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英:让西藏文化这颗明珠熠熠生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4:45

崔玉英:让西藏文化这颗明珠熠熠生辉

(2010-11-11 17:42:32)转载 标签:

西藏文化

崔玉英

《求是》

分类: 重要报道

 2010-07-16    来源:  求是理论网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崔玉英日前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融、发展与保护并重、事业与产业共进、文化与经济结合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文化发展路子。崔玉英将其归纳为其个方面:
  一是强化基础服务人民,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在中央的特殊关怀下,我们始终把文化建设纳入西藏经济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一系列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由中央直接投资的“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全区所有乡(镇)、行政村开通了广播电视,2009年全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9.20%和90.36%。建成了自治区藏戏艺术研究中心、拉萨市民族文化艺术宫、山南地区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城市基础文化设施,新建了48个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7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0多个行政村文化室、680个“农家书屋”,初步形成了区、地、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推动新闻出版业持续快速发展,累计出版各类藏汉文图书1.53万种2.9亿册,全区现有报纸18种、刊物34种,新建改扩建35个县级新华书店,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突出西藏文化特色,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以讴歌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为主题,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京奥运会、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青藏铁路通车等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重大创作活动,不断繁荣文学艺术,推出了一大批富有民族特色、充满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纪实文学《西藏最后的驼队》、《进藏英雄先遣连》,京剧藏戏《文成公主》,新编藏戏《朵雄的春天》,歌舞晚会《珠穆朗玛》、《天上西藏》、《和谐颂》,话剧《扎西岗》、《宗山魂》等一批优秀作品获鲁迅文学奖、文华奖、“牡丹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40多个,“雪域画派”享誉国内美术界。群众性文艺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每年组织举办的民间歌手大赛、民间艺术团文艺调演、少儿文艺调演、老年文艺调演等,参与面影响面不断扩大,成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飞弦踏春》、《琼结卓舞》等一批民间优秀原创作品走上了全区乃至全国的舞台。

  三是立足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文化共享。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送书下乡工程”、“送戏下乡工程”、农牧区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分中心41家,乡村卫星三级站62个。农牧区数字电影放映率达79.01%,478个农村电影放映队平均每月为每个行政村放映电影1.6场。每年送书下乡10万余册,免费赠送藏文报700余万份,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书难、读报难”的问题。2001年以来,各级专业文艺团体和民间艺术团下乡演出近6000场次,观众近1000万人次。13部流动舞台车、19个县级民间艺术团、500余个基层业余文艺演出队和藏戏演出队活跃在广大农牧区,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四是把握西藏特殊矛盾,大力维护文化安全。思想文化领域是我们同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进行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斗争的主战场。自治区高度重视维护文化安全,在全区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反渗透防控体系。针对敌对势力的“空中”、“地面”和网络渗透,着力提高广播能力,坚决把反动有害的声音压下去;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组织实施以打击“藏独”类出版物为重点的“珠峰工程”,2001年以来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70万件;依法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加大藏语言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力度,通过增设藏语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扩大藏文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出版发行规模,利用藏文手机,打造藏文网站等,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五是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加强文化保护。中央高度重视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先后投资3.8亿元和大量黄金白银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古迹进行维修,投资5.7亿元对22处重点文物进行维修。自治区先后颁布十余个文物古迹保护法规,使文物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目前,全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西藏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目前共有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53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藏戏、《格萨尔王传》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2部古籍文献被列为国家珍贵古籍,“贝叶经”保护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藏医藏药、天文历算等传统文化瑰宝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开发利用。今年3月底,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中,我区组织编排的节目得到国家文化部和首都观众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文化艺术节、山南雅砻艺术节、林芝大峡谷旅游文化节、昌都康巴艺术节、那曲恰青赛马节、阿里象雄文化艺术节等地方传统节庆得到恢复和创新,西藏传统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六是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文化产业历经尝试、探索、培育,已进入全面起步的新阶段。目前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近3000家,门类20余种,经营的品种、项目、上缴税额逐年递增。建成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其中一家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唐古拉风演艺中心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迅速崛起。大型原生态歌舞《幸福在路上》和民族歌舞《喜马拉雅》、《五彩西藏》、《雅鲁藏布情》等特色商演剧目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牧民的增收致富,日喀则农民以传统的“拉孜堆谐”登上央视春晚并成功走向市场。在第四届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签订产业合作项目5个,签约资金总额达7.45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七是着眼树立良好形象,大力开展文化交流。党的十六大以来,自治区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先后派出200余个文化文艺团(组)出访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110多个城市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和展览,观众达500多万人次。配合中央外宣办在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举办7届“中国西藏文化周”,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西藏和西藏文化的了解,有力回击了达赖集团所谓的“西藏文化灭绝论”。加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展示,组织《魅力西藏》、《吉祥奥运》、《天上西藏》等特色节目在京展演展播,在深圳举办《走进西藏》文化艺术展,与港澳地区和内地省区联合举办美术、摄影展等文化活动。

  西藏民主改革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社会新制度新时代带来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尚,以磅礴的力量彻底打碎了封建农奴制度的思想枷锁,使人民群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解放,极大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刻影响了西藏的历史发展进程。当前,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热情空前高涨,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凝聚力大大增强。

  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进一步作出了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更加明确了西藏文化的战略地位,提供了西藏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吹响了西藏文化繁荣的时代号角。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着手研究制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措施,同时,把文化建设发展作为全区“十二五”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以进一步加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增强传播能力、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繁荣发展文化等为重点,提出了全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主要项目和工作措施。

  “十二五”期间,西藏文化工作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打造“文化西藏”为战略任务,以维护西藏文化安全为重大职责,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文化发展路子,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文化强区、文化富区”战略,努力在推动西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实现新的突破。崔玉英认为,要让西藏文化这颗明珠熠熠生辉,还须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动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西藏文化之魂,始终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旗帜,打牢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达赖集团反动思想文化渗透,筑牢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思想基础。大力推进同祖国内地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第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坚持把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民生改善的重要方面,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我区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强区战略转型。依托文化资源独特优势和全国援藏综合优势,大力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力争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特色支柱产业和新的战略支撑产业。

  第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充分认识民族特色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独特价值,从保护人类文明财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繁荣发展民族特色文化的高度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继承好、保护好、弘扬好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使西藏文化始终保持独特魅力,不断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