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特别策划一:中国空军远程打击能力评估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15:13
中国空军远程打击能力评估   现代空军的首要使命是将敌国的航空兵力量消灭在地面,作战半径500公里以上的跨国轰炸需要己方空军具备相应的远程打击能力。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空军在经历漫长的国土防空时期后,终于在09年宣布完成“攻防兼备”转型。在刚结束不久的“和平使命2010”多国联合军演中,中国空军首次实现了不转场的跨国远程打击。在第八届珠海航展即将举行之际,让我们来对现阶段中国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海湾战争中,美军凭借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将绝大部分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消灭在了地上。
在和平使命2010军事演习中,中国空军参演部队从距演习场一千多千米的国内机场出发,对境外地面目标进行打击,成为朝鲜战争之后中国空军出境作战的首次公开展示。这次演习,既是中国空军二十年来战略转型的成果汇报,也是对9·11以来美国空军进驻中亚地区的回应宣言。
远程空中打击是现代军事强国的基本能力。因为空中力量有打击范围大、飞行速度高、攻击能力强、作战节奏快的特点,所以能迅速摧毁敌方几百千米范围内的重要目标,极大的削弱敌军作战能力和敌国的战争潜力,从而为取得胜利打下基础。
正因为远程空中打击,尤其是大规模远程空中打击构成的进攻性空中战役的巨大威力,所以世界各强国才大力发展空中力量,才有了空中战役占主导的海湾战争和空军独立赢得战争胜利的科索沃战争。而能够发起这类进攻性空中战役、主导战争进程的空中力量,就是中国20多年来不懈追求的战略空军。

    歼六万岁时期的中国空军囿于装备性能限制,只能是作为一支防空军来使用。
虽然中国空军在朝鲜战争时期即已成立,一开始就装备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观念和国家经济水平的制约,其在2009年之前的50年里,始终只是一支国土防空力量,具体来说,甚至只是要地防空力量,都不具备在国土全境执行防空作战的能力,更勿论执行远程空中打击任务。
在朝鲜战争中,虽然志愿军空军战斗出动2.6万架次,击落击伤敌机400余架,但没有一次主动攻击敌方机场,这点甚至还不如朝鲜空军。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空军部队没有参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空军也只是负责国土防空,未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在1988年的南沙“3·14”海战中,海军水面舰队虽然在海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由于担心越南航空兵的打击,不得不迅速后撤到海南陵水机场的空中掩护范围内,失去了进一步扩大胜利的机会。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空军缺乏“打出去”的想法,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航空工业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由苏联援助建立的,完全模仿苏联工厂制度,忽视了飞机设计力量的建设,这导致中苏分手后,航空工业多年拿不出一款具有远程对地攻击能力的新机型。
不管是歼-5、歼-6、歼-7、歼-8,还是强-5,都不具备进攻作战所需要的大载荷航程,和对地攻击所需的导航、瞄准设备。同时,空军自身也不具备组织空中进攻战役的能力和经验,保守的观念和大步兵主义的做法限制了空军往这方面发展的努力。于是,中国空军徒有空军之名,却行防空军之实。

    中国从90年代陆续引进苏27战斗机并实现了对它的国产化。它的装备也标志着中国空军战略转型的开始。
尽管受到装备科研能力和军种历史的制约,使得中国空军在建国后绝大多数时间内只能充当要地防御的角色,但创立初期就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空军从没有放弃更高能力的追求。改革开放后,随着与西方交流的增多,中国空军开始寻求建立现代空军所必备的远程打击能力。前苏联解体、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起积极对华推销军事设备,也让中国空军有机会重新吸收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技术。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空军已经拥有一支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的第四代(俄标)战斗/战斗轰炸机机队。预警机、战场监视机、空中加油机、电子侦察机、通讯中继机、电子干扰机等特种支援飞机体系也已基本成型。
苏-27战斗机的引进与国产化
对空军战略转型影响最大的装备,当属苏-27战斗机的引进。1990年11月,中苏双方达成购买苏-27战斗机的双边协议;1992年6月,首批12架苏-27战斗机列装空3师9团;1996年12月,中俄签订了转让苏-27生产许可证的协定;1999年9月,首批国产歼-11战斗机交付部队。苏-27战斗机的引进,不仅让中国空军获得了第一种第四代歼击机(俄标),有了与周边军事强国抗衡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型飞机培养了一大批了解现代空战技术、具备新型思维方式的飞行员和指挥员,为空军的战略转型提供了人才基础。
中国空军引进的是苏-27SK和苏-27UBK型,属于苏-27家族中的早期型号,装备N-001雷达和R-27空空导弹,其技术性能与70年代中期服役的F-15A战斗机相当,只能承担争夺制空权的任务,且在技术性能上远远落后于美国现在的战斗机。为了弥补技术差距,做到让歼-11不再受外国零备件的限制,空军于歼-11交付的同时便启动了歼-11B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在苏-27SK的基础上全面更换国产材料和零件。历经十年波折,歼-11B终于交付部队形成战斗力,实现了国产化。
    歼10战机尽管不能满足空军攻防一体的战略转型需求,但它的研制成功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国产先进战机,也为研制下一代战机打下了基础。
歼10战斗机
早在1986年,歼-10战斗机的研制工作便已经正式开始。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种第四代歼击机,其空战格斗能力远超苏-27SK,已经在多次对抗演习中获胜。它的研制成功,不仅为空军提供了先进而强悍的战机,更为中国航空工业锤炼出一支有朝气、有能力的科研队伍,为当前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歼-10被设计成主要执行空战任务的歼击机,在对地攻击方面先天不足,挂架布局无法同时携带多个副油箱和大量对地攻击弹药,载荷航程不足,尚不能满足空军攻防一体的战略转型要求。
歼轰-7战斗轰炸机
为了强化对海攻击能力,海军航空兵于80年代启动了歼轰-7项目,并于90年代末研制成功。此时空军发现自己想要的苏-27战斗轰炸型遥遥无期,于是便启动了歼轰-7A项目,发展出国内最先进的对地攻击平台。
从目前公开的图片中可以发现,歼轰-7A携带有自卫电子干扰、电子侦察、低空导航、激光制导、导弹控制等类型吊舱,携带的武器种类繁多。歼轰-7A除了空战能力较弱的缺点外,其对地攻击能力和载荷航程甚至优于苏-30MKK,在歼-10、歼-11的掩护下足以完成对第一岛链内目标的打击任务。
    外媒发布的轰6携带空射型长剑10的照片。轰6巡航导弹载机可将包括东海,南海,日本列岛,关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置于威慑范围下。
轰-6巡航导弹轰炸机
作为空军对周边诸国、及亚太美军进行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新的轰-6巡航导弹载机在经过多年试验后,也于近期开始量产。新轰-6通过换装2台俄制D-30涡扇发动机,将机内弹舱改为油箱,使最大起飞重量和最大航程均大幅度提高。
新轰-6在机翼下携带6枚“长剑”远程巡航导弹,估计最大攻击半径可达5000千米,从内陆机场起飞即可打击东南亚或中亚全境、及关岛美军基地。
空警-2000等特种支援飞机
为了配合作战飞机执行进攻性空中战役任务,空军在外购俄罗斯A-50预警机机体的基础上研制了空警-2000预警指挥机;在运-8中型运输机的基础上研制了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预警指挥机、对地观测机、通讯中继机等特种机型;在轰-6轰炸机的基础上研制了轰油-6空中加油机;初步建立起进攻型空军所需要的特种飞机序列,为空军的战略转型提供了装备基础。
特种支援飞机体系的重要性比起作战飞机也毫不逊色。如果没有这些特种飞机,空军的作战飞机在飞出国门后,将既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即发现不了敌方飞机,也联系不上己方指挥所,只能被动挨打。
表1:中国空军未来十年机型数量猜测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歼-20(假定)
60
歼-10A和S
180
230
230
歼-10B
120
180
苏-27SK和UBK
60
40
苏-30MKK
90
90
90
歼-11
90
90
90
歼-11B
70
100
100
歼-15
60
60
歼-11改进版
100
歼轰-7
40
歼轰-7A
100
140
110
歼轰-7电子干扰型
40
70
总计
630
910
1090
 

    轰油六在远海地区为歼10战机进行空中加油。中国空军近年来多次进行远程打击演练,2010年在“和平使命2010”军演中,空军还首次进行跨境远程对地打击演练。
仅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并不能使一支武装力量自动成为强悍的军队,坐拥先进装备而被打得一塌糊涂的部队绝非个别,例如二战时犹如笑话一般的意大利军队,这些失败的教训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为了发挥出新型装备的战斗力,中国空军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从开始的四平八稳到现在的鹰击长空,多任司令员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终于扭转了为保安全而降低训练难度的消极局面。
空军远程打击演练的发展历程
进行远程空中打击,进而发起进攻性空中战役,这需要指挥机关和航空兵部队具备极高的素质,能够制定并执行复杂精密的作战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要达到这样的能力,空军进行了众多单项训练。
1994年,空军首次组织大规模空中进攻战役实兵演习;1996年,空军首次举行了多机(兵)种未知条件下的攻防对抗演练;2000年,空军首次举行的在电子干扰条件下空地立体对抗战法研练验证;2000年,空军首次组织航空师整建制机动综合战备演练任务;2005年,空军首次成功实施带有战术背景的大吨量空中加油;2006年,空军航空兵首次全团成建制形成了空中加油能力;2007年,空军首次跨军区联合组织大型运输机与歼轰机混合编队在复杂背景下机动演练;2008年,空军首次组织军区空军司令部带成建制部队进行对抗演习;2009年,空军首次组织大机群在南海进行远海打击演练;2010年,在“和平使命2010”军演中,空军首次进行跨境远程对地打击演练。
    通过在西北训练基地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国空军已经具备了“百机下南海”的跨境远程打击能力。
西北训练基地的贡献
2009年6月15日,空军百余战机在南海进行体系攻防演练的消息公布,这标志着中国空军已经具备了对敌纵深战役目标进行高强度空中打击的能力,是空军战略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也是空军单项训练向高难度综合演练转变的标志。
要知道,在历次战争中,决定一次战斗中投入飞机数量的永远是管制与引导能力,而不是飞机的装备数量。
为了拥有组织大型空袭编队的能力,空军多年来在西北训练基地呕心沥血,建成了亚洲最大规模的现代化空战演习场,能同时组织3个机场间的攻防演练。有了多年来在西北基地的摸爬滚打,空军才具备“百机下南海”这种跨境远程打击能力。

    中国由于不具备大型运输机的制造能力,且引进的伊尔76数量也不足,致使空警2000预警机和加油机数量受到很大限制。
中国空军近二十年来的高速发展虽然打造出一支世界第二的空中力量,但也正是因为发展太过迅速,因此只是搭起了整体框架,还有无数制约着空军远程打击能力提高的地方需要补充完善。在装备方面,空军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国产的大型运输机,这使得空军的战役机动能力和支援力量发展都受到极大的制约。
需要更多大型运输机
虽然各型飞机是空军最重要的装备,但是打仗并不是仅有飞机就可以,为飞机提供加油、检修、供电、制冷服务的地勤设备同样关键。例如,当南沙局势紧张时,空军作战部队需要从成都或芜湖转移到海南时,战斗机可以直接飞过去,但众多地勤设备就必须由大型运输机来运送,这样才能在部署速度上与飞机同步。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这项能力尤为重要。
中国空军目前只有10架伊尔-76和大约80架运-8运输机,而仅部署一个歼-11战斗机团就需要约30架次的运-8。所以笔者估计,按照中国空军目前的运输能力,作战飞机大规模转场只好用铁路运输地勤设备,这就导致转场速度大为降低。
另外,特种支援飞机的改装也急需大型运输机。虽然空军用运-8改装了多型特种飞机,也能满足其中大多数特种平台的需要,但在预警指挥机和空中加油机方面仍旧远远不足。预警指挥机不仅要安装大量的电子设备和雷达天线,更要部署几十个人员工作站,这需要大量的空间,运-8这一中型运输机是无法满足的。现代飞机越来越大,歼-10、歼-11一次空中加油就需要补充2-4吨的燃油,一架加油机要为几批次、几十架次的飞机服务,这对于有效载荷只有20吨的运-8来说难免有些承担不起。
    中国空军苏30战机进行武器展示。相比于美国空军,中国空军的战斗轰炸机数量严重不足,未来中国空军空战飞机与多用途飞机的比例起码要达到1:1。
战斗轰炸机比例不足
在作战飞机机型结构方面,空军有大约400架苏-27SK、苏-27UBK、歼-10A、歼-10S战斗机,却只有约150架苏-30MKK、歼轰-7A战斗轰炸机,对地攻击机型数量严重不足。
进攻型空军中,专用的制空飞机要少于对地攻击飞机,如美国空军现有500架F-15战斗机,却有1800架F-15E、F-16、A-10等多用途飞机和180架战略轰炸机。中国空军要彻底转型为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必须大力发展战斗轰炸机,使空战飞机与多用途飞机的比例起码要达到1:1,甚至达到1:2,即保持400架空战飞机和800架多用途飞机。
小机场分散布局制约效率提升
在机场建设方面,空军仍旧沿袭过去分散式的布局,即建设大量的小型机场,每个机场只驻扎1个航空团大约28架飞机。在过去,空军既要承担国土防空任务,又缺乏大航程飞机,因此不得不分散部署。现在有了歼-10、歼-11、歼轰-7等大型飞机,沿袭过去的做法只会阻碍空军作战能力的提高。 虽然分散部署看起来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抗打击能力,但是大量小型机场一方面导致航空管制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也无法运作大中型运输机,使得快速转场难以进行,这点在强调战役进攻的当前尤为重要。
表2:中美空军机型对比
中国
美国
制空
歼-10A、歼-10B、歼-11A、歼-11B
F-22A、F-15C
对地攻击
歼轰-7A、苏-30MKK
A-10、F-16、F-15E
远程打击
轰-6巡航导弹载机
B-52、B-1B、B-2
防空压制
F-16CJ、EA-18G
战术侦察
歼侦-8F、运-8海巡
注1
电子侦察
高新系列飞机、图-154MD
RC-135、EC-135、EC-130、RQ-4
战场监视
空警-200 注2
E-8
预警指挥
空警-2000
E-3
伴随干扰
EA-18G 注3
远程干扰
高新系列
EC-130H
前进管制
OA-10
通讯中继
高新系列
RQ-4
空中加油
轰油-6
KC-10、KC-135
空中运输
运-8、伊尔-76
C-130、C-17、C-5、C-141
人员救援
米-17-1
MH-53J、MH-60G、CV-22
电视宣传
高新系列
EC-130E
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空军还缺乏大量的特种作战飞机。注1:美军习惯用战斗机携带侦察吊舱执行战术侦察任务;注2:空警-200同时执行低空补盲任务,但不具备指挥能力;   注3:EA-18G是海航飞机,空军战时会借用,空军自卫干扰的能力已经不急需伴随干扰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空军目前已经具备了500-1000公里范围内的大规模远程打击的能力,但与美国空军相比,仍然处于非常原始和落后的状态,在远程部署、机群协调、任务规划、电子对抗、空中加油等方面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我们虽然可以说自己是世界第二大的战术空中力量,但这个排名更多的是由于前苏联的解体和欧洲的分散,与美国空军差距仍非常巨大。
按照世界空军发展的先进潮流,中国空军还必须继续加强装备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第五代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加快运输机和特种飞机建设,从装备结构和性能两个方面向发达国家空军看齐。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加快部队训练和用人制度改革,使部队起码能正常发挥装备的性能,不要让人的因素成为空军战斗力结构中最薄弱的一环。(文/邱贞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