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越有能力越要道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5:12
2009/03/17 00: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有德之人的一行一动,都以“道”为准则 ■插图/摘自《蔡志忠古典漫画》■演讲者: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校长、著名化学家、教育家、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演讲时间: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上午
■演讲地点:杭州浙江人文大讲堂
■举办单位:浙江省社科联、钱江晚报
■演讲者小传
潘宗光,广东番禺人,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化学家、教育家。
1963年获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学士(深造)学位。
1967 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属下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及科学博士学位。 此外还是美国加州工业学院博士程度资深研究院、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特许化验师。
1968 年任教于香港大学化学系。
1983年任香港大学理学院院长, 并任科技委员会主席、复核委员会(电影检查)主席, 工业发展委员会委员, 香港科技协进会前任会长,岭南学院校董。
1985年至1991年9月任立法局委任议员。
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 1991年起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
曾在1985年及1991年为瑞典皇家科学院提名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他对中国传统佛学颇有研究,著有佛学专著《佛学与人生》、《心经与生活智慧》。
■本文隽语
■对于一个人来说,硬实力是指知识和能力,软实力是指其拥有的道德观念、文化内涵等。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软实力则是文化、国民素质、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综合实力都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两种实力的关系不是和而是积,是互为补充的。
■为学与做人之间需要平衡,软硬实力之间不可偏废。过去我们的大学一直强调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技能,而现在我们觉得道德教育是大学最重要的内涵。
■我们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学问、知识、技能,增加硬实力;把妄想、陋习、贪恋慢慢减少,那么我们的包容心越来越大,没有框框条条管住,思维越来越清净,做事更专一,全神贯注,这个境界老子叫“无为”。
■人生多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不自然所造成的。我们破坏了自然平衡,自然失衡后就会报复我们。我们强调“硬实力”和“软实力”要同步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达到平衡。
■“修心养性”完善人格道德,是延续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人文精髓,体现道德的软实力。
■一个人只有“定静”,才能运用智慧,看待事情更加客观,更加能够提升我们内在的智慧,对万事的看法更加清醒,看事物不那么片面。
■两度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著名教育家潘宗光畅谈为学与做人的独特感悟
■化儒释道经典观点及鲜活事例为其所用,主张为学与做人之间需要平衡,软硬实力之间不可偏废
■指出过去大学教育更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培养,认为道德教育是大学最重要的内涵
■通向成功、快乐的途径是什么?增加自己的学问、知识、技能,而把妄想、陋习、贪恋慢慢减少
◎关于“软实力”“硬实力”
因为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他的硬实力越强,那么他就越需要小心,因为他很容易变得目空一切,走极端。这时候他需要用软实力,他的智慧、慈悲心、品德来平衡他强悍的硬实力。
■跛兔靠用心夺冠,而快兔因傲慢迷路
一只跛足的兔子要和一只健步如飞的兔子比赛,跛足的兔子知道自己硬实力不够,比赛前一天晚上就拼命钻研、熟悉地图,看能不能找出快捷方式到达终点;而那只健步如飞的兔子呢?它自恃硬实力很强,当晚沉迷网络不睡觉。结果,第二天比赛,跛足的兔子一跛一跛到达终点,健步如飞的兔子却迷失了方向,输了。可见硬实力强的基础上没有软实力的配合,一样要失败。但换言之,如果这只兔子不是跛足而是断腿的兔子,它的硬实力等于零,那么它再预先做足功课,熟悉地图,积累了丰富的软实力也无济于事,软实力必须以硬实力为支撑。
今天理想的大学教育主要应针对两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分析能力,统称为“硬实力”;同时,我们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文化内涵等,称为“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硬实力与软实力”这两个名词时这样解释,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硬实力”就是指支配性实力,比如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而“软实力”则是文化、国民素质、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综合实力都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两种实力的关系不是和而是积,是互为补充的。
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同步发展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因为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他的硬实力越强,那么他就越需要小心,因为他很容易变得目空一切,走极端。这时候他需要用软实力,他的智慧、慈悲心、品德来平衡他强悍的硬实力,这样在大是大非当中才可以把持得住。
◎关于软硬平衡
一个人在社会上追求美好未来和享受无可厚非,但我们的追求要适可而止。我们在充实硬件的同时要平衡软实力,在不停累积财富和名誉的同时也应该关心其他人、回馈社会、广作布施。
■张无忌境界不高,所以要学太极剑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武功很高,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他的软实力还不够。所以他又向张三丰学太极剑,张三丰在他面前表演太极剑,张无忌没有看剑招,而是看剑意。突然他说:“我现在全部忘记了,忘记得一干二净了。”这说明他已经摆脱了剑术的约束,人剑合一,武功登峰造极。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为学日益”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学问、知识、技能,增加硬实力;“为道日损”是说我们要修心,要加强软实力。怎么提升软实力?就是把妄想、陋习、贪恋慢慢减少,那么我们的包容心越来越大,没有框框条条管住,思维越来越清净,做事更专一,全神贯注,这个境界老子叫“无为”。老子说的“无为”并不是“不为”。“无为”是我们的硬实力很强,但硬实力跟我们融在一块,就像张无忌一样,没有妄想,没有偏执,没有条条框框束缚住我们的思想,这个境界是无为境界。在无为境界下,可以无不为,办到一般人办不到的事情。
所以做一个安乐自在的人,主要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和修养,谦冲淡泊,处下不争。
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值得我们深思。这场金融风暴是怎么来的?就是华尔街那些最聪明的人带来的。这些聪明的脑袋不断发明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来赚钱,结果引发了这场危机。学问和知识也要平衡,不要只有知识没有智慧,只有技术没有良知,失去了道德判断能力。
一个人在社会上追求美好未来和享受无可厚非,但我们的追求要适可而止,要保持平衡。我们在充实硬件的同时要平衡软实力,在不停累积财富和名誉的同时也应该关心其他人、回馈社会、广作布施。
孔子的《大学》开篇就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讲发扬天赋的光明道德,提升智慧,明白事理,亲爱人民,帮助更多的人。这是达到“至善”这个最高境界的关键。这是《大学》的理想。
《道德经》里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整个宇宙看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人根据地,地根据天,天根据整个宇宙,宇宙根据一个规律,叫“道”,道就是自然。所以老子强调自然。人生多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不自然所造成的。我们破坏了自然平衡,自然失衡后就会报复我们。我们强调“硬实力”和“软实力”要同步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达到平衡。
为学与做人之间需要平衡,软硬实力之间不可偏废。过去我们的大学一直强调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技能,而现在我们觉得道德教育是大学最重要的内涵。
◎关于修心与快乐
我们要追求每个人的利益,但内心的道德要坚持,这样做人才不会犯错。 如果妄想太多,贪恋很重,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只是觉得自己拥有还不够,不停地追求下去,只能让自己不安心,只能越来越不快乐。
■栎树坚持自己的本性才活了下来
一名工匠和他的徒弟们一起到公园里,看到一棵很大的栎树,他的徒弟纷纷说这棵树不错,这么大!可以做椅子桌子船……工匠却摇摇头,说这棵树没有用,用来做船,很容易沉,用来做棺,容易被虫蛀。当天晚上这棵树不服气,在梦里跟他争吵:就是因为你们人说我没有用,我才能活到现在。因为有用的树早就被砍掉了。你们认为没有用对我来讲是最有用的。
庄子就说到了“有用之害与无用之用”。就那棵树而言,人认为没有用,对它来讲就是有用,能保存它的生命。所以有用、无用是相对的。我们人经常主观执著于自己的有用、无用,庄子引用孔子的话说,“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上不能单独存在,我要怎么和社会融在一起?第一要终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学问,第二学问灵活变通,跟整个社会融合在一块;“内不化”是说我们内心道德的规范、品德、思想等等,要坚定不移。我们要追求每个人的利益,但内心的道德要坚持,这样做人才不会犯错。
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儒、释、道,或其他宗教,都把道德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内涵。其最核心的方式就是“修心”,修心养性,用现代术语说就是“自我管理”。怎么样修心养性,管理自我的心?这点佛教讲“明心见性”,儒家讲“修心养性”,道家讲“识心见性”,内心的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了,才能明性情,谈高尚。“修心养性”完善人格道德,是延续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人文精髓,体现道德的软实力。
譬如说“5·12”大地震发生前,一名在德国公司任职的香港工程师,被派到四川临时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不忍心离开四川,就留下来当志愿者。过去,他唯一的想法是多赚钱,他觉得赚很多钱,生活就可以更快乐。但当地震发生后,他突然了解了很多事情不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他通过帮助周边受苦的人获得了身心的快乐。他后来想辞掉年薪400万元的工作去全心帮助当地人,结果公司很感动,安排他停薪留职半年。这名工程师通过身心修炼和灾难的洗礼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如今,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总体来说我们充分享受了物质生活。但是富强起来的民众是不是真的快乐?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负面的新闻报道:离婚、家庭暴力、婚外情……不良讯息好像洗脑一样将一些年轻人潜移默化,不少年轻人都觉得空虚、苦闷、不快乐。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不单纯是年轻人的问题,而应检讨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或是社会价值观某些地方出了问题?
快乐是一种心境,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我们每个人不快乐,主要是我们妄想太多,追求不断,贪恋很重,总希望拥有一切。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只是觉得自己拥有还不够,不停地追求下去,让自己不安心,只能越来越不快乐。
◎关于看问题角度
一件事主要是看你站在什么立场来看,在某种环境下可能对,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是错。每个人经常执著自己主观的看法,认为自己永远对,这就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给秀才解梦,不同角度结论各异
有位秀才屡试不第,第三次进京赶试,考试前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很高的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梦到下雨天,他穿着蓑衣又打伞;第三个梦是跟心爱的表妹躺在床上,但背靠着背。第二天他去找算命先生解梦,先生说:“回家吧,你肯定考不上了!”在高墙上种白菜白费工夫;穿着蓑衣又打雨伞,多此一举;跟表妹一起躺在床上,却背对背,那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正收拾行李时,店老板听说后,也来给秀才解梦,但结果完全不同:高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又穿蓑衣又打雨伞,不是有备无患吗?最重要的是第三个梦,和表妹背靠着背,那不就预示着翻身的机会到了吗?你就要成功了!
最后秀才去考了,果然中了探花!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看到,站在不同角度理解这个梦,结果完全不一样。一件事主要是看你站在什么立场来看,在某种环境下可能对,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是错。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每个人经常执著自己主观的看法,认为自己永远对,这就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都很注重培养个人的软实力,注重内化的方法,以“定静为基础”。一个人只有“定静”,才能运用智慧,看待事情更加客观,更加能够提升我们内在的智慧,对万事的看法更加清醒,看事物不那么片面。
◎关于生命与理想
我们的生命好像一只小鸟一样,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未来也掌握在我们的手上。学生能不能拿到学位,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上,要念书还是要打游戏,取决于他的一念之间。
■手中之鸟——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曾有一个人手上抓着小鸟,问智者,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智者说是活的他就捏死小鸟,如果说是死的他就放了小鸟。不想智者气定神闲地说: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上。我们的生命好像一只小鸟一样,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未来怎么样也掌握在我们的手上。学生能不能拿到学位,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上,要念书还是要打游戏,取决于他的一念之间。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我觉得“嫦娥一号”奔月之路对我们的人生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嫦娥一号”奔往月球有三个阶段,第一步要冲破大气层的阻力和地球引力,如果能量不够,就冲不出去;第二阶段冲到太空以后,就没有什么阻力了,但如果轨道不正确,就会飘走,这个轨道要不停地调整,慢慢靠近月球;第三,要真正绕月球飞行,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快了冲力过大,就越过月球了。速度太慢就会被月球引力吸进去,不能变成绕月卫星。
我们的学生有很多理想,想毕业、想有好的工作、想有美好的家庭,这个就是他们的月球。现在从这里到理想,首先就要冲破自己本身的阻力,外面名利的过分追求,是非得失,内在的妄念、执著、负思想等等,这就是人间大气层。怎么冲破它,虽不容易,但是也要做,不做永远达不到理想。
四川大地震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无常。无论你有多少希望可能一下子都没有了,这个不是我们人力所能控制的。过去已经发生了,我们无法改变;未来会怎样,我们也不知道,唯一属于我们的就是现在这一刻,这一刻是真的拥有。希望大家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