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生“四 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06:30
人 生“四 宝”
 伏健 章
 有首歌《吉祥三宝》,说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地上的花朵、绿叶、果实,家庭的爸爸、妈妈和“我”是“吉祥三宝”。古代贤明之士对此也有许多真知灼见,《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讲“以不贪为宝”;荀丕任荆州曹书佐时提出“以德为宝”;老子“恒有三宝”之一就是“以俭为宝”,重读这些古训,发人深省,大有裨益,堪资借鉴。结合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角度谈人生四“宝”,作为“智慧人生系列谈”的内容和一些单位、同志做了交流。查字典看“宝”的释义是珍贵的东西,不过我这里所说的“宝”,既非令人咋舌的稀世珍品,也非使人垂涎的高官厚禄,而是你非凡生活中极易拥有但也是你在为“官”后容易丢失去的东西,它就是“好心志、好心肠、好心情、好心态。”
 
立  好  心  志
心志,是指心中的志向、愿望和抱负。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心志决定了你人生成就的高度。”传说中,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就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有了这根脊梁,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多深的沟壑时,都可以屹立不倒。因此,人们常常用脊梁来比喻人类的信仰。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活着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人要为自己的人生规定一个意义。是啊,当你赋予人生有意义,你就选择了有意义的人生;当你赋予人生没有意义,你就选择了没有意义的人生。从一定角度来说,赋予人生何种意义,取决于人们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心志之本。“夫志,气之帅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党员干部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须建立在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上。目前,在世界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二三十个属于发达国家,而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不是解除人类贫因、推进社会发展的灵丹妙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得出的“两个必须”并没有过时。坚定理想信念,须体现在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上。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之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所以威武不屈、前赴后继,其中的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就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的先锋战士。坚定理想信念,应该是我们党员干部永恒的追求。坚定理想信念,须落实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不懈努力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只要把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追求,把对人民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化作自觉行动,才能立足现实,不懈追求,使理想之光伴随整个人生之旅。
清正廉洁是心志之源。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志正则众邪不生”,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抵御诱惑的克星。每个人在现实环境中都会面临着一些诱惑,处理不好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要正确对待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理性地对待金钱利益和生活享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常思贪欲之害,不为人情所扰,不为物欲所动。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每一名把国富民安作为社会抱负和职业理想的党员干部,都具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的真挚情怀。要勇于与不正之风作斗争,不能在所谓“讲团结”的一团和气里放弃原则,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同样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的体现。
一流业绩是心志之实。任何理想信念的实现都离不开与现实的统一,没有实干精神,任何理想信念都将化为泡影。正如吴运铎所说:“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也正是毛泽东同志所要求的“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因此,新时期共产党的先进性,必须体现在带领群众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中。党员干部要有勤勉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尽心尽职;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只争朝夕,奋发有为;要有一流的工作质量,精益求精,争创一流。
 
怀  好  心  肠
在云南看到一则企业广告,“良心做人、尽心做事”,看后不禁眼睛一亮,感慨万分。企业作为一个团队,称得上是一个“社会人”。作为社会人提供给社会的是产品与服务。产品与服务的优与劣,与技术有关,与人品更有关。可以说,人品决定产品。良心做人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民间早有“做人要讲良心”的说法,用现在的话说做人要讲道德。这种道德,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延续着风俗习惯的路径,体现着理想信念的力量。这种道德,简言之,就是好心肠,也可说做热心肠。有一首很喜欢听的歌,《世界需要热心肠》:“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人生道路多曲折,人生道路漫又长,谁也难免碰到险阻,谁也难免遇到忧伤。只要你我热情相拥,懦夫也会变成金刚。”阳光温暖皮肤,而爱温暖心灵。感情是一种具有生命的自然力,它远远胜于语言的力量。
好心肠是正直之心。心正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比较憨厚耿直的固然凸现。正直之心是良心之主干,没有正直之心的人,其他一切难以为存。开国元帅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对共产党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的英雄气概的赞扬。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做到“三实”:做人要诚实,做事要务实,做官要真实。
好心肠是善良之心。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善良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表现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仁爱之情。这种仁爱之情,能够优化社会环境,和谐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保持一颗向善之心并有善念、出善言、行善举、以善化恶,就会在自己和他人心中不断播撒爱和善的种子,积善成德,构建和谐人际环境,赢得他人的敬重与信赖,为成就事业、走向成功创造宝贵的机会。
好心肠是诚信之心。“信”乃人言也,人与言合成一个单字作为表现形式,突出了当年造字者对人言的格外重视。“信”也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人无信不立。坚持信以待人,最终一定会换来最真诚的回报。建立一个现代文明的和谐社会,“诚”、“信”二字举足轻重。讲信用、守信用,是我们从小就不断培养的做人准则,看似不是多么大的事情,但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能够做到,却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好心肠是豁达之心。心胸豁达是做人的一种崇高境界,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去对待得与失、成与败、升与降、富与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有条短信说得好:“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总有烦恼;老少朋友,无价之宝;知足常乐,心宽气少;人活一世,心情要好;笑口常开,欢乐不老。”
好心肠是谦和之心。“谦受益,满招损”,“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是流传千古的古训。谦和是一种崇高的修养境界,是一种严谨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低调的人格魅力。“官”来自“百姓”,“官”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镌刻于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的楹联,用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足令为政者思考。2009年我在《金陵瞭望》第6期发表一文,《为官当以谦和为美》,提出为官者要修炼平民心态、平静心态、平常心态、平和心态。
好心肠是清廉之心。清正廉洁是当代人良心的升华,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党员干部要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依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和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
 
造  好  心  情
心情是人的心境,是内心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感觉。我理解“好心情”,就是“好心”加“好情”。“好心”就是爱心、善心、真心,爱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丽,真心使人快乐。“好情”就是友情、亲情、爱情,友情使人宽容,亲情使人温馨,爱情使人幸福。人的心情是看不出来的,有时也可通过“吃饭的胃口、工作的情绪,脸部的表情”反映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为何会这样?其实,外面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的处世态度不同罢了。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我在一家卖甜甜圈的商店见到的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则是甜甜圈中间的小小空洞。”这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乐的本质。精彩人生需要美丽心情。好心情才能欣赏好风光,好在还要好心赏。而好心情决定好心态,所以,塑阳光心态特别重要。你内心如果是一团火,就能释放出光和热;你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融化了也还是零度。要想温暖别人,你内心要有热;要想照亮别人,请先照亮自己;要想照亮自己,首先要照亮自己的内心。因此,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改善心情,用赞美与好心情去影响身边的人。
知足常乐。“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是先哲纵观人生成败、历史变迁得出的宝贵经验。这里所说的知足,主要是从物质生活待遇、名利地位上讲的,而在工作和学习上则不能知足。雷锋同志的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就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知足与不知足的辩证关系。知足是廉洁的保证,是人生快乐的根基,是一种大智慧。有了知足的人生态度,就会看花花有情,看树树可亲,看山山会笑,看水水怡人。“知足常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生不耻。”在政治上把握住方向,权力上把握住原则,修养上把握住人品,生活上把握住小节,踏实做事,低调做人,寒不改叶绿,暖不争花红,富不行不义,贫不起贪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实现“事到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和人生追求。
助人为乐。历史上称为“修行”、“行善”,虽然古今称法不同,但它们的意思基本相同,那就是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快乐的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共产主义道德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道德品质。在“助人为乐”中“点亮自己、照亮别人”,既帮助了他人,又净化了自己灵魂,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精神世界,这不仅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对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时代呼唤“助人为乐”,社会需要“助人为乐”,“助人为乐”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助人是最崇高的快乐。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苦中求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是先贤最早的人生“苦乐观”。古之立大志、干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胆、之志、之苦心、之磨砺。事业征途,从来少有康庄大道;蟾宫折桂,自古未见轻而易举。历经千难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老话说:“天上若无难行路,世间哪个不成仙”。苦是人生的的财富,是成就事业的机遇,是磨炼意志的熔炉。苦中求乐,这里的“苦”是毅力,是境界,是动力,是廉洁。思想有多远,事业就有多远;付出有多少,收获就有多少;吃有多少苦,幸福就有多少。苦中求乐,这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事业境界,一种务实实践,也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素质的外在表现。古人说:“道虽远,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党员干部要以苦为甜、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苦为上,在干事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自得其乐。人生在世,需要得到。得到,这是人的本能所求,是生活的需要、生存的保证,也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欲望。“得”要讲道德、讲人格、讲品性,塑造“道德”、“品德”、“美德”,这样才其乐无穷。所以说,自得其乐,不是完全指获取物质的财富,更指的是做人为官的高风亮节。德与得的意义并不都是相反的。“得”与“德”比较,“德”是管“得”的。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利益观、世界观。有什么样的“官德”,就有什么样的德行。“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宁可无得,不可无德”。失去官德的人为官,必然会掉进身败名裂的泥淖。为了“得”和“乐”,就要强化“德”的品位、加强德的建设,以德做人、以德行政、以德为官。
 
持  好  心  态
对于同一事物,由于思维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有的产生兴高采烈的效果,有的导致悲观失望的结局,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知足、感恩、达观的心智模式。党员干部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保持心理和谐,心平气和,坦然面对一切。阳光心态对党员干部个人的成长、团队的合作、家庭的和睦具有重大的影响。
正确看待成败得失。民国元老、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有人问及他高寿之道,他指着家中一对联,笑而不语。对联的上下联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道是“最完善的产品在广告里,最完善的人生在悼词里,最完美的爱情在小说里,最完美的婚姻在梦境里。”如果求全责备,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分之一二,就能渐入淡泊之境。有人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医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心境是人身的健康之源、自强之本、长寿之根。党员干部应经常调整自己的状态,调理自己的心境。养身重在养心,补体重在补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人只能活一辈子,不能活两辈子,应该懂得善待自己。要把名利看淡一些,让心灵超脱一些。古人讲,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是乐无求还是忧不足,是廉与贪的一个分水岭。党员干部要积极向上地对待成败得失,要经常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比比哪些先进模范,看看那些困难群众,面对他们,我们应当为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而感到羞愧!
正确看待困难挫折。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道,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就事业,人生成功,必然要有顽强意志,经过第一境界的苦苦求索,第二境界的艰辛努力,但求耕耘不问收获,在不经意的时候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可能是人之成长的必然。不经过挣扎、挫折、磨炼,是很难脱颖而出的,也很难健康成长。吃苦贵在先,也是人生的一种本钱、一份财富。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遇到不幸,能够泰然面对,就能渡过难关,也使自己得到磨炼。凡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宠辱不惊,我们当有这种大度、这种定力。
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有人讲,做人之难,从官场可见一斑:当不了官,难;当了官升不上去,难;当了官穷于应付、压力巨大,难;当了官发现自己不过如此,更难。钱钟书说:“想做官的人就像猴子,向上爬的时候,就露出了自己的红屁股。”兰州玉泉山公园有副对联:“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去难。”这都从一个侧面讲了为官之忧之愁之难。党员干部要以平常之心对待进退留转。个人的成长进步除了自身努力外,更重要的是靠组织培养。没有组织上给舞台,自己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施展出来。作为领导干部,不管职务高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是党组织培养教育的结果。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尽职尽责做好工作的义务,而没有向党组织讨价还价的权利。面对进退转转,需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正确看待个人的上与下、得与失、快与慢。无论是上与下、得与失、快与慢,都要淡泊名利、坦然处之,做到上不喜、下不悲,得不宠、失不惊,快不傲、慢不怨。有人讲,想不开时,可以去看看“三座山”。看井冈山,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英烈,与他们比,我们岂不是太幸福了?看普陀山,看佛的大境界、大度量、大胸怀、大慈悲。看八宝山,无论什么级别的官员,多么有钱的富豪,到了这里都是一缕青烟飞天外,个人得失实在是小事,不要为此劳心伤神。
正确对待生老病死。人的生命和季节一样,有其自然的四季: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命程序。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谁也无法躲避。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领略了美丽的无限风光,我们享受了人间的天伦之乐,我们创造了辛勤耕耘的劳动成果,我们使今天变得比昨天更加美好和迷人。我们不仅以自己的辛苦回报了前人的恩典,还正在以新的努力为后人作出殷实的铺垫。如此想,你心理就会产生一种自豪之情。宇宙万物,皆有始有终,人也是如此。未知生焉知死,未知死又焉知生。人不能长生不老,但却可以延缓衰老。人不能死而复生,但却可以死而不灭。面对生死,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坦然态度:“含笑而来,含笑而去,把鲜花留在路上,把歌声留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