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移”是加快转方式的创新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5:36

“双转移”是加快转方式的创新实践

2010年11月08日08:59南方日报陈秀山我要评论(1) 字号:T|T

话题缘起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是世界经济的普遍规律,广东顺应这一经济发展规律,2005年初就率先出台了珠三角与欠发达地区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的举措,以此为标志,开启了珠三角的产业转移。2008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决定,以400亿巨资推动珠三角“腾笼换鸟”和欠发达地区“筑巢引凤”,短短2年时间,“双转移”工作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日前,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经信委、省外经贸厅联合在肇庆召开了“转型力量广东探路———产业转移与升级论坛”,邀请省内外专家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双转移”工作出谋划策。本专栏特编发来自北京的专家的观点和实招,敬请垂注。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载体

“双转移”的成功实践对于政府如何适应市场、利用市场、驾驭市场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陈秀山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珠三角,珠三角是受冲击最大的地区之一,而以珠三角为主力的广东,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定位举足轻重,GDP占了全国的1/9,财政税收占了全国的1/8。来到肇庆,特别是参观了大旺开发区,我觉得担心也好、质疑也好,都是多余的。

“双转移”的示范效应不局限于广东

大旺高新区超常规的发展,应该说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双转移”战略的一个活生生的典型,一个示范地。这样的一种示范效应,我想它的积极意义不局限于周边地区,甚至不局限于广东范围。从中我得到了两点重要的启示。

第一,广东的“双转移”已经由外部强制性的转移变成了内部主动的转移,从企业到各级政府,形成了一个合力。这一点应该说对于政府如何适应市场、利用市场、驾驭市场,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我们从转移的战略实施过程切切实实看到了政府的决策、政府的战略怎么样符合了市场作用的规律和产业升级发展的规律。这个意义绝不仅限于广东,也绝不仅仅限于产业转移,对于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对于政府怎样实现从越位、缺位到到位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二,广东创造的产业转移园,应该说它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空间优化的一个非常好的重要载体。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它要向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周边省份转移产业,协调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我们在大旺开发区看到这两种情况都有。这样的产业转移示范性园区,它的生命力或者说它的内涵,远远比过去单纯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更富有新的含义。

高技术加劳动密集的产业应该是一个方向

广东的“双转移”总体看较成功,企业在环保、技术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有一个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是如何在产业转移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重组的问题。如果没有在产业转移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重组,恐怕会让技术水平低、规模小、能耗高的产业转移到了落后地区,从而延长了其生命周期。对接受地来说,虽然暂时带来了一定的增长、税收、就业等,但也为那些该淘汰的产业提供了一个延缓寿命的空间。实际上,结构调整包括升级一批、转移一批、淘汰一批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应有足够的重视。

在人口转移方面,要合理处理本地人口转移和外地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些外省流入的劳动力,已经在广东工作了多年,熟练掌握了某一劳动技能,实际上已成为当地的技术工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人力资源。怎样妥善解决这部分人的后顾之忧,在政策上应有一个系统的考虑。

广东的产业转移要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广东的主导产业如何确定,劳动密集型产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重化工业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觉得产业的转移或者升级,如何发挥劳动密集产业的优势,这还是有待于破解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完全否定,因为中国毕竟有这么多的劳动力,是实实在在的优势,而且需要就业。我比较看好高技术加劳动密集这样的产业,产品是科技型的,但生产过程又是劳动密集型的,这应该是一个方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双转移”符合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省域内部的区域协调发展及主体功能区的清晰定位,其路径就是产业转移以及人口、劳动力的转移

肖金成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大战略,就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我们研究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协调发展,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产业转移,另一个是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

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条重要路径

省域内部的区域如何协调发展,第一条路径就是产业转移。对于转移地来说,哪些产业应该转出去?对于承接地来说,如何承接产业转移、承接什么样的产业转移?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产业转移地来说,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在这个最发达的地方,现在要素成本在上升,外源型的经济也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的需求不像过去那么强劲了,这就需要外需内需并重,尽可能使内需扩大,因此需要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优化空间布局。就是说有一些产业,比如说耗能高、占地多、劳动力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产业应该转移出去,不然高端产业、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就没有发展的空间。

从转入地来说,比如说粤西、粤北地区,当然应该承接一部分产业的转移。如何承接,我觉得就是要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的改善是承接转移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希望沿海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但是经过十年的时间,其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和变化,只有产业转移不理想。我们总结原因发现,实际上就是投资环境不理想,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就是基础设施,软环境就是政策有没有优惠、管理是不是高水平、服务意识是不是很强等。

人口、劳动力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另一重要路径

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二条路径就是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当然首先是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很多,“三农”问题很难解决,就在于农村有太多的人口,富余了很多劳动力,要把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出来,尤其是要把交通不便、土地很少的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出来,转移到城市、发达地区,使他们从事二三产业。“十二五”期间也要将这个作为重点的工作。

转入地承接转移产业,要很重视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定位要清晰

“十二五”时期除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还有主体功能区战略。主体功能区在“十一五”纲要里有很明确、全面的表述,就是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来确定一个区域的主体功能的定位。“十一五”规划纲要里明确了四类地区,重点开发地区、优化开发地区、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地区。对于限制开发地区,实际上要创造条件将人口转移出来,这样才能使那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改善,才能成为发达地区的生态屏障,为我们提供生态资源。

广东省提出“双转移”,这实际上是符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也符合主体功能区战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有非常具体的表述,就是要在适合发展的地方加快发展,在不适合发展的地方加强保护,要将城市建设得更像城市、将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实际上四类主体功能区可以转化为三类地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生态地区。城市地区从事二三产业,要将第二产业做得更强,将服务业发展起来。城市的主体功能是发展二三产业。农村的主体功能是发展农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有生态地区,实际上从国家来说,三江源地区等这些都是生态地区,这些地区不能承载更多的人,人多了对生态环境就会产生破坏,就会对下游地区形成很大的威胁,要把他们逐步转移出来。

广东省和全国有共同之处,珠三角地区很发达,粤西、粤北经济相对欠发达,但是粤西、粤北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一方面它要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另外一个方面又要对生态保护很重视,主体功能定位要清晰。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所长

双转双升:在升级中转移实现发展转型

广东的“双转移”不等于产业复制、不等于产业照搬,它较好地避免了产业同构化、分散化和污染化,

是一种提升式的转移

刘锋

“双转移”符合“十二五”战略方向和要求

广东推行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是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旋律的战略举措和创新实践,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路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里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的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要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内容,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要促进区域协调的发展,而“双转移”非常符合这样的战略方向和要求。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要素的合理流动,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中国目前正处于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随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推行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提出,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也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产业转移的趋势开始变得更加明显起来。就全国意义而言,目前也出现了“双转移”的趋势。总的来说,产业从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劳动力也在从原来高度聚集于沿海的省份和城市,向中西部的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转移,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单向集中向以东部沿海为主、以中西部中心城市为辅的多元集中的态势。总体而论,国内产业转移发育还很不充分,离理论上的预期尚有较大差距,该转移和承接什么产业,转移到什么地区,怎么转,怎么避免环境污染型产业的转移,怎么有效转接等问题,都是亟待认真分析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需要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国内区域产业的转移。

以转移谋升级,以升级促转移,“双转移”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而广东的“双转移”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目前两年的实践虽然时间仍很短,但在全国大图景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效应,充分体现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共同作用,通过相关的政策积极引导产业要素、经济活动与劳动力合理分布。

通过这次论坛我也深刻感受到,广东的“双转移”不等于产业复制、不等于产业照搬,它较好地避免了产业同构化、分散化和污染化,是一种提升式的转移,在适应性改造和承接性提升中摸索和前进,以转移谋升级,以升级促转移,是在升级中来转移,从而实现转型,这样的思路是非常好的。而且在空间的合理布局、不同的发展模式方面也有很多探索,包括增强配套式集群等等。通过“双转移”,也有助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劳动力的素质升级,实现“双转双升”。产品结构要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向劳动力、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主要生产初级加工品向生产深加工产品转变,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一般产品结构向品牌产品结构转变。

企业应成为“双转移”的主体

产业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投资环境适当的地区,只要政府服务得好,企业发挥得好,投资环境好,产业环境好,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投资者就会趋之若鹜,就会出现产业集聚现象,产生集聚效应。在目前产业集中、细分、专业化和价值链的延长趋势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一地不必要求全,应该集中力量大力发展自己优势最为突出的环节和区段,在优势集中的基础上,实现集群式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和劳动力的转移,必然要通过企业来实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且也应当成为“双转移”的主体。企业可以通过投资设厂、托管、产权转让、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扩张。政府部门必须突破地方主义的观念,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在更大范围内组织和配置各种资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打破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扶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扩大规模,鼓励它们按照市场竞争原则横向扩张,加速产业的资本积聚与生产集中。同时,也鼓励大企业纵向扩张,延长产业链,凝聚一批为之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使存量资产跨部门、跨地区流动,向重点和优势企业集中和组合,推动过剩生产能力的淘汰和重组,既能减少现有的重复建设,又能抑制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复建设。

总之,在新形势下,希望通过“双转移”能促进“广东制造”进一步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变,使得“转型力量、广东探路”进一步提升为“双转双升、广东领路”。

 

产业转移和升级让“广东制造”发扬光大

梅新育 (微博)

这几天我走了、看了、刚才听了各位专家以及开发区一线工作者介绍的情况,我的第一个感想,“广东制造”的品牌可以继续在相当长的时间发扬光大。“广东制造”在全世界的名声都是很响亮的,现在产业转移和升级让“广东制造”这个品牌持续发扬光大。

而在转移和升级当中,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都要努力。从企业方面来说,首先要居安思危,早做转移和升级,面向长期发展进行考虑。从政府角度来说,开发区、地方转移园区、地方政府与更高一级的如省、中央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不同的,从园区和地方政府来说,考虑得多的是为企业做好直接、一线的服务,企业的转移无非是到能够降低成本的地方去,到有空间的地方去,到有劳动力的地方去,到有新兴市场的地方去,那么在一线的园区和地方政府,他们就是围绕这四个方面做好服务,一个是基础设施,不光是路、电、水,还有办事效率、公共服务等方面。二是培育和集聚人力资源。

宏观指导方面,要对经济形势和周期的波动进行选择,要注意到产业转移在经济周期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我们想要的先进制造业,恰恰是在危机的时候向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国家转移的步伐加快。这样的情况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苏联在那个时候完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化,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产业转移;八九十年代中国也承接了世界的产业转移;而在次贷危机之后,我已经注意到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快。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占领了先机,下一步可能会出现什么,近段时间有关货币战争一事在国际上炒得非常热烈,但是请大家注意,货币战争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开闸放水,进入第二个阶段货币政策全面收紧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80年代债务危机的情况,如果这时我们能够稳住自己的阵脚,货币战争的下一个阶段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这是需要考虑的。

而更高一级的像省、中央政府,要做的就是对产业转移整个的规模和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对这种转移可能造成的一些副作用进行妥善处理,因为只有对这些副作用进行妥善处理,才能够使产业转移和升级平稳地进行。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双转移”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广东省的“双转移”战略对破解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很多战略性难题,从实践上给出了一个答案,进行了宝贵的探索

赵英

“双转移”值得在全国推广的几点经验

广东省的“双转移”战略对破解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很多战略性的难题,从实践上给出了一个答案,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的有如下几点。

更加有针对性地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如果仅仅通过转移支付给欠发达地区也是可以的,那样就消费了。广东省创造性地用竞争性的扶持资金来针对产业转移,这种使用财政资金的办法从根本上增加了欠发达地区的造血机能,这比纯粹的转移支付要有效得多。

政府引导与企业行为相结合。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依靠主观意志,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而是政府的引导和企业行为相结合,广东的双转移有经济规律在里面,从根本上企业要走或者是留,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符合自己生产经营的基本状况。

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广东的乡镇或者是一些市的思想解放、思路转变很重要。

在产业转移中各级干部认真考虑到了利益问题,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与当地民众的利益关系。后一点更加重要,转移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的福利。

“双转移”今后的发展首要的是集约利用土地

今后“双转移”的发展,我认为第一是集约利用土地。开发区一开始为了吸引投资,不可避免地在土地上给予的优惠比较大一些,但是根据近年的经验,一旦重大的经济地理发生变化,带来的招商引资环境变化是很大的。珠三角地区一定要预留多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所以集约利用土地是很重要的。发达地区建设开发区一定要多争取通用性的高层厂房、标准厂房,高效利用土地。不发达地区办开发区也要节约集约土地,因为欠发达地区往往跟环境脆弱有很大关系,所以要考虑到土地利用和环境之间的协调。

转出地要控制土地再利用的方向,不要转出之后又没有了空间。转入地将厂搞好需要时间,还是要按部就班逐步进行产业和产业链的完善。

要有持续的培训,软件的支持重于硬件

“双转移”必须是一个持续扶持的过程,无论是从人才还是培训等等来看,转入地和转出地都有很大的差距,要有持续的培训,产业进来之后的管理、运行和发展等也要跟进,软件方面的支持重于硬件。就广东省内部的转移而言,恐怕5-10年之内,转入地的成本洼地很快就会被填平,那时转出地、转入地的再发展,确实就是靠产业竞争力、管理水平。我认为省政府和地方政府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包括发展、引进、培训人才,发展当地的科研、教育等等。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