多一些计划呢?社会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需要化功夫来研究、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其本意是使无产阶级摆脱贫困,求得解放。实现的途径就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灭盲目的市场竞争,实行计划分配。可见,公有制与计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本质。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靠公有制与计划,并不能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效率,其负面结果是两极分化、贫富拉大。于是,西方学者提出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但讲公平,就影响效率;讲效率,就影响公平。如果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释为公平,有一定道理,但在理论上没有什么突破。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光同志说:“实行市场取向改革的时候,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不能忽视必要的“笼子”即政府管理和计划协调的作用。”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为计划加市场,尽管国光同志强调,他说的计划,是广义的计划,我认为依然没有说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广义的计划,即国家干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把国家干预当作社会主义,那就会误认为,干预越多越好,越符合社会主义。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要不要国家干预,或者干预多少,而在于干预的理念、干预的目标。这就需要创新社会主义学说,创新马克思主义。
我在对25年改革的反思中,认识到改革带来经济增长、财富增加,同时三大关系恶化,即资源紧缺、环境破坏为标志的人与自然关系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犯罪率飙升为标志的人与人关系恶化;精神障碍严重、自杀率提高为标志的人与自我关系恶化。我进一步认为,这三大关系的恶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通病、现代文明的通病,也就是西方式现代化的通病。于是,我在2004年5月完稿的《你的选择与中国未来》一书中提出了“和谐”的理念,即社会以和谐为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
我认为,“和谐”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一种将“和谐”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新的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以“平均”作为社会价值理念,封建社会以“等级”作为社会价值理念,资本主义社会以“财富”作为社会价值理念。和谐社会就是以“和谐”作为社会价值理念。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将“和谐”作为社会价值理念的社会形态。因此,和谐社会应该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和谐”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理念,是指统率、统领社会价值理念、社会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尺度的核心和灵魂。因而“和谐”不仅是国家的,而且是全体民众的价值理念、价值目标、价值尺度;必然涵盖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所有层面;必然覆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以及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关系;必然体现在国家的制度、方针、政策、法律的所有规范中。
这里借用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创造的“中轴原理”来解释社会核心价值理念。西方现代化、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中轴原理”是效益,效益是一切逻辑中的首要逻辑,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核心。政府讲效益、企业讲效益、百姓讲效益。政治为效益、经济为效益、社会为效益、文化为效益。以物质占有作为目标、作为时尚、作为荣耀。国家是如此,以经济为首位;民众也如此,以金钱为第一。积极的方面,是经济发展、财富增加;必须的代价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人精神、情感的丧失,人性的异化。
而和谐社会的“中轴原理”是和谐,和谐是一切逻辑中的首要逻辑,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核心。和谐是目标。追求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人性得以恢复,人性得以发扬,人性得以完善。
西方文化、西方文明创造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概念,侧重个人权利的保障,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贡献。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创造的“和谐”,既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又解决了人类社会必须的人与人的协调及与自然的协调,将使人类文明进入新的阶段。
“和谐”是一种动态中的协调、前进中的平衡、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对立中的统一。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只有在“和谐”中实现。世界上的强权国家首先接受“和谐”的理念、实行“和谐”的政策,这个世界才能太平。同样,人类只有接受“和谐”的理念,实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才能持续。“和谐”是人类新文明的核心和灵魂。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和谐加效率,和谐统率效率,效率服从和谐。具体来说,提高效率必须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缩小差别、减少犯罪,人与人的和谐;降低精神障碍率、降低自杀率,人与自我的和谐。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美国就不是和谐社会,贫富差距大、种族歧视深、暴力犯罪多、自杀率很高。北欧国家相对比较和谐,财富分配均衡,公共保障健全,犯罪现象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欧的福利制度是我国的财力达不到的,但北欧的政府管理、社会政策、分配制度,有借鉴意义。
用和谐加效率的标准衡量我国,效率不够,和谐更有问题。结论是,我们一方面要推进市场化改革,坚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我们的市场化并不是搞过了头,而是市场化不完善、不健全、不配套。另一方面要以和谐理念统率发展与改革,关键是政府职能要转变,要从重点抓经济、以GDP为目标的管理理念中摆脱出来,应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为目标。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将和谐社会具体化、指标化,即建立可以考核的指标体系。考核人与自然关系,应制订经济指标、物耗指标、环境指标;考核人与人的关系,应制订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社会自治等方面的指标;考核人与自我的关系,应制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标。
我很担心国家“十一五规划”,将人均GDP翻番作为考核的硬指标,这对转变政府职能不利。“十一五规划”注意了人与自然、人与人方面的指标,忽视了人与自我关系的指标。我建议将精神障碍率、自杀率列入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