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灭亡诗歌 谁也无法拾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02:40

网络灭亡诗歌 谁也无法拾起

 (2010-11-10)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唐代的李白,再到现代的郭沫若,虽不能精确的将诗歌的发展,演变轨迹一一详述,但至少能让我们看到,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诗歌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一路走来,从上古流传至今。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早已不允许我们轻松的品读诗歌了。快餐文化和速食文学占据了大半的文学市场。但是,诗歌真的会消逝吗?它存在的理由又是什么?为此,人民网强国论坛著名诗人吉日木吐先生回答了,中国精神媒体群内记者关于 “诗歌与艺术”提问。

  其实不难看出,诗歌在流传至今的过程中,一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它不是一层不变的摆在那儿,而是与时俱进的在创新。从吟唱,到讲究平仄,再到与新民主自由的完美结合,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有的诗歌形式。虽然现代社会中,诗歌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少了,文化的多元时代吞噬了许多诗歌的市场,但这并不表示诗歌会消逝掉。更合理的说法是,它会像小草一样,顽强的生长在那儿,等待人们远离喧嚣和嘈杂后重新将它在角落里拾起。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实是个需要慢慢品尝的东西,这种“慢”似乎跟当今的快节奏主流南辕北辙,但是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需要。有需要的东西就会有市场,诗歌的市场永远不会消逝。

  就像文学的其它表现形式一样,诗歌的创作也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将生活中的感触用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诗句表现出来。有时为了体验生活,他们还会为青楼女子题诗作画,从而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更好的为人性服务。无论是真,善,美,抑或是假,恶,丑,在诗人眼中,他们都是值得记录下来的历史鉴证和情感抒发。这就难怪太平盛世的唐代,诗歌会发展到其顶峰;与此同时,熟话说,乱世出佳作,也一点不假。杜甫的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不知引起了多少国破家亡的人们的共鸣。因此,对生活的体验,通过旅游,观光来开阔视野都是诗人不变的追求,也是创作出好诗歌的灵感源泉。

  自由体诗是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项成果;是诗歌与新文化运动自由风的完美结合。这也体现了诗歌在不同时代与时俱进的特质。既然是善于吐故纳新,自我更迭的东西,当然就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它永远有它存在的价值。

  要说到诗歌的与时俱进,就不得不提到“羊羔体”了。这种以政府官员名字命名,在网络上受到热烈追捧的诗歌新体裁不仅沿袭了自由体诗的开放,随意,自由的特点,更是大显它的通俗化。它与网络的结合,也显示出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空间。

  我想,无论是“羊羔体”还是其他未来将出现的诗歌体裁。都满足了人们在不同时代的精神需求和特点。如今的诗歌虽不太可能像盛唐时期那样受热捧,但它永远是忙碌的人们心灵深处的一扇窗!

  作者 付月健《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