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从何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3:48:51
http://news.QQ.com  2007年02月08日11:00   南方周末评论2047条
□许新三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本报记者 向 郢
5年勤工俭学提供思考素材
1920年10月,年仅16岁的广安少年邓小平和8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
这是重庆爱国人士创办的“华法教育会”所推动的一次留法热潮。
当兴冲冲的留学生抵达法国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轮资本主义经济的“寒潮”。因为战时管制经济的衰退,工厂大量停工,几十万退伍军人失业。在法国南部施奈德钢铁厂一个月的做工使邓小平一下子体会到了“资本家的压榨,工头的辱骂,生活的痛苦”。当时正值法国经济危机更加严重之时,财政紧张促使法国政府大量增加货币发行,导致物价飞涨,一年内面包价格就涨了近6倍。留法的学生们都忍饥挨饿。

数分钟后,附近值勤的公安武警官兵赶来奋力灭火,但杯水车薪。风助火势,场面惊险…
纪念邓小平逝世十周年
[十年前,那个令人悲伤的夜晚][图集][更多]
·民航总局局长大年初一亲自驾飞机执行任务
·北京除夕夜1人因燃放花炮死亡 124人受伤
·计算机病毒防范中心:谨防"熊猫烧香"变种
·传藤原纪香欲从政 借日本首相安倍作靠山
两女子殴打的姐踢其下身(图)
[中学校长踢学生下身][女护士被踹伤下身]
·父子夜擒盗贼双双负伤女孩打嗝4周不止
·失恋男菜刀砍女友家人养鸭场孵出四腿鸭
·15岁少年9楼坠亡老婆私奔老公刀砍17人
·德女子滑翔训练被卷上万米高空奇迹生还
当1922年初法国经济复苏时,邓小平到了蒙达尼城夏莱特镇上生产橡胶的哈金森工厂当临时工,他后来回忆说,“做工所得,糊口都困难,哪还能读书进学堂呢?”
学者们注意到,从邓小平1920年10月19 日到达法国到1926年1月7日离开法国,这五年零四个月,正好是法国经济从危机、萧条、复苏到高涨的一整个周期。在这个现代工业比较发达、市场经济运作已十分成熟的国家的底层生活,很显然使青年时期的邓小平对市场经济运作有了切身的感受。
从邓小平后来在国企改革上的思路和跟薄一波所说的“是真正在工厂当过工人”的话,可以看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给他的影响。从后期他鼓励包干落实责任制的举措也能看出他接受了法国成熟市场经济的就业失业制度所带来的激励效应,甚至后来价格改革举措也能从当时法国的市场自由定价机制中找出端倪。
应该说,法国5年的勤工俭学经历,为他日后决策乃至晚年放弃计划经济走市场经济道路,提供了相当的思考素材。
离开法国之后,邓小平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他了解到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迅即转向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以及市场价值的“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并参与市场活动,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重建国家银行和专业银行。
59年后,邓小平说到了这段生活留下的印象,“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926年底,回国后的邓小平便投入到革命、起义、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中,在1940年之后,他在留法、留苏时形成的市场思想,在太行区根据地建设中首次运用。
在边区推行激励机制
上世纪40年代初的边区除了打仗,要面对的困难还有本地农业经济的凋敝和日本侵略军的频繁扫荡和“经济封锁政策”。邓小平所在地区的境遇似乎更糟糕:1942年和1943年,太行区发生了严重旱灾,农业收成只有常年的二三成,1943年接连又发生了蝗灾。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