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李国福成为最后一个举报人(中国青年报 2008-4-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21:46
不要让李国福成为最后一个举报人
读者呼唤《证人保护法》尽快出台
本报记者 李菁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28
4月22日,本报独家刊发了《阜阳“白宫”举报人蹊跷死亡调查》、《颇有争议的张治安》、《李国福与张治安的十年恩怨》等专题调查报道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数十家媒体发表了对此事的评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媒体派出记者奔赴阜阳进行跟踪报道。
报道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财经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也许能说明原因:“安徽阜阳一起举报人离奇死亡案件聚集了人们的目光,其受关注程度绝不亚于奥运会或者动荡的股市行情。这表明中国民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法律秩序和社会正义,尤其是当正义的命题直接考验执政者的时候。”
《一定要让正气在阜阳升起》、《李国福之死呼唤“廉政公署”》、《“举报人蹊跷死亡”暴露了什么?拷问举报制度》、《“白宫”举报人因何“自缢身亡”?》、《绝对权力之下举报人何以安身立命》、《谁对阜阳白宫举报人的离奇死亡负责》、《白宫门”比“虎照门”事态更严重》、《追问安徽阜阳“白宫”举报人蹊跷死亡》等针对此报道的评论文章和网络博文铺天盖地,众多“声音”中,两种声音占据了主流: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彻查此事,给死者家属和公众一个交代;强烈要求政府尽快完善和强化保护举报人制度,不要让李国福成为最后一个举报人。
《新华每日电讯》追问《谁对阜阳白宫举报人的离奇死亡负责》。该评论指出,不论什么原因,举报者付出灾难性代价,被举报的违法对象却依旧岿然不动,这都是法治的耻辱。
《李国福之死呼唤“廉政公署”》这篇评论文章称:不管李国福死因如何,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当前我们的举报人大多被过早暴露在被举报人的“天罗地网”下,被举报人还高高地坐在台上,位高权重,一夫当关指挥着旗下公、检、法等“天罗地网”。
一位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我们的行政程序还不够完善、保护举报人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漫漫举报路上,常常洒下举报人无数辛酸的泪水。
早在199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发布了《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但举报人遭报复的事件却一再上演。“吕净一,因举报遭到平顶山市政法委书记李长河的打击报复,曾遭拘留,后被刺成重伤,吕妻被刺身亡。周伟、郭光允、顾汝汉等,都几乎以身家性命作为举报的沉重成本。无数知名不知名的举报英雄,前仆后继地倒在举报路上。”
也有举报人最终胜利的案例,但那是辛酸的胜利。50多岁的王文汉曾是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企业主,为了打赢一场经济官司,他多次给原纪委书记曾锦春送钱,但曾锦春吃了原告吃被告的做法,让他在借了高利贷行贿之后,依然输了官司,从此,他走上了举报曾锦春的道路,并与彭北京、李民主、黄元勋这三人结成“举报曾锦春联盟”,举报人黄元勋在绝望之际给湖南省委书记写了一封公开信,几乎成了他的遗书,“为什么坚持正义所付出的代价总是那么令人震惊!……这支笔有千斤重,我含着眼泪用血写下这份灵魂的遗书!”正是这封“绝命信”,让郴州官场腐败问题露出水面,最终将“中国第一贪纪委书记”拉下了马。
一位法律从业者在《“举报人蹊跷死亡”暴露了什么?拷问举报制度》的署名评论文章中提出: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强化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目前,《刑法》第254条虽然规定了报复陷害罪,但类似案件在司法实践中鲜有操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刑法》仅规定了刑种和刑期,但未解释何为报复陷害。对该法条的司法解释又超越了法律本身,规定情节严重的才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增加了立案标准。
“除此之外,对举报人保护侧重于事前保护还是事后惩罚至关重要。一些法治先进国家,都将事先保护放在第一位。如果保护措施落实到位的话,一定会有更多的公民勇敢地站出来与腐败滥权做斗争,而司法又能节约多少成本,举报人不需上访又将节约多少社会资源。”
正如《不能让李国福成为最后举报人》文章所称:不让举报人蹊跷死亡,唯有尽快出台《证人保护法》。《证人保护法》一日不出,谁还敢冒着生命危险前来举报?
“不管是李国福怎么蹊跷个死法,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国福为什么会死?在一个依法治国已有30年时间的国家,诸多的法律条文保护不了一个‘白宫’事件的举报人,我们的法律尊严何在?律法刚性何在?难道我们阜阳的所有执法人员就被权力吓到了,不能以身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法治社会里,难道县委书记的‘公权力’就是法律禁区?”
众网民的质疑犹在耳边,人民网的一篇时评《追问安徽阜阳“白宫”举报人蹊跷死亡》发出了呐喊:正常的法律程序哪去了?公开的审判哪去了?为什么没有舆论的参与和监督?为什么没有被害人及其家属申辩的声音?这样的法制环境,怎么会有公平正义,怎么会有和谐稳定,怎么会有老百姓的福祉?
“幸亏还有中央的媒体,幸亏还有互联网,安徽阜阳发生的事情还是不可阻挡地‘公诸于众’,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即便到这件事情完全清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问一句,还有多少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还有多少贪腐的官员没有得到惩处,还有多少司法腐败的现象没有得到治理?我们不能老是让人们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后再来修补自己的漏洞!”
中央电视台“马斌读报”主持人马斌在节目中说,李国福为什么被拘留、逮捕?拘留后遭遇到了什么?阜阳“白宫”的建设到底有没有黑幕?谁在警告死者家属不要找事?李国福的死因,相信司法机关会有专业鉴定,我们希望,与死因鉴定同时出来的,是更多的真相!
而《人民日报》的评论《豪华办公楼背后》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就在阜阳“白宫”的对面,有一所小学没钱改造的危房,进进出出那么多干部却都视而不见,“白宫”从立项到审批层层监督环节居然能一路绿灯!这损害的是阜阳的形象。所举报的豪华办公楼问题,多年未见相关部门查处回应,这是为什么?
《人民日报》的评论最后说,一连串“前腐后继”事件发生,说明一些地方反腐工作恐怕要经过刮骨疗毒之痛。知耻近乎勇,于阜阳而言,重塑形象的要义首先是透明、公开的依法行政,是监督制度的刚性运行,是对群众“四权”的充分尊重……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4/28/content_2160791.htm
不要让李国福成为最后一个举报人(中国青年报 2008-4-28) 不要让李国福成为最后一个举报人 一个类似***的地方政权------《中国青年报》以《阜阳“白宫”举报人蹊跷死亡调查》给予报道 《阜阳“白宫”举报人蹊跷死亡调查》追踪 许多读者要求有关部门彻查此事(中国青年报 2008-4-23) 从玉华:赵巧云——一个母亲最后的力量(中国青年报 2008-7-23) 王石川:杨湘洪不是最后一个出国未归的官员(中国青年报 2008-10-22) 辽宁“官员淫乱”案举报人最后一线希望 安徽省有关部门调查阜阳“白宫”举报人死亡事件(中国青年报 2008-5-7) 阜阳“白宫”举报人死亡鉴定书遭质疑(中国青年报 2008-5-12) 兰德公司:中国不要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巨人 中国不要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巨人 张伟:愿对抗贫寒命运的故事不要成为悲剧(中国青年报 2009-12-2) 2009年,有一个寂寞的哥,他不像贾君鹏那样...最后成为了一个杯具 阜阳“白宫书记”“举报”举报人(中国青年报 2009-1-7) 任明超:一个慰安妇最后的日子(中国青年报 2010-1-13) 包丽敏:最后一位幸存者(中国青年报 2008-5-21) 橙子:枪手部落的最后头领(中国青年报 2008-10-22) 薛培:别让许霆案成为“发回重审”的遮羞布(中国青年报 2008-4-3) 姜伯静:别让“谭静案”成为又一轮网络怒骂的火种(中国青年报 2008-4-15) 梁鑫:不要一沾上“日本”两字就变得不理性(中国青年报 2008-10-28) 我一直不想让你最后只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方舟子:当眼保健操成为传统(中国青年报 2007-4-25) 张鸣:当冷漠成为习惯(中国青年报 2009-8-4) 曹林:不要假装对金牌毫不在乎(中国青年报 200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