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首家生鲜超市夭折(企业动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57:34
 

  近日,位于宁波镇明路上2000平方米的三江生鲜超市“闭门谢客”。去年9月这家超市开张时,因其生鲜商品占八成以上及全新的经营模式,曾在宁波引起广泛关注。
  生鲜超市日子不好过
  生鲜商品损耗大,运作成本高,难盈利是这家生鲜超市夭折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宁波还有几家“农改超”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据了解,“三江”月湖生鲜店开张当天营业额达到20万元,如要保本,每天的营业额至少在12万元以上。事实上,很难达到这个数字。据笔者了解,宁波一家面积与“三江”差不多的“农改超”眼下日营业额在4万元左右,其生存的艰难是可想而知。“威胁生鲜超市生存的,不仅有附近的农贸市场,还有不少‘马路市场’小商贩。”一名生鲜采购员如是说。
  “枯萎的蔬菜、死了的海鲜到晚上只能贱价抛售,否则到了第二天更无人问津,而其中的损失也是个不小的数字。生鲜商品毛利很低,水、电、人力等诸多营运成本很高,尽管政府给予了补贴,但还是经营艰难。”据悉,三江生鲜超市从开张到歇业,亏损了五六百万元。与其长期亏损下去,不如关门了之。
  一名以前经常在三江生鲜超市买菜的市民说:“比起旁边的月湖菜市场来,三江生鲜超市虽然提供给顾客一个洁净、舒适的购物环境,但超市菜的价格明显高于菜市场,而且不能讨价还价。”市民王大伯则见证了这家超市的兴衰,“超市开张不久,生鲜区的面积就不断萎缩,南北干货的货架在不断增加。后来,去买水产品就单独收银了,显然是包给个体户在做,这样对整家超市肯定会有影响的。”
  人才瓶颈亟待突破
  生鲜的经营带有很多技术性做法及很多不易控制的因素,给员工带来一定的操作难度。如生鲜的价格、生鲜的质量、生鲜的加工、生鲜的损耗……其中生鲜的损耗对毛利的影响很大。而这一切,都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士来操作。
  鲜度是生鲜商品的生命线,若生命线无法延续,则消费者便无心购买,让顾客失去信心是超市“最致命的杀伤力”。但菜蓝子商品进货等级价差颇大,不易定性定量管理,须有专业人才判定介入。一家超市生鲜经理举例说,如果死了一条河鲫鱼,就要卖掉好几条才能赚回来,而池中水温等都关系到鱼的生存时间,确定不同状态下适合的水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摸索出来的,要靠长期积累。
  业内人士认为,管理生鲜超市专业性很强。与外资生鲜超市相比,内资超市在商品结构、卖场布局设计、商品陈列、促销活动上都有差距,而且制约其发展的另一个“瓶颈”是人才。
  经营生鲜要有长远目光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很多生鲜经营者都亏不起,但他们只把目光盯在零售上,其实要跳出这种思维,开发团购市场不失为一种好策略。目前一个城市企事业单位的食堂,每天菜篮子商品的采购量是非常惊人的,如果发展了若干个食堂客户,采购量大了,价格上就会有优势,自然增加了毛利。同时,生鲜超市提高原料(剩余菜)的利用率,搞相关产业延伸也是一条出路,如生鲜超市开设若干家连锁快餐店,也是处理不新鲜菜的一种办法。
  对三江生鲜超市的关门,宁波市贸易局一名人士认为:“尽管生鲜商品专业店很难盈利,但菜篮子的超市经营模式是发展趋势,经营者要有长远的目光,培养市民上超市买菜习惯毕竟是要交学费的。”


    《市场报》 (2005年06月28日 第十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