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国97位名人108篇著名演讲(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54:34
德育教育 2009-12-18 18:54:01 阅读8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目  录
第四部分
【英国】麦克唐纳(1866—1937):★ 论和平
【美国】杜波依斯(1868—1963):★ 为和平而战斗
【印度】甘地(1869~1948):★ 我邦之呼吁
【俄国】列宁(1870~1924):★ 在伯尔尼国际群众大会上的演说
【德国】卢森堡(1871—1919):★ 在莱比锡社会民主党集会上的演说
【英国】丘吉尔(1874~1965):★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美国】爱因斯坦(1879~1955):★ 原子能时代的和平
【英国】福斯特(1879~1970):★ 情节
【前苏联】斯大林(1879~1953):★ 广播演说
【美国】麦克阿瑟(1880~1969):★ 责任?荣誉?国家
【美国】罗斯福(1882~1945):★ 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保加利亚】季米特洛夫(1882~1949):★ 在莱比锡法庭的最后辩词
【英国】艾德礼(1883~1967):★ 大西洋宪章

【英国】麦克唐纳(1866—1937)
麦克唐纳,英国工党右翼领袖,曾任内阁首相。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反对英国参战。本文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在英国工党会议上的演说。
《论和平》
今天,当我阅悉和平已经到来,就像我当初盼望和平、为和平祈祷之时一样,想到了遍布中欧各地几乎数不清的坟墓。我们许多儿女长眠在这些坟墓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在自己的心头为这些再也不能含笑归来和我们重逢的人树立起一座纪念碑。难道不应该建立一座雄伟壮丽的纪念碑,使后世子孙即使忘记了他们的姓名,也能永远记住他们的牺牲吗?我认为应该这样做。我仿佛听到他们墓上的青草在簌簌生长,发出庄严而又使人慰藉的和声,这种简单而使人安慰的和平之音仿佛逐渐响亮起来,更加庄严肃穆,把一切纷乱的枪炮声淹没下去。在今天这个日子,我们难道心内没有这种感情吗?我们难道不能神游我们孩子们长眠之所,而且感到和平将植根于我们心中,也将主宰欧洲?通过这些哀痛与牺牲,我们不会变得聪明,得到启示,使欧洲永保和平吗?
【美国】杜波依斯(1868—1963)
杜波依斯,美国黑人学者、反帝战士。美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泛非运动创始人。主要作品有《黑人的灵魂》、《世界与非洲》等。本文是他在莫斯科全苏拥护和平大会上的演讲,时为1949年8月26日。
《为和平而战斗》
我代表千百万正和你们一样反对战争的美国公民。但是,美国公民既不容易知道世界的真相,也不容易把这种真相表达出来。尽管美国有才智,有财富,也有精力,这仍然是事实。为了对我的祖国和对世界和平事业尽我的最大责任,我最好用一点时间来说明关于美国目前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的历史原因。由于我代表着1400万美国人民——占美国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说明了美国的迫切问题——所以我能够更适当地做到这一点。
美国向来有两个极有利的条件:一个是它的丰富的天然资源,另一个是它的效率高的劳动力。效率最高的劳动力是奴隶劳工;起先这种奴隶劳工包括白人和黑人,后来随着时间的进展,其中非洲黑人越来越多,这些非洲黑人是英国人竭力运进来的,在18世纪的时候尤甚。从1500年到1800年,英国人运了1500万黑人工人到美洲各地,这使非洲损失了1亿人,摧残了它的文化,破坏了它的经济。
这些劳动力,为世界生产烟草、棉花、糖和许多其他农作物,并使美国向全世界开放。跟着又有千百万的工人逐渐移居到美洲来,这些工人主要是由欧洲来的。他们由于受了劳动能立即获得大利的鼓舞,成了很努力的工人,技术精良而富有创造性。在这自由的土地上,有良好的气候和贸易的自由,个体工人能维持生活并常有致富的,而且没有必要为了公共的福利施行广泛的社会管理。在1800年到1900年之间,美国的特色是没有社会主义,可是大多数工人都有很大的收益。
这种情况之所以可能,不仅是由于资源丰富,也是因为奴役了黑人。在一个既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社会权利的受压迫的奴隶阶级供给着大量的基本原料和整个地区的劳役的时候,白人的资本和白人劳工的成分是不正常地巨大的。甚至在18世纪末叶,当日渐增加的白人劳工群众由于受到当时思想家的启发,企图建立一个民主的政府时,还面对着一个不愉快的事实,那就是,在这个自由的土地上,还存在着奴隶。有些人主张立刻禁止奴役黑人,但是这些奴隶是非常大的资财和收入,因此要这样做就不容易。在1787年,美国在每五个人里面差不多就有一个是奴隶,所以,在当时这个事实面前,美国就宣布“所有人一律平等”。这公告并不完全是假仁假义的。大多数的人认为如果没有奴隶买卖,就可以使奴役黑人的事不再继续下去,所以他们规定用二十年的时间来消灭这种非洲奴隶贸易,希望由此逐渐消灭这种奴隶劳工。
结果并没有这样。因为在美国,奴隶买卖虽然减少了,这些奴隶劳工却开始种植了非常有价值的棉花,这种用新发明的机器种植的棉花,成了近代世界上一种利润最丰厚的投资。欧洲织布的纱锭从1800年的500亿枚增加到1900年的1.5亿枚,而所用的原料都是黑人劳工供给的。这是棉花王国,代表着巨额的资本和千百万人的收入。所以,在1820年,美国的奴隶制度的经济基础已经非常稳固,以致没有一个大变动,奴隶的解放是不可能的了。
社会革命的压力当然不是来自工业家,也不是来自资本家,甚至也不是一开始就来自白人工人,这些白人工人知道他们自己所得的优厚工资是靠着奴役黑人而来的。压力还是主要来自黑人,首先是他们人数大大增加,从1790年的75万人,增加到1840年的300万人,其中有40万人用赎身、逃亡或由于慈善措施而获得自由。他们组织起来,有计划地逃离了奴隶制度盛行的地区。他们联合了白种人进行废除奴隶制度的运动。他们在海地和西印度群岛其他各地的同白种人的流血暴动,使全世界为之震动。
但是黑奴争取自由的斗争并没有得到多数美国人的同情,因为奴隶劳工开始增加价值的时候,有人早就广泛进行了一贯的宣传,用科学和宗教证明黑人不是真正的人类,说他们是低级动物,只适于做奴隶。结果争取民主的斗争,尤其是争取对于财富和个人努力建立更广泛的社会管理的斗争,受到了阻碍,而且被排除了。这是由于最低级的劳工受到普遍轻视,而不受任何阻碍的个人努力自由一贯地被过分强调,甚至这样做使社会受到损害,社会因此退步,也在所不惜。所以当社会政策及为了公共的福利而实行的广泛社会管理,应该在美国像在欧洲那样普遍推行的时候,相反地,美国呈现了一种工业的无政府状态,加紧了奴隶制度,认为只要个人成功,团体成功,即使因此而牺牲国家利益也是无所谓的。
当白人工人渐渐看出如果奴隶劳工发展到西部自由土地上去,那他们的黑人弟兄的奴隶制度对他们就不再有利的时候,局势已很严重了,因此就发生了内战。战争的目的并不是废除奴隶制度,而是使这种制度局限于产棉的各州内。南方决心把奴隶制度伸展到北方去,要是不能,就伸展到加勒比海沿岸和南美洲去。这么一来把北方的资本逐出了最有价值的市场,北方就是为了保留这个市场而打仗的。可是北方没有奴隶的合作就不能取得胜利,因为南方军队的粮食,是由这些奴隶生产的。这些奴隶经过一次总罢工,渐渐地逃到北方军队里去,做工人,做仆人,做间谍,最后他们有30万人成了武装兵士,另外有100万人准备随时参加战争。这样,美国黑人才得到了自由。
接着就发生了怎样处理这些黑人的问题。他们没有知识,他们贫穷,他们有病。北方人想让他们流浪,可是这些得到自由的黑人迫切地需要土地,需要教育。有些慈善家拟了一个设立学校、分配土地的社会的管理计划。但是这个计划被工业界拒绝了,说它费用太大,又与美国的个人主义精神不合。
此外还有一个障碍,如果不把投票权授予这些奴隶,他们的票数就会由他们以前的白人主人得去,这些白人主人就会投票赞成降低战争工业借以繁荣的关税,也会投票赞成削减为北方各银行所有的战债。因此工业界立刻把投票权授予这些获得自由的黑人,盼望他们不使用投票权而同时破坏南方种植园主的权力。但是黑人并没有如他们所愿,还是使用了投票权;同时他们使白人兄弟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创办了任何人都能入学的公立学校,并为医院、监狱和土地分配拟定了现代化的社会改良性质的法律。不久,从前的奴隶主们和北方的工业领袖们达成协议,剥夺了这些获得自由的黑人的选举权。南方从此将支持关税和战债。获得自由的黑人就丧失了投票权,但是他们保留了学校,依靠他们菲薄的工资和北方慈善家的帮助,惨淡维持下去。
美国最近这七十五年的历史,包括人类历史上一系列伟大的事迹。利用了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高超技术,利用了有系统的老练的管理、庞大的天然资源和世界范围的贸易,美国已经建立了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机构,而且还可以再加扩大。这个组织在计划上、调配上和方法上都是社会主义的,可是它并不是民主管理的,也不是以福利国家的那些目的为目的的。
今天美国的工业,正如乔治?塞尔得斯所说的,是由1000个人控制着的,美国的工业主要是为了这1000个人的利益和权力在经营着。
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对于美国和整个世界的进步没有很大贡献,但是人类的进步不是美国工业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它唯一的结果。自拓荒者时代到现在,美国的哲学一直是,个人的成功必是社会的进步;而现在许多美国人坚信,受寡头政治控制的垄断资本的成功就是整个国家的成功。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美国的高度生活水平和生产力并不是由垄断资本和私人利润产生的。但是尽管这样,生产水平和生产力还达到了这种程度,这事实就说明:如果美国的财富和工业计划是为了广大人民的进步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权力和享受而经营的话,那末,不仅是美国就是全世界的生活水平也可能比现在要高得多了。
美国私人财团的权力已经窒息了民主政治。这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内战结束、全国重建工作完成以后,产生了肤色等级。南方黑人被剥夺了公民权以后,南方白人的事业,就渐渐地归北方工业家所有。肤色等级剥夺了广大的黑种人民的政治权、公民权,并强迫他们接受最低的工资。结果造成了1890年至1900年的巨额工业利润,当时正是发生最大规模的资本联合的时候。
这些年中,黑人争取民主的斗争,是美国国内这种斗争中的主流。他们开始得到奴隶制度废除论者的后继人、开明的白人的同情。这些白人这时候认识到工人阶级的身体得到解放以后,必须在政治上、经济上也跟着得到解放,否则就毫无意义了。美国有一群黑人和白人为废除肤色等级而斗争了半世纪以上,而且有了显著的进步:美国黑人已开始有权投票,获准参加工会,得到了许多种公民权,但是坏影响和对民主制度的长时间的玩忽已经波及全国。很多有投票资格的人都不去投票。民主制度在工业里面是没有份的,除非通过强力或以罢工来威吓。美国的大工业没有一个承认它应当或者能由那些替它做工的人来管理。但是工业不采用民主方法,民主制度就不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发生作用。我们的政治生活是由有组织的财富集团管理着的,这是谁都承认的。虽然我们一切工作的社会化在进行中,但它的管理依然是在寡头政治的控制下,它的目的也是由寡头政治决定的。这种目的也许是有利的决定,也许是有害的,但是都决不是用民主方法达到的。
美国自称代表民主政治,与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有别,这显然是骗人的。法西斯主义是由寡头政治控制一个社会化的国家,它为的是寡头政治家和他们的朋友的利益。共产主义是一个由一群工人执政、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社会化的国家。美国、法西斯德国和苏联的各种管理的性质比较起来可能相差很小;可是管理的目的,相差却极大。在美国,现在的目标是把管理有组织财富的人的权力集中和扩大。他们还设法向美国人证明任何其他制度对人类的进步都不会像这个制度这样地成功。但证明的方法不是自由的科学研究,自由的新闻报道,也不是公开的自由讨论。在今天的美国,有组织的财团控制着报纸和主要的新闻采访机构,并加强控制学校,使得公开讨论很难进行,甚至使得思想自由也感到困难,而且往往不可能。
要医治这种病态,要把社会化计划的美国改变成为一个福利国家的办法是由美国人民通过工业和政府来治理国家。这件事是要逐渐进行的。许多美国人还没有认识到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现在自己办理邮政;我们搞运输和银行业务;我们建立了巨大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系统;我们对于铁路、无线电、都市计划、空运和水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控制;此外,在许多别的方式下,公共福利的社会管理正在美国不断发展,并且一定会在美国发展起来。但是美国群众却不知道这公共福利的社会管理,也不知道它的成就和它在别的国家的发展情况,他们正被一种几乎是歇斯底里的宣传引入歧途。这种宣传说,他们所具有的自由和仅余的一点自主权正受到威胁。只有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唯一的补救办法。
整个美国并没有为这种一揭即穿的欺人之谈所迷惑。进步党..已经指责这种宣传;1948年的选民表示了广泛的一致意见,但由于恐惧。却选了一个没有履行他的诺言的人。去年艺术、科学和自由职业界全国委员会发出强烈抗议,反对战争,公谊会也发表了一篇同样内容的、非常得体的声明。
此外,还有千百万的美国人同意这些和平运动领袖的意见。我现在向你们转达他们的敬意。
【印度】甘地(1869~1948)
甘地,印度民族运动领袖。早年留学伦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返回印度,提倡“不合作运动”(即非暴力抵抗运动)。1948年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行刺身死。这是他1931年9月在英国BBC广播电台发表的演说。
《我邦之呼吁》
我以为印度争取自由的个争,其后果不仅影响印度与英国,而且影响全世界。印度占有全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是最占老文明国家之一。印度有数万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其中一部分至今保存完整,使世界为之瞠目。正如其他的文化和传统年深日久受到损坏一样,印度文明的纯净无疑也受到年代久远的侵蚀。印度若要恢复古时的光荣,就只有先获得自由。就我所知,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并不是因为印度正在为自己的解放而战,而是因为我们争取解放所采取的手段是独一无二的,在历史上不曾为有过记录的任何民族所采用。
我们采用的手段不是暴力,不必流血,也无需采取时下人们所理解的那种外交手段,我们动用的仅是纯粹的真理和非暴力。我们企图成功地进行不流血革命,无怪乎全世界的注意都转向我们。迄今为止,所有国家的斗争方式都是野蛮的,他们向自己认为的敌人进行报复。
查阅各大国的国歌,我们发现歌词中都含有对所谓敌人的诅咒。歌词中发誓要毁灭敌人,而且毫不犹豫地引用上帝的名义并祈求神助以毁灭敌人。
我们印度人正努力扭转这种进程。我们感到统治野蛮世界的法则不应是指导人类的法则。统治野蛮世界的法则有悖人类尊严。
就我个人来说,如果需要的话,我宁愿等待数个世纪,也不愿用流血手段使我的国家得到自由。在连续不断地从政近35年之后,我由衷地感到,全世界对于流血已经深恶痛绝。世界正在寻找出路,我不揣冒昧地说,或许印度古国会有幸为这饥渴的世界找到这条出路。
【俄国】列宁(1870~1924)
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列宁是一位天才的演说家。本篇用激烈的言词抨击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明了社会主义者的立场和态度,预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在伯尔尼国际群众大会上的演说》
同志们!欧战逞狂肆虐已经一年零六个多月了,战争每拖长一月,每拖一天,工人群众就更加清楚地知道齐美尔瓦尔得宣言说的是真理:“保卫祖国”之类的词句不过是资本家骗人的话,现在人们一天比一天看得更清楚,这是资本家、大强盗的战争,他们所争的不过是谁能分到更多的赃物,掠夺更多的国家,蹂躏和奴役更多的民族。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不足信,特别是对于瑞士的同志们,然而这些话都是确实的,就在我们俄国,不但血腥的沙皇政府,不但资本家,而且有一部分所谓的或过去的社会主义者,也说俄国进行的是“自卫战争”,也说俄国反对的不过是德国的侵略。其实全世界都知道,沙皇政府压迫俄国境内其他民族的一亿多人民,已经有好几十年,俄国对中国、波斯、阿尔明尼亚和加里西亚实行掠夺政策,也已经有好几十年了。无论是俄国、德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强国,都没有权利谈什么“自卫战争”;一切强国所进行的都是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战争,都是强盗性的战争和压迫弱小民族及其他民族的战争,都是保证资本家利润的战争,使资本能够以群众遭受的骇人听闻的痛苦和无产阶级流出的鲜血换得亿亿万万纯金的收入。
四年以前,在1912年11月,当战争日益逼近这一形势已经很明显的时候,全世界社会主义者的代表在巴塞尔召开了国际社会党人代表大会。那时对于将来的战争是列强之间的、大强盗之间的战争,战争的罪过应当由各强国的政府和资本家阶级承当,已经是无可怀疑的了。全世界的社会主义政党一致通过的巴塞尔宣言,公开说出了这个真理。巴塞尔宣言没有一句话提到“自卫战争”,提到“保卫祖国”。它一无例外地抨击各强国的政府和资产阶级。它公开说,战争是滔天的罪行,工人认为相互射击就是犯罪,战争的惨祸和工人对这种惨祸的愤怒,必然会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后来战争真正爆发了,大家都看到,巴塞尔宣言对这次战争性质的估计是正确的。但是,社会主义组织和工人组织不是一致地拥护巴塞尔决议,而是发生了分裂。现在我们都看到,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组织和工人组织是怎样分成两大阵营的。一小部分人,就是那些领袖、干事、官僚,背叛了社会主义,站到各国政府那一边去了。另一部分人,包括自觉的工人群众,继续聚集力量,为反对战争、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而奋斗。
后一部分人的观点也反映在齐美尔瓦得宣言里。
在我们俄国,战争一开始,杜马中的工人代表就进行了反对战争和沙皇君主制的坚决的革命斗争。彼得罗夫斯基、巴达也夫、穆拉诺夫、沙果夫、萨莫依洛夫这五个工人代表广泛发出了反对战争的革命号召,努力进行了革命鼓动。沙皇政府下令逮捕了这五个代表,法庭判处他们终身流放西伯利亚。这些俄国工人阶级的领袖已经在西伯利亚受到了几个月的折磨,但是他们的事业并没有被摧毁,全俄自觉的工人正循着同样的方向继续干着他们的工作。
同志们!你们在这里听到了各国代表的关于工人如何进行反战革命斗争的演说。我只想给你们举一个最富强的国家即美国的例子。这个国家的资本家现在由于欧故而得到巨大的利润。他们也鼓动战争。他们说,美国也应当准备参战,应当向人民榨取几亿金元来进行新的军备,无穷无尽的军备,美国的一部分社会主义者也响应这种骗人的、罪恶的号召。但是我要把美国社会主义者的最有声望的领袖,美国社会党的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尤金?德布兹同志写的一段话念给你们听一听。
在1915年9月11日的美国“向理智呼吁报”(《Appealto Rea-son》)上,他说道:“我不是资本家的士兵,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者,我不是财阀的正规军的士兵,而是人民的非正规军的战士。我坚决拒绝为资本家阶级的利益作战。我反对任何战争,但是有一种战争我是衷心拥护的,那就是为了社会革命而进行的世界战争,如果统治阶级迫不及待地需要战争,那末我决心参加这种战争。”
美国工人热爱的领袖,美国的倍倍尔——尤金?德布兹同志就是这样向美国工人们讲的。
同志们,这又向我们表明,世界各国的工人阶级真正在集聚力量。人民在战争中所受的灾害和痛苦是难以设想的,但是我们不应当、也没有任何理由对将来悲观失望。
在战争中阵亡的和由于战争而丧生的几百万人并不是白白地牺牲的。千百万人在忍饥挨饿,千百万人在战壕中牺牲性命,他们不但在受苦受难,而且也在聚集力量,思索大战的真正原因,锻炼自己的意志,他们对革命有了愈来愈清楚的认识。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群众的不满愈来愈增长,风潮、罢工、游行示威和抗议战争的运动愈来愈激烈。对于我们这就是保证,保证反对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在欧战以后到来。
【德国】卢森堡(1871—1919)
卢森堡,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著名的女革命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本篇揭露和批驳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
《在莱比锡社会民主党集会上的演说》
疯狂的扩军奋战的结果是议会主义的可耻破产。德意志议会内各色各样的资产阶级反对派都销声匿迹了,没有任何一个扩军的法案不是被政府的忠实走卒(Manedeuk)顺利通过的。只要政府吹一次口哨。议会就像一只鬃毛狗那样跳起来。当出兵中国(1900年)已经准备好了的时候,帝国议会的议员们躲在家里不出面,然后这些资产阶级的代表们像狗一样恭顺地替政府为此耗费的钱财开脱一切责任..我们社会民主党人,如果还对议会主义抱什么期望,那还配称为社会民主党人么?社会民主党政策的重心应该转移到群众中去;议会仅仅是一个讲坛,议会活动的意义确实是有的,就是从这个讲坛可以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的宣传鼓动,以此影响群众,为的是在必要的场合使群众能够行动起来,这点近来已有充分的证明。有人常常手里拿着现金出纳簿和党员名册对我们肯定地说,我们党员的数量还不够多,我们的基金非常有限,不足以进行大规模的发动。啊,这些打小算盘的会计能手!..
不应该犯低估我们的力量、低估广大群众的自发力量的错误,因为对我们自己力量估计不足所造成的危害性,远远超出于过高估计我们力量的危害。我们应该对无产阶级群众说,如果经过五十年的发展以后,今天我们的队伍已经拥有百万之众,那末,这不仅说明我们足以自豪,而且说明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我们应该在实现我们的任务时表现出像某些资产阶级革命家所表现的那种勇敢、果断和坚毅不拔的精神,丹东在他有名的演讲中只用三个词表达出这种精神的实质:“勇敢、勇敢、再勇敢!”
【英国】丘吉尔(1874~1965)
丘吉尔,英国保守党领袖,著名政治家。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本篇是他第一次出任首相时的首次演说。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上星期五晚上,我接受了英王陛下的委托,组织新政府。这次组阁,应包括所有的政党,既有支持上届政府的政党,也有上届政府的反对党。显而易见,这是议会和国家的希望与意愿。我已完成了此项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战时内阁业已成立。五位阁员中包括反对党的自由主义者,代表了举国一致的团结,三党领袖已经同意加入战时内阁,或者担任国家高级行政职务。三军指挥机构已加以充实。由于事态发展的严重性给予人的紧迫感,仅仅用一天时间完成此项任务,是完全必要的。其他许多重要职位已在昨天任命。我将在今天晚上向英王陛下呈递补充名单,并希望于明日一天完成对政府主要大臣的任命。其他一些大臣的任命虽然通常需要更多一点的叫间,但是,我相信议会再次开会时,我的这项任务将告完成,而且本届政府在各方面都将是完整无缺的。我认为,向下院建议今天开会是符合公众利益的。议长先生同意这个建议,并根据下院决议所授予他的权力,采取了必要的步骤。今天议程结束时,下院体会到5月21日,星期二。当然,还要附加规定,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提前复会。下周会议所要考虑的议题,将尽早通知全体议员。
现在,我请求下院,根据以我的名义提出的决议案,批准已采取的各项步骤,将它记录在案,并宣布对新政府的信任。
组成一届具有这种规模和复杂性的政府,本身就是一项严肃的任务。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正处在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战争的初期阶段,我们正在挪威和荷兰的许多地方进行战斗,我们必须在地中海地区做好准备,空战仍在继续,众多战备工作必须在国内完成。在这危急有亡之际,如果我今天没能向下院做长篇演说,我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宽恕。我还希望,因为这次政府改组而受到影响的任何朋友和同事,或者以前的同事,能对礼节上的不周之处予以充分谅解,这种礼节上的欠缺,到目前为止是在所难免的。正如我曾对参加现届政府的成员所说的那样,我要向下院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极为痛苦的严峻的考验。在我们面前,是漫长的战争和苦难的岁月。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斗,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所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大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胜利,就没有英帝国的存在,就没有英帝国所代表的一切,就没有促使人类朝着自己目标奋勇前进这一世代相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但是当我挑起这个担子的时候,我是心情愉快、满怀希望的。我深信,人们不会听任我们的事业遭受失败。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有权利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要说:“来吧,让我们同心协力,一道前进。”
【美国】爱因斯坦(1879~1955)
爱国斯坦,著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迁居美国。本篇阐述了原子能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呼吁美苏两霸放弃武力。
《原子能时代的和平》
感谢你们使我有机会就这个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发表意见。
在军事技术已发展到目前状况的今天,加强国家军备以保证安全的想法,只是一个会带来灾难后果的幻想。美国首先制成了原子弹,所以特别容易抱有这种幻想。看来多数人相信,美国最终可能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这样,任何潜在的敌人就会被震慑,而我们和全人类就可以得到大家所热望的安全了。我们近五年来一直信守的格言,简而言之,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得到军事力量的优势以保证安全。
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最初只是作为一种防止战争的手段,现在已经带有歇斯底里的性质。在保证安全的漂亮帷幕后面,双方都以狂热的速度改善大规模的破坏手段,在人们的眼光里,制成氢弹似乎已是可能达到的目标。
一旦达到这个目标,大气层的放射性污染以及由此导致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灭绝,从技术角度而言将成为可能。这种发展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已明显地成为不可遏止的趋势。第一步必然引出第二步。最后,越来越清楚地,必然招致全人类的普遍灭绝。
人类自己走进的这条死胡同还有出路吗?我们所有人,特别是那些对美国和苏联的立场负责的人,应该认识到:我们可能战胜外部的敌人,但却不可能消除由战争产生的那种精神状态。
如果每采取一项行动都考虑将来可能要发生冲突,那么要取得和平便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切政治行动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为了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存甚至真诚合作,我们能做些什么?
首先要做到的是去除双方的恐惧和猜疑。郑重宣布废弃使用武力(不仅是废弃大规模的破坏手段),无疑是必要的。
然而,只有同时成立一个超国家的司法和执行机构,使它有权决定直接关系到各国安全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废绝使用武力。即使是各国发表共同宣言,保证忠诚地通力合作,使成立这样一个“权力有限的世界政府”得以实现,也会大为缓和战争发生的危险。
总括地说,一切人类和平分作的基础首先是相互信任,其次才是法庭和警察一类的机构。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国家也是这样。信任的基础是:取和予都要正直忠实。
【英国】福斯特(1879~1970)
福斯特,英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霍华德别业》、《印度之行》,散文集《阿宾格收获》、《为民主再欢呼》等。本文选自《小说面面观》第五章。本书是他1926—192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所作的讲演,被誉为“20世纪分析小说艺术的经典之作”。
《情节》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从人物可看出作品的特色,而从动作——人物的行为——才能感到悲或喜。”可以断定,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见解是不对的。
现在就让我们谈谈为什么不同意他上述见解的理由吧。“凡是人的悲或喜,”他还说,”都是以动作来表现的。”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人的悲喜之情也蕴藏于内在活动之中,并不为外人所知。对此,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小说家也不无同感。我们所说的内在活动,意指那种没有外在迹象的活动。它并不像一般人设想的那样,可以从一次偶然的言谈或表情中察觉,因为偶而的言谈或表情也像演说和杀人那样有外在迹象。所以说,这类活动已越出内在的范畴,而进入动作的领域了。
然而,我们也不必借此机会责难亚里士多德。因他几乎没读过多少小说,尤其没看过现代小说——他只看过《奥德赛》,并没看《优利西斯》。他对内在活动从来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心灵像条管子,里面的一切意念始终要被抽出来看的。他在写上面引用的那些话时,是仅就戏剧而言,这无疑是符合事实的。因为剧中人的悲喜之情只能以动作的形式表现,否则,观众就无法看懂。这正是小说与戏剧的重大区别。
小说的特点在于:作家可以大谈人物的性格。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听到人物的内心独白。他还能接触到人物的冥思默想,甚至进入他们的潜意识领域。个人的自言自语——即使对自己说的——并不全是真话。因为个人心中隐约地感到的悲哀与欢乐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往往不易说清楚。由于这些情绪来去匆匆,如果都能加以解释的话,那就会失去其本意。小说家的真功夫就在于他不仅可以将短暂的潜意识转变成言行(戏剧家也有此种本事),而且能够说明这种转变与独白的关系。他们拥有评论一切内在活动的权力。我们决不要剥夺小说家这种特权。“作家怎么能知道这件事呢?”读者有时问道,“他的观点是什么?总是前后矛盾,以前说要有个限度,后来又说可以无所不知,现在又回到原来的观点上。”对待这类问题,他真有点像法官判案似的。但在读者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观点的转变和内在活动是否令他们信服。看来,亚里士多德也该隐退了,还是连同他为之自我陶醉的那些论调一起隐退吧。
不过,他仍然给我们留下一些混淆不清的概念:人们对人性扩大了视野以后,定会提出究竟情节是由什么构成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包含两个因素,一是我们上次讨论过的人物;二是我们姑且称之为技巧的东西。对于技巧这玩意,我们虽议论过,但仅谈到其中的一种很低级的形式——故事而已。它不过是从时间绦虫上切下的一个片断。而今谈的却是小说中较高级的一面——情节。谈到情节,我们发现小说人物与戏剧人物并不一样。后者多少要受舞台条件的限制:而前者人数众多,形象模糊,又难以驾驭,宛似一座四分之三已淹没在水中的冰山。对于小说中出现的那些无法无天的家伙,如按照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个程序——纠纷、转折、解决——是无法解释清楚的。有些人物一出场就与别人发生纠纷,结果呢,小说最后竟成了剧本。当然,并非所有小说都如此,人物也有独坐一隅,以便善自思索或干点什么的,而情节所忌讳的正是这些离群索居的人物。“不要这样,”情节似乎在说,“个性是最可贵的品质,老实说,我的地位就靠这些人才得以保持,所以往往让他们尽量行动自由,然而也得有个限度,现在的问题是这些限度正在被冲破。
人物决不要耽于冥思苦想,以免浪费时间。他们必须作出贡献,否则就不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这就是说,“要对情节作出贡献。”这句话是人所共知的,对戏剧人物来说尤其适用,但对小说人物是否也如此呢?
现在,我们该给情节下个定义了。我们曾给故事下过这样的定义:它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如“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虽然情节中也有时间顺序,但却被因果关系所掩盖。又例如:“王后死了,原因不详,后来才发现她是因国王去世而悲伤过度致死的。”这也是情节,不过带点神秘色彩而已。这种形式还可以再加以发展。这句话不仅没涉及时间顺序,而且尽量不同故事连在一起,对于王后己死这件事,如果我们再问:“以后呢?”便是故事,要是问:“什么原因?”则是情节。这就是小说中故事与情节的基本区别。对于那些连打呵欠的原始人和苏丹暴君来说,情节是不合他们口味的,连他们的后代——电影观众——也不例外。只有“然后..然后..”才能使他们提起精神,不打瞌睡。这是受好奇心的驱使之故。情节是要凭智慧和记忆力才能鉴赏的。
好奇心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官能。当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别人喜欢提问时,往往是他们的记忆力和领悟力最差的时候。凡是一见面就问你有多少兄弟姐妹的人,决不表示他对你的关怀。如果一年以后,你再碰上此人,也许他还是张大嘴巴、瞪着双眼问你有多少兄弟姐妹哩。跟这样的人交朋友可不容易。如果两人都是好问之辈,那简直无法成为挚友。好奇心对我们作用不大,对阅读小说也一样——充其量只想看看故事而已。如要掌握情节的话,那就非加上智慧和记忆力不可。
首先谈谈智慧。聪明的读者跟好问的读者不同。前者不仅注意用眼睛浏览新事物,还动脑筋思考。他看待事物常用两种观点:先将它孤立地看,然后再同前面看到的其他东西联系起来。也许他还不明白,但并不急于马上弄清楚,留待以后再说。一本结构严密的小说,往往许多事情是错综复杂、互相呼应的,即使很有水平的读者也要到读完全书才能居高临下,鸟瞰全貌。
小说中的这种令人惊奇的、也可说是神秘莫测的成分——有时人们空洞地称为推理成分——对情节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设下悬宕,如:“王后为什么死去?”这是一种比较粗糙的表达方式。要是用暗示或对白的手法则较为高明,待再写若干页以后才让真相大白为好。神秘感对情节十分重要,没有智慧是无法欣赏的。对好奇心强的读者只要“然后..然后..”就行了,而要欣赏到神秘的奥妙,除用一半心思阅读下去外,还要留下另一半心思进行思考。
现在再谈谈记忆吧。
记忆与智慧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我们记住了才能弄明白。如果王后死时,我们已忘掉国王的存在,那就永远无法弄清她的死因。有些编造情节的作家总希望读者记性好,而读者也希望作家写得有头有尾、十分紧凑,对情节中出现的每个动作、每句说话都加以认真考虑,并注意节省篇幅;即使情节复杂也要前后连贯,像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只把死材料堆砌起来。对情节中的言谈或行动写起来有难有易,但都应令人产生神秘感,应让其顺着情节往前发展,不要迷失方向。情节开展以后,这些言行就要不断勾起读者的回忆,从而根据新的线索,即新的因果关系重新加以整理和思考,直到结局为止。如果情节引人入胜的话,最后结局就不会使人产生“待续”的感觉,只感到它是一个艺术的整体。这也许是作者所要显示的那种美感。假如作者什么都写得一清二楚,那就没什么美感可言了。我们还是初次谈到美感问题。尽管小说家不能以追求美感为目的,但如果他写不出具有美感的小说便无法立足。关于”美”的问题,我们以后再加以评论。然而,目前我们应该先将它视为整个情节的一部分。看来,美的出现经常会令人产生惊讶之感,这有什么奇怪呢。因为她的芳容就足以使人浮想联翩嘛。当波提塞里在描绘那位从微风轻拂的花丛中冉冉升起的少女时,就已懂得了这个道理。
我们还是回到情节上吧。现在不妨举梅瑞狄斯为例。
梅瑞狄斯已不像二三十年前那样名闻遐迩了。当时,整个剑桥以至大半个地球都为他而震动起来,真可谓极一时之盛。我记得他有一句诗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们活着,不成刀剑便成砧板。”当时,我既不想成刀剑,也不愿当砧板,自知也非刀剑之材。看来,这句诗并没理由令我灰心丧气,因为当时梅瑞狄斯还处在浪潮之上,也许浪潮会使他声誉更高。但到了1900年,他享有的作为精神支柱的象征己一去不复返了。他的哲学观点并不健全,他对滥情主义的猛烈抨击使这一代人忍受不了。这代人也反对滥情,而所用的方法却比他高明。这说明爱唱陈词滥调的人,本身就是个滥情主义者。他对大自然的看法也不像哈代那样始终如一,许多观点跟萨里的相像,认为什么都是松散凌乱的。他无法写出像《还乡记》开头一章那样水平的文章,正如无法将伯克斯山移到萨里伯里平原一样。他由于对英国的自然风光存在的悲剧因素和永恒因素一无所知,所以对人生存在的悲剧因素也不了解。当他态度认真、思想高尚之时,也会慷慨激昂一番,但过后又颓丧下去。我觉得他有一点跟但尼生很相似:往往无法冷静地控制自己。他在小说中表现的社会价值观大都是生拼硬凑的,弄到裁缝不像裁缝,板球比赛不像板球比赛,甚至火车不像火车。他所写的士绅家庭成员宛似刚从箱子取出来的玩偶,东歪西倒的,连胡子上还沾着稻草哩。由此可见,他笔下人物所处的环境是离奇古怪的。部分原因是他缺乏想象力,这点不足为怪;部分原因是矫揉造作和处理不当。这些生硬空洞、令人难以忍受的说教,以及将题材局限于郡市世家等原因,使他逐渐销声匿迹了。尽管如此,他仍不失为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仍不愧是个出色的设计师。因此,我们在谈论情节时该向他表示敬意。
梅瑞狄斯的小说,情节并不十分紧凑。我们无法用一句话将他那本《哈里?李奇蒙》的情节加以概括,但对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则可做到。虽然这两本书写的都是一个年轻人弄错了其财产来源的故事,但梅瑞狄斯设计的情节与其说像座悲剧女神或喜剧女神的庙宇,不如说像分布在树木婆娑的山坡上一座座幽雅的凉亭。他的人物要凭本事才能到达这些亭子,才能在那儿以崭新的面貌出现。这样,人物引出事件,事件造就人物,两者紧密相连。
梅瑞狄斯正是靠这些来设计情节的,因而总是令人爱不释卷。有些地方感人至深,结局也往往出人意料。这种出人意料之感,会随即产生“啊,写得多好!”的效果。这就是情节成功的象征。真的,人物应一步步地前进,而情节则该出人意料。在《包全普生平》一书中,出现鞭打希拉尼尔医生一事就出乎读者意料之外。我们知道,埃弗拉德?朗弗里十分讨厌希拉尼尔,对他的鲁莽行径产生了误解,而且妒忌他对包全普的影响;我们还看到他对罗莎孟德的误会在加深,看到巴斯克烈的挑拨离间。总之,梅瑞狄斯像玩纸牌似的让人物一步步前进,但当这事件发生时,往往使读者以及书中人物都感到意外:原来一个老人出于某种崇高的动机,鞭打另一个老叟。这种既可悲又可笑的事对两个老人都产生了影响,也使书中其他人物起了变化。这件事并非《包全普生平》的中心——其实它并没有中心。作者主要想使它作为一道门户,好让整个故事能以新的面貌通过,临到结局时包全普给淹死了。后来,希拉尼尔和朗弗里又在他的遗体前言归于好。梅瑞狄斯的意图在于使情节符合亚里士多德提倡的匀称原则,并使该小说像一座修心养性的庙宇出现。然而他失败了,因为《包全普生平》仍有一系列事件要安排,访问法国也是其中之一。而这些布局要来自人物,又对人物产生影响。
现在,我们再扼要地描述一下情节的神秘成分。根据“王后死了,后来才发现她是因悲伤过度而死的”这个公式,我可再举一例说明。这个例子既不是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也不是科南?多伊尔的作品,而是梅瑞狄斯的《利己主义者》。举这本书为例比较适宜,因为它以情节曲折、感情隐晦著称,而且事情就出在丽地西娅?戴尔这个人物身上。
作者一开始就将丽地西娅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因威鲁拜爵士曾两度抛弃了她,使她十分哀伤、沮丧。后来,作者为了取得戏剧性效果,不再描述她的内心活动了,只让情节自然地发展下去。直到威鲁拜感到没把握赢得克拉娜的爱情时,才在一个关键性的午夜向她求婚,岂料这一回丽地西娅的态度完全变了,断然地拒绝了他。梅瑞狄斯对她的转变一直避而不谈。说实话,如果我们知道了她的转变经过,反而会感到这出大喜剧味同嚼蜡了。威鲁拜爵士的碰壁是理所当然的。老实说,假如作者让我们看出他事前设下的圈套,我们就领略不到其中的乐趣了。正因为这缘故,作者没将丽地西娅态度冷漠的原因透露出来。这是情节与人物经常会顾此失彼的无数例子之一。梅瑞狄斯在这里却把重点放在情节上,可见其造诣之深。
我还可以举一个放错了重点的例子——不过是一次疏忽罢了。那是夏洛蒂?勃朗特在《薇拉德》一书中出现的疏忽。作者没让露西?丝诺说出她发现约翰医生原来是她从前的伙伴格拉姆。后来真相大白时,我们不禁为这种情节安排拍案叫绝。不过,这会使露西的性格完整性大受影响。因为在此之前,她给读者的印象是,此人的性格是一贯乐于将自己知道的事全部端出,这似乎是作者有意交给她的道义上的任务。可是这一回她却屈服于压力没敢说出来,这就令人有点懊恼了。不过,这只是一点小疏忽,对她不会有什么损害。
有时过于强调情节,也会使人物的性格难以表现,或者使人物在命运的安排下显得无所作为,从而令读者怀疑其真实性。这类例子我们可从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中找到不少。哈代比梅瑞狄斯更伟大,但作为小说家来说,哈代的成就却不如梅瑞狄斯。依我看,哈代实际上是位诗人。他是在极盛时期进行小说构思的。从性质上说,他写的小说不是悲剧就是悲喜剧,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也就是说,哈代安排的事件,很注重因果关系,而整个部署则立足于情节。人物只能按照情节的需要进行安排。所以哈代的小说人物除黛西(她令人感到是个不受命运摆布的人)外,都令人不大满意。他笔下的人物似乎都陷入各种圈套之中,最后连手足也给捆绑起来,只好听任命运的摆布。然而,即使为了情节而牺牲一切,我们并没看到其情节有什么引人入胜之处。命运在主宰着我们,而不是对我们产生影响,这就是哈代写的威克萨斯小说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哈代的剧作《王朝》写得十分成功,可谓铿锵之声可闻。尽管人物之间互相争夺,但仍受因果关系制约。同时,人物与情节环环扣紧,虽然哈代的小说竭力使超越一切的令人畏惧的命运在起作用,但一直未能令人相信其真实性。当朱迪遭到不幸时,我们总感到有个要害问题没解答,甚至未接触。也就是说,这是情节要求人物过多迁就造成的。人物除了有点乡下人的气味外,毫无活力,显得又瘦又弱。这就是浏览了哈代的小说后得到的概念,他对因果关系的强调已远远超出了能够允许的程度。作为诗人、预言家和学者的梅瑞狄斯是无法与他匹敌的。但梅瑞狄斯却了解小说应坚持什么,在什么时候人物该迁就情节,什么场合该让人物尽量发挥作用。谈到准则,我看并没什么准则可循,因为我喜爱哈代的作品比梅瑞狄斯的更甚。从我上面谈的可以看出:我跟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同。表达人类的情感除了通过情节外,还应寻求其他的方式,决不要严格地局限于情节这条渠道。
在情节与人物进行两败俱伤的战斗中,情节往往会进行卑鄙的报复。差不多所有小说的结局都显得软弱无力,原因就在于要靠情节来收场。这样做是必要的吗?为什么小说家感到写不下去时不立即搁笔呢?啊!问题在于他务必把事情交代得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人物往往死气沉沉,读者最后对他们的印象是毫无生气。在这方面,我可以举《威克菲尔德的牧师》作典型例子。这本小说的上半部显得巧妙和新颖,但下半部就流于呆板和一般化了。开始时,事件和人物的出现都很自然,但后来便不得不迎合结局的需要,最后连作者也感到这么做不大合适。“我无法写下去了。”他说,“虽然那些事是常见的,不值得大惊小怪。只有出现异常的情况才会令人惊讶,可是我必须有所反映呀。”诚然,哥尔德斯密斯并不是个重要的小说家,但他的大部分小说所以失败,就在于当他搁笔思考之际,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却受到逻辑观念所束缚。按照这个逻辑,最后除了死亡和团圆之外,一般小说家还能以什么收场呢?对此我也不知道。可见,死亡和结婚是他把情节和人物连结起来的看家本领。而读者也大都希望他那么写,因为结局出现团圆或死亡,他们才认为是合乎情理的。小说家呢,也够可怜的,总得如此这般地写完为止,因为他跟别人一样要过活呀。因此,人们从小说中听到尽是钉棺材或奏弦琴的声音,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结局松散,这就是我们对小说归纳出的通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劲头未能始终如一,这一点作家和工人同样存在;其次是上面谈到的困难;人物变得难以驾驭,羽毛丰满了,大有日后要大显身手之概。可惜作家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只好依照个人意愿动笔,甚至将自己当作书中人物。尽管他不断提到各人的姓名,还用引号说明他们的情况,但他笔下的人物不是不知去向便是呜呼哀哉了。
所以说,情节是小说的逻辑面。它需要有神秘感,但神秘的东西必须在以后加以澄清。读者可以在扑朔迷离的天地中进行摸索,而小说家却不能。他必须驾驭自己的作品。在这儿投下一线光亮,从那又留下一丝阴影。他还要不断自问,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情节取得最好的效果?他事前应心中有数,要置身于小说之上,动笔之前,要始终考虑到因果关系。
现在,我们务必自问一下:这种设想是不是写小说的最好方法?为什么写小说一定先要心中有数?能不能让其自然发展?为什么它要像戏剧那样有个结局呢?能否留条尾巴?为什么小说家一定要置身于小说之上驾驭一切,而不能投身于小说之中,让作品把自己带到无法预见的境地去呢?情节可以是扣人心弦的,但它毕竟借鉴于戏剧,借鉴于空间有限的舞台,所以才会受到盲目崇拜。难道小说不能找到一种既不拘泥于逻辑又比较适合于自己特色的结构么?
有些现代作家认为可以做到这样。现在我们就以一本最近出版的小说——完全摈弃上述情节,并试图用其他东西取代情节的书——为例吧。我曾提到过纪德的《伪币犯》,这本书把两种方法都用上了。纪德还出版了他在写该书时的日记,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不会在重读这部小说和日记以后,将再出版一本经过最后综合的作品。它将告诉我们小说、日记以及作者对两者的印象是互相影响的。在对待体系性作品方面,纪德的态度确实比其他作家要认真些,这正是大家对他感兴趣的原因,也是评论家们值是仔细研究的地方。
我们首先看看那本被认为是客观逻辑典型的《伪币犯》当中的一个情节或几个片断吧。这本书的主要片断是关于一个名叫奥立维尔的人的故事。此人长相漂亮,风度翩翩,但并不幸福,后经作者的精心安排,他不仅得到了幸福,而且造福于他人。这一片断——如果我可以用粗俗语言的话——真是迸发出感人的“生命之光”。尽管它毫无新意,但仍不失为成功之作。但这个片断决不是全书的中心,类推下去的片断也不是。因为那些片断只写奥立维尔的一个名叫乔治的同学使用伪币,并胁逼另一同学自杀之事(纪德在日记上已载有此事的素材,说他兴起创造乔治的念头来自他抓到的一个偷书男孩;其余则取材于在卢昂破获的伪币集团,以及从克拉蒙至法兰德一带发生的儿童自杀案等等)。然而,奥立维尔、乔治、万山和巴勒德等人都不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只有爱德华比较近似,因为他是位小说家。而且跟纪德的关系就像克里梭与威尔斯那般密切。爱德华也像纪德那样爱写日记,而且正在写一本题为《伪币犯》的小说。他同克里梭相似之处是:两人都遭到社会的抛弃。爱德华的日记,记载的事均发生在情节整个片断出现之前,后来继续延伸,直至形成纪德的整部小说为止。爱德华不仅是记载者,而且是参与者。是的,他挽救了奥立维尔;奥立维尔也挽救了他。还是让他们逍遥自在去吧,我们不必再谈下去。
上述一切,都不是这部小说的中心。只有讨论了小说技巧之后,才能使我们接近。爱德华把他的秘书和一些友人介绍给巴勒德时,曾说过一段有关“生活真实与小说真实并不一致”的话,还说他打算写一本包含有这两种真实的小说哩。
“那么,主题是什么?”索弗罗尔斯问道。
“还没有主题呢,”爱德华机警地说,“我这本小说没有主题,乍听起来的确有点可笑。要是你同意的话,我们不妨称它为没有主题的小说..”
自然主义学派经常提出“生活的切面”这个口号。他们的错误在于老是从一个方向下刀,总是按照时间顺序从纵的方向下手。为什么不上下切,或从横面切呢?至于本人,我根本不想动刀子。你理解我的意思么?我的作法是将全部材料放进小说中,不管是这里的或那儿的,一点没加裁剪。我这样做已有一年了,从来没遗漏过:凡是本人眼见的、了解的、能从别人身上学到的,以及自己的,全都在里面了。
“哎!你这样会把读者烦死的”萝拉叫嚷道,但又无法克制内心的喜悦。
“一点不会。为了使效果更好,我拟将主人公写成一位小说家。这本书的主题将体现这样的冲突,即现实向他提供什么素材与他如何运用这些素材之间的冲突。”
“你是否拟好写这本书的计划呢?”索弗罗尔斯装出一本正经地问。
“当然还没有。”
“你说的‘当然’是什么意思?”
“对这类书拟订计划是不适宜的,如果事前作出详细计划,整本书就会走入歧途。我正期待现实来驱使我进行创作。”
“我还以为你想逃避现实哩。”
“是我书中的那位小说家想逃避现实,我还不断地把他往回拉呢。不妨对你实说,我这本书的主题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真实与想象中的真实之间的冲突。”
“你能把书名告诉我们吗?”萝拉有点信心不足地问。
“好吧,巴勒德,告诉他们。”
“《伪币犯》。”巴勒德说,“现在你能告诉我们那些伪币制造者是些什么人么?”
“我一点不知道。”
巴勒德和萝拉对视了一会,又向索弗罗尔斯瞧去。有人发出了一声长叹。
原来在爱德华的书中逐渐充满一些关于金钱、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伪造货币等概念,——就像《沙托·里沙图斯》一书充满关于服装的论调一样——甚至有取代书中人物的作用之势。“诸位,你们谁拿到过伪币没有?”
他稍停了一会儿又问道,“大家想想,一枚十法郎的金币竟是假的,其实只值两分钱,但它未被发现之前仍值十法郎啊。假如我从这个观念开始..”
“为什么要从这个观念开始呢?”巴勒德突然有点激动说,“为什么不从事实开始?假如你举的事实恰当,自然会产生观念的。要是我正在写你那本《伪币犯》的话,就一定会从一枚伪币写起,即从你说的那枚十法郎伪币写起。看,就是这枚!”
巴勒德边说边从口袋里取出一枚十法郎的金币,并掷在桌子上。
“看吧,”他说,“声音挺不错呀,是我今早从杂货店老板那儿得来的。
它不只值两分钱,还镀了金呐,其实里面全是玻璃。不用多久便会晶莹透亮。
不..不要擦它,否则你会将它的假面具揩掉的。”
爱德华拿起伪币,仔细地端详着。
“杂货店老板又怎么到手的呢?”
“他原来也不知道。他给我时还开了个玩笑。后来才告诉我那是伪币。
此人真不错,只索了五法郎便卖给我。当时我想:你正在写《伪币犯》,该看看伪币是啥模样的吧,所以才买来给你。现在你看过了,还给我吧。遗憾的是你竟对这个真实不感兴趣。”“唔,兴趣是有的,”爱德华说,“不过,真实使人感到窘惑。”
“太遗憾了,”巴勒德说。
这一段才是该小说的中心,其中就有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两者不可得兼这么一个陈旧的理论。由于一枚伪币的出现使主题显得更清楚。这种把两种真实结合起来的意图,这种要求作家置身于题材之中的建议是前所未有的。
作家应沿着自己掌握的材料写下去,应该受材料的指引和制约,而不是去控制材料。至于情节,可以删节、分解和压缩,再按照尼来说的来个”结构大改变”,什么都在事前作好安排那是假的。
有位杰出的评论家也同意纪德的观点——根据一则轶事:有位老太太的几个闺女都指责她说话不合乎逻辑。其实当时并没有人告诉过她什么是逻辑。待她知道逻辑的真正含义以后,便有点恼怒说:“逻辑!那是什么玩艺!”
她嚷道,“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之前,怎么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呢?”原来她的闺女们都是爱过教育的年轻女子,总以为她落后了。其实,她比她们还合乎时代的要求哩。
有些同当代法国有过接触的人说什么:这一代的人由于接受了纪德和那位老太太的观点,从而使这种不讲逻辑的观点十分混乱。他们很羡慕英国小说家在这方面的持重态度,喜欢赞扬是人之常情,但这种赞扬并不是在恭维你。正如你想生蛋,而别人却说你生的是抛物体一样——多么奇怪和令人不快啊!如果你想生的是抛物体,那会有什么后果呢,我真不愿意想下去——也许是母鸡死了。这说明纪德的危险性——他就是要生下一个抛物体。如果他打算写潜意识小说,并对潜意识喋喋不休的话,根本没人会仿效他。因为他在不适当的场合介绍神秘主义。不过这是他本人的事了。作为一位评论家,他还是很有激励作用的。他用了大量词汇写的那本《伪币犯》,将会受到那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之前,无法说出自己想法之辈的赞赏;还会受到那些讨厌以情节取胜,亦即以人物为主的小说读者的青睐哩。
还要看到,我们对小说的其他面尚未涉及。我们应有意识地谈谈潜意识的问题,然而,小说中的潜意识痕迹既模糊不清又牵涉甚广。还有,我们对诗歌、宗教、热情——等问题也未谈到。作为评论家,我们是决不可回避的。
这样才能对彩虹的色彩加以分类。我们已目睹了这道彩虹,还站在祖先的坟墓上进行观察研究哩。
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彩虹的经纬度,现在就要费神考虑下一个题目——”幻想”。
【前苏联】斯大林(1879~1953)
斯大林,继列宁后的前苏联主要领导人。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向前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本篇为斯大林于1941年7月3日发表广播演说。
《广播演说》
同志们!公民们!兄弟姊妹们!我们的陆、海军战士们!
我的朋友们,我现在向你们讲话!
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起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现仍持续着。虽然红军英勇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精锐空军部队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向前线投入了新的兵力,继续向前进犯。..
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我们光荣的红军怎么会让法西斯军队占领了我们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呢?
难道德国法西斯军队真的像法西斯吹牛宣传家所不断吹嘘的那样,是无敌的军队吗?
当然不是!历史表明无敌的军队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过。拿破仑的军队曾被认为是无敌的,但是这支军队却先后被俄国、英国和德国的军队击溃了。在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时期,威廉的德国军队也曾被认为是无敌的军队,但是这支军队曾经数次败在俄国军队和英法军队手中,终于彼英法军队击溃了。现在希特勒的德国法西斯军队也是这样。这支军队在欧洲大陆还没有遇到重大的抵抗。只是在我国领土上,德国才遇到了重大的抗击。由于我们的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精锐师团已被我们红军击溃。这就是说,正像拿破仑和威廉的军队一样,希特勒法西斯军队也是能够被击溃的,而且一定会被击溃。
..
为了消除我们祖国面临的危险,需要做些什么呢?为了粉碎敌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首先,我们苏联人必须了解到威胁我国的危险的严重程度,坚决克服泰然自若、漠不关心的心理,克服和平建设的情绪;这种情绪在战前是完全自然的,但是现在,战争使形势根本改变了,这种情绪就会置我们于死地。敌人是残酷无情的。他们的目的是要侵占我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土地,掠夺我们凭劳动获得的粮食和石油。他们的目的是要恢复地主政权,恢复沙皇制度,摧残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乌兹别克人、鞑靼人、摩尔达维亚人、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以及苏联其他各自由民族的民族文化和国家制度,把他们德意志化,使他们变成德国王公贵族的奴隶。因此,这是苏维埃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是苏联各族人民生死存亡的问题,是苏联各族人民继续享受自由还是沦为奴隶的问题。苏联人民必须了解这一点,不要再漠不关心。他们必须动员起来,把自己的全部工作转到新的战时轨道上,拿出对敌人毫不留情的气概。
..
同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绝不能看成普通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两国军队之间的战争,也同时是全体苏联人民反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伟大战争。这场反法西斯压迫者的全民卫国战争的目的,不仅是要消除我国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那些在德国法西斯主义枷锁下呻吟的欧洲各国人民。在这场解放战争中,我们不是孤立的。..
同志们!我们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趾高气扬的敌人很快就会付出代价懂得这一点。同红军一道对进犯我国的敌人奋起作战的。有成千成万的工人、集体农庄的农民和知识分子。我国千百万人民群众都将奋起作战。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劳动者已经开始成立有成千上万人的民兵队伍来支援红军。在我们反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卫国战争中。在每一个遭到有敌人侵犯的危险的城市里,我们都应当成立这样的民兵队伍,发动全体劳动者起来斗争,挺身捍卫我们的自由、我们的荣誉和我们的祖国。
..
【美国】麦克阿瑟(1880~1969)
麦克阿瑟,美国将军,历任西点军校校长,陆军参谋长,驻菲律宾美军司令。朝鲜战争中曾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因战败被免职。这是他于1962年5月2日在西点军校作的演讲。
《责任·荣誉·国家》
今天早晨,我走出旅馆的时候,看门人问道:“将军,您上哪儿去?”
一听说我到西点时,他说:“那是个好地方,您从前去过吗?”
这样的荣誉是没有人不深受感动的,长期以来,我从事这个职业;我又如此热爱这个民族,这样的荣誉简直使我无法表达我的感情。然而,这种奖赏主要的并不意味着尊崇个人,而是象征一个伟大的道德准则——捍卫这块可爱土地上的文化与古老传统的那些人的行为与品质的准则。这就是这个大奖章的意义。从现在以及后代看来,这是美国军人的道德标准的一种表现。
我一定要遵循这种方式,结合崇高的理想,唤起自豪感:也要始终保持谦虚..
责任——荣誉——国家。这三个神圣的名词尊严地命令您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们是您振奋精神的转折点;当您似乎丧失勇气时鼓起勇气;似乎没有理由相信时重建信念;几乎绝望时产生希望。遗憾得很。我既没有雄辩的词令、诗意的想象,也没有华丽的隐喻向你们说明它们的意义。怀疑者一定要说它们只不过是几个名词。一句口号,一个浮夸的短词。每一个迂腐的学究,每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每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每一个伪君子,每一个惹是生非者,很遗憾,还有其他个性完全不同的人,一定企图贬低它们,甚至达到愚弄、嘲笑它们的程度。
但这些名词却能完成这些事。它们建立您的基本特性,它们塑造您将来成为国防卫士的角色;它们使您坚强起来,认清自己的懦弱,而且,让您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胆怯。它们教导您在真正失败时要自尊,要不屈不挠;胜利时要谦和,不要以言语代替行动,不要贪图舒适;要面对重压以及困难和挑战的刺激;要学会巍然屹立于风浪之中,但是,对遇难者要寄予同情;要律人得先律己;要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目标;要学会笑,不要忘记怎么哭;要长入未来,可不该忽略过去;要为人持重,但不可过于严肃;要谦逊,这样您就会记住真正伟大的纯朴,真正智慧的虚心,真正强大的温顺。它赋予您意志的韧性,想象的质量,感情的活力,从生命的深处焕发精神,以勇敢的优势克服胆怯,甘于冒险胜过贪图安逸。它们在你们心中创造奇境,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的希望,以及生命的灵感与欢乐。它们以这种方式教导你们成为军官或君子。
您所率领的是哪一类的士兵?他们可靠吗?勇敢吗?他们有能力赢得胜利吗?他们的故事您全都熟悉,那是美国士兵的故事。我对他的估价是多年前在战场上形成的,至今并没有改变。那时,我把他看作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人物;现在,仍然这样看待他,不仅是一个具有最优秀的军事品德的人,而且也是最纯洁的人。他的名字与威望是每一个美国公民的骄傲。在青壮年时期,他献出了一切人类所能给予的爱情与忠贞。他不需要我与其他人的颂扬,他自己用鲜血在敌人的胸前谱写自传。可是,当我想到他在灾难中的坚韧,在战火里的勇气,胜利时的谦虚,我满怀的赞美之情是无法言状的。他在历史上成为一位成功的爱国者的伟大典范;他是后代的,作为对子孙进行解放与自由主义的教导者;现在,他把美德与成就献给我们。在20次战役中,在上百个战场上,围绕着成千堆的营火,我亲眼目睹不朽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爱国的自我克制以及不可战胜的决心,这些已经把他的形象铭刻在他的人民的心坎上。从世界的这一端到那一端,他已经深深地喝干勇敢的美酒。
当我听到合唱队的这些歌曲,在记忆的眼光中,我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蹒跚的小分队,在透湿的背包的重负下,从湿淋淋的黄昏到细雨蒙蒙的黎明中,疲惫不堪地在行军,沉重的脚踝深深地踩在炮弹震撞过的泥泞路上,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嘴唇发青,浑身污泥,在风雨中哆嗦着,从家里被赶到敌人面前,而且,许多人被赶到上帝的审判席上。我不了解他们出身的高贵,可我知道他们死得光荣。他们从不犹豫,毫无怨恨,满怀信念,嘴边叨念着继续战斗直到胜利的希望而死。一直为了它们——责任——荣誉——国家;当我们在寻找光明与真理的道路上,他们一直流血、挥汗、洒泪。
二十年以后,在世界的另一边,又是黑黝黝的散兵坑的污物,幽灵似的壕沟的恶臭,湿淋淋的地下洞的污泥;那酷热的火辣辣的阳光,那些破坏性风暴的倾盆大雨,荒无人烟的丛林小道,与亲人长期分离的痛苦,热带疾病的猖獗蔓延,兵燹地区的恐怖情景;他们坚定果敢的防御,他们迅速准确的攻击,他们不屈不挠的目的,他们全面的决定性胜利——永远的胜利——永远通过他们最后在血泊中的攻击,那苍白憔悴的人儿的眼光庄严地跟随着您的责任——荣誉——国家的口号。
这几个名词的准则贯穿着最高的道德准则,并将经受任何为提高人类而传播的伦理或哲学的检验。它所要求的是正确的事物,它所制止的是谬误的东西。高于众人之上的战士要履行宗教修炼的最伟大行为——牺牲。在战斗中,面对着危险与死亡,他显示出造物者按照自己意愿创造人类时所赋予的品质,只有神明的援助能支持他,任何肉体的勇敢与动物的本能都代替不了。
无论战争如何恐怖,召之即来的战士准备为国捐躯是人类最崇高的进化。
现在,你们面临着一个新世界——一个变革中的世界。人造卫星进入星际空间,星球与导弹标志着人类漫长的历史开始了另一个时代——太空时代的篇章。自然科学家告诉我们,在50亿年或更长的时期中,地球形成了;在30亿年或更长的时期中,人类发展了;从来没有一个更伟大的、更令人惊讶的进化。我们现在不单是从这个世界,而且要涉及不可估量的距离,还要从神秘莫测的宇宙来论述事物。我们正在伸向一个崭新的无边无际的界限。我们谈论着不可思议的话:控制宇宙的能源;让风与潮汐为我们工作;创造空前的合成物质,补充甚至代替古老的基本物质;净化海水供我们饮用;开发海底作为财富与粮食的新基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几百岁;调节空气。使冷热、晴雨分布均衡..使生命成为有史以来最扣人心弦的那些梦境与幻想。
通过所有这些巨大的变化与发展,你们的任务就是坚定与不可侵犯地——赢得我们战争的胜利。你们的职业中只有这个生死攸关的献身,此外,什么也没有。其余的一切公共目的、公共计划、公共需求,无论大小,都可以寻找其他的办法去完成;而你们就是训练好参加战斗的,你们的职业就是战斗——决心取胜。在战争中明确的认识就是为了胜利,这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假如您失败了,国家就要遭到破坏,唯一缠住您的公务就是责任——荣誉——国家。其他人将争论着国内外的、分散人们思想的争论的结果,可是,您将安详、宁静地屹立在远处,作为国家的卫士,作为国际矛盾的怒潮中的救生员,作为战斗的竞技场上的格斗士。一个半世纪以来,你们曾经防御、守卫、保护着解放与自由、权利与正义的神圣传统。让老百姓的声音辩论我们政府的功过;我们的力量是否因长期的财政赤字而衰竭;是否因联邦的家长式统治力量过大,权利集团发展过于骄横自大,政治太腐败,罪犯过于猖獗,道德标准降得太低,捐税提得太高,极端分子的偏激而衰竭;我们个人的自由是否像应有的那样完全彻底。这些重大的国家问题毋须你们的职业去分担或军事解决。你们的路标——责任——荣誉——国家抵得上夜里的十倍灯塔。
你们是联系我国防御系统全部机构的发酵剂。从你们的队伍中涌现出战争警钟敲响时刻手操国家命运的伟大军官。从来也没有人打败过我们。假如您这样做,100万身穿橄榄色、棕卡色、蓝色和灰色制服的灵魂将从他们的白色十字架下站起来,以雷霆般的声音响起神奇的词儿——责任——荣誉——国家。
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是战争贩子。相反,高于众人之上的战士祈求和平,因为他必须忍受战争最深刻的伤痛与疮疤。可是,在我们的耳边经常响起大智的哲学之父柏拉图的不祥之话:“只有死者看到战争的终结。”
我的年事渐高,已近黄昏。我的过去已经消失了音调与色彩。它们已经随着往事的梦境模模糊糊地溜走了。这些回忆是非常美好的,是以泪水洗涤,以昨天的微笑抚慰的。我以渴望的耳朵徒然聆听着微弱的起床号声的迷人旋律、远处咚咚作响的鼓声。在我的梦境里,又听到劈啪的枪炮声。咯咯的步枪射击声,战场上古怪而悲伤的低语声。可是,在我记忆的黄昏,我总是来到西点。那里始终在我的耳边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
今天标志着我对你们的最后一次点名。但是,我希望你们知道,当我死去时,我最后自觉的思想一定是这个部队的——这个部队的——这个部队的。
我向你们告别了。
【美国】罗斯福(1882~1945)
罗斯福,民主党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连任三届。他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最杰出的领袖之一。l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他在24小时年驱车赴国会山,向参、众两院发表此演讲,当天国会通过决议,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副总统先生、议长先生、参众两院各位议员: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在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对于维持太平洋的和平有所期待。实际上,就在日本空军中队已经开始轰炸美国瓦胡岛之后一小时,日本驻合众国大使及其同事还向我们国务卿提交了对美国最近致日方的信函的正式答复。虽然复函声言继续现行外交谈判已无用,它并未包含有关战争或武力进攻的威胁或暗示。
应该记录在案的是:由于夏威夷同日本的距离,这次进攻显然是许多天乃至若干星期以前就已蓄谋进行了策划的。在策划的过程之中,日本政府通过虚伪的声明和表示希望维系和平而蓄意对合众国进行了欺骗。
昨天对夏威夷群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遗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此外,据报,美国船只在旧金山和火奴鲁岛之间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鱼雷袭击。
昨天,日本政府己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香港。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关岛。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军队进攻了中途岛。
因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区域采取了突然的攻势。昨天和今天的事实不言自明。合众国的人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十分清楚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全和生存的本身。
作为陆海军总司令,我已指示,为了我们防务采取一切措施。
但是,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这次对我们进攻的性质。
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
我现在断言,我们不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
对敌行动已经存在。无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均处于严重危险之中。
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上帝助我!
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国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保加利亚】季米特洛夫(1882~1949)
季米特洛夫,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缔造者。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党徒策划“国会纵火案”,嫁祸于共产党人。这是他在法庭上的辩词,时为1933年12月16日。最终以无罪获释。
《在莱比锡法庭的最后辩词》
..
各位法官、检察官和辩护人!三个月前,在这审讯刚开始的时候,我,作为被告人,给法庭庭长写了一封信。上面写道:我在法庭上的意见引起了各位法官的一些冲突,我很抱歉。但是因而指责我滥用提出质问的权利和作出声明的权利以达到宣传的目的,那是我绝对要加以驳斥的。由于我在本庭受到诬告,我当然要用我所能用的一切方法来为自己辩护,以免遭到诬陷。
..
这次审讯由一个理论决定,这就是:火烧国会是德国共产党干的,是共产国际干的。火烧国会这一反共行为事实上被用来诬陷共产党人,他们宣称这是共产党武装起义的信号,是推翻德国现政府的烽火。由于用了这理论,全部诉讼程序就贯穿着反共的性质。
..
任何人都知道德国共产党赞成无产阶级专政,但这绝不是本案诉讼程序中决定怕的一点。决定性的一点只是:共产党实际上是否计划在1933年2月27日发动与国会纵火有关的武装起义,以夺取政权?
先生们,依法调查的结果如何?国会纵火是共产党所为这一神话已经完全被粉碎了。我不想像其他辩护人一样援引许多例证。
对于任何具有正常智力的人来说,至少这一点现在是完全清楚了:国会纵火与德国共产党的活动完全没有关系,不但与起义无关,而且与罢工、示威或任何其他类似的活动都完全无关,按照法律进行的调查已经彻底证明了这一点。任何人(我不把罪犯和精神病患者算在内)都不认为国会纵火是起义的信号。没有人发现与国会纵火有关的任何起义的事实、行为或企图,种种捏造都是事后很久才编制出来的。那时工人阶级正处于防卫法西斯进攻的状态。德国共产党正力图组织群众进行反抗与自卫。但事实证明:国会纵火只是借口和信号,用以发动预先布置好的大规模运动,来镇压德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
..
警官海勒在法庭上读了一首共产党员写的诗,以此证明共产党员在1933年放火烧国会。该首诗选自一本1925年出版的书。请允许我也引用一首诗,一首由最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写的诗,
要及早学得聪明些。
在命运的伟大天秤上,
天秤针很少不动;
你不得不上升或下降;
必须统治和胜利,
否则奴役和失败,
或者受罪,或者凯旋,
不做铁砧,就做铁锤。
不是胜利,便是失败,不做铁砧,就做铁锤!
..
清算帐目的时刻终会到来,而且要加上利息!国会纵火案的真相以及真正罪犯的判定,将由未来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法庭完成。
伽利略被判刑时,他宣告:
“地球仍在转动!”
我们共产党人今天也怀着同伽利略一样的决心宣告:“地球仍然在转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向着最后的、不可避免的、不可遏制的必然要达到的目标——共产主义..
(法庭禁止季米特洛夫继续发言。)
【英国】艾德礼(1883~1967)
艾德礼,1945年-l951年任英国首相。本篇是他1941年10月19日代表英政府出席国际劳工组织会议时发表的演说。
《大西洋宪章》
除得胜之外,我们看不到这次战争有其他结局。我们不但决心赢得战争,并且决心赢得和平。我们必须预先做好计划。如果希望战争结束时,我们不至处于毫无准备的状态,目前就须采取行动。但是有关和平的问题不能由一个国家单独解决。英国的行动必须配合战后世界的计划,因为这次战争不仅是国与国之间作战,而且是为未来的文明而战。这次战争的结果不仅仅影响到参加这场斗争的人,而是影响全世界人类的生活。
当然,只有从人民的肩上卸下全世界的军备重担,人民才可能享受到最大限度的社会福利。我们不可能在持续存在的侵略威胁下,建设心中理想的城市。我们必须同时争取免于恐惧和免于贫困的自由。
大西洋宪章表达了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的共同目的,其中不仅包括了有关战争的目标,更勾画出长远的目标。
大西洋宪章约束我们,使我们努力根据现有的义务协助一切大、小国家,不论其为战胜国或战败国,均能更好地平等进行贸易或取得原料,令该国得到经济繁荣。此外,大西洋宪章还载明了我们愿意令一切国家在经济上得到最充分的分作,目的是使一切国家的劳动水准、经济进步和社会安全得到保证。但是,仅仅表示赞成这些目标是不够的,还要努力争取达到这些目标。
为了避免犯错误,我们需要有最密切的国际合作,联合王国乐于尽力达成此种国际合作。
我们决心使经济问题、生活水平与营养水平得到普遍改善的问题不被忽略。而这些问题在上次世界大战后困注意力集中在政治问题上而被忽视了。
事实上战争只会使世界贫穷而不会使之富裕,如果我们要弥补战争的破坏,要保证达到大西洋宪章所要求达到的最高劳动水准、经济进步和社会安全,我们就需要果断的政治家的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