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艾灸的感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0:10:45

话说艾灸的感传

健康疗法 2010-05-30 07:54:00 阅读91 评论0   字号: 订阅

 艾灸之道(二) 关于艾灸的实验研究话说艾灸的感传

神奇的艾灸 2010-05-18 08:34:29 阅读87 评论10 字号:大中小

 接受过针灸治疗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当医生将针扎进穴位后会有酸麻胀痛,甚至某些穴位会有电击样的传导(如针刺环跳、秩边、委中等穴可放射至足部,针刺极泉、尺泽、内关等穴可放射至手臂等),这些感应即是所谓的“针感”。每位针灸医生都知晓,针刺时惟有产生了针感,才会获得理想的疗效。既然“针”和“灸”都作用于穴位,那么,施灸时会不会也应该产生灸感呢?其疗效与灸感的有无是否也有密切的关联呢?下面就我在临床中的实际案例与大家分享艾灸的感传。

案例一: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生活频道主持人孙先生,因胃下垂5年未愈于2008年6月23日初诊。该患者曾服用补中益气(丸)汤等中药,虽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时有反复发作。初诊时主诉症状为:上腹坠胀,站立或饭后加剧,面色无华,头昏乏力,脉沉细无力,舌质淡红苔白腻。钡餐造影示Ⅲ度胃下垂;经辨证属脾肾阳虚、中气不足。考虑到患者病程较长且胃下垂程度也较重,如果继续服药势必加重胃的负荷,拟采用隔物艾灸法治疗。首先让患者坐位,将具有升提中气的自制药饼放在百会穴上并施艾条悬灸,大约灸至30分钟左右时,患者相继出现似晕非晕的感觉,头热、脊柱热,胃脘部有上提感。6次治疗后,症状大减,治疗12次后B超和钡餐造影显示胃体已恢复原位。随访1年末见复发。

 [体会]

   灸感的发生是在艾火物理与药理的双重作用下,促进体内的经气运行增强,并与病气相搏而引发的一系列现象。通常在施灸时会有以下几种灸感的产生:第一种是循经走窜:艾灸的温热之气沿经络的走行方向向深层穿透或远端传递,有灸前透后、灸后透前、灸上透下的感传效应;这种灸感出现,会令病人感到温暖舒适,病痛减轻;第二种是类似于针感的酸、麻、胀、痛感觉,表明体内正气和邪气相斗争的开始;第三种是“排风、排凉或排寒”现象:施灸以后大多在手脚末端出现凉、风、热和虫蚁爬的感觉,是体内寒气将被排出的良好信号。总之,无论出现哪种灸感都表明你的灸法是正确的、有效的,否则,病情恢复就会很慢很慢,甚至无效。本案例虽病程较长且下垂程度较重,但施灸时出现良好的灸感,因此仅灸12次既显效。

 案例二:

 天津医科大学体育教师刘女士,2010年3月10日因腰部疼痛1周就诊。患者素有腰肌劳损,l周前因打羽毛球腰部闪挫,继而疼痛难忍,放射至右腿,CT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查体:腰部平坦,腰肌痉挛明显,右腿抬高试验阳性。治疗经过:先取双侧秩边、右侧环跳、右侧委中用针刺通经络,令针感沿右大腿外侧放射至足。然后分别在命门及八髎穴上擦涂坎离液(由附子、灵仙、秦艽、艾叶等中药醇提而成),上放置2个双孔艾灸盒施灸,以施灸部位温热舒适为度。约30分钟后,即觉灸疗热气以命门为中心呈片状层层向脐腹部扩散,继而热流向下扩展足底。患者自述有难以形容的舒畅感,腰痛明显减轻。因路途较远,患者不方便每天往返医院治疗,希望在家中自己施灸,征得我同意后患者便回家中自行治疗,3天后患者又来到医院找我说,这几天腰一直在痛,没有什么变化。我问她:“你是按照我教的方法施灸的吗?”她答曰:“是,但没有您做灸时的那种热窜感觉,仅是皮肤表面有灼热”。我恍然明白为什么她自行施灸不见好转的原因所在了,原来是没出现灸感。我说你近几天内无论如何都要到医院来,由我的助手给你施灸,再看看效果如何?果然,在以后的施灸中每次都出现了感传,连续治7次后这位患者已无任何不适。

[体会]

这位患者同样是因有无灸感而影响到疗效。同样是艾灸,患者自行施灸为何难以引出灸感呢?这里边涉及到灸感的引发问题。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灸感的出现受环境条件、艾灸技法、个体素质等诸种条件因素影响。

1、环境条件:

在安静的环境中,思想集中,则灸感较易发生,且感传速度也较快。反之,在喧闹,或与人交谈,注意力不集中等,则灸感多迟钝或不能被感知,速度也较慢。我考虑本案患者在家自行施灸时未出现灸感,可能与施灸环境有关。

2、艾灸技法:

艾灸时必须让火力保持“均衡、持续”,并达到一定的作用量,方能出现灸感与感传。如火力中断,则已经出现的感应也会减弱、退缩甚至消失。一般原则是剌激越强,时间愈长,感传越容易出现。

3、个体素质

灸感的产生与个体素质不同也有很大的关系。如同一性别,相同年龄与相同的病症,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方式进行灸治,可能也会出现彼此灸感强弱的差异。这可能与经络的敏感程度有关。遇到这种情况时,我的体会是在艾灸前加诱导剂(如上述病案的“坎离液”等,力争在施灸时把不同体质的人都最大化地引出灸感。    此外,操作者技法熟练,认真耐心容易引发灸感;反之,技法生疏、没有爱心、急躁草率,也是影响灸感就不易引出。

总之,我多年的艾灸体会是,无论用艾灸治病还是防病养生,在每次施灸时都务必要引出灸感。同针刺一样,有了灸感,你的艾灸才真正有效。

有0人推荐   阅读(87)| 评论(10)| 分享    | 引用(2) |举报  艾灸之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