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远离过度的欲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46:14
【原文】子曰:“刚1、毅2、木3、讷4,近仁。”
【译文】孔子说:“刚正不阿,意志坚强,质朴朴素而说话较谨慎,这样就靠近仁爱了。”
【说明】孔子接着说明君子之通达还有刚正不阿,意志坚强,质朴朴素而说话较谨慎这些品德,当然,如果小人也有刚正不阿,意志坚强,质朴朴素而说话较谨慎这些品德,也就离仁不远了。然而,就“刚”来说,就很不容易做到。在《公冶长》第十一节中孔子就说过,“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意思是申枨这个人也有欲望,有欲望的人怎么能坚强不屈呢?不屈于什么呢?不屈于名、利、欲望。人的一生是靠欲望而生存的,吃的欲望、穿的欲望,而最要命的就是名利欲望。想名想利想富贵荣华,想出人头地等等,人一旦有了这些欲望,就会被别人利用。老子也说过:“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就是说明人的欲望是一切的祸根。就如淡泊明志的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而不得不出来卖命了。人的感官的快乐能俘虏、奴役和驱使人去进行痛苦的追求,比如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摸等,思想上的贪就不计其数了,从贪男欢女爱的爱情开始,到最高扬的理想主义,到最低沉的悲观主义,皆是人们贪求执著的事物。当然,孔子并不是说要灭绝人的一切欲望。人有欲望是正常的,饿了就想吃,渴了就想喝,这些正常的欲望不是孔子所反对的。孔子所反对的是超出正常欲望的贪欲,贪欲就是过度的追求,而欲求不可能得到的事物则是荒唐的、痛苦的。然而,对于有欲望的人来说,要在生活实践中察觉他的欲求过度是什么,是很困难的。因为生命的存在不可能也不会灭绝欲求,相反只会不断地欲求,甚至发展为贪求,就如那些蹲大牢的贪官污吏。所以,在对待生活中的欲求时,我们就应该时时刻刻警惕与远离过度的欲求。欲求越小,人也就能越坚强不屈,刚正不阿。你“礼贤下士”?我不贪求名利色相、荣华富贵,你也就无计可施了。所以,申枨有欲望,就不能称为“刚”了。想想现在那些功成名就的高级官员,居然为了贪求那区区几十万、几百万就弄得身败名裂,真是可悲得很呀!
能够不屈服于欲望,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并且满足于朴素、质朴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还要谨慎小心,“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否则,研究研究就变成了烟酒烟酒,就会被别人钻了空子。这其中还包括了戴高帽子的欲望,身边的阿谀奉承太多,满足了人的虚荣心,也是很可怕的。
——————————————————
【注释】1.刚:《书·舜典》:“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书·皋陶谟》:“刚而塞。”《诗·小雅·北山》:“旅力方刚,经营四方。”《诗·鲁颂·閟宫》:“白牡骍刚,牺尊将将。”《老子·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论语·公冶长》:“枨也欲,焉得刚?”《广韵》:“刚,强也。”这里用为坚强不屈、刚正不阿之意。
2.毅:《书·皋陶谟》:“乱而敬,扰而毅。”《左传》:“杀敌为果,致果为毅。”《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韩非子·八说》:“心毅,则憎心见于下。”《说文》:“毅,有决也。”这里用为意志坚强、果断之意。
3.木:《易·渐·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书·禹贡》:“瑶、琨、篠、簜、齿、革、羽、毛惟木。”《易·涣·彖》:“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人可以木,诗不可以木也。”这里用为朴素、质朴之意。
4.讷:《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论语·里仁》:“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贾子·道术》:“论物明辨谓之辩,反辩为讷。”《说文》:“讷,言难也。”这里用为语言迟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