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大学精神是求知识和求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54:50
大学精神是求知识和求真理
2008.05.13
大学是求知识和求真理之地
昨天我的博文《导师需要教研究生做人吗?-好德不如好色》后面的一个评论问道:
发表评论人:[游客]大学精神 [2008-5-14 11:35:57]
据说博主是海归,不知对西方大学的理念了解多少?
《导师需要教研究生做人吗?-好德不如好色》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57
我的答案很简单:大学是求知识和求真理之地。
西方的大学精神是苏格拉底式的。
Socrates说:As for me, all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这和孔子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异曲同工。
孔子还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学》之道
对于求知识和求真理作为大学的根本,其实在《礼记 大学》中说得非常清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很清楚,格物致知才是大学之关键和起点,修身治国平天下是随后的事情。《大学》中还进一步解释到: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 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之精神在格物致知,在求知识和求真理,还有什么疑问吗?
西方大学的校训
相比之下,西方著名大学的格言也非常强调求真求知:
耶鲁大学: Lux et Veritas (Light and Truth)
哈佛大学: Veritas (Truth)
哥伦比亚大学: 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 (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
剑桥大学: 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 ([From] here [we receiv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牛津大学: Dominus Illuminatio Mea (the Lord is my light)
为什么和“光”有关?因为创世纪一开始,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有了光才有了世界和人。
真理和知识之光之下,还有什么黑暗可以藏身呢?
北大清华之厚黑校训
相比之下,北大和清华的校训就道德化十足,和真理、知识和光都没有关系,难怪大家在那里学到的不免大都是些黑厚和厚黑之学。
北大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再无知的人,也很容易了解:“兼容并包”与“厚德载物”,稀里糊涂,其本性是“厚”;“思想自由”与“自强不息”,自我为上,其本质是“黑”。
北大一直以所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自豪,其实那不过是当时蔡元培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元培先生要在一个官僚气十足的地方引入点新东西,使之不至落入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命运,他的期望值是很低的。这和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大学精神相比,距离何其大也?当年蔡先生以“黑厚”对“厚黑”乃不得已。可怜的是,如今北大还不得不仍然靠这种不得已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苟延残喘。100多年没有什么进步,又如何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聚源之地?
清华的校训据说出自《周易》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我不敢非议《周易》,但《周易》是算卦之学,其不同于《大学》之精神却是再明显不过的。算卦这玩意儿,和求知识与求真理之距离,何止十万八千光年。
保平兄前几天在《关于清华校训》和李世春老师在《清华大学丢了“精神”和“思想”》中讨论了北大和清华的大学精神失落问题。其实在我看来,北清大学恐怕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大学精神。没有过的东西,如何会失落呢?
国人的确是应该呼唤真正的大学精神的时候了。
保平兄《关于清华校训》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870
李世春老师的《清华大学丢了“精神”和“思想”》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761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198
其它博客相关文章

支持
2

温馨
0

夸张
0

反对
0

实用
0

高兴
0

一般
0

有趣
0
[15]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jianyi [2008-5-15 17:06:55]
蔡元培说过:“大学不是贩卖知识的地方,不是养成资格的地方;大学是追求精神的地方,是研究学问的地方。”本来科学家需要在深广的知识背景里构建自己的学术,让自己的学术超越学科的界限。但应试教育使教育界变成了一个没有独立想法、失去自我的荒野,许多“官科”其实从来未接触过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他们被教会的是背诵、服从、考试,个人奇思异想的能力被彻底扼杀。信奉教条只会沦为别人的传声筒,许多人都羡慕某些“官科”的名人身份,其实出名不一定是好事,“官科”往往为名所累,做事瞻前顾后,惟恐越雷池半步,回顾历史,哪个诺贝尔奖得主不是先出成果后出名的, “学术”一词的简单定义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非实用性是其主要特征,真正的学术要具有“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儒家传统思想给万物套上枷锁,使自然科学研究处于实用价值的审判之下,实际上自然界本没有确定的目的,自然科学当然也没有被指定的价值。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手段,它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一些概念和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东西都是在发展的,科学的出发点是从怀疑一切出发,互联网的论坛正是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的最好场所,
[14]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傻傻笑 [2008-5-15 16:48:37]
管惟炎 方励之还有多少人记得啊?
有次跟科大毕业的师弟聊天。他们居然不知道。
他们算是真的学者,89后都搞专业去了。
[13] 标题:您毕业的科大的校训呢
发表评论人:[游客]新海龟 [2008-5-15 14:55:25]
王老师:您说了北大和清华,我忍不住请评价一下您原来毕业的科大校训"红专并进"!
博主回复:我一直都是白专。
我们当时的校长曾经是中国科学家中又红又专的头号典型,后来竞成了“反党分子”,在台湾过世。好在白专的人只是不党,原则上也不会反党。
我们科大校歌最后一句是:永远向人民学习,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其实科大学生自建校以来一直都是在向科学院的哪些“反动学术权威”学习,其中偶有反党分子,名字就不用说了。事实是,既没有向人民学习,也没有学习伟大领袖,因此当官的不多。
[12] 标题:大学精神
发表评论人:[游客]zelda [2008-5-15 13:40:58]
校训本没有错,我也不认为是糟粕,古人的智慧精华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中国自古有强调“德”的传统。
然而,现代大学有其独特的使命,是创造知识,传播真理的圣地。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给大学极其精辟的注解:“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真理和知识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大学的灵魂,因为它代表了自由之光。我以为,大学精神的内核就是格物致知,或者是与真理为友。外延是大学的使命,承载着国家振兴的希望,育人树人的职责。
[11]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遗憾! [2008-5-15 13:21:46]
在目前举国心痛之时,大谈好德好色.却未见半点哀思!真的很遗憾!
博主回复:我这几天住在医院里面,您建议我做什么呢?
[10]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凌阳 [2008-5-15 12:58:33]
呵呵,拜读了!
[9]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liuyan [2008-5-15 12:44:35]
寻找大学的精神,树立大学的精神,是当代中国大学应该面对的现实问题。大学精神的缺失,使得中国大学追求学术的努力一直没有起色。
[8] 标题:支持
发表评论人:freefloating [2008-5-15 11:48:20]
中国人没有信仰,做科学没有原则
[7]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傻傻笑 [2008-5-15 10:31:49]
王老师总是能清楚地精准地点出问题之所在。
大学应该是生产新知识的场所,而不是道德养成地。
但是苏联输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一直还在用。
中国的老师太牛b了,敢于对人类的灵魂作工程。
不过中国的传统一直是“君师一家亲”。认为有知识有权力的人自然道德也高尚,有权力甚至也有义务教导别人。
北大100年校庆时大家就讨论过具体什么时候算北大开始。官方定的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其实就是培养“接班人”的。然后有人提议这还不如接续上汉代“太学”那茬。
从这个程度讲,中国所有大学其实就是“预备预党校”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USCTOUSC [2008-5-15 1:48:06]
中国的大学呀,什么时候才是大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