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8:29:29
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时间:2010年09月26日 10时13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王志光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昨日刘选启同志的文章提醒人们“重拾当年的奋斗精神”。①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提醒。在这里,笔者补充一点,这就是:人们不仅要重拾当年的“奋斗精神”,还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也许有人会说:“讲‘奋斗’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奋斗大多数人已经富裕了的今天,若再讲‘艰苦’二字,那岂不是太不合时宜了吗?况且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了。”对此意见,笔者从来都不敢苟同。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当讲“艰苦奋斗”的时候,一些人自然理解。因为这些人知道“艰苦奋斗”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或摆脱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生存条件已经优越或正在优越的今天,这些人认为谈“奋斗”可以,但是若再强调“艰苦奋斗”,那岂不是“多此一举”、“自寻磨难”吗?难道说我们不应该追求一下安逸舒适的生活方式吗?当然,通过奋斗过上安逸舒服的生活,或是将此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境界,这也不能说是错误的。问题是放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人就会陷入“好逸恶劳”的深渊,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生的颓废,甚至走到为正直的人们所唾弃的地步。这绝不是笔者的“过实耸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断出现的那些以身试法的“富贵者”,已从反面为这样的观点做了充分的论证。
孟夫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哲语应该是真理。一个人若过上了安逸的生活而忘记了“艰苦岁月”、丢弃了“勤俭朴实”的美德,那么,这个人也就失去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东西,也就是一个人的不断奋进的意志和精神。“反者道之动”。在不断奋斗进取的过程中,时时不忘艰苦的岁月,时时牢记朴素的生活作风,无论何时何地都始终保持这样的一种情志和豪迈,这样的一股“精气神”。这样的人,即便在他人看来是不合时宜、落伍于时代的,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人则是最富人生智慧的,是最让人由衷敬意的人。
当今社会,那些追逐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整日里沉浸在轻歌曼舞里的人,很难说他们能有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更谈不上有什么远大志向了。因此说,不管一个人的志向有多么远大,也不管一个人富裕到什么程度,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心态,这是最基本的一种品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很多人因为富裕了,腰缠万贯了,于是便挥金如土,便尽显阔派;一些单位大兴豪华包装之能事、铺张浪费成风;一些城市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大楼盖了拆、拆了再盖,道路修了再毁,毁了再修……“建设变成了奢侈”、“消费演变成浪费”……这其间的理由虽然有可理解之处,但是,追求“豪华气派”则是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说,诸如此类现象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无法挽回的巨大浪费。
笔者记得前些年有报道说:我国商品包装的材料一般都使用原生材料,也就是使用来源于木材、石油、钢铁等原材料。这些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这篇报道还援引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的以“衬衫包装”来例说:目前全国年平均生活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就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也就是说每年光衬衫包装盒就要“穿”掉一大片森林。②这则报道让笔者读后颇为吃惊。但是,不久前来自央视“焦点访谈”的一份曝光某些月饼生产成家在中秋月饼包装上的豪华现象更让笔者惊讶而不敢相信:据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同志的估算,这样的月饼包装每年造成的资源浪费竟是一个“天文数字”。笔者禁不住感叹:莫大的一个财富中国,竟然还是一个莫大的浪费中国。这不是在“自作罪孽”又是在做什么呢?
有人称这样的浪费是“中国式的浪费”。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并不确切。什么叫做“中国式的浪费”呢?难道说自古以来的中国就是一个以“浪费”著称、闻名的中国吗?毋庸讳言,在中国大地为我们所见的这种浪费现象只是近几十年所逐渐酿成的。当年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毛泽东主席就极富远见地提出“两个务必”,提醒党和人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教导人们要“勤俭建国”。后来毛泽东主席又反复强调“要勤俭节约地办我们的工业、农业”,警告“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并号召新中国的人民“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遗憾的是,这样的警告和教导并没有在近三十年里得到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样的美德被当今的一些中国人视为“不合时宜”的,甚至有人公开发表言论将其与“丑恶”并列,认为这是“贫穷时代”的思想产物,是与“创富时代”的理念相抵触的,现代社会必须摈弃这样的一种落后观念;有人还大肆讥讽诸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样的一种勤俭节约的可贵做法。这些人的这种“作为”真是让人不可思议,更无法接受。
读刘选启同志的《重拾当年的奋斗精神》文章,使笔者想到了这些,虽说尽是老生常谈之语,但是还得赘述出来。在当今中国,无论如何,“奋斗精神”不能丢,“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奋斗美德”更要继承下来。过去,中国共产党依靠这种美德赢得人心,打了天下;现在,中国共产党想坐稳天下、造福民众,同样也要继承这样的美德。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www.qstheory.cn/lg/xy/201009/t20100926_50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