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慈城(慈溪)七尚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58:01

明代慈城(慈溪)七尚书

(2008-01-19 12:11:34)转载 标签:

慈城

慈溪

六部尚书

文化

明代慈城(慈溪)七尚书

   “六部尚书”的官有多大?据辞典解释,明代以后六部尚书分掌政务,相当于国务大臣。在明代,南京是陪都,和北京一样也有六部,但“首都的六部有实权,而陪都的六部没有实权”,“有饭吃,有地位,可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吴晗《明史简述》)。

  在明代,慈城籍的南京和北京六部尚书加起来一共有七个,他们是:王来、姚镆、冯岳、赵文华、袁炜、张九德、冯元飙,这还不包括南明流亡小朝廷时期的兵部尚书沈宸荃、王翊等人。相比之下,清代就差多了,两百多年间,慈城籍的六部尚书一个都没有(寄籍、隶籍的除外)。

  明代的这七个尚书,其中有四个(姚镆、冯岳、赵文华、袁炜)出在嘉靖一朝。嘉靖皇帝是孝子,又笃信道教,道教以“慈”为宝(据《道德经》),也许就因为慈城是“慈孝之乡”,他才特别青睐从慈城出来的官员。

  王来:明代中期专重进士,举人出身而官至六部尚书者非常罕见,王来却能从乡举历官至工部尚书,非常不容易。王来执法严酷,在巡按御史任上,曾一次杖死不法县令十人。景泰元年(1450年),贵州苗民叛乱,王来以右都御史会兵进讨,叛平,兼任贵州巡抚。景泰四年,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1457年),六尚书悉罢,王来赋闲回家,于成化六年(1470年)在家中去世。

  姚镆: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嘉靖初年,有“天下布政使廉名最著者二人”,姚镆便是其中之一。和海瑞一样,姚镆也是一代名臣。嘉靖三年,姚镆的儿子——状元姚涞因“大礼议”获罪,但姚镆依旧得到重用。嘉靖四年,姚镆迁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平田州叛乱,诏进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不久田州叛乱又起,姚镆主剿,王阳明主抚,朝廷决意起用王阳明,姚镆只得称病回家。后来,田州叛乱再起,皇帝渐思姚镆。嘉靖十三年,皇帝命他以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姚镆不愿再次卷入朝廷的派系斗争,遂辞,帝不悦,仍落职闲住,家居数年卒。

  冯岳: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刑部任职期间,恤刑江西、山东,前后释滞狱一千五百余人,使大批“轻犯”免罪减刑,两省囹圄为之一空。嘉靖三十五年,冯岳以兵部右侍郎总督广、川、贵三省军务,剿抚并用,彻底平定了播州地区长达二十年的叛乱。后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年老致仕。冯岳历官三十余载,“清慎谦退,始终无纤毫过失挂弹章,论者以完节归之。盖胜国二百余年,邑中所仅见者也。”——为官三十年,居然没有“挂弹章”(弹劾官吏的奏章),可见冯岳这官做得特别好!如今慈城镇完节坊2号犹有冯岳彩绘台门,“完节”、“淳德”二坊也是万历皇帝赐他的。

  赵文华: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权臣严嵩的干儿子,《明史》称他“性倾狡,未第时在国学,严嵩为祭酒,才之。后仕于朝,而嵩日贵幸,遂相与结为父子。”当时倭寇祸害东南沿海,嘉靖皇帝命赵文华主持沿海防务。赵文华“黩货要功”,以欺骗手段获得皇帝信任,诏进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后来皇帝对严党有所察觉,遂让赵文华回籍休养,消息传出,举朝相贺,可见赵文华不得人心。《明史》写赵文华之死:“文华故病蛊,及遭谴卧舟中,意邑邑不自聊,一夕手扪其腹,腹裂,脏腑出,遂死”——肚子像气球一样炸开了,这可能吗?可见《明史》对赵文华的评价很坏。而在我们慈城的民间传说里,却几乎没有说赵文华不好的。

  袁炜:嘉靖十七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嘉靖皇帝喜欢青词,袁炜写的青词最称他的心意,因此能平步青云。据《明史》记载:“炜自供奉以后,六年中进宫保、尚书,前未有也。”随后更以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位极人臣。袁炜于嘉靖四十四年去世,年五十八岁。袁炜写的一副对联非常有名:“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歧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瞧这马屁拍的,嘉靖皇帝能不龙颜大悦?

   张九德: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曾任松江府知府,后官至工部尚书,但《明史》无传。《陕西通志》记载了他在陕西任按察副使时的政绩:乡民追思其德,在城北祠堂挂像纪念,与杨一清、王琼并称为“三贤”。张九德后来投靠魏忠贤,被视为阉党成员。1629年崇祯皇帝钦定逆案,在判处罢官闲住的44人名单中,就有“右都御史张九德”。张九德本人于《明史》无传,但他的儿媳却因“性至孝,姑病十年,侍汤药不离侧”,载入《明史·列女传》。

  冯元飚: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天启六年,任揭阳县令,纳年仅十四岁的扬州姑娘黄月容为妾,并携来揭阳任上。月容聪慧美丽,能帮冯元飚破案。三百多年来,黄月容在揭阳人民心目中有一个美好的形象,被尊为“月容夫人”,关于黄月容、冯元飚的民间故事和戏剧有好几种。

  当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和清军对北京构成了强大威胁,崇祯皇帝对冯元飚委以重任,“大司马缺久,无逾卿者”,让他接任兵部尚书。怎奈冯元飚无力回天,“以病剧乞休”。北京陷落不久,冯元飚在家乡病逝,年仅47岁。南明福王时,冯元飙家人请求抚恤,有大臣言:“元飙身膺特简,莫展一筹,予以祭葬,是使误国之臣生死皆得志也”——竟被视作误国之臣。

  纵观这七位尚书,前期王来、姚镆、冯岳的官声较好,而且能文能武,都有平定西南地区叛乱的功绩;后期赵文华、袁炜、张九德的官声不大好,这与明代吏治好坏和政治清明度的变化相一致。冯元飚去世,实际上宣告了“满朝朱紫贵,尽是慈城人”时代的结束,因为在整个清朝,慈城读书人做官的少了,做生意的多了,“宁波帮”有不少前辈都是清代慈城人。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119) 评论 (10)收藏(0) 转载分享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慈城(慈溪)三孝子PK鄞县三孝子 后一篇:慈城科举的另一面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发评论]
    • 空谷听风吟2008-01-20 12:43:40 [举报]

      拜读了,让我从中了解更多慈城的风土人情.祝福博主!
    • 健健2008-01-20 13:41:46 [举报]

      此类文章,对慈城对宁波善莫大焉,功莫大焉。认不认得叫小草的女人?
    • 慈城土著2008-01-20 18:27:41 [举报]

      回健健老师,是晓草吗?那应该认识的,今天晚报上就有她的大作,呵呵,不知道是不是。
    • 幽竹2008-01-20 22:20:37 [举报]

      对家乡了解得太少,在你这能学到太多了
    • 思绥草堂2008-01-22 10:05:20 [举报]

      还是老冯家最厉害,占二个!
    • 青山白水间2008-01-23 08:50:00 [举报]

      慈溪,真是了不得的地方。这些尚书,虽然良莠不齐,可都算是一时之杰了。
      《水浒传》中的陈文昭,可算书中少有的好官吏,原来是你们县令呀!你们慈溪更是不得了。

    • 上林游子2008-01-23 20:00:25 [举报]

      好文章!言之有物!
    • 陶小艾2008-01-23 20:47:13 [举报]

      坐下来慢慢看....

      在寒冷的冬日里,送您一杯热奶香茶,愿您的每一天,快乐幸福
      博文共赏,小艾期待您回访,别忘了给本周的4篇文字留下精彩的评论哟,先感谢了~
    • 新浪网友2008-12-31 16:35:26 [举报]

      明代的言论很自由,常常正反相随,明朝对冯元飚的评价是正面多,负面少。天启六年至崇祯三年冯元彪在揭阳当县令,政绩清正,乡人建祠以祭。危难之际任兵部尚书,病重请辞而不忘明推荐忠正不阿的人才史可法。1644年明亡而冯元飚忧死家中。可见冯一生是个名宦良臣。
    • yuanwei26_42e3m2009-03-29 10:35:01 [举报]

      放屁,袁炜是余姚袁马人,不知道你妈的不要乱写!他墓地我都去过!不信我带你去!
      发评论随时随地抢沙发!       清静无为: 更多>>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