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成长——海鸥乔纳森的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9:05:14

 

 

 

汪广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一》

 

 

理查德·巴赫是一位飞行员、作家、行吟诗人,被读者称为“天上派来的使者”。他的《海鸥乔纳森》1970年在美国出版后,38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位,在美国热销700万册,首次打破《飘》以来的所有销售记录。[1]小说发表的头一年,也就是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成功,这是人类首次突破自身局限进入地球以外的星球。不断学习、挑战极限、奋勇向上的海鸥乔纳森相应了1970年代的美国时代精神,代表了人类最深沉的飞翔梦想和自由渴望。

海鸥是一种属海的鸟,热爱飞翔和自由是其真正的本性。海鸥乔纳森当然是一个寓言,一个象征,是美国精神的生动写照。小说扉页写道:“致真正的海鸥乔纳森,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可以说,这只真正的海鸥就生活在我们今天。[2]

 

 

 

 

海鸥乔纳森的故事是从早晨开始的,海面平静,太阳初升。对于绝大多数海鸥来说,忙碌的一天就是以争抢一点早饭开始的,而乔纳森认为飞翔比吃重要,就独自在远方练习飞翔。他热爱飞翔胜过一切,是一只非同寻常的海鸥。小说一开始就划分出了两类鸟:大多数和另类。大多数海鸥只是为了吃而飞翔,另类乔纳森为了飞翔而吃(甚至不吃)。

然而,开始也是艰难的,高飞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乔纳森第一次试飞就失败了。但他不愿意象大多数海鸥那样生活,因此不受欢迎,连父母都难以理解。他母亲说:“难道像大家一样就那么难吗?”究竟为了什么呢?乔纳森回答说:

 

 

我只想搞清我能在天上干什么,干不成什么,就这些。

 

 

这是乔纳森向上觉醒的第一步,他的目的就是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边际和局限,只有认识了真正的边界,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父亲的建议非常现实,“滑翔不能当饭吃”,这是生活最有力的质疑。并且,初次失利的阴影也许还存留在心里,于是,乔纳森就接受了父母的建议,努力像其他海鸥一样尖叫着去抢一点小鱼小虾来吃。可是,这种生活他很快就厌倦了,他已经闻到了大海自由的气息,对天上的向往已经点燃了他的内心,他已经不能再回到原来的生活目的中去了。

父母的阻挠是必要的,他的转变要有一个过程,他的决心需要考验。现在,乔纳森开始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了,他独自飞到远方的大海上练习。借着发心之初的那股锐气,他进步很快,在2000英尺高空以时速90英里快速前飞,创下了海鸥时速的世界记录。然而,成功是短暂的,他在加速的时候失控,炮弹一样坠入大海,几乎死去。苏醒过来时,他内心充满了绝望。在绝望中,他觉得海鸥天生就有飞行的限制,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做不到的,这个就是命,他要认命。他现在只想回到鸥群,做一只“安分守己、能力有限的可怜的海鸥”。他以前不肯“普通”,总想着飞得更高,更快,他太着急了,太用力了,太想出成绩了,结果却招致了严重的挫折,于是,他想做“一只普普通通的正常海鸥”。这种想法让他轻松不少,紧张的情绪得到了缓和,在夜色中,他感受到一切都如此祥和与宁静。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一个早已潜伏在他脑海中的答案突然向他展示了飞翔的奥秘:“只需要用翼尖飞翔就可以了!”觉悟了的乔纳森从此不再沮丧,他又开始了新的、更高的起飞,并且,他真切地体验到这时的速度“是力量,是快乐,也是纯粹的美。”

后来,乔纳森能飞到8000英尺的高空,开拓了海鸥一族的特技飞翔技术。乔纳森就是鸥群中的先知先觉者,他认为现在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并且希望所有的海鸥都能够明白:

 

 

我们可以改变无知的状态,还可以看到我们与生俱来的优势、才智和技能。我们可以自由!可以学会飞翔!

 

 

先知乔纳森要回到鸥群中去,教无知的海鸥们学会飞翔,获得自由,认识自我。这实际上是一个启蒙者的角色。他觉得“未来的岁月在前面召唤着,散发着希望的光芒”。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幻觉。他以为鸥群会因为他的突破性发现而给予他最高荣誉,但迎接他的却是最高耻辱,他被长老和鸥群毫不留情地放逐,流放到“远方山崖”去过孤独生活。

长老是鸥群中的第三类,是现有秩序的维护者和统治者,他宣判乔纳森的“罪行”:“不计后果,不负责任;还冒犯了海鸥全族的尊严和传统。”他告诉乔纳森:“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吃,并且想方设法尽可能延长寿命。”而乔纳森的行为显然是违背了海鸥族的传统习俗(nomos),也就是违反了海鸥的礼法。

乔纳森于是转向鸥群。他站在鸥群中间,这是大家给予他耻辱的位置,他正好借此向鸥群“申辩和启蒙”:

 

 

谁还能比探索和追求一种生活意义、一种更高的生活目标更负责任的呢?……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生活理由——学习、发现、自由!

 

 

可是,鸥群铁石心肠,或者说无动于衷,他们和长老一道抛弃了乔纳森。乔纳森被放逐了,这是启蒙者不可避免的命运,他们往往要被统治者和大众抛弃,到“远方山崖”去过孤独的漂泊生活。然而,正如尼采所说:“谁将声振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3]“远方山崖”的生活是有益的,海鸥乔纳森不仅飞得更好了,而且还吃得更好,他认识到:

 

 

无聊、害怕和愤怒,是海鸥的生命那么短暂的原因。从脑中抛开那些想法,真的,他过上了既长寿又美好的生活。

 

 

长老曾经说过,海鸥来到世间不过是为了“吃和长寿”,因此,他们就无聊地活着,对疾病、衰老和死亡充满了害怕和愤怒,但是,“无聊、害怕和愤怒”对于生命的损害,有甚于生老病死本身。抛却这些想法,超越旧有的生活目的,才能得到真正的“长寿和美好”。这是海鸥乔纳森第一阶段学习的最高成果,是对鸥群原有生活目的的超越。

在“远方山崖”的生活中,乔纳森不再对鸥群抱有希望了,他可以“独善其身”。然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乔纳森已经到达了独学的最高境地,如要有新的提升,新的突破,就必须得到师友的指点和帮助。这时,“有朋自远方来”,两只“纯洁如星光”的海鸥从远方来了,他们是凭着“同类”的气息找到乔纳森的,他们自称和乔纳森是同族,是兄弟,他们要带他高飞,带他“回家”。他们告诉乔纳森:“从一个学校毕业,是从另一个学校开学的时候了。”由于他们的到来,乔纳森开始了新的学习阶段,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理想境地,乔纳森当然可以飞得更高。

 

 

 

 

海鸥乔纳森自以为来到了“天堂”,这为他第二阶段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什么是天堂?”这个问题的意义就在于,像乔纳森这样觉悟了的海鸥应该在哪里居住和生活?

乔纳森开始观察,而观察也就是学习。他首先发现自己已经变了,外在形象已经大不相同了,全身发着亮光,用一半力气就可以飞得比以前快一倍,时速可达273英里。但是,这里也有极限,他还会感觉到劳累,还需要睡觉。此外,他发现这里的海鸥虽然很优秀、热爱飞翔,但他们的数量非常少。他想象中的“天堂”可不是这个样子。这说明乔纳森还没有完全消解过去岁月在他心里留下的痕迹,他的身体虽在“天堂”,但他关于“天堂”的认识还停留在“地球”。

乔纳森决定请教老师沙利文:“大伙都在哪儿?”也就是说:“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沙利文告诉他,不要在意过去的地方,要为现在活着。那么,现在在哪里?

沙利文向乔纳森解释这里的海鸥是从哪里来的。知道来路,也就知道了现在。他说,大多数海鸥进步缓慢,要经历千万种生活,才能超越最初的“争吃、争斗或争权”的生活,然后才开始懂得“完美这件事”。然后,又要经过百种生活,才能了解:“生活的目的是寻找完美,并且展示它。”这就是现在。然后,再学习,再次选择下一种生活境界。学无止境,需要不断的超越。但乔纳森不同,他是“万里挑一”的海鸥,他不需要经历那么多就找到了这个世界。

在沙利文的回答里,有两条进步路径,一条是逐渐学习逐渐超越,一条是像乔纳森那样跨越式上升。但不管哪条路径,不论在哪个层次上,海鸥们都是为了一种目的在生活,有了目的就有了极限,“同样的极限同样带来克服极限的重负”,而目的终究会成为执著,限制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沙利文的回答并没有解决乔纳森的问题,他鼓起勇气向长老吉昂直接提问。吉昂是一个智慧和慈爱的老人,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教导乔纳森,他在引导乔纳森上路以后就消失了,不再出现。

吉昂看到乔纳森有些紧张,就亲切地鼓励他讲下去,乔纳森问道:

 

 

这个世界根本不是天堂,对吗?

 

 

吉昂对乔纳森的问题表示赞许,认为这就是学习,他告诉乔纳森,没有一个叫“天堂”的地方,他说:

 

 

天堂不是一个地点,也不是一段时间。天堂是完美的状态。

 

 

吉昂以身说法,倏然而去,倏然而来,向乔纳森展示了不可思议的速度。他告诉乔纳森,“任何数字都是有限的,而完美是无限的。”接近完美速度的时候,也就是接触天堂的时候。吉昂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时间和地点都没有意义。“在吉昂看来”,秘诀就在于:“不再认为”身体是有限的,达到完美速度的秘诀就在于突破自身思维的限制:

 

 

关键是要懂得自身真正的本质所在,懂得完美像一个未被写下的数字,可以让你在转瞬间超越时空。

 

 

时间和空间是飞翔最大的限制,要超越时空,必须先达到自身完美的状态,而这个完美的状态,就是自身真正的本质所在,懂得也就是悟得这个本质,也就完美(圆满)了。

乔纳森真心想学,而吉昂呢,只要乔纳森愿意学,他就愿意教。得到吉昂的关键指点之后,乔纳森就开始了长时间的苦练。吉昂在一旁提点他,告诉他要“忘掉信念,只需理解”。终于有一天,乔纳森在闭着双眼,“冥思默想”的时刻,突然领悟了:

 

 

真的!我是一只完美的、不受限制的海鸥了!

 

 

内在突破了,马上就在外面表现出来。他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和吉昂站在完全不同以往的海岸上,到达了另一个星球,这是对空间的突破。他欢呼:“成功了!”长老在向他祝贺的同时,也指出他的“自控能力”还欠一点功夫。也就是说,乔纳森即使领悟了,还需要继续学习,检查自己的细节,一点点地达到真正的完美。

接下来,吉昂指点乔纳森突破时间的限制,“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穿行”。乔纳森学得很快,但在领悟之前,吉昂却要消失了,他是在一片光亮中消失的,他对乔纳森最后的教诲就是:

 

 

继续努力学习去爱。

 

 

吉昂对乔纳森的教导是东方式的,充满了玄机和神秘,作家、飞行员理查德也没有像前面那样运用大量的飞行知识来证明,而是运用了想象和理解。但是,自由是有限制的,这种不受限制的完全自由潜伏着深刻的危险。

随着学习的不断加深,慈悲和爱在乔纳森的心里发展起来。他想起他的故乡——地球,那里或许也有一只海鸥发现了飞翔的意义,但由于没有老师指点而苦苦挣扎,他要回到那里去,教会他,这是慈爱在他心里自然生长出来的选择。乔纳森是位天生的老师,或者说,先知们天生的职业就是教育:

 

 

他自己奉献爱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所理解的真实,传授给另一位渴望一窥真实境界的海鸥。

 

 

这时的乔纳森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冒失的启蒙者,他回向的对象是地球上所有的海鸥,但传授真实的对象却是渴望真实的海鸥。他手握“真理”,从天上下降到地上,不是要向所有海鸥推广真理,而是有所选择,他学会了审慎。[4]

乔纳森告别沙利文后,就学成归国了,但乔纳森没有直接回到鸥群,他就守候在“远方山崖”——他当年被流放的地方,他知道,在这里出现的海鸥,极有可能就是他的学生,而他,也真的等到了他的第一个学生:海鸥福来奇·林德。

福来奇是一只年轻的海鸥,因为热爱飞翔而被放逐,他愤愤不平。乔纳森来到他的身边,首先就告诉他,不要对鸥群要求太高,不要因为他们的无知而愠怒,相反,要原谅他们并且去帮助他们。福来奇被乔纳森奇迹般的出现和神奇的飞翔惊呆了。乔纳森决定教这只海鸥,但他首先需要福来奇发心,第一,要有想飞的欲望(自觉);第二,在学成以后,能够原谅群鸥并回到他们中间帮助他们(觉他)。福来奇都答应了,于是,乔纳森就从最基础的水平飞翔开始教起来了,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海鸥乔纳森已经成长为鸥族中真正的先知了,他重回地球,回到鸥群当中,是出于慈悲和爱。他能做的事情就是教育,而教育也是学习。

乔纳森根据海鸥的不同根器进行教育,分为少数、大多数和个别三类。首先是像他一样的流放者,这些不安于现状的海鸥总是极少数。乔纳森很有耐心,他告诉福来奇在“急升”的时候不要过分用力,要放松,流畅,这是正式教的第一课。后来,又来了六个流放者,他们全都成为他的学生。乔纳森不仅教他们练习高难度动作,而且,还要教他们懂得这是表达真正本性的第一步,最终是要达到飞翔的理想状态:“凭着思维飞翔和在风中飞翔一样真实。”乔纳森说:

 

 

你们整个身体……其实就是你们的思维本身,就是你们可以看见的有形的思想。冲破你们的思维枷锁,也就冲破了你们身体的枷锁……

 

 

身体就是思想,这是乔纳森对他的第一批学生讲的最高的东西,相比于吉昂对他的教导,对于时空的超越,这个思想更加直接,但福来奇他们还是听不明白。因为,这只是一个“在天上”的“理想状态”,在“地上”还没有得到证实。乔纳森不管这些,他倾囊以授,要让这些学生快速成长,和他一起回到鸥群中去。

现在,乔纳森要回到鸥群中去了,他首先起飞,他的学生虽然迟疑了一下,但很快就跟了上来,这就是教育的初步成功。根据鸥群的法律,被流放的海鸥永远不能回来,一万年来没有一次破例。但乔纳森现在是自由之鸥,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他第一个突破了鸥族万年不变的律法,率领七个学生毅然飞回来了。这就是对“时空”限制的突破!这种突破其实也是一种“侵入”,它对原有的鸥群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群鸥“如遭电击”,以至于忘记了战斗。有些小海鸥,也就是还没有来得及“被洗脑”的海鸥甚至对他们高超的飞翔本领表示了羡慕。而长老如临大敌,他发话了,禁止任何海鸥和流放者接触,甚至不能“敬佩”,否则就是触犯鸥群的法律。于是,所有的海鸥都背对着乔纳森。

乔纳森并不在意,他时刻都在学生身边,训练他们低速飞,高空飞,特技飞翔等等,他“时而示范,时而建议,时而指导,时而鼓励”,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晴天还是风雨,他都陪着学生们一起飞。他实际上是在向鸥群展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自由的生活方式:原来可以这样飞!原来可以这样生活!这就是乔纳森对群鸥的教育方式。

变化是慢慢发生的。先是有几双眼睛在偷看,接着,有一圈“好奇”的海鸥围了上来,在晚上来听讲,黎明前悄悄离去。终于,有一只海鸥越过界线,要求学习飞翔。第二天,有一只叫克尔·梅纳德的海鸥也来了,他的左翅膀不能动,不能飞了,但他渴望飞翔。

乔纳森告诉梅纳德,他有塑造真正自我的自由,什么也阻拦不了。先知乔纳森说:

 

 

我说你是自由的。

 

 

他说出了本质,而梅纳德的思想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推动,从里边往外边解,左翅膀没问题了,一下子就腾空而起,他能飞了!这是地上的奇迹。第二天,有上千只“好奇”的海鸥围了上来,并且,他们已经不再在意其他海鸥的注视了,他们想搞懂乔纳森。

乔纳森教育鸥群的内容是自由。他告诉他们,“海鸥天生就应该飞翔,自由是生命的本质。”他说:

 

 

唯一真正的法律是指向自由的。

 

 

这是“伟大海鸥”的法律,是真正的法律。乔纳森成为立法者,他为鸥群确立热爱飞翔的、自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伟大海鸥”的生活方式。他告诉鸥群,他们也可以像他一样飞翔,像他一样自由地生活,唯一的区别或者说唯一的前提是,他们是否懂得真正的自我是自由的,并且开始练习。

乔纳森对鸥群的教育进展颇为顺利,“聚过来的海鸥一天比一天多,他们有过来问问题的,有崇拜的,也有藐视的”。他们奉乔纳森为“神”,但自由之鸥对“个人崇拜”具有免疫力,他清楚,“神化”和“妖魔化”不过是一回事。

不久,真正的考验来临了。福来奇在一次练习中遭遇事故,差点死掉,或者说他已经死了,但乔纳森将他在生死边缘救了回来,但鸥群以为死而复生的福来奇就是“魔鬼”,是来破坏他们的,因此,鸥群一起上来要除掉福来奇。又是乔纳森救了他,并为此大惑不解:

 

 

为什么世界上最难的事是让一只鸟相信他是自由的呢?

 

 

自由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方式,可是,有许多海鸥不相信自由,不要真正的自由,也不需要乔纳森的教导,这是个体天生的差异。乔纳森懂得,自由是免于被强制,他不能强迫其他海鸥接受自由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准备远走高飞了,并转而着重教导福来奇。

乔纳森告诉福来奇要学会爱,“学着去了解真正的海鸥,他们都有善良的本性,还得帮助他们自己发现那些优点。这才是我所说的爱。”乔纳森又说,福来奇刚流放那会,脾气暴躁,充满仇恨,那就是“痛苦的地狱”;现在学会了爱,就是构造了“天堂”。这是在“地上”关于爱和天堂的教育。

乔纳森要走了,但福来奇舍不得老师,老师就告诉他:

 

 

你需要每天继续多多地寻找自我,那个真正的、能力无限的海鸥福来奇。他是你的老师,你需要懂得他,学习他。

 

 

永远都不要另外找一个东西,不从外边找,要从里边找,把内在的潜能开发出来。乔纳森告诉他,“不要仅仅相信你眼睛看到的东西”,“用你的悟性去看,找出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乔纳森还嘱托福来奇,不要让大家说他是“魔”或者“神灵”,他说:

 

 

我是一只海鸥,我喜欢飞翔,也许……

 

 

海鸥乔纳森就是海鸥,就像扉页所说的那样,“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只是喜欢飞翔而已。但是,“也许”一词别有深意,这为他永远保持了一种向上开放的可能。海鸥乔纳森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永远有突破的可能。

乔纳森飞走了,福来奇留了下来,他带领了一队全新的学生,第一次课就告诉他们,他们是自由的,身体就是思想。这是乔纳森教给他的。后来,福来奇“突然看到这群海鸥的真正面貌,一刹那,他发觉自己不止喜欢他们,而且还深深爱着他们。”这就是福来奇内心深处生长起来的“爱”,是真正的爱,是领悟的证明,是爱的传承。因为有爱,大地上的火焰才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小说最后写道:

 

 

他(福来奇)想着,不觉微笑起来。他学习的长路开始了。

 

 

就这样,海鸥乔纳森的故事结束于福来奇的开始。



[1] [] 理查德巴赫:《海鸥乔纳森》,郭晖译,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封页。

[2] 美国总统奥巴马,著名歌手杰克逊,NBA明星科比,都非常热爱海鸥乔纳森。

[3] 转引自 []海德格尔:《尼采十讲》,苏隆编译,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第4页。

[4] 西塞罗曾经说过:“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将哲学从天上唤到尘世之人,他甚至把哲学引入寻常人家,迫使哲学追问生命与风俗习惯,追问好与坏。”《海鸥乔纳森》有两个基本场景,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球”。乔纳森在“天堂”学习,然后回到“地球”教导群鸥要过“自由”的生活,显然是承接了古希腊哲学传统。但乔纳森学会了“哲人的审慎”,他的教育是有所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