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公司应成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主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21:50
陈景河
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经济总量(GDP)2005年达到2.2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人均GDP仅为美国的5%,可以预期,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未来二十年,经济仍将以较高的速度继续增长.工业化时期的增长,对工业矿物原料需求的增长将是基本同步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3.97亿吨),水泥(10.6亿吨),有色金属(10种,1635万吨)及原煤(21.9亿吨)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约占全球产量的40%.
但中国除煤炭外的大宗工业矿物原料自给能力严重不足,自给率在不断下降,据分析到2010年,我国原油,铁矿石,铜,铝等矿产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57%,70%,44%.中国对矿物原料需求的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转移.而中国大宗矿产资源保有量不足,而且大矿少,中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大多数矿床开采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指标较差.
中国有辽阔的国土面积,多型式的地质构造单元,有良好成矿地质背景,特别在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找矿潜力巨大.建国以来,广大地质工作者艰苦努力,发现了一大批重要的矿床,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解决"体制不顺,活力不足,投入不够,功能不强和人才缺乏……,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等问题,国务院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出发,于2006年1月20日作出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这一《决定》对地质和矿业行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决定》明确了公益性地质勘查列入财政预算,确定企业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主体地位.这里主要就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改革地质工作体制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计划经济时期,地质工作资金几乎都由国家财政投入,地勘单位为事业编制,从而造就了隶属多部门的百万地质大军.在早期的半军事化管理体制下,为共和国发现和勘查了一大批重要矿产地,有力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冗员,低效率在地勘单位表现较为突出,即使在改革开发以后,地勘单位尽管在市场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仍然是计划体制最浓厚的部门之一.究其原因,其根源在于体制方面,事业单位体制是制约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1982年初大学毕业后在地勘单位工作了11年,深知地勘单位有人才优势,矿产资源信息优势以及政府拨款的扶持优势,但为什么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几乎没有成建制的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中成为矿业市场的重要力量 过度的保护和体制束缚,耽误了地勘单位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区分了公益性地质勘查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二大类别,为今后地质工作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发达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公益性和基础性地质工作由国家出资,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通常是由企业出资,即使在最发达的美国,由政府出资的地勘单位也只有美国地质调查所,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均由矿业公司和专业勘探公司出资.
近年来,随着矿业市场的迅速发展,矿产品价格的急剧提高,矿产资源的价值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矿业产业近几年的高效益,激发了矿业公司及社会资金投资矿产勘查的热情.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企事业单位勘查资金投入达316亿元,占全国地勘资金投入的91.7%,企事业单位已逐渐成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主体.在油气领域,企业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投资更是高达99%.
国土资源部明确规定政府出资的公益性地质资料向社会公开,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这对于促进商业性地质勘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地勘单位在商业性地质勘查中,利用其专业人才和资料上的优势,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大部分勘查工作,由地勘单位完成,极大促进了商业地质勘查的发展.
地勘单位利用其勘查成果,与社会资金相结合,兴办矿山,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的制约,并没有地勘单位成建制真正向矿业公司转化.而矿业公司近年来也加大了勘查投入,并有逐年增大趋势,特别在矿山深部和周边寻找新的资源,获得了良好的成效;由于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矿业公司直接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投入(不含油气系统)尚未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
二,紫金矿业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可能受公司管理层地质专业人员比例较大,且基本上出身于地勘单位的影响,紫金矿业高度重视矿产资源,视其为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仅2001年至今,公司投入约11亿多元资金收购矿权,对中国矿权市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每年投入巨资,对现有矿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补充勘查工作,应用经济地质理论,重新对矿床进行评价,取得了重大勘查成果.
公司致力于建设自己的地质勘查队伍,拥有专业地质类技术人才321人,其中高级职称和博士76人.集团公司和一控股公司分获A级勘查资质证书.同时高度重视与地勘单位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公司勘查工作的重点是已有矿区的深部和周边,在这些区域取得了极为优异的勘查成果.2001年以来,公司每年投入的勘查资金约5000万元,且呈逐年增加趋势,2006年将达1亿元,2005年已完成实物工作量和2006年计划工作量见表1
表1 紫金矿业公司近2年主要勘查实物工作量
年份
钻探
(米)
硐探
(米)
槽探
(立方米)
基本化学分析样(件)
投资
(万元)
2005年
47402
21397
47709
30901
5500
2006年
(计划)
106285
14996
53890
38973
10000
通过并购和勘查,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公司之一(见表2),这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随着收购和勘查力度的加大,公司拥有的矿产资源还将显著增大.
表2 截止2005年底紫金矿业主要资源状况表
品种
金(吨)
铜(万吨)
钼(万吨)
锌(万吨)
锡(万吨)
铁矿石(百万吨)
煤(百万吨)
储量
375
625
21
66
10
226
407
商业性地质勘查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公司的风险勘查曾有三个项目失利,损失约2000万元,但收获还是主要的,仅紫金山金矿,贵州水银洞金矿的勘查投入,按矿山20%收益作为勘查收益计算,勘查回报与投入之比高达百倍!
紫金矿业公司今后勘查重点将是西部地区,同时积极"走出去",在全球有利成矿但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开展并购和勘查工作.公司现有的勘查投入,全部都是企业出资,尽管公司是全国金属矿产企业缴纳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最多的企业之一.
三,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矿业公司成为商业性勘查的主体
尽管中国目前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仍然以地勘单位为主体,随着国家对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比例在逐年减少,矿业公司成为商业性地质勘查的主体是必然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矿业公司是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成果的接受者,转化者,也就是出资者;
第二,矿业公司直接参与和投入矿产资源的勘查在迅速增加,油气项目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第三,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企业化是必然趋势,而其最具渊源和优势的产业就是矿业.
中国矿产资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宗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在不断下降.中国矿产资源的客观情况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矿产开采国之一,中国是全球矿山个数和矿业企业最多的国家,同时是利用贫瘠资源最多又是浪费资源严重的国家.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而恶劣的自然环境对这一地区开展地勘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的改善,西部地区的矿产勘查必将迎来新的高潮.在新的体制下,培育和鼓励矿业公司成为商业勘查真正的主体,是提高勘查效率和矿产资源自给率的重要举措.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强化公益性和基础性地质资料向社会公开的力度,对国家出资的矿产调查和勘查成果,原则上应以市场来配置资源,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促进商业性地质勘查将起重要推动作用.
2,制定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勘单位带着嫁妆(矿权)向矿业公司转化,这是地勘单位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对矿业公司出资勘查并开发的矿产项目,允许企业的勘查投入抵减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
4,矿业公司上缴的资源补偿费,资源税,当矿业公司从事矿产勘查并有较大投入时,应按一定比例给予返还或抵缴.
5,对于国家导向矿种,应制定鼓励政策,当企业获得重要矿产勘查成果时,国家按一定的标准给予补助或奖励,这将极大激发企业找矿热情,获得高效的勘查成果.
6,鼓励低品位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开发利用低品位资源的应在税,费等方面给予明确的减免优惠.
7,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矿产资源消费大国,而中国矿业企业在海外几乎微不足道.对于企业在海外收购和勘查国家所需资源并取得成果的,国家应给适当的资助,并制定简洁的"走出去"收购和勘查资源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给重点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内,可先投资后备案.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以企业为主的原则,必将对我国矿产资源勘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矿业公司作为矿产勘查市场主体也必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