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中外邮票上的陶瓷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03:23
  
我国是最早使用陶器的地区之一,更是发明瓷器的“瓷器之国”。
陶器的历史在华夏大地已有一万多年,而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彩陶,则诞生于八千多年以前。彩陶系在陶坯上直接彩绘后入窑烧成的陶器,具有纹饰古朴生动、造型端庄秀美的艺术特点,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劳动、生活和情感状况,具有很高的欣赏性和历史价值。新中国邮票上的彩陶,有马家窑文化中因纹饰灵动和器型硕大而被奉为“彩陶王”的旋纹敛口彩陶瓮(T149-3、PF7-1、TP12-6)、甘肃省博物馆十万藏品中惟一的“国宝”级文物鲵鱼纹彩陶瓶(2001-9-1)、绳纹彩陶(PF7-2),半坡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T149-1),庙底沟文化的变化鸟纹曲腹彩陶盆(T149-2),马厂文化的神人纹彩陶壶(T149-4)和彩陶瓮、罐(特9-1)等。
烧后成再施以彩绘的陶器叫彩绘陶。彩绘红陶鼎编77)为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瑰宝。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T88),也属彩绘陶。但由于年代久远,陶俑色彩大多脱落,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其空前绝后的陶塑艺术成就。
汉代画像砖和瓦当系富有艺术性的建筑用陶,画像砖“井盐生产”、“住宅建筑”、“射猎农作”、“马车过桥”(特16)和“青龙瓦当”(2000-4-3)都是汉画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原始青瓷在东汉时问世于浙江。虽然唐代瓷器的制作已初步火爆,但此时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陶瓷艺术作品,却是色彩绚丽、造型多样的彩色釉陶唐三彩(特48、编68),而载乐队驼骆俑(特48-7、8)更是盛唐文化的艺术精品,直到宋代,瓷器生产才真正进入繁荣时期。
“汝、定、官、哥、钧”乃宋代五大名窑,并以汝为首。汝窑位于今河南宝丰,烧造时期只20年,完整的传世品仅65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汝窑器14件,邮票上的尊、三足洗、碗、盘(2000-6)为其中一部分。台湾邮票上的汝窑三牺尊、莲花碗、纸槌瓶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宝。汝窑瓷器是一种青釉瓷器,色泽犹如蓝天下的湖水,又给人以玉石之感。官窑分位于今河南开封的北宋官窑,位于今浙江杭州的南宋官窑,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数种。台湾省邮票曾选官窑三登壶、官窑三足炉作图案。哥窑存在许多谜团,其窑址至今尚未发现。“紫口铁足”为传世哥窑器判定特征。台湾省邮票上的哥窑八方壶,使我们可以一睹这种瓷国明珠的光彩。钧窑瓷器产于今河南禹县,其主要釉色有天青、月白、海棠红和玫瑰紫。高温铜红釉是钧窑对陶瓷艺术的一大贡献,窑变则是钧窑最迷人之处。窑变系指釉料在高温窑炉中,经自然流淌融合,从而生出奇妙无穷、瑰丽无比、千姿百态的釉色来,恰似“夕阳紫翠忽成岚”。
北宋出戟尊、北宋尊,元双耳炉、元双耳连座瓶(1999-3)皆为钧窑极品。宋代还有定窑系、耀州窑系、越窑系、均窑系、建窑黑釉瓷系、磁州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青白瓷系等八大瓷系,而其中一些瓷系在宋元之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磁州窑系以磁州窑为代表。磁州窑址在今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两处,产品多白瓷、黑瓷及白地釉下黑、褐彩彩绘瓷。元双凤纹罐、元龙凤纹扁壶(T62-4、5)乃磁州窑珍品,宋双虎纹瓶、金黑釉剔花瓶(T62-1、2)则分别是属磁州窑系的登封窑、雁北窑佳作。
龙泉窑系以龙泉窑为主。龙泉窑在今浙江龙泉,是专烧青瓷的瓷窑,并以粉青釉著称。釉色润泽光洁,犹如碧玉琢成,北宋五管瓶、南宋凤耳瓶、元葫芦瓶、明刻花之果执壶(1998-22)都拥有这种特点。
宋影青釉注子、注碗(T166-1)是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佼佼者,而景德镇窑又是当时青白瓷系的群鸡之鹤。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异军突起,成为景德镇窑系的拳头产品。青花瓷乃白地青花或青地白花的釉下彩瓷器,以氧化铝为主要颜料,在泥坯上直接涂绘,然后入窑经高温烧成。虽然只用一种色料,但由于有用色浓淡、用笔轻重、线条粗细、构图疏密等各种变化,使得青花瓷的艺术欣赏效果独特而丰富。明清之际,幽靓素洁,清新高雅的青花瓷仍是瓷都产品之大宗。新中国邮票上共有三件青花瓷器:构图巧妙,纹饰飞动的元青花凤首扁壶(编66);造型端庄稳重,人物神态逼真,青花色泽浓艳,釉层细润光洁,被誉为“天下第一青花”的元青花追韩信图梅瓶(T166-2);釉面肥腴莹澈,青花翠色幽雅的青花八吉祥纹壶(2000-13-1)。在台湾省发行的古物邮票中,也有不少是选景德镇青花瓷作图案的。集天下名窑之大成的景德镇,入明以后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时代景德镇瓷器品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除常开不败的青花外,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五彩以红、黄、绿等釉色彩为主,或配以釉下蓝彩,设计艳而不俗,构图满而不板。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明五彩云龙纹盖罐、收藏在北京故宫的清五彩花鸟纹尊(T166-3、4)都是五彩传世精品。在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互逗(斗)的一种装饰工艺。斗彩以明代成化窑成就最大,其彩绘精美绝伦,举世无比。如鸡冠的红色,几乎可以乱真,而葡萄的紫色,则完全是成熟葡萄色的再现。细腻、洁白、轻薄的白瓷,将成化斗彩鲜妍绚丽的画面衬托得完美无缺。台湾省邮票《故宫明成化瓷》,展示了在明代就“每对至博银百金”的斗彩鸡缸杯、斗彩人物杯、斗彩花果杯、斗彩团龙杯的风采。珐琅彩创烧于清康熙时,雍正、乾隆年也都有生产,系宫廷专用瓷。其表现技法颇受西洋画风影响,色彩柔和秀美,层次丰富,图案形象逼真,高贵华丽。狗年的兑奖明信片让瓷中瑰宝——康熙款蓝地珐琅彩牡丹纹碗、雍正款珐琅彩三友橄槛式瓶、乾隆款黄地珐琅彩妇婴图葫芦式小瓶、乾隆款珐琅彩锦地花卉纹象耳瓶、乾隆款珐琅彩婴戏纹双联盖瓶留下了倩影。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吸引了珐琅彩的技法而创制出来的。其特点是色泽丰厚,淡雅柔丽,且富有层次。雍正时取代康熙五彩而成为景德镇釉上彩主流产品,深受中外人士青睐。至今,欧洲许多博物馆都藏有景德镇粉彩瓷,粉彩壶(2001-9-2)即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清朝定烧瓷。高温颜色釉,尤其是铜红釉,亦为明清时景德镇瓷器一个值得骄傲的品种。台湾省邮票上的宝石红僧帽壶,系明代景德镇御窑出品。宝石红深厚滋润,色似牛血,鲜红艳丽,又如红宝石般灿烂夺目,光彩照人。铜红釉和青花相结合,就是名闻遐迩的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由于它的烧成难度特大,所以非常珍贵。不要说明清时期的产品,就是民国初年生产的青花釉里红鲤鱼盘(T166-5),也成为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的对象。
明清时期瓷业生产的红火,并没有遮挡住陶器新产品的光彩。相反,两个姊妹艺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如广东佛山石湾窑,自宋代以来窑火薪传不断,它制作的艺术陶塑造型生动,釉色明丽,极具生活气息,因而备受民众喜爱。澳门地区发行的邮票《石湾陶瓷》,就精选了4件石湾陶塑——华佗、福神、日神、钟馗入图。更值得一提的是陶都宜兴的紫砂陶。紫砂陶以造型见长,且熔陶艺、书艺、雕塑艺术于一炉,充满了浓郁的东方艺术神韵,紫砂陶中壶类名气之大,使得海峡两岸争相择之为邮票题材。如大陆《宜兴紫砂陶》上有明三足圆壶、明四足方壶、清八卦束竹壶、台湾省《茶壶》邮票则摆上了曼生十八式黄泥壶、束柴三友壶、梨皮柴泥壶等。
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业生产迎来了新的繁荣时期,并涌现出更多的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吴成仁的描金吊灯图案薄胎八角碗(T166-6)、宜兴顾景舟的提璧壶(1994-5-4)、邯郸(磁州窑)魏之 的杏花双耳瓶、双虎耳尊(T62-3、6)等都是推陈出新,足可传世的艺术杰作。
在外国和地区邮票上的中国事物里,陶瓷是一个重要角色,先后亮相于日本、罗马尼亚、圣马力诺、哈萨克斯坦、比利时、列支敦士登、冈比亚、格林纳达、圭亚那、圣文森特以及联合国邮票的中国陶瓷,主要是景德镇瓷器、兵马俑、唐三彩等。
远在唐宋,中国陶瓷就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传送到波斯(伊朗)、朝鲜、日本等许多国家。随着中国陶瓷制品的飘洋过海,中国陶瓷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朝鲜于公元918年在康津设窑,开始模仿中国瓷器的装饰、造型烧造瓷器。朝鲜发行的《朝鲜古瓷器》上的高丽白瓷瓜形壶、李朝荷花浮雕花瓶、高丽童戏纹花瓶、高丽荷花彩绘花瓶,风格和中国瓷器极为相似。韩国也曾推出《陶瓷器》系列邮票一组4套,对于中国邮迷来说,这些邮票上的陶瓷器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中国的唐三彩很早就流传到日本。奈良时代日本引进中国技术,烧出了质优物美的“奈良三彩”。日本瓷器独特的风格,正是在不断吸取中国制瓷经验而形成并发展的。日本曾发行《传统工艺品》系列邮票一组7套,其中陶瓷邮票有6枚。
另外,在该国发行的《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邮票上,除了日本“色绘梅月纹茶壶”,亮彩的还有中国“唐三彩龙耳瓶”。
东南亚的制瓷工艺也是从中国传进的。泰国曾多次发行图案精美的陶瓷邮票,《13世纪陶瓷器》所选4件作品,无论造型还是装饰,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直到1709年,欧洲才真正掌握了中国的制瓷技术。次年,德国的迈森建立了欧洲第一座瓷厂。迈森瓷厂广泛地向中国各大名窑,尤其是景德镇窑学习,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欧洲风靡一时的迈森瓷器洋葱图案,就是从景德镇瓷器装饰一缠枝萄、折技花果等衍生而来的。前民主德国曾专为迈森瓷器洋葱图案诞生250周年发行邮票1套。该国以迈森瓷器为题材的邮票共推出4套之多。
此外,波兰、英国、美国、伊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也曾发行过陶瓷题材邮票。美丽的中外陶瓷邮票,把我们领进了一个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