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禹贡》研究(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2:17:39
00:22
这一讲呀,咱们是讲《尚书》中的《禹贡》,就是禹贡研究。
咱主要是讲三个方面,一方面先讲一讲《禹贡》的主要内容。第二个方面呢就讲《禹贡》的史料价值,就是它对咱们研究历史
有什么作用。第三个方面呢咱们就讲《禹贡》和夏史,就是禹贡对于研究夏史的作用。咱就讲这三个大的问题。
现在我们讲第一个问题,《禹贡》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问题就是讲《尚书·禹贡》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个《禹贡》呢一共1000多字,但是它的内容也非常丰富。
它内容是讲什么呢?它就讲咱们大家常说的讲大禹治水。大禹治水以后他把当时管辖的地区分成九州,然后九州然后要“任土作贡”,就是九州里头按照土地的差距来交贡,那么这就是说的那个《禹贡》。
咱们先说说大禹,大禹这个大禹确实有这个人,大禹就是夏王朝的第一个国王。夏王朝这个时间根据咱们前几年国家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根据这个断代工程确定的大禹的时间也就是夏王朝开国的时间,是公元前的2070年。那么据现在就有4000多年。
大禹
大禹姒姓,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第九玄孙 。大禹叫文命,
根据《史记》所说,就是司马迁的《史记》所说,大禹就是生于石纽,石纽这个地方
据说是在四川的汶川和北川,就是现在曾经发生地震的这个地方。有的一种说法是在汶川,有一种说法在北川。但是这因为它是挨着的,交界的地方,所以说大禹相传呢是大禹生于石纽。
大禹治水图
《禹贡》主要是说大禹治水以后做了国王,
做了国王以后,他把当时管辖的地区分成了九个州。所以在《尚书·禹贡》里头,头一句话就是说
禹敷土,
随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
——《尚书·禹贡》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这个“禹敷土”就是禹布土,这个“敷”就是“布”字,就是分布的“布”。
那我们知道古无轻唇音,就是古代没有轻唇音,所以这个敷也就是布,敷念,它的音就是布,所以就是分布的“布”。
那么就是说“禹敷土”,就是大禹把当时管辖的地区,就分成了九个州,所以叫做”敷土”,也就是布土。 禹敷土,
随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
——《尚书禹贡》
 “随山刊木”
这个“随山刊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随着,也就是按照大山的走向,它削树木以作记号。这个“刊”就是削的意思,把这个树木给它削上记号。那么“随山刊木”,就是每一个山,他按照山的这个顺序,然后他再把山上的树呢,作成记号,那么这叫“随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这个“奠”就是定的意思,就是定高山大川,就是大河的名字。这就是《禹贡》的主要内容之一。另外《贡》任土做贡还要“任土做贡”,就是按照土地的质量,按照土地的等级,按照它的出产的产品来分成它纳税的等级。这个纳税当时它不叫,就是说它叫贡,它并不叫税。实际就是咱们理解呢,就是等于是纳税的等级。这就是《禹贡》的主要内容。
另外就是说,刚才讲了,《禹贡》它把当时管辖的地区分成了九个州。那么哪九个州呢?
第一个州就是冀州,冀州。这个冀州就是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禹贡》就说,壶口既治“壶口既治”,就是说先从壶口开始,先从壶口开始治理,壶口,壶口就是山西省的西边那个壶口。咱们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指这个龙门,不是指山西和陕西交界的那个龙门。这就是说先从壶口开始治理,那就是冀州,以壶口这一带为开始。什么意思?这就是说这冀州的中心地区,按照《禹贡》说的中心地区,就是在山西的南部,就是山西省的南部。它包括那些范围这个冀州,它包括山西省的南部,还包括河南省的北部的一部分,还包括河北省的南部,这就是《禹贡》说的冀州。就是第一个州是冀州。
然后《禹贡》还讲兖州,这个兖州就是在山东,现在的山东。它就是在山东省的西北部,包括河北省的东南部的一部分,这就是兖州。
青州,然后还有个青州,青年的“青”,青州。青州就是指现在的山东半岛,就是渤海的南边,就是山东半岛,这是青州,这是三个州了。
徐州
另外还有个徐州,这个徐州它包括什么地方呢?就包括山东省的南部和江苏省,这叫徐州。扬州
下边就是扬州, 这个扬州它所包括的范围,就是江苏省的南部,甚至于到浙江省,这是扬州。豫州
下面有豫州,这个豫州啊,就是河南这个豫。这个豫州呀主要是说的是河南省,它这个地方是现在的河南省,包括湖北省的北边的这一小部分,基本上是河南省,这是豫州。
荆州
然后荆州,荆州呢基本上就是湖北省的西部和湖南省的大部分,这是荆州。
梁州
然后还有一个梁州,这个梁州基本上是陕西省的南部和四川省,这个叫做梁州。
雍州
最后一个州就是雍州,这个雍州呢,它是在陕西往西,一直到甘肃省的中部,党河, 就是党河的以东,这是属于叫做雍州。
那么这九个州呢就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荆州、梁州、雍州。一共说的九个州。
这就是说把这九个州划分了以后,九个州的土地就占哪一等,一共是九等,然后根据它的物产来纳贡,所以这叫做“任土做贡”。这就是整个我们说的《禹贡》它的主要的内容。
《禹贡》的史料价值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要讲《禹贡》的史料价值。就是可信不可信,这个《禹贡》的记载有没有可信之处。
这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是一个学术界常年争论的问题。就是换句话说,就是说《禹贡》是真是假,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这个《禹贡》,《禹贡》的成书年代这个什么时候成书的,这个问题争论很大。
有一种说法,也是传统的说法,就是“伪孔传”所说的,就是它认为这个《禹贡》就是实实在在的,大禹时期形成的这么一篇东西,形成的这么一篇文章。所以“伪孔传”说的呢,就是这个《禹贡》是真实的。
后来就不断有人怀疑,说这个《禹贡》到底这么大的面积,治水、治山这么大的工程,当时能不能做。那么历代都有人怀疑
《禹贡》的真实性。一直到了20年代,咱们中国学术界起了一个叫古史辨学派又称“疑古派”,为顾颉刚所创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後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古史辩学派,古史辩这个学派。古史辩学派以顾颉刚先生为首,这个古史辩学派。古史辩学派当时是否定大禹治水,
说这个都是一个历史传说,这都是一些故事,都是一些神话,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禹贡》呢这一篇文章也就不可信。
所以这样呢,就是从它是完全真实的,到它,动摇它的可信度,一直到20年代,古史辩学派就说《禹贡》它是一种编造的。
那么这样大起大落,究竟怎么办?究竟怎么看?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我们用文献学,我们用考古学结合起来看,这个《禹贡》应该怎么认识?
这下边就要说说我们的看法了。
我们的看法是《禹贡》它制作这个文献的,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的。这个根据是什么呢?
第一个,我们说《禹贡》它是《尚书》的28篇里头,就是《今文尚书》28篇里头的一篇,那么《今文尚书》我们上两节讲过,
《今文尚书》是由伏生,也就是秦朝的那个博士他传下来的。他传《今文尚书》包括《禹贡》,那就是至少说在秦朝的以前,
它就应该有《禹贡》这一篇,否则伏生不会这么往下传。
再一个,司马迁就是司马迁我们知道大史学家司马迁, 他在他的《史记》里头,《夏本纪》,他在这个《夏本纪》里头,
他把全文都录用了《禹贡》。《史记》书影 那就是说他把《禹贡》用汉代的语言和文字来收到《史记》里头。
那么我们都知道司马迁他是一个大史学家,他作历史是非常、非常的慎重,而且,他祖上一直都是史官。他找了大量的、珍贵的历史资料。有些资料呢,司马迁掌握的资料,我们今天时过2000多年,我们已经不知道了,不知道他掌握的是什么资料,但是司马迁的《史记》是非常非常的慎重。你比如说商代的历史,商代的历史司马迁就记得非常仔细。他把商代的世系,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这个世系记得非常清楚。但是司马迁没见过甲骨文,等到100年,就是1899年,我们发现甲骨文以后,
陆陆续续用甲骨文的记载和《史记》对照,说明《史记》这个记载是比较准确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司马迁对商代的历史,记载得这样的准确和清楚。当然对于夏代的历史的记载,对于夏史的录用,对于《禹贡》的采用,那确确实实应该是有依据的。只不过,2000多年了,我们现在不知道司马迁他用的是哪些资料。这就是说,《禹贡》是有依据的。
另外我们再说,再往上推,特别在战国时期,春秋末和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许许多多的著作都提到了夏史,都提到了夏书,
也都有文献里头提到了关于大禹的一些事迹。你比如像《国语》、《左传》、《论语》、《吕氏春秋》等等。这些文献都不断地有关于大禹事迹的记载。因此我们说,《禹贡》如果是个假的,是编造的,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不可能利用这编造的这一部书来收到自己的著作里头。
《禹贡》的成书时间早于春秋战国时期。
所以我们说,《禹贡》这个书,它的成书的时间绝对比春秋战国时期还要早一些。
《吕氏春秋》里头也就咱们说的《吕览》,这个《吕氏春秋》里头它讲得非常清楚,它所讲到大禹的时候,他说大禹的事迹
铭乎金石,著于盘盂。
——《吕氏春秋·求人》
“铭乎金石,著于盘盂”他说大禹的事迹,经常在金石,就是说像铜器铭文,像刻石里头。说大禹的事迹呢,经常见于这种记载。它那载体嘛,一个是青铜器,一个是刻石。那么“著于盘盂”,盘,这个“盘”就是我们说就是食具了,这盘子。盂,然后“盂”,也就是盛饭的东西。它“著于盘盂”,就是在这个盘盂当中,就是有一些关于大禹事迹的记载。这是《吕氏春秋》说的。
2002年保利艺术博物馆,它展出了一件青铜器,这个青铜器,就是咱们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遂公盨,叫做遂公盨。这个盨就是一种盛酒的器物,这个遂公盨它里头一开始就记载,遂公盨铭文说“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任土做贡”,它这几句话和咱们刚才一开始交待的《禹贡》所记载的是一致的。那也就是说这个遂公盨它的记载和《禹贡》的记载是完全吻合的。特别一开始它就说天命禹敷土,“天命禹敷土”。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禹贡》和遂公盨它这个时代应该是一致的。就是说这个遂公盨
它是什么时代的青铜器?经过专家们的考证,一致说这个遂公盨应该是西周中期的一件器物,西周中期,那么也就是说,西周中期的这个遂公盨就记载了大禹敷土的这么一件历史事实。和现在传世的《禹贡》是相符的。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个《禹贡》的记载,《禹贡》的成书不晚于西周中期或者在西周中期已经有成书的雏形,或者在西周的中期就已经有成书。
《禹贡》的成书不晚于西周中期,或者是说《禹贡》在西周的中期已经有了它的成书的雏形,或者是说在西周的中期,就已经有了这个《禹贡》。
当然了,西周中期出的这个《禹贡》和我们现在传世见到的这个《禹贡》也可能还是有出入的。但是总的来说,就是这个《禹贡》在西周的中期应该说已经成形了,或者叫做雏形,反正已经成形了。这是我们说《禹贡》它也不完全是后人编造的,它有它的历史依据。《禹贡》成书有原始的史料依据。《禹贡》它的成书它有原始的史料依据。我们都知道《尚书》里有这么一句话说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说殷朝的先人,也有册,也有典。这个“册”是,就是把竹木简合到一块这个字就是个“册”字。把这个竹木简,放到一个大的杌子上头,这就是那个“典”字。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殷朝的先人,他就有册、有典、有历史记载、有文字。我们知道殷的先人就和夏是相当于夏代的。那也就是说夏代它确实有文字,确实有历史的记载。
甲骨文,我们常说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因为有了甲骨文,所以说我们肯定商代的历史是存在的,是不能抹杀的。那么,商代的甲骨文我们可以看一看,它主要的是在一些都城,或在一些大的都会里头由国王或者是贵族墓出土。比如安阳绝大部分都是在安阳出的,安阳是它的国都。是不是可以这样想,甲骨文应该是商代国王和贵族所使用的文字,民间当时的民间用什么文字,这个值得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我们也想了,推想,当时在民间呢可能大部分还是使用资料竹木简册,竹木简册就是写到木板上头,写到竹板上头,就是把文字写到木板上,写到竹木简册。咱们后来不是发现那像楚墓呀,汉墓呀,汉简呀,就是类这样的。但是这种东西它很难保存下来。一般的竹木简册没有特殊的保护条件,一般的大概就是不超过100年,它就要开始腐烂了。就是你写到木板上也好,写到竹板上也好,那么你一般的情况下就是不超过100年。当然你如果有特殊的保护,你比如说墓葬里头,或者一个什么特殊情况下,你有特殊的保护,它可能时间很长。你像楚墓、汉墓有的出的竹简、汉简,那保存了一、两千年。那就极少数,这大部分就只能保存百十年左右。那么怎么办呢?他要传抄。那就是说比如这有一件东西然后记载得很清楚,那么过几十年它必须要传抄,因为它不清楚了,就要传抄。所以这样呢,在民间就是主要用的是竹木简册了。所以我们想,在商代如此,在夏代也是这个情况。
夏代确实应该是有文字,目前还没有发现。夏代应该是有历史的记载,现在我们也没有发现。
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
司马谈
父司马喜,在汉初为五大夫。子司马迁,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司马谈,司马谈就说,说,我的祖上就是夏朝的史官。
所以说,夏朝就有关历史记载,就有夏朝的文字,夏朝的历史。因此《禹贡》的形成,肯定是核心内容,是依据了夏朝的文字记载。但是它这个形成是逐步发展的,定型可能在夏代没定型,而到了(西周)。我们现在用遂公盨可以证明,到了西周的中期,它已经成形了,就是有《禹贡》这个书了,它已经成形了。那么经过春秋战国时期人的传诵,就基本上就给它固定下来了。当然了,到了汉代也可能加进了一些汉代的语言,这我们上次都讲过。因为汉代人在整理《尚书》的时候,他也加了汉代的一些语言,汉代人的一些理念。
这就说这个《禹贡》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是简单地给予肯定,或者简单地予以否定。
它就说,《禹贡》的成书依据一定的夏代的历史资料,西周的中期成形,                                                                                                                                                                                                                                                                                                                                                                                                                                                                                                                                                                                                                                                                                                                                                                                                                                                                                                                                                                                                                                                                                                                                                                                                                                                                                                                                                                                                                                                                                                                                                                                                                                                                                                                                                                                                                                                                                                                                                                           战国时期传诵下来,汉代又加进一些汉代的理念、汉代的语言。
它是依据了
一定的夏代的历史资料。
到了西周的中期,
成形了这个《禹贡》                                                                                                                                                                                                                                                                                                                                                                                                                                                                                                                                                                                                                                                                                                                                                                                                                                                                                                                                                                                                                                                                                                                                                                                                                                                                                                                                                                                                                                                                                                                                                                                                                                                                                                                                                                                                                                                                                                                                                                                                                                                                                           
然后春秋战国时期传诵下来,
到了汉代又加进了一些汉代的理念,这就说这个《禹贡》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是简单地给予肯定,或者简单地予以否定。它就说,《禹贡》的成书依据一定的夏代的历史资料,西周的中期成形,                                                                                                                                                                                                                                                                                                                                                                                                                                                                                                                                                                                                                                                                                                                                                                                                                                                                                                                                                                                                                                                                                                                                                                                                                                                                                                                                                                                                                                                                                                                                                                                                                                                                                                                                                                                                                                                                                                                                                                           国时期传诵下来,汉代又加进一些汉代的理念、汉代的语言。
它是依据了
一定的夏代的历史资料。
到了西周的中期,
成形了这个《禹贡》                                                                                                                                                                                                                                                                                                                                                                                                                                                                                                                                                                                                                                                                                                                                                                                                                                                                                                                                                                                                                                                                                                                                                                                                                                                                                                                                                                                                                                                                                                                                                                                                                                                                                                                                                                                                                                                                                                                                                                                                                                                                                           
然后春秋战国时期传诵下来,到了汉代,又加进了一些汉代的理念,汉代的语言。因此我们要研究《尚书》
特别研究《禹贡》这一篇文章,我们是十分、十分的谨慎,因为它确实也很复杂。我们应该就是认真地研究
《禹贡》这一篇文章,试找出它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