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温总理一个惊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44:06
2008-5-27 阅读:520次
来源:石家庄经济学院校友网
——甘肃地矿局第四地勘院改革发展纪实
□ 赵腊平    石建民
[赵腊平:笔名马愚、彭思等。湖南邵东县人,现居北京。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后在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编辑学及新闻学。经济学学士、主任记者。曾在地质出版社、中国改革报社、公益时报社供职,担任过编辑、记者、副刊部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等职。现任中国矿业报副总编辑。着有《中国改革已进深水区》、《矿产资源危机忧思录》、《粉红色的记忆》(诗集)、《你我灵魂的圣地》(诗评)等。欣赏一句美国谚语: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她把自己看得很轻。
牛守国,1986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经济管理系,2002年10月接任甘肃省地矿局四勘院院长职务]
这么大的一支队伍,也够你们带的。你们矿山多,在工作和施工中要注意安全生产。希望你们继续发扬成绩,带好队伍,为我国地矿事业的发展再做贡献。——温家宝
“2005年,我院充分利用学习和贯彻《决定》这一难得的契机,紧紧围绕地质找矿这个中心,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地勘主业、非地勘业及基地物业管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得以继续巩固,地勘经济得到更快发展。全院实现总收入10453万元,同比增长10%,全年实现利润500万元,同比增长249 %;职工平均收入达到17032元,同比增长21%。这些成果的取得,应当归功于省地勘局的正确领导,归功于院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更应当归功于全院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以及地勘院家属们的默默奉献与无私的支持!”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地勘院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该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牛守国在报告中充满激情地说。
话音未落,主席台下立即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此时,这位40岁出头,个头不是很高,但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儒雅之气的西北汉子,从座位上缓缓地站了起来,他的眼眶里显得有些潮湿,朝主席台下的代表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是啊,10453万元!这对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的一些地勘队伍来说,也许不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数字,但对于地处西部祁连山麓的四勘院来说,走到这一步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为了这个梦想,四勘院人付出了多少胆识、智慧、艰辛和汗水啊!
A.功勋卓越 成而不居
在中国,如今有这样一则悄悄流传的佳话:你要是到地质行业去做客,即便你对地质一窍不通也不要紧,主人一定会充满自豪地给你提起一个家喻户晓而又让人倍感亲切的名字——温家宝!温总理曾经与我们是同行,是干地质出身的。而到了甘肃,如果你还不知道地质队是干什么的,人们一定会笑话你。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对你说:怎么能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知道啊?地质队是找矿的。温家宝总理知道吧?他就是从我们地质队出去的。传说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地质人的心声。
——1968年至1979年,温家宝总理曾在现甘肃省地勘局第四地勘院的前身之一——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工作过11年。
斗转星移,物移境迁;斯人高升,高风犹在。四勘院,这是怎样一个充满神奇与魅力的地方呢?不久前,记者利用到兰州公差之机,专程登车北上,来到了这片早已心往神驰的地方。
四勘院如今位于素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肃州区解放路。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个院的简介——
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简称四勘院),是由原酒泉地调队、原水文三队合并而成的,是隶属于甘肃省地勘局的正县级地勘单位。经过近50年来的发展,该院已成为一支工种齐全、专业配套、手段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地勘队伍,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开发、岩土工程勘查与施工、岩矿分析测试鉴定、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与治理、地质技术咨询与服务工作等,是甘肃省从事地质找矿、矿业勘查开发以及岩土工程勘查施工的主力军之一。
据介绍,四勘院目前有在职职工1192人,各类工程专业技术人员30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有中级职称的141人,初级职称的147人。全院拥有固定资产7940万元,各类议器设备1206套(台)。该院建立了在总工程师领导下的TQC三级质量管理体系。除持有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国家甲级勘查施工资质证书外,院属实验室也具备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近50年来,这支队伍的足迹踏遍了祁连山麓和河西走廊的戈壁荒漠、雪山草地,同时还远涉青海、内蒙、新疆等地进行地质勘查。
驻地一隅,造福一方。据酒泉市市长陈春明介绍,多年来,四勘院为酒泉市的资源勘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四勘院地质人员的勘查发现,酒泉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市内地质构造形状独特,矿产种类多,已探明5个较大规模的成矿带,共有矿产地487处,矿种48种。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铁、铅、锌、锰、钨、铬等。位于肃北县的塔尔沟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大道尔吉铬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三,黄金开采量居甘肃省首位。非金属矿产有石油、石棉、菱镁、萤石、芒硝、煤炭、大理石、花岗岩等,其中石棉储量居全国第三,菱镁储量居全省第一。50多年来,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形成的矿产采选和加工业,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已成为酒泉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今酒泉市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另据了解,该院前身之一的原水文三队先后完成了1∶20万的水文地质普查图31幅,提供水源地30多处,打水井586眼,解决了西北地区4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和众多工矿企业及居民的用水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勘院人克服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之后面临的重重困难,自觉调整心态,大胆走向市场,锐意改革创新,主动将地勘经济融入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之中。该院先后完成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敦煌千佛洞、酒钢炉卷轧机等重点工程的岩土工程100多项,并开辟了陕北石油钻井及上海、武汉工勘市场。由该院承担完成的邮电部三所基桩施工工程获得上海市“白玉兰”优质奖,承担这一工程的四勘院上海工程处被上海建工集团称为新时期的“铁军”。
据不完全统计,这支队伍先后组织、参加和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地质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获部级找矿奖41项,科技成果奖28项。向国家提交各类地质成果25000余份,发现并评价了钨、铬、铅、锌、铜、铁、锰、金等44个矿种的矿产地400余处,已被开采利用的工业矿床200余处。金川铜镍矿、镜铁山铁矿、黑鹰山铁矿、塔尔沟钨矿、大道尔吉铬铁矿以及磁海铁矿的发现,无不凝聚了四勘院人的辛勤汗水。
“成功和辉煌属于过去。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勘单位既要看到挑战,更要看到机遇,并善于抓住机遇。”说到过去取得的成果,牛守国院长异常清醒:“四勘院一定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我们要立志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地质勘查的巨擘!”说这番话的时候,牛守国有点像自言自语,他握了握拳头并往上扬了扬,脸上掠过一丝坚毅的神情。
B。巨大的精神财富
“我们这个院具有很多优良的传统。温家宝总理在这个院战斗过,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年来,温总理一直没有忘记他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没有忘记我们四勘院人。”谈到温家宝总理曾经回四勘院看望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及干部职工时,牛守国还是一脸的激动。回首那段令人激动的往事,牛守国记忆犹新------
那是2002年9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视察青海、甘肃期间,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程驱车来院看望大家。
车在四勘院的办公楼前缓缓地停下来,温家宝,这位曾在这里战斗过11年的老地质工作者此时按耐不住自己的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未等警卫人员打开车门,温家宝自己便已提前下了车。
站在车前,打量这个已离开24年之久的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注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回想曾在这里经历过的人和事,温家宝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在会议室里,温家宝和早已等候在那里的16位老同志一一握手。大家坐定后,温家宝同志来不及喝一口水,动情地对大家说:“多年来一直想着大家。我到北京后搬了好几个地方,可从未想着回去看看。可这里不一样啊,有你们在,心里总是有一种牵挂。一到酒泉,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尽快地来看看你们。”
深情的问候,亲切的关怀。温家宝仿佛又回到了24年前在祁连山下从事地质工作的日日夜夜。谈到从事地质工作的艰辛时,温家宝回忆说,有一次在洪水坝河开展区调工作时,为躲避泥石流,一夜挪了三次“窝”。说到这,他关切地询问,现在从事地质工作条件好些了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温家宝满意地点了点头
温家宝同志对老同志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十分关心。挨个询问在场的老同志。原力学队政治处负责人白志荣已离休多年,当时已79岁高龄。温家宝见到他时十分高兴,问他生活还好吗?孩子具体干什么工作?白志荣一一作答后,温家宝笑了。拉着白志荣的手说:“你是心宽、人好。您是我的领导……”
王殿修做得一手好木工活,温家宝在队上工作时,曾找他做了一个带抽屉的小木柜。见到王殿修时,温家宝高兴地说:“小木柜做工精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
温家宝十分关心院里属地化后的总体情况以及职工的处境,听完我和邓国强(副院长)简要的汇报后,得知院里承担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工作区域覆盖了整个河西地区,并开办了4座矿山企业时,温家宝语重心长地说:这么大的一支队伍,也够你们带的。你们矿山多,在工作和施工中要注意安全生产。希望你们继续发扬成绩,带好队伍,为我国地矿事业的发展再做贡献。
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座谈会结束后,温家宝提议,“咱们出去照个像,集体合影也行,单个合影也行。”合影持续了20分钟左右,参加座谈的同志几乎每个人都和温家宝合了影。
临行前,院里请温家宝题个词,并准备了笔墨纸砚。温家宝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注明了日期。放笔时他笑着说:“说明我来过。”
温家宝回四勘院看望大家的消息很快在职工中传开。当温家宝离开院里时,大门口已站满了职工,温家宝频频向职工们挥手致意,职工们也依依不舍地和这位和蔼可亲的老队友挥手告别,直到温家宝的小车在远处慢慢消失……
激动人心的场面仿佛还在昨日,牛守国沉浸其中,兴奋难抑。
当记者问及在温家宝总理工作过的地方担任主要领导,是不是有压力时,牛守国院长顿一顿,然后笑着说:“说一点压力都没有,那是假的。这是温总理曾经战斗过十几年的地方啊!许多人的目光会关注这个地方。你只能把工作干好,不能碌碌无为,更不能往温总理脸上抹黑呢!”
这位憨厚而又儒雅的院长习惯性地从椅子里站了起来,左手轻轻地按在办公桌上,右手往上扬了一下,然后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压力也是动力!温家宝在四勘院工作的时候,流下了不少一手的资料。他的野外记录和负责撰写的地质报告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至今仍是我们干部和职工们翻阅和学习的范本。他扎扎实实,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和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像一面明镜,照着我们继续前行。”
C。地勘经营的“牛氏风格”
牛守国是2002年10月正式接任四勘院院长职务的。同年12月,在该院举行的首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牛守国又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党委书记。
其时正值岁末年初,新旧工作交替,工作千头万绪。四勘院是甘肃地勘局最大的一个综合性的地勘单位,当时在职职工就有1354人,如果包括离退休的老职工,足有3000人。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摆在牛守国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尽管属地化后经过合并重组,理顺了关系,整合了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不少下岗职工需要重新安置,职工住房普遍比较紧张,供水、供暖乃至供电困难,野外基地条件很差,单位基础性建设跟不上,职工福利和生活条件捉襟见肘……难怪温家宝同志回四勘院时感慨地对牛守国说:“带这儿大的一支队伍,也够你们操心的。”
但全院干部职工将信任的目光投向了牛守国;省地勘局领导把支持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已在地勘单位各种不同的岗位上得到过磨砺的硬汉子身上——
牛守国,这位河北地质学院经济管理系(现改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的高材生,怀着一颗“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和一种对地质事业的执著追求,1986年6月一毕业就自愿来到了西北边陲玉门镇探矿一队。在最基层的地勘单位,他一干就是19个春秋,先后在四勘院的前身探矿一队、酒泉地调队、水文队从事计划管理、生产经营工作。在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在摸爬滚打中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增长了才干。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从普通的工作人员到分队长、公司副总经理、副队长,一直干到队长、副院长。
1993年,由于市场不景气,探矿一队陕北石油钻井分队出现连年亏损。队上决定派牛守国赴陕北“救火”,出任该分队的负责人。他一到陕北,来不及休息,便一头扎进了工作,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紧接着,他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决定在分队进行改革,大胆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加强分队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益。在很短的时间里,分队的工作有了起色,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向大队上交了80多万元利润。
出色的表现与管理才能,使牛守国脱颖而出。两年之后,牛守国被调回队部专门从事管理工作,并很快被任命为副队长,负责全院的工勘业管理工作。
其时,局属水文三队由于管理混乱,入不敷出,甚至连职工的工资也发不出去。2000年,局领导研究决定,调牛守国到水文三队担任队长。他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接受了领导的安排。面对种种困难,他没有被吓倒,在摸清情况,对症下药,通过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水文三队各方面的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轨,当年就实现了扭亏脱困,实现利润100多万元……
多年的基层管理实践,以及大量的实地调查,加之持之以恒的学习与独立思考,使牛守国对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及属地化管理之后,如何经营与管理好地勘单位有了自己一整套成熟的想法与思路——
●规章制度不在多,而在于配套与实用。要按照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求实创新的工作方法,结合新的形势和客观实际对院里原有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进行修订,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此,他组织四勘院修订与完善了包括《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劳保用品发放办法》等在内的29项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和定额工作不能削弱,它是对单位尤其是二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为此,四勘院设立了计划经营科,加强了定额预算管理。对工程量结算、机关管理费用等制定了定额标准。同时制定下发了《机关办公费核定标准》、《院内部核算标准与外包工程检算标准》、《矿山主要材料消耗价格》等,使计划经营科对各类费用的支出心中有数。
●经济责任制考核的实行,必须充分体现权、责、利。要明确经营者和职工的责权关系,要对效益工资实行再分配,增加分配工作的透明度,以满足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的利益,达到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目的。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必须搞好领导班子建设,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分兵把守,各尽其责,是发展和搞活地勘经济的关键和前提。班子成员之间既要团结协作又要明确分工。要正确处理行政部门与党委的关系。对项目立项、干部任免、职工福利等重大问题要与班子成员讨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对于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决不插手或越俎代庖,要放手让他们去做、去闯。
●突出主业,以主业带动相关产业。在主业上要集中优势兵力,不惜投入。牛守国提出,科技兴院的方针要贯穿于全院经济工作的全过程。要用精兵加现代化,突出地质技术队伍建设,为地质找矿投入足够的资金,配备技术性能好的设备,调集专业技术骨干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要强调树立大地质观念,不断扩展和延伸服务领域,逐步向农业地质、环境地质、水资源调查和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延伸,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要重视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必须建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责任心强、清正廉洁的中层干部队伍。这应当作为院党委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要通过干部调整、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高学历管理人才来改善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加强业务培训、轮岗交流、压担子、谈话戒勉、干部民主测评、考核等措施促进干部成长;通过开展科学发展观、政绩观教育,建立干部廉政档案,签订年度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要重视人才培训。在职工队伍建设中,要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把有一技之长的职工充实到相应的岗位,同时采取外送或举办各种职工培训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鼓励职工参加各类学历、专业教育,对学完结业的职工在学费、时间等方面给予照顾。对于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要给予安家费补助,对于有志于投身地质、愿意来地勘单位工作的新考上的大学生,四勘院可以为他们代交学费。
●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用院党委班子的人格魅力去感染职工,让每个职工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从而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热情。牛守国提出,院党委班子成员必须经常到一线去调查研究,在一线检查工作期间,要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亲临每一个艰苦的岗位看望职工,了解职工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听取职工对院里有关管理制度,工作作风方面的看法和意见,通过谈心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职工交心,让职工了解和体谅院里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必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以自己的率先垂范来影响和带动全院职工。
●搞活地勘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富民强院。因此,四勘院的各项工作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切实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使每个职工能够安居乐业,形成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牛守国有关四勘院改革和发展的整体思路经过该院党委会议讨论后,形成共识,并且很快付诸实施。
D。发展永远是硬道理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成败。四勘院新一届班子上任以来,按照省局党委提出的地勘主业、非地勘业以及基地物业管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扶强扶优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工勘市场和多种经营看头并进”的整体发展战略。
针对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以及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和工勘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院领导班子提出,要推行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采取了以地勘主业为中心,加大对工勘业的扶持力度,推行物业管理社会化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首先,加强主业的基础地位,鼓励多找矿,找大矿,采用多种途径进行勘查开发,形成以黄金、钒业为主的矿产开发产业。
新一届院领导班子上任之后,提出必须继续把地质找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他们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多找矿、找大矿;另一方面调整和充实了总工办的技术力量。牛守国提出,在地质项目立项上要有充分依据,不打无把握之仗;项目费用由院统一管理,把钱花在刀刃上,决不允许乱花钱或挪用他用;找新矿不放弃老矿,加强二次资料开发,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要重奖找矿有功人员,几千元不算啥,上万元也要奖。
几年下来,成果斐然。在基础地质调查方面,他们承担并完成了1/25万红宝石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也有新的起色;在巩固矿产资源勘查方面,他们重点对祁连山西段、北山地区的铜、金、银、镍、锰、铅、锌、钨等进行了勘查,连续发现和提交了多处矿产地。同时,土达板铅锌矿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发现了玉山白钨矿、七角井子钒矿、化石沟铜矿中型矿产地。
矿业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如何在流转中保护地勘单位充分的合法权益,是时下不少地勘单位思考的课题。该院在总工办设立了专人负责区块的登记管理工作的矿权办,并组织技术人员对现有登记区块进行认真的筛选清理,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在省地矿局的指导下,他们对市场前景好但不适宜自主开发的区块项目积极运作推向市场。2003年,该院成功地进行了黑山铜镍矿的转让项目,实现收入300万元。而对具有市场前景并且适宜自主开发的区块项目,他们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采用多种途径进行勘查开发。2004年,该院引入风险勘探资金98万元对鹰咀山金矿西矿段进行了勘探;通过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争取整合了敦煌方山口钒矿资源。他们还主动走向市场,寻找合作。2004年,该院承担了内蒙古众兴集团公司算井子煤矿、红柳大泉煤矿、盘陀山铁矿等项目的地质勘查与工程施工,实现收入268.2万元,并在互信、互谅的基础上与该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2006年又和金川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意向性协议。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来,该院在矿业开发工作中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继续坚持自筹资金加大老矿山的探矿工作力度,矿山地质工作由总工办统一管理。为了鼓励矿山企业做好这项工作,该院在年初签订《经济责任书》时明确规定各矿山探矿工程费用由院承担一部分,超出部分由各矿山承担。二是进一步强化了矿山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通过开展挖潜改造、增收节支活动,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是抢抓市场机遇,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上狠下功夫。
2005年,该院正常生产的黄金矿山企业达7个,黄金冶炼厂1个。其中鹰嘴山金矿、寒山、小西弓金矿等已成为该院与地方联营开发的成功样板,年产黄金达400多公斤。
据该院主抓敦煌金地钒业公司的副院长曾华介绍,敦煌金地钒业公司是四勘院和敦煌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矿业公司,公司主导产业是开发敦煌市方山口钒矿资源,生产冶金行业用的片钒、化工行业用的粉钒及偏钒酸铵等产品。几年来,公司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以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紧抓生产与市场两个重点环节,经营管理及各方面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公司抓住国内外钒产品市场价格上涨的良好机遇,公司生产规模已由初期年产五氧化二钒200吨发展到年产600吨,到2006年初,生产能力已达到1200吨。生产品种由单一的粉钒扩大到市场容量大、应用前景广的片钒等其它品种,实现了产品品种的多元化。经过几年的市场开发,公司生产的方山口牌钒产品质量得到用户的广泛赞誉,已远销江西、江苏、山东等省外市场以及日本、美国等海外市场。金地钒业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也日渐提高,每年上交地方财政利税达4000万元,已成为酒泉市的龙头骨干企业。地勘主业以及矿业开发已成为四勘院经济的一翼展翅腾飞的翅膀。
其次,将副业(非地勘业)作为地勘主业的主要补充,减负加压,让其成为安置富余职工的主要渠道,成为拓宽服务领域,让地勘单位走向社会的窗口。
工勘业多年来一直是四勘院经济发展的一根软肋。如何让工勘业成为勘查院的经济优势和经济增长点,成为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现实问题。牛守国等四勘院一班人多次到工勘市场上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随着西部大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西部工勘市场包括环境治理,公路、铁路工程勘查,桥桩建设的潜力十分广阔。临嘉高速公路、西敦铁路、酒航铁路相继动工,都是工勘业大显申手的机会。同时,东部沿海、华中乃至国外市场也都有具大的挖掘潜力。
2003年,该院对工勘业内部进行优化,形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经营实体,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2004年年初,四勘院根据省局“两个分离”的要求,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产业布局进行了调整。首先,将原酒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公司进行分离,成立了酒泉水文工程公司和酒泉岩土勘察公司两个独立的公司,分别从事岩心钻探、水井施工及大口径工程勘察项目和工程勘察与桩基施工。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给予相应的倾斜扶持政策;同时对武汉、上海工勘市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并在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鉴于陕北石油钻井市场已发生变化,现有钻机设备已无法承接项目,经慎重研究,决定撤销陕北工程处,其骨干力量充实到酒泉水文工程公司。至此,该院拥有两个工勘公司、两个工程处,工勘市场就业的职工占了全院在岗职工总数的1/4。
其次,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大对行政负责人的督促、检查,考核力度,把工程款的回收率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从而保证从业职工的收入。第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各项费用的回收比例,对部分报废设备一次性作价处理给企业,院里不再提取设备折旧。第四,进一步加大工勘企业的对宣传力度。由院里组织人力、财力对工勘企业的业务范围、技术力量及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宣传,逐步树立了院工勘队伍的良好形象。同时工勘企业也不断加强自身诚信建设,推行质量终身制,提出了如果质量达不到上乘即使甲方满意企业也不予验收的服务宗旨和原则。第五,重视从事工勘业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时地外送工勘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培训,最近还利用大多数工勘企业职工收队回院的大好机会,由院里出人、出资,对工勘业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措施得力,立竿见影。2003年,该院四大工勘企业先后完成了金川公司三矿区大口径共风孔项目、乌稍岭兰新复线建设大口径投资孔项目、大众汀新油漆车间、闸北电厂GIS楼扩建、温岭玉环华能电厂等钻孔灌注桩项目,玉门石油管理局、玉门油田公司酒泉基地的岩土工程初勘和详勘、格尔木炼油厂30万吨/年甲醇装置勘察等项目,产值近2100万元,创历史新高。
由该院承揽的敦煌雅丹地质找水及金川镍矿区排水排泥,供风供水孔的成功,改写了雅丹区无淡水的神话,填补了四勘院乃至全局在直孔钻进方面的空白。
据该院主管工勘业的副院长刘福保介绍,该院水文工程公司金昌项目部大口径供风孔完工从工地撤回队部时,金川公司负责该项目的领导高兴地说“甘肃地矿局四勘院的工程队真不错,以后我们有工程还要找你们帮忙”。水文公司在干旱缺水地区为驻马鬃山边防官兵打出了一眼用水量为280m3/d,酒泉军分区的领导感激地送来了“诚实守信,技术一流”的锦旗和慰问品为了表达感谢之情,他们还邀请兰州军区电视台的记者来施工队做了专题片进行宣传报道。
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据了解,被上海建工集团称为“铁军”的四勘院上海工程处近日又获得了该公司承揽的中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的财政大楼桩基工程项目,项目工程总价款620多万元。4月中旬开始承担该项目的四勘院20多名职工已陆续抵达特多。
第三,加快基地开发,盘活闭置生产,稳定发展物业管理。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四勘院物业管理社区化程度低,基地建设历史欠账多。针对这些情况,该院决定基地物业管理以玉门镇和酒泉市肃北区解放路22号为基础,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组建了基地物业管理中心,并明确了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离退休人员管理、基地开发、再就业服务、富余人员和其他后勤服务管理,按照社区服务的模式运行服务职工服务社会。在基地开发方面,四勘院采取了职工集资加快商业门面开发,与个体商户和个体老板合资共同建市场,向外租赁自己没有能力经营的厂房或闲置基地,千方百计加快基地开发,盘活闲置资产。
在物业管理方面,该院着力为1400多名离退休职工和全院职工家属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居住环境。他们重点进行了几项工作。
一是抓住供暖、供电、供水三个重点环节,查找管理中存在的空白点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情况制定短期和长期的整改方案。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推进社区化管理的途径和办法。
二是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从收支对比中寻找管理中的漏洞,杜绝浪费,节省开支,实现物业管理收支平衡。界定物业维修标准和范围。继续实行物业管理服务承诺制,方便职工群众,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和规范化程度。
三是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该院兴建了解放路22号院11、12号住宅楼和东环南路33号院9号综合楼,将积极争取新建解放路22号院13号住宅楼和该院临街楼,彻底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加大绿化、美化力度,为居住在各生活区的职工营造一个美观、整洁的居住环境。
谈到今后的工作,牛守国说:“以人为本,提高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本院前不久举行的二届一次职代会上,我们承诺,将在2006年再为职工办好十件实事。这10件实事包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职工收入,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18735元,较上年增长10%;进一步提高职工住房公积金单位缴纳部分的比例;为工勘企业和矿山企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五一”、国庆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期间,筹资240万元为职工办福利;筹集资金将该院15号院、22号院、33号院住宅楼居民用电纳入地方电网统一管理,率先实现居民用电管理的社会;进行解放路22号院,东环南路33号院内的路面硬化、环境绿化及健身器材安装工作等等。如果这些能顺利实现,我们职工的生活条件和待遇就会有较大的改观,进一步发展地勘经济就会有持续稳定的力量之源,职工的积极性就会空前的高涨。
牛守国认为,《决定》的贯彻实施对于地勘单位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院正在认真地学习和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并将以此为契机,把全院的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逢时。”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以发展地勘经济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寻找在地质找矿主业方面有更大突破,在矿业开发上根据《决定》精神,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吸纳民营资本进行联合探矿及矿业开发创造更多利润,在工勘副业上安置更多富余人员,在基地开发和物业管理方面让职工安居乐业,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基本实现了主业更强、副业更旺、物业更加稳定的良好的发展格局,使四勘院逐步成为了一个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坚强实体。我们相信,四勘院打造西部乃至全国地勘业巨擘的光荣与梦想已经为期不远!
摘自《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