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不能要求人人都一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8:36

【原文】“唐棣1之华,偏2其反而;岂不尔思?室3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远之有?”

【译文】“唐棣开放的花朵,偏斜着反反地生长,岂不能引起你的遐思?只是剑与鞘离得太远了。”孔子说:“还没有好好地思考,怎么会觉得太遥远呢?”

【说明】有人引用了一首古诗,表面上是说唐棣树上开放的花朵很特别,偏斜着反反地生长,很能引人遐思,但是花朵距离果实比较远,不象一般的花。实际上则是想表明大家都是同学,是一个老师教育出来的,思想意识观念怎么会相差很远呢?而且有的人思想观念是一样,行动上却是另一样,相差很远,这是怎么回事呢?确实,我们看很多人,言行不一致,说的是一套,而做的又是一套,真叫人捉摸不透。孔子的回答是很明白的,就是不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都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想清楚了,也就会明白了。也就是说,唐棣开放的花朵,偏斜着反反地生长,是与其它的树、与其它的花都不一样,这就是它的本性,它的一生所必须走的道路,是它的独特的规律,认识到这一点,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人也是这样,有他的本性,他的一生所必须走的道路,有他独特的规律,所以不能要求树树都一样,人人都一样。这也是对全篇的一个结论,所以,“虽违众,吾从下”;所以,“毋固,毋我”;所以,“匡人其如予何?”所以,“吾不试,故艺”;所以,“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所以,“予死于道路乎?”所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所以,“吾止也”、“吾往也”。所以,“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所以,“斯亦不足畏也已”。所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本篇所有章节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立”而展开的,一个人是不是立起来了,是不是能立得起来,一定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如果是必意、必必、必固、必我,似乎是立起来了的样子,但实际上却不是。颜回也象曾子一样自我反省了一番,他说孔老夫子教育我好多年,我都感觉到自己很不错了,“如有所立卓尔”,好象是有所成就,高高直立,与众不同,但与孔子一比,才发现自己差得很远。自满了,好象是自己的心胸装满了,而看孔子,却是空的,“空空如也”,还能容纳得下更多的东西。自此,颜回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无法跟老师的思想道路。本篇一以贯之的思想即是要求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人而怎么样做好一个人的思想,而做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能立起来。立得起来,才能“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立不起来,当然也就是又惑、又忧、又惧了。因为没有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迷惑于大千世界的无限复杂性。

——————————————————

【注释】1.唐棣:一种落叶小乔木,梨果近球形或扁圆形,栽培供观赏,树皮供药用。《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华!”《诗·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尔雅·释木》:“唐棣,栘。”郭璞注:“似白杨,江东呼夫栘。”李时珍谓唐棣亦名枎栘,栘杨,是白杨的同类。

2.偏:《书·洪范》:“无偏无颇。”《墨子·兼爱下》:“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说文》:“偏,颇也。”这里用为倾斜不正之意。

3.室:《战国策·燕策》:“拔剑,剑长操其室。”《天工开物·佳兵》:“其最薄者,则为刀剑鞘室也。”《小尔雅·广器》:“刀之削谓之室。”这里用为刀剑的鞘之意。或是与刀刃、猎刀或者其它器械紧密配合的护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