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6:00

【原文】子曰:“默1而识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无言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怠倦,这三件事我做到没有呢?”

【说明】在古代,知与识这两个字是分开讲的,知就是学知,知道了以后要会识别、分别、区别、辨别,才能算学到本事。因此,孔子这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要学会分别、区别、识别、辨别。而这个分别、区别、识别、辨别要人在自己心里默默地发生的,不是仅靠花言巧语就能得到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要会识别、辨别,学什么、学什么样的。世界上的知识多得很,不能什么都学,只能区别而识之,才能学到一两样真本事。识之而后,学而不厌,学到手后帮助教导别人而不怠倦。这三样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会很难。首先说“识”,我们的眼睛能看东西,可是这个东西是大是小、是圆是方、是白是黑,要靠我们内在意识的识别才能分得清楚。我们能嗅出味道,是香是臭,是浓是淡,也要靠我们内在的意识来识别。我们吃东西,也要靠舌头上的味觉来识别。耳朵听到什么声音,也要靠内在的意识来识别声音的大小,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总而言之,人的识别能力是很重要的,慎思明辨,知道了而且识别了,才能叫“知识”。知道了而不管对与不对,错误与否,生搬硬套,知识不一定就能成为学问。学知识也很难,古人用了许多成语来形容学习的“苦”:“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学苦练”、“苦尽甘来”等等,都是学习很苦很难的意思。诲人不倦就更难了,虽然有许多人好为人师,但那只是一时的兴趣;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就要对最笨最蠢的人有着不寻常的耐烦心;还要对最聪明的人有不留一手的放松心,要有哪怕别人超过自己也没有关系的大度量。所以孔子要问自己做到没有,我们也应该时时问自己,做得到做不到?

——————————————————

【注释】1.默:《书·说命》:“恭默思道。”《左传·昭公十五年》:“我不欲战而能默。”《易·系辞》:“或默或语。”《国语·楚语》:“三年默以思道。”这里用为不出声说话之意。

2.诲:《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书·无逸》:“胥教诲。”《诗·大雅·桑柔》:“诲尔序爵。”《管子·大匡》:“其智多诲,姑少胥其自及也。”《论语·为政》:“由诲!女,知之乎!”《易·系辞》:“慢藏诲盗,野容诲淫。”《礼记·檀弓》:“夫子诲之髽。”《说文》:“诲,说教也。”这里用为教育、教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