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部制改革满月渐入深水区(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5:54:59
[政府动态]大部制改革满月渐入深水区(下)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局有望设立
环保部将首先加强环境监测职能,可能调整污染控制方式,本月底将进行大规模环保检查
3月31日,环境保护部挂牌4天后,首任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现在黑龙江的松花江畔,这是他出任部长后的第一次考察调研。巧合的是,2005年松花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周生贤临危受命,出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上任后他赴千里冰封的松花江一线指挥,最终取得了防控松花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决定性胜利。
 
可以说,松花江与周生贤结下了不解之缘。2007年5月,在松花江调研的他提出了"让松花江休生养息"的观点,继而形成了原环保总局"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治理方针。
 
今年3月28日,环境保护部挂牌,周生贤谈及就任部长时的感受说:"我们的座右铭是: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
环保部首先将加强环境监测
在考察了中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和哈尔滨市松花江公路大桥监测断面水质后,4月1日,环境保护部在哈尔滨组织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在此次会议上,周生贤要求,坚决落实松花江休生养息各项政策措施,并要求将出入境断面水质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目前,环保部的"三定方案"正在加紧制订中。一位环保部人士称:"三定方案"需要报中编办,估计6月之前能出来。"组建后的近1个月时间里,各司局依然按照原来的职能进行工作。
 
至于环保部的职能会有哪些变化?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认为,首先加强的职能将会是环境监测方面,"对于各地监测数据的上报,以及发布,都会有加强。"据悉,环境保护部结束挂牌仪式的当天,周生贤和其他部领导就立即举行了一个会议,会议的内容就是加强环境监测。
 
在挂牌后第12天,环境保护部组建后首次发布的部门规章也显示出要加强环境监测的信息。名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规章对于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监测数据上报、社会监督等方面都提出要求,并且明确:个人或组织发现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权向环保部门举报。
 
该部一官员称,在拟订的"三定方案"中,基本已确定要单独设立环境监测局,以加强环境监测。"目前在环保部的内部司局中也有职能交叉,监测方面,污控司、科技司、环境监测总站都涉及部分监测方面的工作,需要整合。"
 
另一个设想则是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如类似于环评机构,可以由社会机构来监测,提供监测数据。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监测数据的不准确和造假,如果哪些机构的监测数据不准确,政府就可以不从你那里购买监测数据,它也就自动会被市场淘汰。"上述官员如是说。
环保执法今年要抓几个大要案
在环保部,与环境监测同等重要的是环保执法。
 
3月26日,周生贤出任环保部部长的第一次公开露面,就是在全国环保执法工作会上。周生贤说,温家宝总理曾告诫环保部门,执法要像钢铁一样硬,不能像豆腐一样软。所以环保部成立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就是环境执法工作会。
 
周生贤提出,当前必须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包括争取确立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建设规范权威的环境执法监督机构,增加"国家监察"能力,完善地方环境执法监督机构。他表示,今年环境保护部的环境执法将"搞几个重量级的、影响全国的大要案",对于重量级的大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将一视同仁,严格监督执法。
 
据透露,本月底,环境保护部将开展组建后首次大规模的环保检查行动,涉及约30个省、市、自治区,检查的重点是后督查,即此前被处罚的企业是否整改到位。
设"水污染控制司"可能性很大
环保部另一个可能的变化是污染控制方式的调整。王金南认为,水环境是目前中国环境中最重要的问题,而且水的问题很复杂,包括江河、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应该成立专门的司,如"水环境保护司"或"水污染控制司"。
 
目前,水和空气、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统归污染控制司来管理。王金南表示,环境保护部的机构职能应按照环境的界质来划分,比如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等,都应成立单独管理的机构。"新的环境保护部职能中有一条,组织和实施重大环保规划、政策和标准。这个实施就需要人力资源,需要实施的监督机构。"
 
环保部的一位司局级官员证实了这一说法,并表示这是机构设置方案的一种。另一位同级别官员亦表示,设置水污染控制司的可能性很大。此外,还有可能专门针对气候变化设置一个司局。
 
不过,设立这样的机构,必然要面对环保多头管理、与其他部委职能交叉的问题。如水环境,就牵涉到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等,"其实由谁负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确责任的主体。"王金南说。
 
采写/本报记者 马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劳动法实施条例成文
将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系列配套制度将出台
"一是以促进就业、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以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管理为核心的公共人事管理职能。"这是3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对该部主要职能的两大领域予以的界定。从上述界定中不难看出,《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余波、加大推进公务员管理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该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
 
"虽然‘三定方案‘目前仍在确定之中,不过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位人士表示,目前原人事部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所有机构都在正常工作,不过对上汇报工作和下发文件时,文号已统一,"大家情绪都比较稳定,都在正常工作"。
 
虽然《劳动合同法》实施已近4个月,但诸如"企业用工成本因此新法增加"之类的争论并未平息。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前内地首富张茵的一个提案就建议继续完善《劳动合同法》,"取消‘签订无限期合同‘"。有关人士认为,正是因为争议的存在,让原本可以将《劳动合同法》细化的实施条例至今仍未出台。
 
该部一位人士告诉本报,目前《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已在广泛意见基础上成文,并将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该人士透露,《实施条例》细化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其还表示,由于《劳动合同法》已征求广大公众意见,《实施条例》可能不会再征求公众意见。他还表示,配合《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除了《实施条例》外,还有一系列配套制度也将出台。
 
采写/本报记者 郭少峰
交通运输部:挂牌首月直面区域交通纷争
新部门在北京廊坊公交纷争、东航返航事件中的表现,获较高评价
交通运输部是大部制改革中最早挂牌的一个部委。3月23日晚上,仅仅在全国人大通过大部制改革方案5天后,原"交通部"的牌子换下,悄然挂上了"交通运输部"的牌子。
 
今年南方雪灾之后,不同区域、不同方式的交通运输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备受关注,交通运输部最早挂牌,并在高层人事调整和协调区域交通上展开了尝试。
人事 稳健中有所突破
人事调整,是一个受关注的敏感话题。
 
3月24日,李盛霖主持召开交通运输部组建后的第一次党组会议。会议明确了部领导工作分工。
 
第二天,交通运输部的高层人事对外发布。原民航总局代局长李家祥任副部长(正部长级),同样来自民航的副部长还有原民航总局的副局长高宏峰。原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冯正霖、徐祖远任副部长。邮政总局局长马军胜任党组成员。
 
李盛霖此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组建交通运输部一定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新人事的一个亮点,三个部分并不是简单拼合,而是有交叉,这从副部长高宏峰的分管领域就可以看出来,高宏峰从原民航总局副局长调任运输部副部长,分管领域不再是民航,而是交通运输部的政策法规、科技教育、内部审计、新闻宣传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工作 部门计划保持连贯
机构调整后,各部门的工作是否从头再来是公众关心的。因今年年初,原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各自召开了工作会议,安排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对此,李盛霖指出,从工作的连续性来讲,这些工作任务,也是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2008年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将加强规划上的统筹优化与工作中的协调配合,提高政府部门服务的效率。
 
这意味着各部门的今年工作将按照原计划展开。
 
而高层人事调整后,交叉熟悉业务逐步展开。4月3日上午,李盛霖到国家邮政局调研座谈。这是李盛霖以交通运输部部长的身份首次到邮政局调研。李盛霖强调,要依托交通运输平台,促进邮政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4月14日,李盛霖以交通运输部部长身份首次亮相民航系统,在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调研座谈。
 
4月15日,在交通运输部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全国交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新上任的副部长高宏峰也首次亮相并讲话。
 
整合后大交通部的指挥协调优势也逐步体现,4月7日,交通运输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奥运交通保障及安保工作的通知》,通知不仅仅对公路和水路,而是要求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各系统做好奥运准备工作。
难题 协商跨境公交纷争
交通运输部组建后,在整合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区域交通运输上被寄予厚望。该部的主要职责中,"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是重要的部分。
 
由此,该部组建不到一个月,就被推到台前。
 
4月3日,北京开往河北廊坊的938支5路公交在廊坊被当地的长途车主们堵住了。他们认为938支5路公交用政府财政和他们进行不平等的竞争,并指这条线路未经审批。
 
堵车3天后,媒体开始报道,并提出堵车事件可作为大部制后的首个协调个案。协调跨界交通矛盾属于原交通部的职责,加之城市公共交通在大部制改革中由建设部纳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被认为应该在该事件上有所作为。
 
第二天,交通运输部派出了公路司副司长徐亚华,与国家发改委、北京市交委、河北省交通厅以及廊坊市政府负责人在廊坊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堵车事件和公交跨界营运问题。
 
会议解决了堵车的问题,决定北京938支5路公交车不从廊坊撤出。这是一个直接成果,有与会人士表示。就廊坊车主遭受的经营困境,会议提出可以由地方政府减免长途车营运费用,让利于车主,同时建议当地政府研究新办法,保障经营者利益。
 
会议并没有立即给出跨界公交的长效解决方案,而交由河北和廊坊方面研究,可能需要新一轮的磋商。会议认为京廊的客运矛盾具有典型性,北京与其他地区的客运矛盾,可参照廊坊共识解决。
热点 及时调查东航返航事件
大部制试点中,民众曾有担心所涉及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出现推诿等消极情形,而这次交通运输部及新并入的民航局在应对"东航集体返航事件"上,则获得较高的评价。
 
交通运输部挂牌一周后,3月31日和4月1日,东航云南航空公司21个航班出现异常集体返航,大批乘客滞留云南各机场,而当天其他航空公司航班基本正常。
 
4月4日,清明假期,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的调查组就到达昆明,介入调查。3天后,东航发布初步的调查结果,推翻了此前的"天气原因"一说。
 
4月17日,民航局公布了调查的最终结论。认定返航存人为因素,东航及云南分公司被罚150万,并被停止部分航线经营权。民航业内人士和法律界对民航局在处理方式和尺度上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本报记者 李立强
卫生部:食品安全职能明确
地方涉及卫监和药监的调整,面临一些难题
4月7日是第30个世界卫生日,57岁的邵明立首次以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的身份出席当日在北京召开的"2008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
 
在10年前,邵明立从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局长一职,调任新成立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任副局长。
 
对于这场分而后合的改革,邵明立的评价是:"医药合并的‘大卫生部‘制改革,将更有利于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安全保障,有利于医疗卫生改革。"
卫生部统管食品安全
比照已经公布的机构改革方案,以及去年年底卫生部长陈竺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医改报告,可以看出,原来需要由两部门协调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后将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制定。
 
除了医药外,另一个重点是食品。由于食品安全关乎民生,被称为是从农田到餐桌涉及职能部门最多、责权利最难扯清的监管领域。
 
五年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筹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责。然而,这个统筹部门自上而下没有食品安全监管队伍,食品安全标准由卫生部制定,农产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消费流通环节,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几个部门分水而治。
 
此后,阜阳奶粉、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显示了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的软肋。
 
大卫生部成立后,明确由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并相应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进行整合。
 
4月8日,机构改革后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首次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颜江瑛表示:"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作为政府的权威部门及时地发布相关信息是一个重要的职责,所以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不会停止,而且还会越来越规范,发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基层对接的难题
在毗邻而居的国家卫生部和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层面,这次改革,无须重新挂牌,无需部门迁址,也无须大的人员调动,因此看上去一切平静且顺理成章。颜江瑛说,"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正在对"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进行研究,待有关部门批准确定后,会向社会公布。"
 
然而,在地方因涉及卫生监督和药品监督两支队伍的职能调整,面临一些实际难题。
 
4月18日,北京市药监局局长方来英被任命兼任北京市卫生局局长。这似乎是"大卫生部"制改革折射于地方的一个巧合性的前兆。不过,内部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大部制改革,还停留在部委层面的"三定"方案讨论中,短时间内不会涉及省级以下的行政职能跨部门整合。
 
本报记者 魏铭言
专家观点 "不是政府职能的重新分配"
 
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可以宽职能,但不能多职能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所涉及的部委,目前正谨慎、低调地确定"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根据目前的程序安排,"三定"方案要限时将方案上报中编办,中编办再作相关协调和修改,之后报国务院审批,然后人员到位。
 
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说,这一方面说明这项改革的难度,同时也说明了改革路径仍没有更多人的参与。在他看来,相关部委的"三定"方案理应跟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样,其确定过程本应是一个相对公开的过程。
定编制比较棘手
在汪玉凯看来,定编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改革的难点之一。虽然目前"三定"方案最终没有公开,但汪玉凯认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一正九副",已经说明了涉及人事问题改革的难度。
 
"虽然这次改革不以减少人员为目的,但因为职能的调整,工作和岗位要跟职能调整相吻合,这会使一些人的工作和岗位发生转变,可能会有人会因此离开部委"。这可能也是目前"三定"方案之所以谨慎、低调的原因,但不应成为"三定"方案按照一定原则推进的阻力。
最重要是定职能
汪玉凯说,"三定"方案中最重要的是定职能,并依据职能确定机构。
 
汪玉凯寄希望于"三定"方案能够理顺关系,要把相关部委里过宽过多的职能脱离出来,"可以宽职能,但不能多职能"。他希望部委在确定职能时数量要少,"凡是社会组织和市场能够承办的职能政府就不要再干预,不是要把现有的政府职能重新分配"。在这个前提下,对部委内部职能和机构进行优化。
 
但汪玉凯最看重的则是"三定"方案能不能体现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的相对分开。他甚至将此视为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走回老路还是有所创新"的一个衡量标准,"是最关键的一个观察点,但也是一个难点,如果没有实现,这次还有走老路的危险"。
 
他认为,通过"三定"方案,把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相关部委的司局和一些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改造成执行机构,"不应有决策权"。
 
本报记者 郭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