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3):主体性-主体间性-商业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56:51
社区运营的一个关键,是对“节奏”的把握。在《破解myspace成功之谜》的文章中,我提到“100万的每日独立ip,是网站发展的临界点”。这个具体的数字,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总的看来,alexa的reach per million users(UV)达到3000左右,是社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讨论这个问题,还是用myspace举例。这篇报道,有个数字值得大家注意:“MySpace目前大约有90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一都在从事安全和审查工作”。我们算算,myspace总共90人,除了监管1/3,剩下60名;技术、运维和页面估计也有30人吧?再加上市场和销售等等,你会发现,myspace网站中,从事我们熟悉的“网络编辑”的人数,估计不足10名――但就是区区这么几个人,支撑了一个直追yahoo的巨型互联网站。
Myspace之所以能如此调配人力资源,是因为其自身放弃了“媒体”性,而专注于“服务”;用另一种方式陈述,即myspace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平台)。
社区,无论中外,只有一种顺序发展途径:主体性-主体间性-商业性;而相对应的各阶段目标分别是流量、互动性、商业产品;相对应的alexa的UV指标分别是0,3000,10000。
这个“社区发展三维范式”,是我根据几个网站的发展历史,交叉验证总结的。但是具体内容,牵涉到我目前的工作,不展开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